读后感作文600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合集下载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一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的情感与对自然的向往,通过精致的描写与婉约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离别的悲哀与自然的壮美。

诗的开头,王维通过描绘“离离原上草”这一自然景象,营造出古原的辽阔与静谧之感。

原野上的青草随风摇曳,使人不禁联想到前方无尽的道路与别离的痛苦。

他用“离离”两个字形容草的摇曳,既表达了离别之情,又赋予了草的生命力。

接着,王维写道“一岁一枯荣”,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无常。

草在一年中经历了生长、凋零的过程,与人的生命相对应。

他用枯荣的反复,暗示了人生的离合与无常。

同时,他通过对草木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离别之苦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维将目光转向天空,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轮回与希望。

野火虽然可以将草木烧尽,但春风却能带来新的生机。

王维将这种现象与人的命运相对应,以此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坚强的信念。

最后,王维通过“兴尽晚回舟,误落楓樹林”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追忆与自然的美好。

舟行晚归的情景与人的归宿相对应,楓樹林之美则暗示了人生的种种喜悦与美好。

他借古原草的离别之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将离别的伤感与自然的美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草木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王维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与对未来的希望。

他以细腻的语言与巧妙的比喻,营造出动人心弦的意境,使读者不禁为离别而感叹,也为自然的美好所折服。

这首诗展现了王维独特的情感表达与对自然的敏感体悟。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赋予了离别以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这种高度的情感与艺术的结合,使得《赋得古原草送别》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与赞赏。

在读完这首诗后,人们不禁沉浸在其中,对离别的无奈与自然的壮美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王维通过他对草木的赏析,与对人生的思考,呈现了一个感性而美好的世界。

这种情感与艺术的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内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优秀范文5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优秀范文5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3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注释:①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③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④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⑤晴翠:明丽翠绿。

⑥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的友人。

⑦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不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感染,对生命的顽强与离别的哀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了野草的勃勃生机。

即使在野火的焚烧下,它们依然能够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长,展示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应该像野草一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顽强地面对生活。

其次,这首诗也让我感受到了离别的哀愁。

诗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

在古道上,荒城中,野草的蔓延与离别的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

这种离别的情感让我深感共鸣,让我明白在生活中,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珍惜与他人的相处时光,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白居易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出了古原上野草的景象,同时也将自己的离别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既富有生命力又充满离别哀愁的画面。

这种诗歌的艺术魅力让我深受吸引,也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离别诗。

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离别的哀愁,也让我对诗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野草一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要珍惜与他人的相处时光,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实用5篇)1.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第1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来人们常用此二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是对“枯荣”二字的具体阐释。

野草秋枯春荣,是自然规律,这不能说明它的生命力顽强。

所以诗人直接说“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十分壮烈的意境。

本来,野火烈烈,瞬间便可把草烧成灰烬,然而,烈火再猛,也无法烧掉春草深埋地下的根茎,等到春风吹起,它便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

这一枯一荣间,便凸显了小草顽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一种“韧劲”而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白居易的文学《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中描绘了大草原上的草木,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离别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感动,产生了许多共鸣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的古原草木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白居易用生动的形容词描绘了古原上的草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使我仿佛能够看到眼前这片绿茵茵的大草原。

诗中的“一岁一枯荣”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变化是规律的,季节更迭,万物生长,这是大自然永恒的魅力之一。

通过读这首诗,我不禁让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与宏伟当中,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思议。

其次,诗中表达的离别之情令我回想起自己的亲友离别经历,让我感到思乡之情。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离离”和“再别康桥”的“多情”的字眼传达出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让我无端地感到了与亲人的离别,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离别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它带给人们伤感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人和事。

这首诗中的离别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离别情景相呼应,使我对离别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每当我离开家乡或离开亲友,都会感受到这种别离的痛苦和不舍。

生活中的离别常常伴随着思念和渴望,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表达出了分别后的思念和期待,告诉我们即使分别,我们的感情依然会生生不息。

通过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我对离别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离别并不仅仅是单纯地离开,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考。

离别是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更加懂得了解别离给人们带来的心情和情感。

最后,这首诗的读后感让我思考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所描绘的草木的变化和存续与人生的往来和离别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万物都有生灭和更替的过程。

而人生也是如此,我们会遇到离别,也会有重逢,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有限和珍贵,让我更加明白应该怎样珍惜眼前的一切。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赋得古原草是一首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它以古老的原野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本文将就《赋得古原草》这首诗进行解读和赏析。

诗歌的前两句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简单的描述了原野上的草木,以及它们因季节更替而经历的枯荣。

这里的“离离”一词给人以悲凉之感,暗示了离别之情。

而草木的生命与季节的更替相对应,折射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这种以自然景物来抒发人情的手法,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以野火和春风作为比喻,抒发了生命的延续和复苏之意。

野火的烧尽无法摧毁草木的生命本质,而春风的吹拂又能使它们重新生长。

这种坚韧和生命力的象征,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草木的韧性,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和希望。

接下来几句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里描述了草木的繁茂和自然环境的美丽。

诗人通过描绘“远芳侵古道”和“晴翠接荒城”,使读者仿佛感受到了芳草萋萋和青山绿水的美景。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整首诗不再局限于个人感受和情感抒发,而成为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作品。

最后两句写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所在,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王孙”指代身份高贵的亲友,他们即将离去,让诗人感到无尽的别离之苦。

而生命的延续和季节的更替,则象征着人生的轮回与不断离别。

整篇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个人的离别之情与人生的悲欢聚散相结合,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读者在品读之余不禁产生共鸣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结来说,《赋得古原草》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悟,使诗歌具备了普遍的艺术价值。

读者在阅读时,不仅仅是欣赏了一首美妙的诗歌作品,更进一步思考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意义。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古原草丰茂、辽阔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感诗中意境的深邃和情感的真挚,让我对生命的脆弱和离别的无奈有了更深的思考。

诗中,白居易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用“古原草”来代表绿色的丰茂和自然之美。

古原是指古老的原野,草是其上的植物。

诗中的古原草虽然是生命力旺盛的枝叶,但在送别之时,却让人感受到生命短暂而脆弱的沉痛。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命的循环不断,时间冲刷着一切,转眼间一年又一年,岁月匆匆而过。

生命如同古原上的草一样,时而茂盛,时而凋零,不可抵挡,也无法挽留。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

在古原草茂盛时,诗人告别了亲友,情感之深沉可见一斑。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后情感的持久和再生。

纵使离别,纵使岁月流转,真挚的情感像野火一样燃烧不尽,持久存在。

读完这首诗,我被其中的意境所感动。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诗人唤起了人们对生命脆弱的认识。

生命如同古原上的草,时而茂盛,时而凋零,无论如何都无法逃离时间的洪流。

与此同时,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人动容。

虽然人们会离别,但那份真挚的情感将永远留在心中,像野火一样燃烧不尽。

这种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离别的思考。

离别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每个人都会面临亲朋好友的离去,或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或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读完这首诗,我不禁思考起离别的意义和价值。

离别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

当我们面对离别时,应该用心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同时,离别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自己、尽自己的努力。

与此同时,这首诗也给了我对生命的启示。

生命如同古原上的草,时而茂盛,时而凋零。

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灰心丧气。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以下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
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我被诗人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和对友情的珍视所感动。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古原上野草的生长和枯萎,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无常。

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则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尽管野草在冬季被野火烧尽,但在春风的吹拂下,它们又会重新生长。

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命力量的肯定,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之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句诗描绘了野草在古道和荒城中蔓延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无处不在和永恒存在。

这种对生命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力量。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送别友人的时刻,诗人看到野草萋萋,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悲伤。

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
珍贵和离别的无奈。

这首诗让我对生命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人。

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内心。

它让我对生命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和感恩。

希望我们都能像诗人一样,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用爱去呵护友情的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作文600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
古原草送别》赏析
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开始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写出了原上野草秋枯春荣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用绵绵不尽的春草比喻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境界。

细细品味这首古诗,它更像是一首励志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寓意一种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积极意义。

20XX年5月12日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顷刻间山崩地裂,屋倒楼塌,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被夺走,面对大灾难,我们的人民没有被吓倒,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条条道路被开通,一间间活动板房建起来,一批批学生重新走进了课堂,一面面五星红旗又飘扬在灾区的上空,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是压不垮的,就像诗中的野草一样,
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等待春天来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一派繁荣茂盛的景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的新汶川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没有经历过苦难洗礼的生命是幸运的,也是脆弱的,透过灾难,你会发现,人性的坚韧、顽强和宽厚是来自于苦难的另一种恩赐,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收获面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