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烝民翻译赏析
诗经《烝民》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烝民》原文|译文|鉴赏《大雅·烝民》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
此诗在说理中不时采用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还多用叠字,使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增加了表现力。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烝民》原文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
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
四牡业业。
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译文及注释译文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
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
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
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和善良有原则。
仪态端庄好面色,小心翼翼真负责。
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
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命令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
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
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
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
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
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
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柔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
"与众不同仲山甫,柔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
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诗经《烝民》原文、翻译和注释

诗经《烝民》原文、翻译和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烝民》原文、翻译和注释【导语】:诗赞美仲山甫从政德才。
古诗楚茨翻译赏析

古诗楚茨翻译赏析《楚茨》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
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洁尔牛羊,以往烝尝。
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神保是飨。
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或燔或炙,君妇莫莫。
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戁矣,式礼莫愆。
工祝致告,徂赉孝孙。
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如几如式。
既齐既稷,既匡既敕。
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
孝孙徂位,工祝致告。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钟鼓送尸,神保聿归。
诸宰君妇,废彻不迟。
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
尔肴既将,莫怨具庆。
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孔惠孔时,维其尽之。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前言】《小雅·楚茨》是先秦时代无名氏写的一首诗歌,选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全诗六章,每章十一句。
《诗经》中无名氏的一首四言诗。
这是一首祭祖祀神的乐歌。
它描写了祭祀的全过程,从祭前的准备一直写到祭后的宴乐,详细展现了周代祭祀的仪制风貌。
读这首诗,可以想见华夏先民在祭祀祖先时的那种热烈庄严的气氛,祭后家族欢聚宴饮的融洽欢欣的场面。
诗人运用细腻详实的笔触将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来,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全诗结构严谨,风格典雅,由序曲到乐章的展开,到尾声,宛如一首庄严的交响乐。
【注释】(1)楚楚:植物丛生貌。
茨:蒺藜,草本植物,有刺。
(2)言:爱,于是。
抽:除去,拔除。
棘:刺,指蒺藜。
(3)蓺:即“艺”,种植。
(4)与与:茂盛貌。
(5)翼翼:整齐貌。
(6)庾:露天粮囤,以草席围成圆形。
维:是,一训已。
亿:形容多。
一说亿犹“盈”,满。
(7)享:飨,上供,祭献。
(8)妥:安坐。
侑:劝进酒食。
(9)介:借为丐(gài),求。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的意思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的意思“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出自于诗经作品《思齐》中,其古诗全文如下: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11)雝雝:和洽貌。
宫:家。
(12)肃肃:恭敬貌。
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
临:临视。
(14)无射:即“无斁”,不厌倦。
“射”为古“斁”字。
保:保持。
(15)肆:所以。
戎疾:西戎之患。
殄(tiǎn):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
瑕,与“殄”义同。
(17)式:适合。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
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
无斁(yì):无厌,无倦。
【翻译】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
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
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
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
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
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
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赏析】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
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
“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
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
国学宝典诗经:《思文》原文译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思文》原文译文赏析《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
陈常于时夏。
【注释】⑴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
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
舜时为农官。
⑵克:能够。
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
⑶立:通“粒”,米食。
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
烝民:众民。
⑷极:极至,此指无量功德。
⑸贻:遗留。
来:小麦。
牟:大麦。
⑹率:用。
⑺陈:遍布。
常:常规,此指农政。
时:此。
夏:中国。
【译文】追思先祖后稷的功德,丝毫无愧于配享上天。
养育了我们亿万民众,无比恩惠谁不铭刻心田?留给我们优良麦种,天命用以保证百族绵延。
农耕不必分彼此疆界,全国推广农政共建乐园。
【赏析】《维清》祭祀文王,只有短短五句;此篇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
究其原因,便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须赘述。
就此篇而论,后稷的传奇性经历和“诞降嘉种”、“是获是亩”赐民百谷的无量功德,在同属《诗经》的《生民》中便有详尽的叙述与颂扬。
《生民》即使未能创作于《思文》之前,而它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内容则必然早就广泛流传于民间。
周颂(包括《思文》)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周代先王的颂扬尤为热烈。
周武王以“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在牧野伐灭“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尚书·牧誓》)的纣王,建立起西周王朝,救万民于水火。
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激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情讴歌的盛况。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历代众多学者形成了《思文》为周公所作的强有力的共识。
诗篇是盛朝的颂歌,作者是盛朝的大圣人,这一共识的形成也极自然。
《诗经》中的多篇作者都归之于周公,此处不具论,而《思文》一篇却未必如是。
孔疏引用《国语》,说“周文公(即周公旦)之为颂曰‘思文’”,其实不确。
《国语·周语上》载芮良夫所说的一段话中,原文是:“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古诗閟宫翻译赏析

古诗閟宫翻译赏析《閟宫》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旗承祀。
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牺尊将将,毛炰胾羹。
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孝孙有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
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前言】《鲁颂·閟宫》是先秦时代无名氏所写的一首诗歌,是《诗经·鲁颂》第四篇。
该诗歌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共一百二十句。
全诗九章。
该诗以鲁僖公作閟宫为索材,广泛歌颂僖公的文治武功,表达诗人希望鲁国恢复其在周初时尊长地位的强烈愿望。
【注释】(1)閟:闭。
侐(xù):清静貌。
(2)实实:广大貌。
枚枚:细密貌。
《诗经·大雅·烝民》赏析

《诗经·大雅·烝民》赏析《诗经·大雅·烝民》赏析转谢燕颉(一)据《晋书》列传第六十六载:“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
聪识有才辩。
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谓有雅人深致。
”谢道韫所认为的佳句,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全诗八章,每章八句。
那么为什么谢道韫认为“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是佳句呢?孰是孰非,得先看全篇其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注释:烝民[zhēng],即庶民,泛指百姓。
秉彝,持执常道。
懿德,美德。
《后汉书·钟浩传》:“林虑懿德,非礼不处。
”天监,上天的监视。
有周,周代。
有,词头。
《书·召诰》:“王先服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
”昭假,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
仲山甫,一作仲山父。
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然家世显赫,但是本人却是一介平民。
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
周宣王元年(前827),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
译文:天然生成芸芸众生,有什么样的事物就应当有什么样的管理法则,民众所秉承的只能是传统的常规,然而也喜欢则贤能美德。
由于上天的眷顾才有了周王朝,它能昭示光明予天下民众。
为了保佑庇护周宣王这个天子,从而降生了德才兼备的仲山甫。
赏析:“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烝,众也。
烝民,广大的民众,无数的民众。
《尚书》虞书·益稷云:“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懋迁有无,化居。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这是夏禹对虞舜治水救民汇报,也是一幅在宇宙洪荒,水深火热中,万民得救,安居乐业的壮丽画图。
悯农文言文翻译

耕夫昼出耘田中,绩女夜绩桑下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篱茅舍淡饭疏。
夏月汗滴禾下土,秋收暮宿还家去。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悯农》译文:
农民白天辛勤地在田间耕作,女子夜晚在家中绩桑。
雨中鸡鸣声此起彼伏,只有一两户人家;竹篱茅舍里,淡饭疏食。
夏日里汗水滴落在禾苗的土壤中,秋天收获季节,晚上才能回家休息。
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月份,五月里人们更是加倍忙碌。
《悯农》原文文言文翻译:
农夫于日中出耕于田,织女于夜绩桑于室。
雨中鸡鸣声声,不过一二人家;竹篱茅舍,唯有淡饭疏食。
夏日汗滴禾下土,秋收时节暮宿归家。
农家少有闲月,五月之中人倍忙。
夫农夫者,日中出耕于田亩之中,织女者,夜绩桑于闺房之内。
雨中鸡鸣之声,或一二家而已;竹篱茅舍之间,惟有淡薄之饭,疏略之食。
夏日汗滴禾苗之下,秋收之时,暮宿于家,以待明日。
农家少有闲暇之时,五月之中,人倍加忙碌。
夫耕夫之劳,夏日炎炎,汗滴如雨,禾苗之下,辛勤耕作。
秋收之时,辛勤劳作,暮宿家中,以待明日。
农家之劳,少有闲暇之时,五月之中,人皆忙碌,日夜无闲。
此诗以简洁之笔,描绘了农家之苦,耕夫之辛,织女之劳,以及农家生活之艰辛。
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烝民翻译赏析
《烝民》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
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
威仪是力。
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
爱莫助之。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
四牡业业。
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四牡彭彭,八鸾锵锵。
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々,八鸾喈喈。
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前言】
《烝民》,《诗经、大雅、荡之什》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
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
甫作诗赠之,诗歌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
烝民意即庶民,泛指百姓,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
烝:众。
物:事物。
则:法则。
彝:常理;常道。
假:至。
若:择菜也。
引申为择。
一说顺从。
赋:敷,布。
发:行。
一说指响应。
肃肃:庄严貌。
将:奉行。
若否:顺否;臧否。
即善恶。
茹(音如):吃。
輶(音由):轻。
仪:度。
图:谋。
爱:惜。
衮:天子的画龙衣。
用以指天子。
职:语词。
阙:缺失。
祖:路祭。
业业:言高大也。
捷捷(音切):言乐事也。
每怀靡及:每人怀其私而相稽留,将无及于事也。
彭彭:蹄声。
一说强壮有力貌。
骙骙(音葵):蹄声。
一说马强壮貌。
喈喈:锵锵。
遄:速。
清风:清风化养万物,用以称颂有德才的人。
仲山甫永怀:仲山甫述职,多所思而劳。
【赏析】
这首《毛诗序》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因诗中直接颂扬的是仲山甫,而不是周宣王,故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清人郝敬既
不赞同毛说,也不以朱说为然,他提出此诗合《春秋》微言大义之旨,仲山甫具才德位望,为辅弼重臣,宜常在王之左右,城齐之役,不劳相烦,诗言“衮职有阙”、“式遄其归”,实有规讽之意。
《序》谓“美”,郝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见解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
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如果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
此诗首章起句不凡,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工于发端”,“高浑有势。
”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
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
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
戴震《诗补传》指出:“诗美仲山甫德之纯粹而克全,故推本性善以言之。
”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
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
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
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
祝愿其功成早归。
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
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
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后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
全诗章法整饬,表达灵活,为后世送别诗之祖。
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浓厚,在诗歌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姚际恒《诗经通论》评开头四句说:“《三百篇》说理始此,盖在宣王之世矣。
”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
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议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同上)。
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使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
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委婉有致,起到
了特有的抒情效果,姚际恒指出“多用‘之’字,见缠绵之态”(同上)。
第十、八两章连用“业业”、“捷捷”、“锵锵”、“彭彭”、“骙骙”、“喈喈”等叠字词,铺叙送行场面的壮观和行动的迅捷,绘声绘色,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与节奏感。
此诗押韵复杂,除五、六两章用一韵外,其余各章皆用两韵,韵脚也变化不定,如第一章则、德为韵,下、甫为韵;而第二章德、则、色、翼、式、力为韵,若、赋为韵;第三章考、保为韵,舌、发为韵;几乎无规则可循,后五章也是如此,译诗尽可能保留原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