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宿舍内盗事件的案例分析[论文]
大学生案例分析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担当不足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与责任担当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案例介绍小明(化名),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因涉嫌盗窃被警方抓获。
据调查,小明在一个月内,先后三次盗窃同宿舍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财物,涉案金额共计一万元。
起初,小明以为自己的行为只是“小打小闹”,并未意识到已经触犯了法律。
在被警方抓获后,小明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但也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
三、案例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小明案例中,他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盗窃罪的法律规定不了解。
小明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小打小闹”,并未意识到已经触犯了法律。
(2)对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
小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受害者带来多大的痛苦,以及给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
(3)缺乏法律知识。
小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导致他对法律的认识较为模糊。
2. 责任担当不足小明案例中,他的责任担当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心。
小明在盗窃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受害者的感受,只是将受害者视为获取财物的工具。
(2)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小明在作案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3)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负责任。
小明的盗窃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利益,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建议与启示1. 加强法律教育(1)学校应将法律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法律课程,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3)邀请法律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责任担当意识(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盗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盗窃犯罪尤为突出。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盗窃案为例,分析盗窃犯罪的法律问题,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盗窃犯罪的发生。
二、案情简介(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男,20岁,某高校学生。
2019年5月,张某因家境贫困,生活费用不足,心生盗窃念头。
5月15日晚,张某利用夜幕掩护,潜入学校附近的某便利店,趁店主不备,盗走现金人民币1000元。
5月16日,张某被便利店店主发现并报警,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处理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鉴于张某是初犯、偶犯,且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较好,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三、法律分析(一)盗窃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盗窃罪。
2. 客体要件: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3. 客观要件: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4. 主观要件: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公私财物而仍然非法占有。
(二)盗窃罪的认定1. 认定盗窃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在本案中,张某因家境贫困,生活费用不足,心生盗窃念头,其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 认定盗窃罪还需考虑盗窃的财物数额。
本案中,张某盗窃的现金人民币1000元,属于数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3. 认定盗窃罪还需考虑盗窃的方式。
本案中,张某利用夜幕掩护,秘密潜入便利店盗窃,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要件。
(三)盗窃罪的处罚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本案中,张某是初犯、偶犯,且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较好,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高校校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10月,某高校学生宿舍发生一起盗窃案。
受害者小王(化名)发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现金以及一些贵重物品被盗。
经过调查,盗窃者被证实为该校学生小李(化名)。
小王随即向学校保卫处报案,学校保卫处立即展开调查,并依法处理了此案。
二、案件经过1. 报案与调查小王在发现被盗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报案。
保卫处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
通过调取宿舍监控录像,发现小李在案发时间段内多次出入小王的宿舍,且在离开时携带了大量物品。
2. 抓获嫌疑人在保卫处的调查下,小李最终承认了盗窃行为。
他交代,自己因为急需用钱,便产生了盗窃小王物品的念头。
3. 处理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学校对小李作出了如下处理:(1)给予小李开除学籍的处分。
(2)将小李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法律责任本案中,小李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学校管理责任学校在此次事件中存在一定的管理责任。
首先,学校应加强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3. 启示(1)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能够正确应对。
(2)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加强宿舍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总结高校校园盗窃案件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关于大学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是一起发生在我国某大学校园内的盗窃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男,20岁,某学院大一学生。
2019年10月,李某因生活所需,萌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他通过翻墙进入校园,进入宿舍楼,窃取了多名同学的现金、手机等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万元。
案发后,李某被学校保卫处抓获,并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二、案例分析1. 刑法分析(1)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了多名同学的财物,数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李某盗窃的财物价值人民币1万元,属于数额较大,根据刑法规定,李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民法分析(1)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侵占他人财物的,应当返还财物,并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李某盗窃了多名同学的财物,应当返还被盗财物,并赔偿损失。
(2)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害他人财产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侵犯了多名同学的财产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案例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本案提醒我们,大学校园是法治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校园秩序。
2. 增强防范意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财物,避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3. 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从根本上预防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高校宿舍内盗的案例分析及反思

号, 发现和 自己的一模 一样 。 班主任找 A学生进行交流 , 刚开 财产安全保护 。C女生之所 以能如此轻松 的顺手牵羊,学生 己带几天 的,班主任趁 机表示 能否和她学 驾驶 的朋友通 电话 乱放 , 这 给了犯罪份子提供 了极大的便利。这也跟体宿舍 的
在 班 主 任 耐 心 的开 导 之 下 ,最 终 C女 生 最 终 承 认 手表 就 是 B 象有关。
关键词
高校
宿舍 内盗
分析
反思
文献标识码 : A 2案件 中盗窃者的处理 情况
中图分类号 : G6 4 7
1 案发事件始末
本案例发生在本班级 的宿舍 内,班主任于 2 0 1 4年 1 1 月
班主任请来 C女生 的家长 , 和家长 的交流沟通过程 中, 在 份 的晚上 2 1 : 3 0接到 A女生的 电话说手机丢失, 作 为班 主任 家长和班主任 以及学院领导的配合 之下, 经过耐心的劝导 , C 及 时赶 到现 场 了解 情 况 ,发 现 本 宿 舍 成 员会 不 定期 地 出现 贵 女生 向舍友 A, B以及整个宿舍道歉, 家长也和 C女生一起 向 重物品丢失 的情况 , 基本上发生在上课期 间, 宿舍门锁也没有 A, B道歉 , 归还 B的手表 , 赔偿 A 的手机 , 同时给予 A, B女 被损坏现象 , 推断是 内盗 , 警察要求每个宿舍成 员配合检 查, 生4 0 0 0元 的赔 偿 , 经 过 商量 决 定 B 女生 决 定 不 再 报 警 , 鉴 于 结果未发手机 。班主任找宿舍 内的每个成员谈话 ,未发现任 此次事件影 响恶劣 , 学校 给予C女生记过处分 , 如若再犯将交 何可疑现象 , 警察也调取 了学校 的监控 , 未发现任何线索 , 此 警 察 处 理 。 与此 同时 , 班 主任 也和 家 长 以及 C 女 生 就 C女 生 案件搁置 。 交往 的男朋友经常 向 C女生要钱花 的情况进行交流, 发现这 2 0 1 4年 1 2月份一天早上 9 : 0 0该宿舍B女生打 电话 说一 是 不健康 的恋爱关系 , 希望 C女生慎重 的对待男女生交往中 块贵重的手表丢失 , 接到电话班主任立即赶往宿舍 , 并帮助学 发生 的这一 问题 , 同时让 C明 白正是 由于对男朋友无休止的 生报案, 发现在案发前一天, 该女生将手表放到柜子里, 之后 要求 , 以及 C女生一次又 一次 的顺从诱发 了本案的发生 , C女 就没带过 , 今天早上想带 的时候发现柜子里没有 了, 找 了好久 生思考之后最后决定和男朋 友分手 。 也没找着 , 柜子一般 是上 锁的, 恰好这 两天 忘记上锁 。结合之 前 的案件警察推测是 内盗,保卫处处长 以及班主任分别对本
大学偷窃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件背景:李某某,男,20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2019年3月,李某某因家境贫寒,生活费用紧张,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他利用夜间宿舍楼无人之机,多次潜入宿舍盗窃他人现金及贵重物品。
案件经过:2019年3月底,李某某通过观察,发现同宿舍楼某宿舍的学生小王经常将现金和贵重物品放在宿舍床头柜上。
李某某决定伺机作案。
一天晚上,宿舍楼内人声寂静,李某某趁机潜入小王的宿舍,翻找床头柜,发现现金若干及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
李某某迅速将现金和手机揣入怀中,逃离现场。
次日,小王发现床头柜空空如也,手机不翼而飞,遂向宿舍管理员报告。
宿舍管理员立即报警,并调取了宿舍楼内的监控录像。
监控录像显示,案发当晚确实有人潜入小王的宿舍,且在逃离现场时怀中揣有物品。
警方根据监控录像及调查走访,很快锁定了嫌疑人李某某。
4月初,李某某被警方抓获。
案件审理:经审理,法院认为,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1. 李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2. 赔偿小王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千元。
案例分析:本案中,李某某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本应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费用紧张,他选择了盗窃他人财物,走上犯罪道路。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盗窃动机:李某某的盗窃动机源于生活费用紧张。
这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面临经济压力时,部分学生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盗窃手段:李某某利用夜间宿舍楼无人之机,潜入他人宿舍盗窃财物。
这表明,宿舍楼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需要加强防范措施。
3. 盗窃后果:李某某的盗窃行为给受害者小王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此外,李某某本人也因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4.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宿舍楼应加强安全管理,增设监控设备,确保宿舍安全;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大学身边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也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
然而,在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土地上,法律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大学校园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李,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生盗窃念头。
一日,小李趁宿舍无人,盗取了同宿舍同学小王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5000元。
案发后,小王向学校保卫处报案,小李被抓获。
【法律分析】1. 小李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小李因法制观念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学校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责任。
3.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启示】1.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2.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3. 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案例二:大学生侵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小张,在篮球场上与小李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小李打伤。
经鉴定,小李的伤情构成轻微伤。
事后,小李将小张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000元。
【法律分析】1. 小张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小张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学校在此事件中存在一定责任。
宿舍盗窃案例

宿舍盗窃案例宿舍盗窃案件是一种常见的校园治安事件,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宿舍是学生们的生活场所,是他们安心学习、休息的地方,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实施盗窃行为,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盗窃案件通常发生在学生宿舍内部,一些贵重物品如手机、电脑、现金等成为了不法分子的目标。
在这里,我将介绍一个宿舍盗窃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某校某宿舍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事发当晚,宿舍楼内的监控视频记录显示,一名陌生男子悄悄地溜进了宿舍楼,他身手敏捷,迅速地来到了一名同学的床边。
在保持安静的情况下,他打开了同学的抽屉,翻找了一番后,拿走了同学的手机和一些现金。
整个过程非常迅速,而且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起案件给同学们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大家都感到十分恐慌和不安。
学校立即展开了调查工作,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宿舍安全防范工作亟待加强,学校应该加强宿舍楼的安保设施,安装更多的监控设备,加大巡逻力度,提高宿舍楼的安全防范能力。
其次,同学们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随意将财物暴露在外。
同时,宿舍楼内的同学也要相互关心,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或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共同维护好宿舍的安全环境。
在这起案件中,学校和同学们的积极应对和合作,最终帮助警方成功破获了案件,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宿舍盗窃案件不容忽视,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到宿舍安全防范工作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之,宿舍盗窃案件是一种严重的校园治安事件,对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学校和同学们要共同努力,加强宿舍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这起案例的介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共同努力,预防和遏制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宿舍内盗事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一个真实发生的高校内盗事件案例,分析盗窃事件发生的原因、案例启示,并就如何防范盗窃行为提出了相应对策。
盗窃案例的分析与探究对校园的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盗窃安全教育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1事件过程
2012年10月-12月,某校英语专业一女生宿舍连续发生三起失窃案件:国庆放假后宿舍三名同学共丢失500元,未报案;11月21日文某丢失电子词典一台,向校公安处报案;12月3日王某丢失手机一部。
价值共计4500,由于手机价值较大,学生在向校公安处报案后,也向110报案。
校公安处经过前期调查,初步锁定嫌疑人吴某。
期间,辅导员多次找吴某进行谈话,给于警示,但是她不为所动。
25日下午2点,校公安处将吴某叫到办公室协助调查,吴某拒不承认其偷窃行为。
下午3点多,110到校将吴某带到中韩边防派出所进行问询,在此期间,吴某承认其偷窃行为,并确认宿舍一年前丢失的mp4一部和近期发生的三起失窃案件均为其所为。
经公安处和学院领导决定为严肃校规校级,教育本人及他人,做退学处理。
2原因探索
2.1家庭困难
吴某家在陕西渭南,地处偏远农村,家里还有一个读高三的妹妹
和一个读初中的弟弟,父母都是普通农民,父亲身体不好,家里主要靠母亲劳动收入。
作为老大,她一直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刻苦,尽量少花钱。
在学校中遇到困难,既不告诉父母,也不向同学诉说,日积月累,就像她自己所说,心中就累积了一块大石头,很重很重。
看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就会产生异样的想法。
2.2矛盾心理
物质条件不如其他同学,这种自卑心理使得她越来越孤僻。
同时她又有害怕别人小看自己,刻苦学习、希望从学习上超过别人的自尊心。
在这种贫富强烈刺激以及自卑心理和自尊心理的矛盾冲突下,她的心理逐渐失衡,一旦外部环境具备,她就会铤而走险,实施盗窃行为。
当伸手拿别人东西的时候她会感到紧张、害怕,事后看到宿舍内的姐妹因丢失东西焦急、伤心时,她内心却偷偷高兴,抑郁情绪瞬间消失,这逐渐成为她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
2.3学习压力
吴某一直梦想出国,虽然家庭困难,无法支付昂贵的费用,但她从没有放弃梦想。
她没有告诉家人,害怕家人因为费用问题让她放弃;她没有告诉同学,害怕同学说她白日做梦。
她只能默默守着自己的梦想,并不遗余力为此奋斗,当她看到别人能6点到自习室学习时,她就想为什么我不能。
出国的念头支撑着她自卑而又自尊的心,使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她又无处宣泄。
2.4防范意识薄弱
在校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单纯善良,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警惕
性不高,贵重物品没有妥善放好,给偷盗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
发生失窃后,没有及时报案,也使偷盗者放松警惕,使她屡次得手。
3案例启示
3.1应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缺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容易发生财物失盗;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宿舍物品未能妥善保管、随意丢放等,给盗窃者可乘之机。
因此,应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
3.2应重视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本身就承受着来自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上多方面的压力,情绪常被刺激和诱导,却又为此担忧,因此产生心理冲突。
而困难学生长期以来经济困难的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比他人更脆弱,往往伴随着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准确地了解情况并及时化解,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应重视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运用适当的方法及时帮助他们化解。
4预防措施
4.1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防范意识
要扩展安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从典型案例教育着手,在事故多发原因、防范重点、警示提醒等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防范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4.2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高校内盗案件的发生暴露出部分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存在诸多盲点。
虽然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等课程,但并没有深入人心。
因此需要适当结合国家普法宣传,将法制宣传教育覆盖到每位同学,使他们既敬畏法律,遵纪守法、依法行事,又信任法律,及时报警、惩戒坏人。
4.3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高校内盗案件的特点之一是作案人与受害人都是在校学生,因此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内盗行为就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传统国学教育相结合,扎实提高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4.4加强特殊学生的动态管理,提高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的动态,对特殊学生的管理工作做阶段性总结,探寻遗忘规律,重视在一段时间之后关注度下降和容易遗忘阶段的管理工作,避免动态管理“一阵风”情况,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4.5强化教育疏导
对犯错同学的教育,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进行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教育及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在于从思想上根除毒瘤。
对于犯错的同学,无论是继续留校学习还是走入社会,都能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我们思政教育要努力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晓轩,陆定银.浅析学生公寓防盗对策[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 霍长淘.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 倪皓.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特点及防范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4).
[4] 李志强.学生宿舍失盗与预防[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