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牛顿三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恒为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作用力之间相互等同,即施加于物体的外力之和等于由物体施加于外物的
反作用力之和。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有形态、状态、温度等性质,根据物质的
组成和结构,可以分成各自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有液体、气体和固体,物
质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化学变化,包括合成、分解、变沉、溶于液体等。

3.弹性力学: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受外力作用时的变形及其承受力的大
小和方向,其中包括弹性变形、弹性模量、弹性几何形状计算等。

4.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包括电荷、电场、电势差等,常用电荷定理、完整电路等规律来求解电学问题。

5.热学:热学研究物质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的热力学现象,包括温度、热量、热流等的变化,常用的规律有定温定容定热定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探索物质运动、能量转化、力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物理知识点是很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我为您总结的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您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运动的描述和研究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表示及其分析。

4.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规律。

二、力和力的作用1.力的概念和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牛顿三定律和它们的应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平衡、动力学等。

3.摩擦力和滑动摩擦与静摩擦的区别,以及它们与力的大小、物体质量和表面性质的关系。

三、能量和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如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

2.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如简单机械原理、能量守恒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等。

3.热能的传递和热平衡的原理,如传导、传导、辐射等。

4.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在做功和功率的应用,如机械工作、电能、热功率等。

四、电学基础知识1.电流和电路,如电流强度的定义、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等。

2.电场和电势,如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器等。

3.电磁感应,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和感应电磁场等。

五、光学基础知识1.光的自然传播和光的反射,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

2.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如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率和折射率的变化、色散现象等。

3.光的波粒二象性,如光的波动性和光量子的粒子性,以及波粒对偶原理等。

六、原子与核物理1.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如原子和离子的构造、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等。

2.放射性和核能,如放射性衰变、半衰期、核能反应等。

以上是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解题。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1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2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矢量:力、位移、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2、 位移和路程:当物体沿直线单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加速度:a=tv ∆∆=t v v t 0-。

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其速度不一定为零。

二、匀变速运动1、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2、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1)、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速度均逐渐增大。

(2)、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速度均逐渐减少。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v t =v 0+at ;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x=v 0t+1/2at 2;x= v t ;v t 2-v 02=2ax (匀加速:a 取“+”号;匀减速:a 取“-”号。

);∆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在相邻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②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内、2秒内、… n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4:9:…:n 2第1秒内、第2秒内、…第N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1:(2-1):(3-2):…:(N -1-N ) ③自由落体运动:v t = gt ;h=21gt 2 ;h= v t ;v t 2=2gh 4、速度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详细知识点总结力和运动- 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质量、力的合成、牛顿的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弹力和弹簧劲度常数:胡克定律、简谐振动、弹簧劲度常数的计算- 动能和功:动能定理、功的计算、弹簧的势能和弹性势能- 力学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力的作用时间、动量定理、质心、动量守恒热学- 温度和热量:温标、测量温度、热平衡、热量和能量转换、热容、相变-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性质、状态方程、气体定律、压强和体积变化、气体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变化、功和热的转化、焦耳定律、工负、定容定压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光学-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反射成像、光学成像的公式-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的快慢、安培定律、折射光线的追迹法- 光的干涉和衍射:杨氏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解释- 光的色散和光的波粒性:色散现象、光的波粒二象性电学-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电场的计算、电势能、静电场和电势差、电势差的计算-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电流和导线、电阻和电阻率、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的磁场效应:安培力、洛伦兹力、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应用和性质、光的本质原子核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元素周期表- 放射现象和核变化:放射性物质、放射线的性质、α、β、γ射线的特点-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的定律、半衰期、衰变常数、放射性年龄的计算- 核反应和核能:核聚变、核裂变、核能的应用和问题以上是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详细知识点总结,建议学生在备考期间重点复和掌握这些内容,以提高学科水平和考试成绩。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一、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二、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三、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四、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五、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铭牌上所标称的功率。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

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七、恒定电流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t。

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

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物理合格考的主要知识考点归纳1、热力学第二定律(1)常见的两种表述①克劳修斯表述(按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doc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doc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doc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验知识点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

即力学第一定律,它指出,物体的状态总是保持不变的,即力的作用时,物体的速度和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2、牛顿第二定律。

即物体受力作用时,它的运动方向与其外力对应。

那就是,物体受到力的影响后会加速运动;3、牛顿第三定律。

即所有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这就是力的平衡原理;4、功率定律。

即做功率与时间(W=FDt)也有功率定率,,其中F表示力矩定律:即质体经过一定的旋转后达到力矩平衡;二、电学:1、霍尔效应:指电流流经物体时,物体的内在磁场的强度会发生改变,并生成一个位置不变的磁场;2、感应电动势:是指一个电路中,当一个只有正弦波法则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电路里也会产生正弦波电动势;3、电动势与电势的关系。

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电晕效应,即电流流经电阻导线时,会在导体的外侧产生电动势,这种电动势的大小与当时的电势有关;4、电场与电流的关系。

即电场受到电流的影响,电流流经介质时,会形成电场潮流,电流的大小与电场的大小成正比;三、热学:1、热传导率:即介质内热量的传导速度、运动性与热能流向的强度,它是传热过程中热流速度与热流密度成正比;2、乒乓弹性:即物体受力作用时,它们的质量以及动能会发生变化,弹性可以看作是一种能量的转换过程;3、热力学第一定律:即物质的热功的和可以表示为热源向物体输入的热量,物体发出的热量和变化的机械功,其中热源两者之和称为热功;4、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物体改变它的温度时,它会吸收热量和发出热量,总而言之,物体在改变温度前后,它的热量也会发生变化;。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x/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 = v/t=( v t-v0) / 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 220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v x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若t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xv t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2速度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 v v0 at 位移公式: x v t 1 at20 2位移速度公式:v2 v0 2 2ax 平均速度公式:v v0 v x2 t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V/(ms -1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③②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①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 t/s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 t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x/m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X1③②静止;①表示物体做①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0 t/s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1.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称参考系。

2.质点:不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并把质量看作集中在一点时,就将这种物体看成“质点”。

说明: ①.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

②.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影响很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3.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位移是矢量,大小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

4.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和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时间位移平均速度=(矢量) 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标量)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

注:速率为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5.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va t∆=∆ 注: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越慢。

6.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1)匀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均匀变化,是变速运动。

条件:⎧⎨⎩(轨迹是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不变(合外力不变)(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加速度不变。

所以,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①受恒外力作用(加速度不变)②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公式:加速度0t v v a t -=速度0t v v at =+ 位移2012s v t at =+ 速度位移222t v v as -= (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①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tt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由静止释放(0v 为零),仅在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下的运动。

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形状、大小均无关;落地的速度、时间仅由高度决定。

公式:速度t v gt = 位移212s gt = 7.滑动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就为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②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①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所谓相对,相对与接触面。

②大小: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即f=μN。

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触面间的弹力有关。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最大静摩擦力max f 略小。

通常的计算中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注: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即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8.静摩擦力:(1).静摩擦力:当物体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①方向跟接触面平行或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a.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它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所需要的最小外力。

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压力成正比,最大静摩擦力随压力的增长而增长,随压力的减小而减小。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定值,静摩擦力随实际情况而变,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其数值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

滚动摩擦力也属于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以及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10.形变:弯曲形变;拉伸形变;压缩形变;扭曲形变。

11.弹性形变: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形变。

12.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

这个定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所以叫做胡克定律。

x k F ∆⋅= k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有关),x ∆为弹簧的伸缩量.13.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矢量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14.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配合作用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配合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要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二力合成合力和分力的关系:①合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②当两分力一定时,合力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③1212F F F F F -≤≤+合 (3)力的分解:1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它各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16.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由于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即物体惯性只和质量有关跟其他一切无关。

说明: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①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核外力的方向相同。

②公式:F a m=合或 =F ma 合说明:vv ①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F=ma 是一个矢量方程,即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从公式可以得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是改变物理速度的原因。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

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相同。

17.超重和失重:超重: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或者说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或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重力。

即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或者说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或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即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当拉力或支持力为零时,称之为完全失重(例:自由落体运动,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18.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一般情况下运动分解在沿力的方向和垂直力的方向。

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同时性和独立性。

注:轮船渡河问题(1)渡河时间最短:船速与河岸垂直 (2)最短位移:船合速度与河岸垂直(v v >船水)最短时间 L t v =船 (为一定值与水速无关) 最短位移 s L = Lt v=19.抛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不为零,仅受重力。

类型: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平抛、斜抛。

说明:①所有抛体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 ②抛体运动可以使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2)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0v ,加速度a g =竖直上抛运动:0t v v gt =- 2012s v t gt =- 222t v v gs -=- 竖直下抛运动:0t v v gt =+ 2012s v t gt =+ 222t v v gs -=(3)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可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以及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①分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00x x v v s v t=⎧⎨=⎩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212y xv gt s gt =⎧⎪⎨=⎪⎩②合运动: t v =t s = 说明: ①物体下落的高度h 决定平抛运动的时间 212y s h gt t ==⇒=②初速度和下路高度决定水平移动距离 0x s v t v ==20.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作圆周运动的条件:①具有初速度;②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与速度垂直因而是指向圆心的力(向心力)。

说明: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变加速运动)。

21.角速度: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叫做“角速度”。

公式: 2tTϕπω==国际单位:/rad s 弧度每秒 22.线速度: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 )和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t )的比值。

公式 2l rv t T π== v r ω=23.向心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

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

2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外力(或外力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称为向心力。

说明:①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即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为合力的一个分力。

②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并不是物体新受到的力,他可以是摩擦力、弹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或几个力的合力。

25.离心现象: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会作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离心现象。

26.功:力与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cos w Fs θ=(力与位移的夹角)27.功率: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摩擦接触感应}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wp Fv t==功率越大,表示这个力做功越快。

28.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12k E mv =29.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的量。

222101122k K t w E E mv mv =-=-合 30.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p E mgh =。

重力做功只与物体起始位置的竖直高度有关,与物体受走的轨迹无关。

w mgh = 说明:①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