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深圳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电站。

此后,电力工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在20世纪20年代,电力工业在长江流域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的中心。

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电力工业的发展仍然非常有限。

1980年代以后,中国电力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逐渐迈向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各地纷纷建立了电力企业和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电力工业也开始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

大规模的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相继建成,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全面创新与转型的新时期。

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电力工业也积极响应,加大了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与此同时,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也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新方向。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模式,中国电力工业正朝着高效、清洁、智能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近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在技术水平、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利用和电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中国电力工业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供电、改善民生和推动环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转型,保障供应安全,提高发电效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中国电力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从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发展、改革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49年)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电力工业几乎处于零起点。

1902年,中国的第一座电站——河南洛阳电厂建成,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

此后,中国陆续建成为了一些小型水电站和煤电站,但电力供应仍然非常有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阶段(1950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主要依靠国家的计划经济和集中投资来推动发展。

在195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主要发展了一些大型水电站,如丹江口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等。

这些水电站不仅解决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还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继续发展,建设了一些大型煤电站和核电站。

这些电厂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也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持。

三、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现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力工业面临着供需矛盾、技术落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电力工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电力工业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和国际化。

1997年,中国电力工业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快了电力市场的发展。

此后,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电力供应能力大幅提高,电网建设不断完善。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

一、起源阶段(20世纪初-1949年)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的电力工业主要由外国资本主导,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技术引进,国内电力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然而,这一时期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起步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

重点是电力工业的国有化和电网的建设。

中国电力工业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

三、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现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电力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和电力设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四、未来趋势中国电力工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电力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国电力工业将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将成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也将推动电力工业的创新发展。

总结: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起源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向清洁能源转型,并推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并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介绍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介绍

摘要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介绍我国自1882年有电以来,电力工业已经走过120多年的历程。

解放前,我国电力极端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我国发电工业取得了较大发展;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

与此同时,在发电能源方面,由初期的原始能源发电逐步开拓出新能源发电。

我国的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水资源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1882年7月26日,上海电气公司成立,一台以蒸汽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正式发电,供给从电厂到外滩的照明用电,轰动全国。

它仅比1882年1月12日世界上最早的公用电厂(英国伦敦第一座发电厂)晚6个月。

1912年农历四月十二日,云南昆明螳螂川上建成石龙坝水电厂(2台装机容量240KW的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拥有水力发电的开始。

这就是人们公认的中国电力工业的起点。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从1882年到1949年的60多年中,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迟缓。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到1995年末,我国年发电量已达到10000×108 KW·h,居当时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2.1×108 KW·h,居当时世界第三位。

装机容量从1987年末的1×108 KW突破到1995年3月的2×108 KW,年发电量超过19000×108 KW·h,人均年占有量超过1000 KW·h。

从1996年起,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耗大国。

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铸造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我国电力工业的灿烂辉煌。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还体现在电力系统容量、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幅提高上。

1974年,第一条330 KV输电线路(由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到陕西西关中地区)建成;1981年,第一条550KV输电线路(由河南姚孟火电厂到武汉)建成。

中国电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中国电力
发展的主要历程:
1. 20世纪初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电力的发展非常有限。

许多城市和工业区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

2. 1949年至197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这一时期,
电力工业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中国开始建设大型水电站,如黄河、长江和珠江等。

此外,还建设了一些煤炭发电厂。

3. 1978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电力工业
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引进了国外的电力设备和技术,并开始开展与国际电力企业的合作。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4. 1990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中国电力经历了快速增长的
阶段。

国内的电力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需求,中国加大了电力设施的建设投资。

此外,中国还开始进行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5. 2000年至今:中国电力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

国内
电力需求增长迅速,中国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投资和开发。

此外,中国还着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加大对电力市场开放和竞争的力度。

总的来说,中国电力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到如今的供应充足,中国电力已经成为全球电力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未来,中国电力将继续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并加大对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的力度。

1.2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1.2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解放区电力事业的发展;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接受日本侵略者当时修建的电厂。 但是,受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电力工业 总是千方百计的破坏和掠夺。1946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进 驻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电业局。7月18日,国民党在丰 满切断松滨线,对哈尔滨进行电力封锁。另外,国民党还 全部接管了沦陷区的电厂,将共产党的用电空间压缩的很 小。针对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努力争取,一方面 积极筹建自己的电站,分别在河北的平山县投建了忽忽水 电站、山西的长冶县投建了刘伯承电厂。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888.4月清政府从丹麦祁罗弗 洋行购买15kw发电机组一台, 在北京中南海西门外盔头作北 侧饽饽房,建成西苑电灯公所, 专供宫廷照明用电;12月14日 将装在西苑慈禧寝宫仪鸾殿的 第一盏电灯点亮。
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 北京出现电灯的时间比 上海整整晚了6年
home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1953.1月,中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执行。 电力工业计划装机205万kW,1957年发电量达到159亿kWh。 “一五”期间将以建设火电厂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 条件进行水电站建设,并大力进行水能资源勘测工作,为 今后开展水电建设准备条件。 "一五"完成后,电力迅速支撑起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 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一五"期间,中国电力 工业一边引进设备、管理、技术,一边学习、消化,开足 马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以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为主线的中国火电国产化历程,一路跋涉一路豪歌。中 国火电事业在曲折中前行
home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82年,当时上海的一台12千瓦蒸汽发电机组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电力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逐步发展。

1949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8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1987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2000年突破3亿千瓦,2011年突破10亿千瓦。

截至2022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7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9.1万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

在电力技术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2006年建成投产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历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1.2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1.2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10.7月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 市郊的螳螂川上,中国第一座 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开工建设, 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 容量为480 kW。 奥地利生成的水轮机,德国西 门子生成的发电机距今已经百 年还能正常运转发电。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13.4月,上海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 在杨树浦沈家滩建设江边电厂(今杨 树浦电厂),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 装机容量4000kW。至1923年全厂装机 容量达到12.1万kW,1936年装机达 18.35万kW。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888.湖广总督张之洞从国外购进发电机发电,供广州总督府照明供电。 1890.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于1890年在台北创办兴市公司,为国人首创公 用电业,经营至1895年台湾被日本占领为止。 1894.北洋水师大沽造船所(今新河船厂)安装了两台47.5kW直流发电 机组,供本厂照明供电。 1896.杭州世经螺丝厂自备发电厂发电。 1901.1月 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成立。 1902.天津法租界公议局在法国桥旁(今解放桥西岸)建设电灯房,安装 直流发电机组,专供法租界用电。 1903.俄国商人在满洲里开办一座40kW的电灯厂,是内蒙古有电的开始。 1905.10月,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两台75kW直流发电机投产,开始向 社会供电,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公用电厂,也是全国最早的民营电厂之一。
home
02
建国初期的电力工业
建国前的 01 电力工业

“文革”
时期的
电力工
03 业
04
文革后调整时 期的电力工业
改革开放后的电 力工业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力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艰难创业史,是中国工业发展的 缩影。从1882年中国电力工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电力工 业是伴随着战争成长起来的,历经数次战争也未被击垮,但它的发展 极其 缓慢,历尽艰辛。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 完善,电力工业迅速恢复,并逐渐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党和政府把 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置于国 民经济“先行”的地位,并在一定的 时期以电力为中心安排能源计划,在投资上给予倾斜。虽然有工作失 误造成的严重损失,但发展的速度还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 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之后,电力工业实行集资力电、多家办电政策,进行以市 场化为基本取向的体制改革,取得了世界罕见的发展,扭转了长期的 缺电局面,基本满 足了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在需求。 home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888.4月清政府从丹麦祁罗弗 洋行购买15kw发电机组一台, 在北京中南海西门外盔头作北 侧饽饽房,建成西苑电灯公所, 专供宫廷照明用电;12月14日 将装在西苑慈禧寝宫仪鸾殿的 第一盏电灯点亮。
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 北京出现电灯的时间比 上海整整晚了6年
home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解放区电力事业的发展;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接受日本侵略者当时修建的电厂。 但是,受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电力工业 总是千方百计的破坏和掠夺。1946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进 驻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电业局。7月18日,国民党在丰 满切断松滨线,对哈尔滨进行电力封锁。另外,国民党还 全部接管了沦陷区的电厂,将共产党的用电空间压缩的很 小。针对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努力争取,一方面 积极筹建自己的电站,分别在河北的平山县投建了忽忽水 电站、山西的长冶县投建了刘伯承电厂。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从1946年到1949年,中国电力工业基本处于停滞 状态,仅在1947年在杨树浦电厂建成了1台180t/h高 温高压锅炉和一台1.765万KW的背式汽轮发电机组, 这是中国第一台高参数火电机组。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装机容量只有185万KW、 发电量43亿KWh,人均年用电量只有9kWh,发电量容 量和发电量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 当时除东北仅有一条220KV线路和几条154KV线路, 其他地区只有以城市供电区为中心的发电厂及直配线。 中国当时的电力工业处于落后地位。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897.清代商务大臣盛宣怀在上海设立南洋公学,1912年改名为南 洋大学,1921年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先后设 有科学、管理、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学院,为中国电气事业培养了 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1898.清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京师大学堂创建,设有电学、化学等课 程。1903年11月,在北京建设京师高等实业学堂,设机械、电气、矿 冶、应用化学等四科,1938年改称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工科并入 清华大学电机系,为中国电气事业培养了科技和教育人才。 19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教育部长,京师大学堂改为 北京大学,天津西学堂改为北洋大学,山西大学堂改为山西大学,又 新设立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这些大学都先后设有电机系。 home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49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为184.86万kW,其中火 电168.56万kW,水电16.30万kW,年总发电量为43.10亿 kWh,其中火电36亿kWh,水电7.1亿kWh,35kV及以上输电 线路6475km,其中220kV线路765km,154kV线路832km, 110kV线路340km。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 居世界的第21位和第25位。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02 建国初期的电力工业
05
03
“文革” 时期的 电力工 业
文革后调整时 期的电力工业 04
改革开放后的电 力工业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882.7月 英籍商人立德尔(R.W.Little) 等人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在南京路西江路 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建发电厂,安装一台16 马力蒸汽发电机组,并沿外滩至虹口招商 局码头一带立杆架线,装设了15盏弧光灯。 同年7月26日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 在中国的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 于日本。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1952.11月,燃料工业部召开全国供电会议, 提出全面发挥潜在能力的任务和措施: 一、推行电力统一调度; 二、推行定期检修和统一检修制度; 三、调整电力负荷(移峰填谷); 四、节约用电; 五、推行两部电价制; 六、建立供用电制度,包括计划用电、用电监察 和保证供电质量的制度等。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1953.1月,中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执行。 电力工业计划装机205万kW,1957年发电量达到159亿kWh。 “一五”期间将以建设火电厂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 条件进行水电站建设,并大力进行水能资源勘测工作,为 今后开展水电建设准备条件。 "一五"完成后,电力迅速支撑起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 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一五"期间,中国电力 工业一边引进设备、管理、技术,一边学习、消化,开足 马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以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为主线的中国火电国产化历程,一路跋涉一路豪歌。中 国火电事业在曲折中前行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45.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 投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垮台,从此 结束了日伪对东北电业长达14年的统 治。10月27日,中共中央派出的第一 批挺进东北的干部大队进驻沈阳;11 月3日,中共特派员何纯渤接收沈阳 “南满株式会社”;11月8日,沈阳市 6个44kV变电站全部修复,开始供电。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1949年,新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百 业待举。刚刚经过战乱的电力设备破 败失修,电力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全 年的用电量只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城 市一年的用电水平。 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 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均超过历史最好 水平。(三年恢复期)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29.国民政府出台《电力民用监管条 例》、统一频率和电压、设立资源委 员会管理机构。
1929年中华全国民营电业联 合会成立,第二年加入了万 国电业联合会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37.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 侵略中国,随日军所占之所,均将电 厂强占军管,由日本电力联盟派人进 行管理。 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日军从上海 大举进攻。装机3.45万kW的上海闸北 水电公司发电厂主要设备在日军炮火 下收到严重损坏;11月,日军占领上 海华商电气公司发电厂后,将该厂熔 炼炉1.6万kW的3机10炉全部拆走。 10月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开始修建丰满 水电厂(装机8台共52.25kW)和水丰 发电厂(装机6×10万kW)。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1950.2月,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 一次全国电业会议,规定三年恢复时期的 基本方针与任务是:保证安全发供电,并 准备有重点地建设二三年内工业生产所需 要的电源设备。7月,中国电业公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燃料工业部 召开全国水力发电工程会议。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45.8月15日,在华北,八路军接管了张家口、下花园、承德等地,在张家口 成立民生电业公司,管理张家口及下花园电厂,同时接管了承德电厂。 10月,北 平市政府接收伪华北电业北京分公司,改为北平市电灯公司;同年11月国民政府 经济部接管华北电业公司北平分公司,北平市电灯公司改为该公司的北平分公司。 1946.5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台湾电力公司。东北抗日民主联军进驻哈尔 滨市,哈尔滨电业局成立。 1947.6月,大连、旅顺、辽东半岛地区成立“中苏合营远东电业股份公司”。 1948.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哈尔滨成立东北电业管理总局。12月,京津 唐电网的唐山电厂、石景山电厂相继解放。 1949.1月,天津各电厂解放。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军管会派军代表任一宇 接管冀北电力公司。4月,华北人民政府下令:冀北电力公司和察哈尔省察中电业 局合并,成立华北电业公司,管辖北平、天津、唐山、察中等分公司,不久又改称 为华北电业总局。 home
home
建国初 期的电 力工业
0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 1848.6kW,年发电量约43 亿kW· 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 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 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 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 采用220kV和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 等供电区;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 采用了110kV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 ④ 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北京、天津、唐山等 供电区和发电厂。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10.7月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 市郊的螳螂川上,中国第一座 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开工建设, 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 容量为480 kW。 奥地利生成的水轮机,德国西 门子生成的发电机距今已经百 年还能正常运转发电。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13.4月,上海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 在杨树浦沈家滩建设江边电厂(今杨 树浦电厂),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 装机容量4000kW。至1923年全厂装机 容量达到12.1万kW,1936年装机达 18.35万kW。 它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电厂。却给 中国工人留下了这样的记忆:职工按 国籍不同被分为四个等级,最后一等 就是中国人,记过九次就要开除。 ho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