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知识辨识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知识辨识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 基础辨识能力学生姓名: 时间: 年月日【常见考点】基础辨识能力指旳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旳识别能力。
详细来说, 指能辨识多种文体, 能鉴别各文体旳构成要素, 能辨别各文体中旳体现方式, 能指出各文体旳构造或次序, 能判断文中旳多种修辞手法, 等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 考察“基础辨识能力”旳考点重要有:1. 指出记叙文中记叙旳人称、次序、线索和要素等。
2. 辨识阐明文旳阐明对象、阐明次序和阐明措施等。
3. 鉴别议论文旳论点、论据和论证措施。
4. 辨别小说旳重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等。
5. 识别特殊体裁(如新闻)旳构造。
6. 辨别文中旳记叙、阐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体现方式。
7. 判断文中旳多种修辞手法。
【答题点拨】解答基础辨识题首先要扎实基础, 纯熟掌握多种文体旳基本知识, 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旳技巧。
例如, 辨识阐明文旳阐明次序就是一种难点, 我们可以总结出某些规律:1. 看阐明旳内容。
一般来说, 阐明事物旳形态、构造, 多用空间次序;阐明事物旳发展变化多用时间次序;其他则多用逻辑次序。
2.看阐明旳对象。
阐明某事物多用时间、空间次序, 阐明事理则多用逻辑次序。
3.看标志词、过渡词。
假如文段有表时间、空间旳词语, 则多为时间、空间次序;假如文段有“为何、首先、因此”等推理性旳词语, 则多为逻辑次序。
辨识议论文旳论点是议论文阅读旳关键, 答题时先要看文题, 以得到启发和指导;再看文段, 确定提出观点旳段落;最终抓住概括性旳句子即可。
小说旳阅读重点是对重要人物旳辨识, 判断旳根据不应当是描写人物旳笔墨有多少, 而应当看小说旳主题、作者旳意图靠谁来体现。
【单项训练】(一)海底“黑烟囱”①1979年, 美国旳“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底熔岩上, 发现旳350摄氏度旳含矿热液以每秒几米旳速度喷出。
矿液刚喷出时为澄清溶液, 与周围海水混合后, 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 形成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旳“柱体”, 附近有大规模旳硫化物堆积丘体。
现代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

现代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阅读理解能力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面对的信息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很难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广泛阅读并进行笔记广泛阅读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各类文章,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素材广度和深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记笔记的技巧。
比如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荧光笔来标记重点内容,用便签纸记录自己的疑惑或关键问题。
这样做有助于梳理思路、加深记忆,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培养思辨能力除了理解文字表面意思,还需要培养思辨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可以通过阅读有争议性的文章,比较不同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提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他的观点有什么证据支持?”等等。
通过思考和辨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并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
三、注重阅读技巧的掌握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也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可以先快速阅读一遍文章,抓住主旨大意;然后,细读文章,重点关注细节和重要观点;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和思考。
除了整体阅读策略,还可以学习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查找关键词、理解上下文关系、推断词义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多样化对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也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科技论文等,以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这能够增加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理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现代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需要广泛阅读、培养思辨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和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等方法。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做好准备。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计划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计划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特制定以下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性,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点和细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推理、概括、总结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训练内容1、基础知识训练词汇积累:通过背诵、默写、词语运用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对生词的理解能力。
语法知识:复习和巩固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减少因语法问题造成的阅读障碍。
标点符号: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和意思。
2、阅读技巧训练快速阅读:通过限时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精读技巧:指导学生如何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语含义,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推理判断: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括总结:训练学生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阅读材料选择教材课文:深入学习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和阅读技巧。
课外名著:推荐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时文杂志:订阅一些时事新闻、科普文章、文化评论等杂志,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和最新知识,拓宽阅读视野。
文言文阅读: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如《论语》《孟子》《岳阳楼记》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阅读活动开展阅读分享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分享阅读的快乐。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辨识能力篇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2、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3、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4、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5、对比衬托;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6标题暗含“我”为父女俩末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7、插叙的作用:(1)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
(2)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
(或交代父女二人到杭州的目的。
)。
(3)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8不屑(有些轻视)——注意——关注(或感动)——担忧(或牵挂)
10、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也符合标题。
改动后感染力没原文强。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辨识能力篇

语文周周练八梦断雅典①世界轰然崩溃了。
我手指松开,仿佛进入了失重状态,缓缓地从杠上掉了下来。
眼前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失掉了时间感。
夺冠的狂热,情绪的波动都不复存在,观众的脸变得模糊,我的耳边突然安静下来。
②动作结束了,我平静地离开了赛场,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掉泪,我挺直身板,如同奥运金牌挂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③我从一群目瞪口呆的教练员,运动员,记者身边走过,没有看他们一眼,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我坐上了场外的第一辆班车。
我失去了一切。
④全球观众大概都惊呆了,他们看到的,是我停止了动作,不知去向,而且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⑤在今天的高低杠比赛中,我一直有种非常不好的感觉:过一秒钟就会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故。
我突然意识到是赛方给的准备时间不够。
按惯例我有充裕的时间仔细回想每个动作、熟悉器械,但比赛开始的绿灯突然间亮了,我不得不中断准备,仓促地开始了比赛。
然而,对于高低杠这个项目而言,是容不得急就章的。
一个动作不标准,很可能就会落下终身残废。
当时,是内心的平静和惯有的谨慎救了我。
前半段的动作我很是得心应手,当做到我最拿手的后摆动作时,我突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好像我会掉下去,那么我将成为一个谁也不需要,谁都不记得的终身残废。
不,我不能这样!我松开了手指,软绵绵地落地了。
⑥做梦都没想到,我的雅典之旅会这样收场……但我没有绝望,毕竟这只是翻过了人生的一页而已。
我知道,今天奥运会一结束,我的运动生涯也将画上句号。
回到房间,我喝下一小杯白兰地,庆祝一切已经过去,我仍然活着,并且完全健康。
我卸了妆,蒸了桑拿,点上蜡烛,放起音乐,开始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⑦不久后,家人和友人都赶到了,看到我安好的样子,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我们驾车去了一处别墅,风景美得难以形容,在桌上摆满我最喜爱的地中海菜肴,大家为我的成绩和经受的考验举杯。
朋友们簇拥着我,纵使我再坚强,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直到天明。
过去数年间的磨难,承受的压力都得到了宣泄,朋友们都用理解的眼光看着我…….我的内心变得非常轻松,如同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从早到晚在喜欢的蹦床上跳来跳去。
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
3. 现代文阅读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1.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
四、教学难点:1. 现代文阅读的实践训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分析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
2. 实践法: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3.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经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结构。
2. 精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观点和论证方式。
3. 鉴赏:评价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4. 解题策略: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题。
三、分析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15分钟)1. 事实细节题:如何寻找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2. 推理判断题:如何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3. 态度观点题:如何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态度。
四、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实践训练(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现代文阅读练习。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3. 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指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现代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深入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深入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批判性思维。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提高深入理解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1.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现代文阅读的文学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内容1.现代文阅读的概念介绍现代文阅读是指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它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现代文阅读的特点(1)主题多样化:现代文学作品涉及的主题广泛,涵盖社会、人生、爱情等各个方面。
(2)表现形式多样化:现代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呈现,形式丰富多样。
(3)描写手法独特:现代文学作品追求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如意象的运用、叙事的变化等。
3.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理解文章主题:通过阅读全文,分析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品味文学语言:关注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感受诗意和情感。
(3)把握情节发展: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掌握情节的发展脉络。
(4)细节分析:关注细节描写,准确把握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4.现代文阅读的文学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培养(1)阅读背景知识的了解:通过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多角度分析作品:结合时代背景,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深入思考作品的内涵。
(3)写作扩展:通过写作,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介绍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讨论研究法:通过学生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讨论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现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现代文的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不同类型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3. 提高现代文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策略4. 现代文阅读的实际操作练习5. 现代文阅读的心得体会和交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进行现代文阅读实际操作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章。
2. 准备与现代文阅读相关的教辅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准备教学PPT,包括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3. 练习:进行现代文阅读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
4. 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分享阅读经验。
5. 总结:总结现代文阅读的要点和技巧,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成时间。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阅读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推荐一些适合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等。
2. 阅读俱乐部:组织学立阅读俱乐部,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和交流。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辨识能力
学生姓名:时间:年月日【常见考点】
基础辨识能力指的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的识别能力。
具体来说,指能辨识各种文体,能判别各文体的组成要素,能分辨各文体中的表达方式,能指出各文体的结构或顺序,能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基础辨识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顺序、线索和要素等。
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辨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等。
5.识别特殊体裁(如新闻)的结构。
6.辨别文中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7.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答题点拨】
解答基础辨识题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的技巧。
比如,辨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1.看说明的内容。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形态、结构,多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用时间顺序;其他则多用逻辑顺序。
2.看说明的对象。
说明某事物多用时间、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则多用逻辑顺序。
3.看标志词、过渡词。
如果文段有表时间、空间的词语,则多为时间、空间顺序;如果文段有“为什么、首先、所以”等推理性的词语,则多为逻辑顺序。
辨识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关键,答题时先要看文题,以得到启发和指引;再看文段,确定提出观点的段落;最后抓住概括性的句子即可。
小说的阅读重点是对主要人物的辨识,判断的依据不应该是描写人物的笔墨有多少,而应该看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意图靠谁来表达。
【单项训练】
(一)海底“黑烟囱”
①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底熔岩上,发现的350摄氏度的含矿热液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喷出。
矿液刚喷出时为澄清溶液,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形成
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柱体”,附近有大规模的硫化物堆积丘体。
人们把这些海底硫化物形成的直立柱体及圆丘称为“黑烟囱”。
②“黑烟囱”通道直径多为数厘米到两米,高度从数厘米到数十米不等。
最高的“黑烟囱”出现于东太平洋,达50米。
“烟囱”上部常形成树枝状,多个“烟囱”聚集的形态也很常见。
大的“黑烟囱”,及其堆积物有点像教堂或庙宇建筑的复杂尖顶,大规模的堆积物的体积可达一般体育馆大小,重量达百万吨以上。
③海底怎么会有“黑烟囱”呢?那是由于新生的大洋地壳或海底裂谷地壳的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
海水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
高温的矿液冷却后,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形成多金属矿产。
1.请说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2.请指出本文说明的顺序。
3.第①段为了更好地介绍说明的内容,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具体指出来。
4.第②段画线句子描绘生动形象,试辨识其修辞手法。
5.为了更清楚更准确地说明事物,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学问与智慧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寥廓天空。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②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
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
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殊,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很大。
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③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河。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
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影,而是你是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④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为。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增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从整体上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仔细品读第②段,试辨别其论据的特点。
3.判别第③段主要有哪些论证方法。
4.第③段论证的语言精美,请指出其句子表达的特点及作用。
5.具体说说全文的结构,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综合阅读】
(三)纽扣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
杉田把自家种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小的货架上。
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的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
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嗨又有一个!”
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
他的手掌心有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扣。
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4个穿线孔。
放在明亮处,纽和闪着美丽的光泽。
“真不像话,用纽扣代替钱!”
这一个月以来,已经发现3颗同样的纽扣。
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扔掉了可惜,所以随意用胶带粘在墙上。
这是第4颗。
在此以前,发生过几次拿走菜不给钱的事。
杉田贴了张纸条,上写:“拿菜不付钱就是小偷!”从那以后,再没有丢过菜。
“准是那个老太太。
”
他眼前浮现出在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的那个老太太。
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
从那走路的姿态可以看出,她以前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可是,只要她来买土豆、胡萝卜,钱盒里肯定有纽扣。
“她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纽扣是百元硬币”
话虽这么说,但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
“也许她真把这纽扣当成了百元硬币。
”
当杉田平静下来时,许久不见的女儿回来了。
“嗨,这是怎么了?”
女儿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的纽扣说。
杉田阴沉着脸把事情讲了一遍,女儿两眼闪光。
“这是用黑蝶贝做的纽扣,雕工也好。
原来肯定是用在高级礼服上的。
”
“这么贵重?”
“现在买,一个的价钱就吓你一跳。
这样高级的扣子。
可以卖……”
杉田边听边想起了那个老太大走路的姿态。
1.该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2.小说写得含蓄委婉,有明线、暗线贯穿全文,请简要归纳出来。
3.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的内容和作用。
4.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对老太太描写的句子、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5.你认为文章以“纽扣”为题好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四)心茧
①围墙外的打桩声终于停了下来.此时天色已晚,民工初开始吃晚饭。
父亲站在阳台上抽着烟,注视着那些正在狼吞虎咽的民工们。
②虎子过来!爷爷问你一个问题。
”父亲把9岁的儿子叫了出去。
“你看他们吃的是什么?”父亲明知故问。
③“胡萝卜和白菜!”儿子一眼就看清楚了。
④“他们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所以现在只能做苦力吃白菜。
而那些能住上他们盖的房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
⑤此时我正在看德国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其中有个小故事:孩个粗鲁地骂走了一个上门乞讨的流浪汉,结果父亲认为这是件很严重的事,因为他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同情心。
于是他俩批评了孩子,让他向被侮辱了流浪汉道歉。
德国人教育孩子要崇拜强者同情弱者;竞争意识与同情心并不矛盾。
⑥我张了张口,可是终于忍住没说升么;因为父亲肯定会说我们是中国,怎么能老跟外国学。
⑦晚上,儿子入迷地看”着一本童话书。
⑧“妈妈,人做了坏事是不是会被大灰狼叼走?儿子忽然问。
⑨“胡说,哪里有什么大灰狼!都是你爸爸尽给你买些小人书,使你这么大了还这么天真,在外面要受欺负的。
”妻转而愤愤指示我,以后这种书不要买了。
”
⑩难道我的教育思想真的出了问题?父亲和妻子对小一辈的教育为何如此现实世故?儿子幼小的心中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为什么父亲与妻子都这样怕孩子长大后会有一颗善良的心。
难道为了儿子的前途就应该让他的心慢慢长上老茧吗?也许长了心茧的他走上社会后确实能暂时多占点便宜少吃些亏,可我还是宁愿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我还是会给他买童话书,告诉他围墙外面民工也有快乐的每一天……
l.请结合全文解释“心茧”的含义。
2.用“||”把文章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3.请指出第⑤段的表达方式,分析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
5.仔细品读“父亲”和“妻子“的话,比较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我”的教育观念有什么不同;6.你的心长了老茧吗?谈谈你对“心茧”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