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结果表

合集下载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

报告编号:2014*F00240B001Z0000监测报告工程名称:昆明市严家地城中村改造回迁区A2-A5地块(基坑第三方监测)[第一期至第六十一期](合同编号:HT-F-2012-011)委托单位:云南昆铁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单位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北京路建设大厦7楼云南瑞博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章)注意事项1.报告无“检测报告专用章”、“CMA”计量认证章及“骑缝章”无效。

2.报告无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3.未经我公司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报告,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对本报告检验结果若有异议,应在报告收到之日起十五日之内向我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单位联系方式:地址: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拓翔路189号聚金盛科标准厂房5栋电话:400-017-1895传真:400-017-1895转801电子邮件:******************目录一、签字页 (1)二、工程概况 (1)三、监测目的和依据 (1)(一)监测目的 (1)(二)监测依据 (1)四、监测项目 (1)五、监测设备 (2)六、监测方法 (2)七、监测期及频率 (4)八、监测报警 (5)九、监测数据分析、结论及建议 (5)十、附件 (23)(一)监测数量统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其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报告报告编号:2014*F0024B001Z0000一、签字页监测报告Monitoring Report监测人:Monitoring By报告编制人:Report By审核人:Checked By批准人:Approved By云南瑞博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日期:年月日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昆铁盛和家苑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施工变形监测”服务项目工程地点:昆明市官渡区东三环与昆石路相交处朱家村立交桥东侧建设单位:云南昆铁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中国中铁八局监理单位:云南青山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昆铁盛和家苑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施工变形监测工程项目位于昆明市东三环与昆石路相交的朱家村立交桥东侧昆明铁路局原昆东车辆段厂区,拟建地下室为复式停车场,基坑周长932.0m,基坑开挖约5.5-10.8米左右;部分剖面采用桩锚加喷锚支护,旋喷桩止水,部分剖面采用放坡加土钉墙支护;基坑东侧及北侧临近(建)构筑物、既有边坡和挡墙,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该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他地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目前基坑(1-1剖面至7-7剖面护壁桩打桩完毕),7-7剖面冠梁浇筑完成,部分剖面基坑开挖深度为3米左右。

基坑监测报告

基坑监测报告

报告编号:第页共页受控编号: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代码及项目:检测单位名称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声明1、本报告无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及其骑缝章无效;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名无效;3、本报告涂改、增删无效;4、报告复印页数不全、未加盖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5、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测单位提出。

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目录1工程概况 (4)2监测概述 (4)3监测结果 (7)4监测结论 (7)附表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8)附表2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观测成果表 (9)附表3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 (10)附表4锚索内力监测成果表 (11)附表5水位观测成果表 (12)附表6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13)附图1支护结构顶部位移监测点时间-累计位移值关系曲线图16附图2基准点及监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 (17)附图3现场检测影像资料(注1、项目大门照片;2、现场各监测内容监测照片) (17)附件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报告编号: 第页共页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基坑深度、面积:支护形式:基坑支护侧壁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描述:工程形象进度:2监测概述2.1监测目的、方法及精度2.1.1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1)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1.2监测方法及精度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采用全站仪,按自由测站法或极坐标法对埋设于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平位移标志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所得的各个观测点坐标与基坑开挖前进行的初始观测相比较,所得的坐标差即为该观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累计位移值。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应测
宜测

水平位移
宜测
可测
可测
裂缝
应测
应测
应测
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应测
应测
应测
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执行。
4.2.2 当基坑周围有地铁、隧道或其它对位移(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及设施时,
具体监测项目应与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 视 检 查
7. 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8.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9. 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4 监测项目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1 支护结构; 2 相关的自然环境; 3 施工工况; 4 地下水状况; 5 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6 周围建(构)筑物; 7 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 8 周围重要的道路; 9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抓住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 的监测系统。监测项目尚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况相配套。
5.2 基 坑 及 支 护 结 构
5.2.1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 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设置 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5.2.2 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 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 设置在冠梁上。 5.2.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 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个监测孔。 当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设置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 度;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5.2.4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 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 测点间距宜为 3~5m。 5.2.5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 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 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 1/3 部位; 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5.2.6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 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 10%,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 20%, 且不应少于 5 根。 5.2.7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 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 1~3%,并不 应少于 3 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 近位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4 监测工程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工程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工程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工程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工程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工程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基坑监测报告

基坑监测报告

1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本工程位于***路与**道交口西北角,场地内原大和庄村拆迁场地,现地势较为平坦。

拟**楼场地北侧为规划路,南侧中国人寿,东侧西侧均待建场地,和楼地上*层、地下*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形基础。

基坑开挖深度均为林左右。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详见山細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基坑支护结构及排水措施本工程基坑支护主要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

根据基坑埋深,周边环境、工程特点及使用要求,本工程基坑主要釆用放坡系数1:0.5,支护土钉分4层,呈梅花型布置,水平间距为1500mm,垂直间距为1500mm。

土钉锚固体直径①100mm, 锚筋为1①18钢筋,孔内灌注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土钉墙面层编①6. 5@250mmX 250mm钢筋网,每层土钉设1^14横向压筋,横压筋与土钉锚头平行焊接,面层喷射80mm璋的C20细石混凝土。

考虑到本工程场地孔隙潜水的影响,土方开挖前需进行降水。

本工程釆用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底局部辅助明沟排水。

场区每栋楼外4m周边以25m间距布置降水井,井深25m,降水已进行一个半月,地下水位已至预计基坑底以下2.0m, 已满足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条件。

2监测目的和方案依据(1)监测目的基坑监测的U的和意义在于整个基坑开挖过程及运营阶段,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化,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岩土性状的改变进行各种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危害工程、周圉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险情采取及时补救和加固措施,指导施工。

具体如下: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方案依据1)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图纸及设计方案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讣规范(GB50007—2011 )5)基坑工程手册(刘建航,候学渊主编)6)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丄程实践与分析(赵锡宏等主编)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8)高层建筑深基坑用护工程实践与分析(同济大学)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OO7)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监测内容及项目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

1。

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

2 仪器监测4.2。

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

2.1进行选择。

表4.2。

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4。

2。

1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

3 巡视检查4。

3。

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

3。

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完整版)一般基坑监测报警值

(完整版)一般基坑监测报警值
序号
项目
报警值
预警值
报警值
1
围护墙墙顶位移
一般区域(非地铁侧)
水平
3mm/d连续2d以上
21mm
30mm
竖向
3mm/d连续2d以上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m
20mm
重点区域(地铁侧)
水平
2mm/d连续2d以上
14mm
20mm
竖向
2mm/d连续2d以上
7mm
10mm
2
支护结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一般区域
(非地铁侧)
3mm/d连续2d以上
28mm
40mm
重点区域
(地铁侧)
2mm/d连续2d以上
21mm
30mm
3
支撑轴力
设计值的70%
-
设计值的70%
4
钢立柱竖向位移
2mm/d续2d以上
28mm或者差异沉降14mm
40mm或者差异沉降20mm
5
坑外地下水位
500mm/d
-
1000mm
6
地表沉降
2mm/d续2d以上
14mm
20mm
7
坑底回弹
3mm/d连续2d以上
21mm
30mm
1)围护墙墙顶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①一般区域(非地铁侧):水平30mm、3mm/d;竖向20mm、3mm/d;
②重点区域(地铁侧):水平20mm、2mm/d;竖向10mm、2mm/d;
2)支护结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①一般区域(非地铁侧):40mm、3mm/d;
②重点区域(地铁侧):30mm、2mm/d;
3)支撑轴力:该道支撑设计值的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