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课内外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八篇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课外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课外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课内、课外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20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给诗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6分)(1)绩麻( )A. 种麻B. 收麻C. 把麻搓成线(2)供( )A. 提供B. 从事C. 讲述(3)傍( )A. 旁边B. 靠近C. 依靠2.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后两句表现了儿童______________的特点,整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6分)3.诗中对儿童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下列选项中同样描写儿童的一项是( )(3分)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想一想该诗描写的内容,然后发挥想象,试着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35分)(一) 祖父的园子(节选)(19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课内外阅读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课内外阅读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试题课内外阅读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生活简朴的周恩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

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

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

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到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

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至于周恩来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的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

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

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

”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

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

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衣冠楚楚:________百感交集:________(2)选文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简朴的生活。

(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周总理想着国家大事,不在意个人形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阅读专项测评试题附答案(全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阅读专项测评试题附答案(全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专项测评卷一一、[诗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9分)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__,题目中“弄”字的意思是( )。

(5分)A.做B.玩耍C.炫耀D.设法取得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儿童形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典名著]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练习。

(18分)文段一:《草船借箭》(节选)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文段二:《空城计》(节选)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1.这两个文段都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文段中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2.文段一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本小学语文2022-2023 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分类—阅读【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语文2022-2023 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分类—阅读【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语文2022-2023 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分类—阅读一、阅读理解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一艘货轮在烟波hào miǎo的大西洋上行驶。

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

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

放弃吧,他对自己说。

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cí xiáng的脸和友善的眼神。

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便下令返航。

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shā yú吃了……”船长yóu yù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

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yóu yù而耻辱……”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

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hào miǎo cí xiángshā yú yóu yù(2)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局的进行排列的?①船长发现孩子失踪,决定返航寻找,船员不同意,但船长下令坚决返航找孩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课内阅读专项试卷(一)杨氏之子(19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选自《》。

(3分)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的作用。

(2分)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6分)(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乃:(2)孔指以示.儿曰.。

示:曰:(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4.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8分)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的意思是:(2)此段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二)祖父的园子(节选)(37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写的《》,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9分)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9分)树绿了,就像。

蝉叫了,就像。

喜鹊飞来了,就像。

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

(14分)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5分)(三)猴王出世(节选)(21分)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专项复习(含答案)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专项复习(含答案)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课内外阅读专项复习(含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1.《草船借箭》让我们认识了的周瑜,的鲁肃,的曹操,的诸葛亮。

2.《摔跤》一文表现了小嘎子、、,的个性特点。

3.《跳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

4.《牧场之国》让我感受到了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动物与、与统一和谐的美好境界。

5.《杨氏之子》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和语言的。

6.《四时田园杂兴》塑造了农村儿童、、的形象,流露出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赞扬。

7.她却不一样,愈是,愈是,花开得愈,愈。

她是最有、最有、最有的!8. ,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9.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10.这些孩子正值,充满朝气。

11.黄河远上白云间,。

12.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又地入睡了。

二、课内阅读。

(一)杨氏之子(节选)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请解释下列汉字。

2. 甚:示:3.请在下面括号中填上人物名称。

4.()为()设果,果有杨梅。

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4.在正确的断句后画“√”。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你认为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8.(二)手指(节选)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是从、、这三个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2.2.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说明这个性格特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例子?概括写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课内外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八篇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课内外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八篇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课内外阅读专项达标检测(八篇含答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课内外阅读达标检测(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课内阅读(46分)(一)10分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_______写的_______。

(2分)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2分)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2分)_(二)9分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2分)(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专项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专项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专项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课内阅读。

(26分)刷子李(节选)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 )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 )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词语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

(4分)果然 忽然 竟然2.[词语理解]“扫一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出曹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

(4分)3.[句子理解]画线句子是对曹小三的_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曹小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4.[理解感悟]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物形象]你认为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课内外阅读达标检测(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课内阅读(46分)(一)10分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_______写的_______。

(2分)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2分)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2分)_(二)9分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2分)(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进行描写。

D.对主席的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3分“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g d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g)。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不动他。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dāng dōng)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画去错误的读音。

(5分)2.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提示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3分)(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_。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_。

(3)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用脚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4分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按要求写词语。

(4分)(1)再写两个形容水面的词语。

风平浪静(2)再写两个描写面部表情的词语。

龇牙咧嘴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填空。

(2分)(水手逗猴子)→()→()3.(1)“肆”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有画。

“放肆”的“肆”解释为 (①不顾一切,任意妄为②铺子)。

(3分)(2)猴子是怎样放肆的?(2分)4.想象写话。

(3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当时,孩子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请联系上下文写一写。

课外阅读(54分)(一)丰碑(12分)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已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冻死在树干下的情景,运用的描写方法是()(2分)A.侧面描写B.动作描写C.外貌描写D.语言描写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对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再到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3.短文首尾都对“风雪”进行了描写,作用是()(2分)A.首尾呼应,突出行军环境恶劣,为后文更好地表现战士们不怕苦的精神作铺垫。

B.为了迎合标题,让“丰碑”更显冷峻和高大。

C.故事发生在翻越大雪山的路上,不得不提“风雪”。

D.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不仅为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为其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4.对短文标题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军需处长是坐在树下牺牲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丰碑。

C.“丰碑”是说军需处长在其他战士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D.“丰碑”一词是从情感层面来说的,表达了对军需处长个人的缅怀和赞颂。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4分)(二)最温暖的墙 17分我的朋友是一位教师。

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

有一堂课,她写板书的时候,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她拿纸擦掉血,继续书写。

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

第二天上课,地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

师生互相问好后,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而是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

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去拿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朵。

老师以为学生们在开玩笑,正准备撕掉包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您写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

这样您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拿来了她的眼睛湿润了,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

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

学生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

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

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地燃烧着。

1.按要求写词语。

(5分)(1)“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这样冷的天,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

(2)画线句中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是,它的近义词有、等。

2.请找出文中一个象声词:,再写出两个象声词: 、。

(3分)3.“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4.学生们把粉笔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裹起来的原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