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人口山谷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
填 埋场 工程设 计 , 究 采用人 工防 渗的 现代卫 生填埋 研 方式 , 建设 经济技术 合理 的山谷型 垃圾填 埋场 。
不 小于 8 0m; 0 对集 中式 生 活用 水取 水点 不 能产生 污
染影响; 场址应 位 于地 下 水 流 向 的下 游 ; 场 道路 应 进
尽 量避 开居 民集 中区 。
区底部 , 设计 临时 道路 。
游 ; 沥液 收 集后 汇 入 下 游 的调 节池 , 集 中处 理 。 渗 作 山谷型 填埋 场具有 填 埋 容 量 大 、 建设 费用低 等优 点 ,
但 由于 山谷 大都位 于地 下水 上游 , 填埋场 对地 下水 的
收稿 日期 : 0 50 — 0 2 0—63
时 间 长短变 化 , 若不 加 控 制 , 造 成 对 污水 处 理 厂 的 易 冲击 负荷 。② 利用 生化 、 化 和土 地处 理 的工 艺 , 物 在
式, 因其处 理成本低 , 比较适 合我 国 国情 , 在我 国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_ 。 1 j
技 术部 分有 : 场址 选择 和 场 地 整平 、 水 导 排 和 防渗 雨
系统 、 渗沥液 和填 埋气 收 集 导 排 系统 、 渗沥 液 处理 系
土地填 埋是从 传 统 的 堆放 和 填 地处 理 发 展 起来
徐 得 潜 ( 90 ) 男 , 1 6 一 , 安徽 青 阳人 , 肥 工业 大 学 教 授 , 合
《 程 与 建 设 》 20 年 第 2 工 06 0卷 第 1 期 3 1
维普资讯
考虑 到渗 沥液实 现 自流 的问题 , 一般 以垃 圾 主坝为 控
分 析研 究 , 重 介 绍 了场 底 平 整 、 水 导 排 和 防 渗 系统 、 沥 液 和 填 埋 气 体 收 集 导排 系 统 、 沥 液 处 理 系 统 、 场 覆 盖 系 统 等 工 程 着 雨 渗 渗 终 部 分 的设 计 。 关键词: 山谷 型 垃 圾 填 埋 场 ; 平 防渗 # 水 导 排 # 埋 气 体 导 排 , 沥液 处理 - 场 覆 盖 水 雨 填 渗 终 中 围 分类 号 : TU9 3 3 X 0 9. ;7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6 35 8 l0 6 0 一0 10 17 7 1 0 ) l0 3谷型 填埋场 一般 具有 以下特 点 : 用 山谷形成 利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1)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1)

工程设计G O N G C H E N G S H E J I姚 晓,等: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5工程与建设6 2006年第20卷第1期31收稿日期:2005206230作者简介:姚 晓(1971-),男,安徽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得潜(1960-),男,安徽青阳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姚 晓1,2, 徐得潜1(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摘 要:结合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工程,对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分析研究,着重介绍了场底平整、雨水导排和防渗系统、渗沥液和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终场覆盖系统等工程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水平防渗;雨水导排;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处理;终场覆盖中图分类号:TU993.3;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781(2006)01200312030 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但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垃圾的处理,如何解决垃圾问题,还城乡居民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最终方式,因其处理成本低,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土地填埋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地处理发展起来的一项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处理技术,目前设计和建设的填埋场一般属于卫生填埋场。

依据填埋区所利用自然地形条件的不同,填埋场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山谷型填埋场、坑洼型填埋场和滩涂型填埋场。

根据地形条件、库容条件、设计成熟条件等,一般城市均优先选择将填埋场建在山谷中。

本文结合池州市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研究采用人工防渗的现代卫生填埋方式,建设经济技术合理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工艺工程实例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工艺工程实例

2021年第8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42期ꞏ227ꞏ山谷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工艺工程实例张曼(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摘要]针对现运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共性及个性环境污染源问题,选取南宁市、新昌县、包头市、宜昌市、宁波等地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为工程实例,介绍了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在防渗、雨污分流、填埋气收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污染控制工艺,为山谷型填埋场既有填埋区域的环境污染控制提供指导,也可为后期填埋作业工艺的工艺方案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山谷型填埋场;污染控制;防渗;雨污分流;填埋气收集[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8-0227-03Examples of Pollution Control Process Engineering in Valley-type LandfillZhang Man(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Co.,Ltd.,Beijing10012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mon and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urc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ly operating domestic waste sanitary landfills, valley-type landfills in Nanning,Xinchang,Baotou,Yichang,and Ningbo were selected as engineering examples.The problems of the landfill in seepage prevention, rain and sewage diversion,landfill gas colle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which could provide guid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existing landfill area of the valley-type landfill,and could als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cess planning of the later landfill operation technology.Keywords:valley-type landfill;pollution control;seepage prevention;rain and sewage diversion;landfill gas collection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营、监管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监管标准》(CJJ/T213-2016)[2]的执行,需要日常运行中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山谷型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探究

山谷型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探究

山谷型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探究发表时间:2020-06-08T07:04:34.33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期作者:种晓健[导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增多,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成为了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增多,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成为了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为先进,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偏远地区小城镇,尤其是山谷型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处理难度大大提升,必须对工程设计多加关注。

关键词:山谷型;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关注点正在扩增,不再单纯关注衣食住行这四个主要组成,对于生活服务的关注度正在提升。

另外大众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生活垃圾的产生和收集正在逐渐增多,垃圾分类也在逐步实施,城市垃圾处理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处理链,能够高效处理。

但是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却存在较高的难度,首先是选址困难,其次是设计困难,尤其是我国偏远山区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距离垃圾产生地比较远,交通发展不完善,无法大规模集中处理垃圾。

虽然国家宏观政策及规划要求“村投放、镇转运、县处理”,但短期个别偏远地区还无法具备实施条件,通常只能建设山谷型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下面本文针对此类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进行分析。

一、选址要求选择垃圾填埋场的地址,对比城市来说,山谷型小城镇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有着不同之处,偏远山区的小城镇可以从山区中寻找合适的地址,综合评价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要有包括:第一,土地利用价值要偏低,能够顺利完成征地,如果所选区域本身是利用价值较高的土地,例如种植区域、矿区等等,就不适合用作垃圾填埋场;第二,选址需要满足当地的环卫专项规划要求;第三,周围居民能够接受,如果垃圾填埋地距离居民过近,可能会导致当地居民反感,生活质量下降,此外需要保证场地环境敏感度低;第四,合乎标准规范要求;第五,施工方便,外接容易,用电用水方便;第五,山区地质条件复杂,要避开溶洞发育等特殊地质条件;第六,山区一般汇水面积较大,地表径流问题需高度关注,要避免水毁,以免对填埋库区造成破坏。

生活环保工程填埋方案设计

生活环保工程填埋方案设计

生活环保工程填埋方案设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数量急剧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垃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环保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填埋方案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其更加环保、可持续和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

一、填埋场选址1.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填埋场应远离水源地、耕地、居民区等敏感地区,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地质条件:选择地质稳定、无地下水、无裂缝和断层的区域,以确保填埋场的稳定和安全。

3. 土地资源利用:填埋场应优先选择前期已经开发的废弃矿山、矿坑和采石场等,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进一步占用耕地。

二、填埋技术1. 分类填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可降解的有机垃圾、可回收的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填埋,以便于后期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2. 覆盖层设计:采用覆盖层进行封闭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气体排放和垃圾外溢,保护周边环境。

3. 排放控制:对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和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减少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

4. 土壤修复:对填埋场的周边土壤进行修复,采用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等措施,以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5. 管理和监测:建立填埋场管理和监测系统,定期对填埋场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

三、资源回收1. 生物可降解垃圾:将生物可降解垃圾进行堆肥处理,产生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和园林绿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可回收垃圾: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加工,生产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四、填埋场延伸利用1. 建设生态园区:填埋场封闭后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建设环保的生态园区,以提升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益。

2. 发展循环经济:填埋场周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将填埋场周边的资源作为再生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公共设施:填埋场封闭后可以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如体育馆、娱乐场所等,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空间。

填埋场设计方案的实施将改善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之典型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之典型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之典型设计
一、引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垃圾问题也愈加突出,特别是生
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解决垃圾问题,实施“拾得到、抛得掉、放得开”
的综合利用技术,提出了垃圾填埋的技术,垃圾填埋场就是一种便捷的垃
圾处理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在这里,就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典型设计进行论述。

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一)垃圾填埋场的规划。

垃圾填埋场首先要进行规划,生活垃圾卫
生填埋场的设计也应符合国家标准,在规划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面积,并
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其它因素,以便为后期的工程提供可行性的规划方案。

(二)垃圾填埋场的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以其它垃圾填
埋场的设计为基础,但要根据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要求进行适当的改进,以便更有效的处理生活垃圾,在这里,除了要设计处理垃圾的具体工序外,还要考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防控,以避免垃圾填埋对环境的
危害。

(三)垃圾填埋场的环保。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方案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方案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方案设计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它主要通过将垃圾埋入地下进行分解和厌氧发酵,从而减少垃圾的体积和有害物质的释放。

下面将设计一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的工艺方案,以期达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填埋场选址与规划设计1.选址:填埋场应位于远离居民区、地下水源和敏感区域的地带。

考虑到垃圾的运输成本和效率,填埋场应尽量靠近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

2.规划设计:填埋场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包括填埋区、周边绿化带、周边设施等。

填埋区应根据垃圾产生量进行合理划分,确保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和容量控制。

二、垃圾堆放与压实1.垃圾分拣:在垃圾运输到填埋场之前,应进行垃圾分拣,将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可生物降解物质分类收集。

2.堆场构筑:填埋场应建设合理的堆场结构,包括滚筒式、矮凸式等。

堆场之间应有良好的交通连接,方便垃圾运输和管理。

3.垃圾堆放:将经过分拣的垃圾按照一定比例(如干垃圾、湿垃圾等)倒入堆场,并按照预先设计的坡度将垃圾进行平整,以便于压实和降解。

4.压实处理:利用压实设备对堆场进行多次压实处理,以减少垃圾的体积。

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压实力度,防止产生过高的压应力,破坏垃圾内部的生物降解环境。

三、防渗措施与环境保护1.防渗层建设:在填埋场底部建设防渗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底下土壤和地下水中。

防渗层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防渗材料,与地下水生态环境隔离开来。

2.防渗液收集:通过排水系统收集填埋场内产生的渗滤液(即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排出物),并进行集中处理或循环利用。

3.垃圾气体处理:填埋过程中,垃圾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烷。

应建设垃圾气体收集系统,将收集到的垃圾气体进行处理和利用,如燃烧发电或用于加热供暖等。

4.渗滤液与气体的处理:收集到的渗滤液和垃圾气体应进行处理,如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覆土封闭与修复1.覆土封闭:每次堆放完一层垃圾后,应及时进行覆土封闭,以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方案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方案
第六年的废物体积为:V6=(1+ 5%)V5=1.05 ×7.59×105=7.97×105m3
第七年的废物体积为:V7=(1+ 5%)V6=1.05 ×7.97×105=8.37×105m3
第八年的废物体积为:V8=(1+ 5%)V7=1.05 ×8.37×105=8.79×105m3
第九年的废物体积为:V9=(1+ 5%)V8=1.05 ×8.79×105=9.23×105m3
(1)黏土
粘土是土衬层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具有低渗透特性。填埋场黏土衬层分为两类:自然黏土衬层与人工压实粘土衬层。自然黏土衬层是具有低渗透率、富含粘土的自然形成物,其渗透率应小于或等于 。一般来说,天然粘土层和岩石层是否均一以及是否具有较低的渗透率,是很难检测验证的,仅仅使用自然黏土衬层作为填埋场防渗层是不可靠的。
第十年的废物体积为:V10=(1+ 5%)V9=1.05 ×9.23×105=9.69×105m3
填埋的总废物体积为:
∑V =V1+ V2+V3+V4+V5+V6+V7+V8+V9+V10
=(6.25+6.56 +6.89 +7.23 +7.59 +7.97+8.37+8.79+9.23+9.69)×105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方案
1.1填埋场工艺设计
1.1.1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1)减少裸露填埋作业面。根据废物的填埋量和容积,确定每天的填埋区域和作业层面,尽可能减少废物的裸露范围,不仅可直接有效减少污染环境的可能性,而且可减少因雨水而产生渗滤液的量,减低作业成本。
(2)分层压实。确定合理的填埋高度或深度,选择合理的层厚进行机械压实,提高填埋危险废物的压实密度,从而提高填埋有效容积的利用率,增加安全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design includes: the total plan of the layout of the landfill, landfill site preparation, landfill leachate and gas collection and guide row, anti-seepage system design, groundwater discharge guide, closure plan layout, mapping section of the landfill and leachate treatment design.
(2)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3)采用高效节能、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处理效果,
(4)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建设,把卫生填埋场设计成为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协调的花园式场景。
1.
1.5.1
拟建处理场服务范围为X市市区,服务人口15万,消纳城区产生的垃圾。
500万人口山谷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摘 要
本次毕业设计在对城市概况和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垃圾处理技术方案的比较,确定厌氧型卫生填埋技术为该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案。根据地形及原始资料,选择出合理的填埋地址。通过对渗滤液处理方案的选择及其工程设计计算,确定主要采用UASB+SBR工艺处理渗滤液。
1.5.2
填埋场总设计有效库容约为289万m3,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1.
采用厌氧卫生填埋工艺。
1.
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在填埋库区底部采取GCL(4800G/m2)+1.5mm厚HDPE膜复合防渗处理方案,避免对地下水的影响。
1.
垃圾渗沥液经渗沥液导排系统收集后集中送至污水处理区处理。本场污水处理规模为200m3/日,吹脱+UASB+SBR+混凝沉淀+反渗透处理工艺,处理达到GB 16889-2008中规定的的一般地区标准后,外排。
据当地气象资料记载,多年(1972-2005年)来,连续1日最大降水量为330.5 mm(1997年8月18日00时00分-24时00分),连续3日最大降水量为402.5 mm(1997年8月18日-20日),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552.8mm(1997年8月19-23日)。
2.2.4
场区多年陆地年平均蒸发量为450毫米,水面年平均蒸发量为1150毫米。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6)
(4)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
(1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
(15)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
(1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7)《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9)有关地形图及国家现行相关规范
3.
3
库底平整需清除谷底软弱土层及植被层,然后至设计库底平整标高。库底纵坡:场底纵坡以渗沥液盲沟为主控制线,库底高度由中心向四周降低,坡度≥2.0%。库底横坡原则上以满足盲沟导排的要求为主,有≥2%的排水坡。库底表面必须平整,地表排水畅通,不允许有积水现象。
1.2
1.2
某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
1.2
X市山区某镇自然冲沟内
1.
(位:苏州科技学院
法人代表:XXX
1.
(1)委托书
XXX环境卫生管理局2011.3
(2)垃圾填埋场1/1000实测地形图
XXX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2
(3)《XXX城区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XXX工程勘察总公司2007.4
(2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8);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
(2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26)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1991);
2
××市多年(1972-2005年)平均降水量472.0毫米,30年最大年降水量996.5(1975年)毫米。典型年(1996年)平均月降水量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降水量(mm)
10.2
0.0
29.0
45.0
3.5
156.2
92.6
60.5
17.2
43.1
13.4
21.2
××市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70--76%集中在汛期内(6--9月份),7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20--25%。
3.1设计依据9
3.2库区平整及分区9
3.3填埋工艺10
3.4填埋场库容计算12
3.5主要机械设备及计量系统13
3.6防渗工程16
3.7填埋场渗沥液及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17
3.8填埋气体导排、利用系统21
(1)填埋气体预处理成套装置22
(2)填埋气体焚烧处理装置23
(3)控制系统23
3.9永久截洪沟23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填埋场总平面图的布置、填埋场的场地平整、渗滤液和填埋气的收集与导排、防渗系统的设计、地下水的导排、封场平面图的布置、填埋场断面图的绘制和渗滤液处理的设计等。
关键词厌氧型填埋场;渗滤液;SBR;
500 million people in the valley-based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 design process
KeywordsAnaerobic landfil;leachate;SBR;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引言1
1.2项目基本情况1
1.3编制依据及参考文献2
1.4编制原则3
1.5项目概况4
第二章基础资料6
2.1城市人口6
2.2自然条件6
2.3交通状况7
2.4工程水文地质情况8
2.5土质条件8
第三章填埋场工程设计9
库区边坡的平整首先应清除植被、耕植土层及树根,然后压实,对于少部分边坡应削缓平顺,不应成台阶状,反坡或突然变坡,变坡处变坡角小于20°。为了有利于HDPE土工膜的安全铺设、土石方工程量的减少并且满足库区和边坡防渗结构的边坡稳定性,库区边坡坡度定为≤1:1。
3
本工程将库区分为两个区,中间设置分区坝。两个区面积分别为140000m2和100000m2。
3.3
垃圾填埋作业,主要采用机械化作业。
填埋作业的基本原则:分单元填埋,分层碾压;保障日覆盖、中间覆盖;疏水导气,同步施工;控制扬尘,定期消杀。
第五章经济概算53
结论和体会56
致谢57
参考文献58
附录设计图纸目录59
第一章
1.
X市一直沿用垃圾简易填埋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设备简陋,处理方式比较落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活垃圾产量逐渐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处理能力、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垃圾处理的要求。建设新的垃圾处理项目已迫在眉睫。经过论证,市政府决定在该市山区某镇自然冲沟内建设垃圾填埋场。
2
填埋场周围多为平地。地理位置优越,有主要公路与填埋场相接,交通便利。场区周边有供排水管网,电利设施齐全。
2
××市多年(1972-2005年)平均气温11.6℃,最高气温39.3℃(1997年7月27日),最低气温-18.3℃(1981年1月25日)。
2
××属季风地区,全年风速风向变化较大,1971-2000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15.3 m/s(出现在1988年8月19日),主导风向为SW向。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project profiles and i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by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waste disposal, to determine the anaerobic sanitary landfill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op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and the raw data, select a reasonable landfill address. Leachate treatment program through the selection and engineering design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main process using UASB + SBR leachate treat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