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测试范围:第一~六单元(期末)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1分)(2)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思乡羁旅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2分)(3),,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分)(4),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5)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4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léi tónɡ()。
(2)但他终于不宁神,怕茶房不妥帖;颇chóu chú()了一会。
(3)设计师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分歧。
(4)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jīng xīn dòng pò()的一幕出现了。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的那篇文章,由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大家推崇备至。
....B.解放军特种兵现场展示2018年新型步枪系统的指挥功能,操作十分娴熟。
..C.小张学写小说一举成功,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好几篇,真是妙手偶得啊。
....D.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智竭力,夜以继日。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产生类似的悲剧,清华中学制定了严厉的规章制度。
(把“不再”去掉)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同等好评。
(把“好评”改成“颂扬”)C.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和知识归类。
(在“知识归类”后加“的措施”)D.调查结果显示,近90%左右使用过空中无线网络效劳的乘客愿意捐躯温馨的座位,来换取无线网络效劳。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则素湍绿潭 湍(2)晓雾将歇歇
16.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选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8.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什么意思?
9. 作者引用张嘉贞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10.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 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桥墩.(dūn)辟.邪(pì)游逛.(ɡuànɡ)参.天耸立(cān)B.遒.劲(qiú)凌.空(línɡ)黏.土(nián)不辍.劳作(chuò)C.翰.林(hàn)翘.首(qiào)篡.改(chàn)恹.恹欲睡(yān)D.车辙.(zhé)炽.热(chì)猝.至(cù)利剑出鞘.(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愚钝婉如深恶痛绝暴风骤雨B.劳禄窒息油光可鉴旁逸斜出C.遁形娴熟屏息敛声婆娑起舞D.秀颀躁热春意盎然气宇轩昂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C.如今社会,就已经验证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只有当你足够强大,整个世界才会对你和.颜悦色...。
D.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
B.由于爱心团体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D.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客观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本书发行时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红星照耀中国》以客观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雕镂.(lòu)悄.然(qiǎo)教诲.(huì)惟妙惟肖.(xiāo)B.濒.临(pīn)婆娑.(suō)秀颀.(qí)油光可鉴.(jiàn)C.记载.(zǎi)溃.退(kuì)喧嚣.(xiāo)不辍.劳作(chuò)D.推崇.(chóng)遒劲.(jìn)虬.枝(qiú)亭台轩.榭(xuān)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旦放假期间,前往清东陵旅游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B.语文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C.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3.对于下面这个句子的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A.句子中“邓稼先”“中国”“文化”都是名词。
B.句子中“传统文化”“孕育出来”“奉献精神”都是偏正短语。
C.这个句子是陈述句。
D.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邓稼先是儿子。
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是一部纪实作品。
B.《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D.《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是宋代司马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二、句子默写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节)
[注]①日铸,即日铸岭,位于浙江.②棱棱,形容茶叶味道浓厚、清朗.③歙,安徽歙县.④松萝,当时的安徽名茶.⑤瀹yuè,煮.⑥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⑦清妃白,一种细瓷、色浅、形曲的杯子.⑧越,指浙江一带.
5. 阅读选文,用“/”标出下面句子停顿,标三处.
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
[活动二·人间有味](40分)
小青同学还与大家分享了两则与茶文化相关的文章,请你一起来品读.
任务一:品读《兰雪茶》
兰雪茶
[明]张岱
日铸①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②,有金石之气.……(余)遂募歙③人入日铸.A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培法、藏法,一如松萝④.他泉渝⑤之,香气不出.B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C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⑥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D取清妃白⑦,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余戏呼之“兰雪”.四五年后,“兰雪茶”一哄如市焉.越⑧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
(1)辨析下面几种说法,有错 一项是()
A.《愚公移山》一文中,智叟嘲笑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指草木
B.《白杨礼赞》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茅盾的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C.“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用两个“一何”,对松柏 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鸡枞(zōnɡ)濒临(bīn)盎然(àn)禁锢(ɡù)B. 鲜腴(yú)俯瞰(kàn)侏儒(rú)佃农(diàn)C. 洗涤(tiáo)炽热(zhì)锃亮(zènɡ)镌刻(juān)D. 遏制(è)窒息(zhì)酒肆(sì)悄然(qiāo)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年十一假期, 前来秦始皇陵兵马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 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C.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 情节起伏跌宕, 抑扬顿挫。
D.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 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当我走到路口时, 看到一片热闹的景象。
B. 一进屋子, 我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油画。
C.这次比赛的胜利, 将决定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D.从咿呀学语, 到走入学校, 再到进入社会, 学习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触到水, 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 似乎他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句中加点词语都是动词)B. 挑拨离间、目眩神迷、有益无损、人情世故。
(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一样)C.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
”(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 就像丽江古城中, 一个银匠, 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塑料袋虽小, 但折射着环保的大命题。
②“一个人对待塑料袋的态度, 直接反映出他的环保意识的强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②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③成功的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的胜利就属于你。
④人生的旅途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速度最快的人能够获胜,而是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够成功。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改写】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最美的光彩。
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我们应该像爬山虎一样,不断向上攀爬,将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成功的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的胜利就属于你。
人生的旅途就像一场马拉松,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够成功。
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断奋斗,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2.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3.改写每段话:②青春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挫折或逆境而失去前行的勇气,更不能让享受和安逸成为我们内心的主旋律。
③拥有梦想的人会更有动力前行。
④青年最大的优势不是经验丰富或胸有成竹,而是敢于梦想并勇于尝试。
⑤让青春因为追逐梦想而更加激情澎湃。
6.以上文字选自美国著名记者XXX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描写了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XXX的外貌特征。
7.(1) 描写了秋色中角声响起,燕脂凝夜紫的景象。
2) 描写了中原战乱,簪缨散乱,令人悲痛的情景。
3) 描写了晴朗的川流和绿草如茵的鹦鹉洲。
4) 强调了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时要与民同享,不得志时也要坚定自己的道路。
5) XXX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诗,表达了在战乱年代与亲人隔绝、久等音信的苦闷心情。
6) XXX在《龟虽寿》中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比喻,说明年轻人应该努力,老年人也应该保持奋发的精神。
8.(1)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够具体,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也不统一,导致“混装”“混运”现象严重,垃圾终端处理多为就近填埋,这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还会严重污染土地及水源。
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注意:本卷共有23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一)默写,完成1—4题(10分)1.烽火连三月,。
(《春望》)2.,绿水逶迤。
(《采桑子》)3.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A同学面对车水马龙的城市街景,心中却感受到宁静与祥和。
此情此景,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5—10题(15分)【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②。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③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尔也:而已。
③圹(kuàng):原野。
5.解释下列剧中加点字(2分)(1)委而去.之()(2)兽之走.圹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统治者想要的就要给他们,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聚集,统治者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B.人民所想要的东西,就把它们聚集起来给人民,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C.人民所想要的就要给他们,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聚集,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蟹.腿(xiè)琐屑.(xiè)踌躇.(zhú)八卦.(guà)B.蹒.跚(mán)拭.泪(shì)举箸.(zhù)青头菌.(jūn)C.栅栏.(lán)游逛.(guànɡ)晶莹.(yínɡ)彩釉.(yòu)D.俯瞰.(kàn)狼藉.(jí)濒.临(pín)凋.谢(diāo)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B.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C.太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秀美的湖光山色。
D.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
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我走到路口时,看到一片热闹的景象。
B.一进屋子,我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油画。
C.这次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D.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5、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
②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会被“烤干”。
③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
④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
⑤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太阳的威势。
A.④③②①⑤B.④⑤②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③④②①⑤7、默写填空。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贵不能淫》)(5)《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愚公移山的原因。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高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4)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一把老钥匙王举芳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
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
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⑶“喏,在这儿。
”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
”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
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
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
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
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
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
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
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
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
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
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
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
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
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
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
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
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
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
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
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
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
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
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
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
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
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
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
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⒁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
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⒂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
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⒃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⒄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母亲寻找钥匙一一( ① )——( ② )一一陪母亲回老宅——( ③ ) 2.阅读第⑼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3.理解文中第⑷段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人物形象。
5.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父亲的长笛赵文静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