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6试题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专业知识模拟题2020年(6)_真题-无答案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专业知识模拟题2020年(6)(总分85,考试时间120分钟)一、A1型题1. <span class="RankNumStr">1.</span>霍乱弧菌常用增菌培养基是A. 血清肉汤B. 肉浸液C. 碱性蛋白胨水D. 庖肉培养基E. 葡萄糖蛋白胨水2. <span class="RankNumStr">2.</span>下列细菌的最主要致病物质为Veto细胞毒素的是A. O157:H7大肠埃希菌B.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 霍乱弧菌D. 伤寒沙门菌E. 空肠弯曲菌3. <span class="RankNumStr">3.</span>动物试验常用于检测细菌的A. 质粒B. 基因变异C. 型别D. 产毒性E. 能量代谢4. <span class="RankNumStr">4.</span>可用于培养钩端螺旋体的培养基是A. 水解酪蛋白(MH)琼脂B. 罗氏(L-J)培养基C. BSK复合培养基D. Korthof培养基E. 沙氏(SDA)培养基5. <span class="RankNumStr">5.</span>触酶是A. 过氧化氢酶B. 脂酶C. DNA酶D. 血浆凝固酶E. 氧化酶6. <span class="RankNumStr">6.</span>对人类致病的放线菌最多见的是A. 衣氏放线菌B. 黏液放线菌C. 龋齿放线菌D. 牛放线菌E. 内氏放线菌7. <span class="RankNumStr">7.</span>下列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试验是A. 触酶试验B. 氧化酶试验C. 脂酶试验D. 硝酸盐还原试验E. DNA酶8. <span class="RankNumStr">8.</span>甲基红试验呈阳性应为A. 黄色B. 橘红色C. 红色D. 蓝色E. 绿色9. <span class="RankNumStr">9.</span>能确切区分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试验是A. 动力试验B. 氧化酶试验C. 吲哚试验D. 乳糖发酵实验E. 葡萄糖分解10. <span class="RankNumStr">10.</span>矛尖状成双排列,宽端相对的革兰阳性球菌最可能为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埃希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肺炎链球菌E. 草绿色链球菌11. <span class="RankNumStr">11.</span>杆菌科与弧菌科和非发酵菌的鉴别应采用A. 苯丙氨酸脱氨酶和氧化酶B. 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触酶C. 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D. 葡萄糖酸盐试验和触酶E. 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和氧化酶12. <span class="RankNumStr">12.</span>沙门菌属的细菌不会引起的疾病是A. 肠热症B. 胃肠炎C. 败血症D. 猩红热E. 菌血症13. <span class="RankNumStr">13.</span>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A. 大肠埃希菌B. 痢疾杆菌C. 变形杆菌D. 铜绿假单胞菌E. 霍乱弧菌14. <span class="RankNumStr">14.</span>关于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性状,不正确的是A. G<sup>-</sup>短杆菌B. 多数有周鞭毛,能运动C. 普通营养肉汤中混浊生长D. 伊红亚甲蓝琼脂上菌落蓝紫色,有金属光泽E. 抗原只由O、H两种组成15. <span class="RankNumStr">15.</span>引起的食物中毒不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的细菌是A. 葡萄球菌B. 肠炎沙门菌C. 肉毒杆菌D. 副溶血性弧菌E. 丙型副伤寒杆菌16. <span class="RankNumStr">16.</span>能分解细胞膜卵磷脂的细菌毒素是A. 链球菌红疹毒素B. 肉毒梭菌毒素C.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D. 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E. 白喉毒素17. <span class="RankNumStr">17.</span>初次分离幽门螺杆菌,需培养A. 1~2天B. 2~3天C. 3~4天D. 4~6天E. 1~2周18. <span class="RankNumStr">18.</span>空肠弯曲菌分离培养时,正确的是A. 普通琼脂培养基B. 需要特殊的培养基C. 42℃不能生长D. 严格厌氧培养E. 普通培养箱内进行19. <span class="RankNumStr">19.</span>进行分区划线分离细菌,操作错误的是A. 一般将平板分为4个区B. 先将标本涂布于1区内,再在2~3区依次划线C. 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D. 同一区内,线与线间可交叉,越密越好E. 每划完一个区,接种环灭菌1次20. <span class="RankNumStr">20.</span>L型菌在L型琼脂平板上典型菌落为A. “荷包蛋”样B. 颗粒型菌落C. 丝状菌落D. 带状菌落E. 露珠状菌落21. <span class="RankNumStr">21.</span>细胞病变特点为在胞质中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的是A. 流感病毒B. 单纯疱疹病毒C.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D. 森林脑炎病毒E. 乙型脑炎病毒22. <span class="RankNumStr">22.</span>下列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A.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B. 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C. 成分是蛋白质D. 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E.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23. <span class="RankNumStr">23.</span>对流感嗜血杆菌引起脑膜炎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B. 主要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C. 血培养阳性率高D. 尿中可检出细菌E. 氯霉素有杀菌效果24. <span class="RankNumStr">24.</span>下列有关细菌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不相容性B. 质粒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C. 质粒为环状双股结构D. 小质粒一般属于非结合性质粒E. 结合性耐药性质粒又称R质粒25. <span class="RankNumStr">25.</span>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最佳组合是A. 毒力+侵入门户+细菌数量B. 毒素+侵袭力+侵入门户C. 侵袭力+细菌数量D. 细菌数量+侵袭酶类E. 侵入门户+毒素+细菌表面结构26. <span class="RankNumStr">26.</span>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是A. 磷壁酸B. 核心多糖C. 类脂AD. 特异多糖E. 磷脂27. <span class="RankNumStr">27.</span>对怀疑泌尿道有厌氧菌感染的患者,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采集标本A. 中段尿采集法B. 膀胱穿刺法C. 24小时留尿法D. 导尿管留尿法E. 尿三杯试验法28. <span class="RankNumStr">28.</span>亚甲蓝在细菌学中也是常用染料之一,其是指A. 酸性染料B. 弱酸性染料C. 碱性染料D. 中性染料E. 复合染料29. <span class="RankNumStr">29.</span>革兰染色中结晶紫溶液是起什么作用的溶液A. 初染剂B. 复染剂C. 脱色剂D. 媒染剂E. 固定剂30. <span class="RankNumStr">30.</span>抗酸染色法的染色程序是A. 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乙醇脱色→亚甲蓝液复染B. 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乙醇脱色→亚甲蓝液复染C. 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乙醇脱色→亚甲蓝液复染D. 5%酸性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E. 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乙醇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31. <span class="RankNumStr">31.</span>下列关于L型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于细胞壁缺陷常呈多形态B. 染色体不易着色C. 无致病力D. 常规细菌学检查多呈阴性E. 除去诱导因素可恢复成原来的细菌32. <span class="RankNumStr">32.</span>下列微生物中,哪一种不易在人体口腔及咽部分离培养出A. 肺炎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草绿色链球菌D. 军团菌E. 表皮葡萄球菌33. <span class="RankNumStr">33.</span>试验结果使对苯二胺显色的是A. O/F试验B.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 吲哚试验D. 氧化酶试验E. 硝酸盐还原34. <span class="RankNumStr">34.</span>能产生溶血作用的细菌毒素是A. 链球菌红疹毒素B. 肉毒梭菌毒素C.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D. 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E. 白喉毒素35. <span class="RankNumStr">35.</span>下列关于葡萄球菌致病性叙述,错误的是A.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致病性B.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C. 医务人员带菌较多,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D. 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原因E.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36. <span class="RankNumStr">36.</span>下列各种致病菌与其传播途径组合,错误的是A. 脑膜炎奈瑟菌——呼吸道传播B. 伤寒沙门菌——消化道传播C. 引起猩红热的A群链球菌——血行传播D. 肺炎链球菌——呼吸道传播E. 淋病奈瑟菌——性传播37. <span class="RankNumStr">37.</span>鉴定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试验是A. 血浆凝固酶试验和乳糖发酵试验B. 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C. 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D. 胆汁溶菌试验和蔗糖发酵试验E. 触酶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38. <span class="RankNumStr">38.</span>有关EHEC致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 质粒介导LT、ST肠毒素,使肠黏膜细胞胞浆内cAMP增加,液体电解质分泌亢进B. 病原菌黏附于肠黏膜表面并增殖破坏上皮细胞C. 直接侵袭结肠黏膜上皮细胞,释放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D. 溶源性噬菌体介导SLT-Ⅰ或Ⅱ型毒素,终止肠黏膜上皮细胞蛋白合成E. 产生肠集聚耐热毒素致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亢进39. <span class="RankNumStr">39.</span>结核分枝杆菌分裂一次需要的时间是A. 20~30分钟B. 3~5小时C. 6~8小时D. 18~20小时E. 1~2天40. <span class="RankNumStr">40.</span>微生物诊断试验的选择,正确的是A. 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B. 只要快速、简易即可C. 选择多种特异性试验D. 选择高特异性的试验E. 选择高灵敏度的试验41. <span class="RankNumStr">41.</span>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 荧光染色B. 抗酸染色C. 革兰染色D. 鞭毛染色E. 异染颗粒染色42. <span class="RankNumStr">42.</span>细菌染色多采用的染料是A. 酸性染料B. 单纯染料C. 中性染料D. 复合染料E. 碱性染料43. <span class="RankNumStr">43.</span>革兰染色常用媒染剂为A. 碘液B. 苯酚C. 明矾D. 沙黄E. 结晶紫44. <span class="RankNumStr">44.</span>CO<sub>2</sub>培养法的CO<sub>2</sub>浓度为A. 1%~5%B. 5%~10%C. 10%~15%D. 20%~25%E. 15%~30%45. <span class="RankNumStr">45.</span>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A. 急性感染B. 隐性感染C. 慢性感染D. 潜伏感染E. 迟发感染46. <span class="RankNumStr">46.</span>形态细长、梭形或鼓槌状,有芽孢的厌氧菌是A. 脆弱类杆菌B. 产黑素类杆菌C. 具核类杆菌D. 破伤风杆菌E. 乳酸杆菌47. <span class="RankNumStr">47.</span>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特性,正确的是A. 专性需氧B. 30℃~42℃时均可生长C. 营养要求不高D. 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E.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生长48. <span class="RankNumStr">48.</span>关于炭疽芽孢杆菌特性正确的是A. 只能引起食草动物患炭疽病B. 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阴性杆菌C. 菌体两端齐平,呈竹节状D. 在所有培养基中均形成荚膜E. 不易形成芽孢49. <span class="RankNumStr">49.</span>一般不采用平板分区划线接种培养基的标本是A. 粪便标本B. 血标本C. 咽拭子标本D. 痰标本E. 尿道标本50. <span class="RankNumStr">50.</span>对腺病毒进行血清型鉴定通常采用A. EIAB. 中和试验C. 补体结合试验D. 红细胞吸附试验E. 免疫荧光试验51. <span class="RankNumStr">51.</span>下列哪种方法为肠道病毒鉴定的标准方法A. 电镜检查B. ELISAC. PCRD. 补体结合试验E. 中和试验52. <span class="RankNumStr">52.</span>患儿,11个月。
2022-2023年检验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预测试题6(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检验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有关脂代谢实验室检查中,推荐的常规检查项目不包括()。
A.ApoEB.TC.TGD.Lp(a)E.LDL-C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脂代谢常规检查项目包括TC、TG、HDL-C、LDL-C、ApoAⅠ、ApoB。
2.患者男,22岁。
头昏乏力,鼻黏膜及牙龈出血1周。
化验:WBC 42×109/L,Hb 85g/L,PLT 23×109/L,血片中有幼稚细胞。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50%,早幼粒细胞21%,POX染色阳性,α-NAE染色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确诊为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是()。
A.AML-M1B.AML-M2C.AML-M3D.AML-M4E.AML-M5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主要特征如下:原粒细胞(Ⅰ型+Ⅰ型)占骨髓非红系细胞的30%~89%,单核细胞<20%,其他粒细胞>10%。
POX染色阳性,α-NAE染色可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
本病例符合M2特征。
3.t(15:17)见于哪种疾病?()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AML-M3白血病C.AML-M2b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t(9:22)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8:21)多见于M2患者;t(15;17)(q22;q12)主要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白血病)。
急髓白血病在FAB分型标准中分为八个亚型:①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②M1:急性粒细胞未分化型;③M2:急性粒细胞部分分化型白血病;④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⑤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⑥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⑦M6:急性红白血病;⑧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题目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题目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1、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的管型是A、颗粒管型B、红细胞管型C、白细胞管型D、脂肪管型E、宽大管型【答案】A【解析】正常尿液中无白细胞管型,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
正常尿液中无脂肪管型,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正常尿液中无粗颗粒管型,出现粗颗粒管型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2、人类补体系统由几组球蛋白组成A、11B、9C、13D、12E、15【答案】A【解析】补体固有成分有11种球蛋白。
()3、目前酶活力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A、荧光法B、同位素法C、量气法D、比浊法E、分光光度法【答案】E【解析】目前酶活力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变化量,目前大多数产物的测定都是采用分光光度法。
()4、下列对诺卡菌描述错误的是A、革兰阳性杆菌B、主要是内源性感染C、引起人类疾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D、抗酸染色为弱阳性,在盐酸酒精中较长时间可完全脱色E、标本接种分离可用沙保培养基或脑心浸液琼脂平板置37℃培养【答案】B【解析】诺卡菌为革兰阳性菌,专性需氧,不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常引起外源性感染,可引起人或动物急性或慢性诺卡病菌,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抗酸染色为弱阳性,在盐酸酒精中较长时间可完全脱色,这可与结核杆菌相区别;分离培养的标本接种可用沙保培养基或脑心浸液琼脂平板置37℃培养。
因星形诺卡菌在45℃时生长,故温度可有初步鉴别意义。
()5、SCID的主要表现是A、细胞免疫缺陷B、体液免疫缺陷C、吞噬细胞缺陷D、补体缺陷E、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答案】E【解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是一组胸腺、淋巴组织发育不全及Ig缺乏的遗传性疾病,机体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6、下列哪种物质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A、D-二聚体B、TFC、TFPID、vWFE、FDP【答案】A()7、最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是A、蛋白质B、氨基酸C、葡萄糖D、氯化物E、胆红素【答案】D()8、溶血性贫血患者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A、RASTB、直接免疫荧光C、间接免疫荧光D、乳胶凝集试验E、ELISA【答案】D【解析】血细胞抗体是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检测抗红细胞抗体方法是乳胶凝集试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6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6(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检测抗dsDNA抗体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分数:2.00)A.间接免疫荧光法B.间接酶标抗体法C.补体结合抗体法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放射免疫分析法√解析:解析: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酶标抗体法、补体结合抗体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到的都是低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或敏感性低、重复性差。
放射免疫分析法特异性最高,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标准方法。
2.RF的本质是(分数:2.00)A.针对IgM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G型B.针对IgG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M型C.针对变性IgG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M型√D.针对变性IgM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G型E.针对变性IgMFc段的自身抗体,血清中多为IgM型解析:解析:类风湿因子(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属IgM型。
3.胶乳颗粒凝集实验能检出的血清RF为哪一型(分数:2.00)A.IgAB.IgGC.IgDD.IgM √E.IgE解析:解析:胶乳颗粒凝集实验只能检出IgM型RF。
4.不能刺激机体组织产生自身抗体的抗原是(分数:2.00)A.经化学修饰的组织抗原B.与正常组织成分有交叉反应的外来抗原C.隔绝的体内自身成分D.自身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E.高分化的组织抗原√解析:解析: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
产生自身抗体的抗原包括以下几种:化学修饰的组织抗原;与自身组织成分存在交叉反应的外来抗原;隐蔽抗原;自身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以及低分化的组织抗原等。
5.在自身抗体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是哪类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分数:2.00)A.FITC √B.TRITCC.PED.AMCAE.以上均错解析:解析:在自身抗体检测中,应用最多的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是:FTTC。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题库

临床检验技术卫生资格1、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列属于酸性染料的是A.亚甲蓝B.天青C.硫堇D.伊红E.苏木精2、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是A.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B.草酸盐C.肝素D.枸橼酸盐E.以上都不是3、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Hb为碱性物质E.淋巴细胞胞质为嗜酸性物质4、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B.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C.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D.可用于凝血象测定E.目前应用较少5、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小板计数D.白细胞分类计数E.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B.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C.血清缺少凝血酶D.血浆缺少凝血酶E.血清缺少纤维蛋白7、有关静脉采血步骤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穿刺时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B.扎止血带-穿刺,见回血后-解除止血带-抽血C.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D.注射器中最后带有血泡的血不宜进入E.肘正中静脉采血时,肘关节应伸直8、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血清是血液离体后血块收缩所分离出的微黄色透明液体B.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C.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D.脱纤维蛋白全血指用物理方法促进全部纤维蛋白缠绕于玻珠上而得到的血液E.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9、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细胞时,抗凝剂应选用A.草酸钠B.肝素C.EDTA-KD.草酸钾E.枸橼酸钠10、关于真空采血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B.采血量由真空负压严格控制C.为封闭式采血技术D.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染E.容易发生溶血现象11、肝素的抗凝原理是A.加强AT-Ⅲ灭活作用B.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C.除去球蛋白D.除去纤维蛋白原E.除去白蛋白12、关于耳垂采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获得较多血量B.痛感较轻C.检查结果恒定D.与静脉血差异小E.适合婴幼儿13、关于血细胞染色,正确的叙述是A.瑞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B.瑞氏染色法对细胞质染色的效果不及吉姆萨染色法C.瑞氏染色液中的伊红为碱性染料,亚甲蓝为酸性染料D.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差E.吉姆萨染色法为最常用的染色方法14、血液的生理功能A.运输功能B.协调功能C.维护机体内环境D.防御功能E.以上都是15、正常人血量约占体重的A.4%~6%B.6%~8%C.8%~10%D.6%~10%E.4%~8%16、瑞氏染色法中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A.稀释染液以防着色太深B.不改变细胞所带电荷,促进染色进行C.增加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D.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E.以上都是17、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阻止血小板聚集C.除去球蛋白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除去纤维蛋白原18、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9、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手背静脉B.肘部静脉C.颈外静脉D.内踝静脉E.股静脉20、关于瑞氏染色后细胞着色情况,错误的叙述是A.中性颗粒为淡紫红色B.淋巴细胞胞质为蓝色C.嗜碱性颗粒为紫红色D.嗜酸性颗粒为粉红色E.单核细胞胞质为灰蓝色21、标本溶血可使下列哪些指标的测定结果偏低A.ASTB.ALTC.KD.葡萄糖E.胆红素22、抑制凝血酶作用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EDTA-KC.肝素D.草酸盐E.EDTA-Na23、瑞氏染色时,如果pH偏碱,红细胞将会出现A.粉红色B.蓝色C.橙色D.黄色E.棕色24、标本溶血可使下列哪些指标的测定结果偏高A.乳酸脱氢酶B.血钾C.ASTD.ALTE.以上均是25、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的最适pH值为6.4~6.8B.瑞氏染料中含碱性染料亚甲蓝和酸性染料伊红C.染液配制后须在室温或37℃贮存一定时间,待亚甲蓝逐渐转化为天青B后方能使用D.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E.以上都是26、对瑞氏染色的介绍,正确的说法是A.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蓝B.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蓝C.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D.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E.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27、吉姆萨染色法较瑞氏染色法的优点在于A.新配制的染液可立即使用B.标本染色艳丽C.染料渗透性强D.对细胞核着色较好E.对胞质和中性颗粒着色较好28、在静脉采血法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A.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B.塑料注射器和普通试管C.玻璃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D.玻璃注射器和玻璃试管E.玻璃注射器和塑料试管29、血液粘度与下到哪项有关A.血细胞比容B.血浆中纤维蛋白原C.血浆中球蛋白D.血管内壁和血流动力学因素E.以上都是30、关于草酸钠抗凝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B.通常与血液按1:4比例使用C.对自动凝血仪的使用有影响D.对凝血因子Ⅴ保护功能差E.目前凝血象检查不宜选用31、毛细血管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成都存在A.无明显差异B.明显差异C.程度不同差异D.完全相同E.基本相同3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液pH正常参考范围为7.35~7.45B.血浆占全血的55%呈淡黄色,主要是胆红素所致C.正常血液量为体重的8%左右D.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E.血浆是复杂的胶体溶液,但成分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8%~9%,水分占91%~92%34、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EDTA-Na溶解度大于EDTA-K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枸橼酸钠可用于血液保养液35、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抗凝血酶ⅠB.抗凝血酶ⅡC.抗凝血酶ⅢD.抗凝血酶ⅣE.抗凝血酶Ⅴ36、适用于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不适用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查的抗凝剂是A.乙二胺四乙酸盐B.双草酸盐C.肝素D.枸橼酸盐E.以上都不是37、新生儿作血常规检查,多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A.颈静脉B.耳垂C.足跟D.肘部静脉E.头皮血管38、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EDTA-KB.EDIAC.EDTA-NaD.肝素E.枸橼酸钠39、可用于血液保养液的抗凝剂是A.EDTA-KB.枸橼酸钠C.草酸钠D.双草酸盐E.草酸钾40、用自动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EDTA-KC.肝素D.草酸盐E.双草抗凝剂41、瑞氏染液的成熟指数(rA)下降到多少时方可使用A.0.9±0.1B.1.1±0.1C.1.3±0.1D.1.5±0.1E.1.7±0.142、肝素或双草酸盐抗凝血都适用于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分类计数C.血红蛋白测定D.血细胞比容测定E.红细胞形态检查43、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是A.物理吸附B.化学亲和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和D.化学结合E.物理性结合44、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检查,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A.1:2B.1:4C.1:6D.1:8E.1:945、循环血红细胞更替周期是A.80天B.100天C.120天D.130天E.140天46、血液有形成分是指A.血液所有成分B.血清C.细胞D.纤维蛋白原E.纤维蛋白47、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EDTA-KB.38g/dl枸橼酸钠C.109mmol/L枸橼酸钠D.肝素E.草酸钠48、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般用三棱针或专用采血针B.宜一人一针一管C.针刺人皮肤深度以2~3cm为宜D.如血流不畅可在刺处周围用力挤压E.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49、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B.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C.对V因子保护差D.可用于凝血象检查E.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50、关于瑞氏染色,正确的叙述是A.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B.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红C.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D.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E.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2、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2023年-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酸性磷酸染色强阳性B.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增加,有较多环形铁粒幼细胞C.糖原染色积分值增高D.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酶活性可被氟化钠抑制【答案】 C2、下列哪种细胞在ALL骨髓象中少见A.退化细胞B.蓝细胞C.幼红细胞D.幼稚淋巴细胞E.原始淋巴细胞【答案】 C3、特异性最高的粪便隐血试验方法是()。
A.还原酚酞法B.邻联甲苯胺法C.愈创木脂法D.联苯胺法E.匹拉米洞法【答案】 C4、β-脂蛋白缺乏症A.棘红细胞B.球形红细胞C.靶形红细胞D.裂红细胞及碎片E.红细胞凝集现象【答案】 A5、胞质内出现"特异颗粒"A.巨核细胞系统B.粒细胞系统C.淋巴细胞系统D.红细胞系统E.单核细胞系统【答案】 B6、以上哪项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肾损害的敏感指标A.微量清蛋白B.β2-MC.FSHD.NaE.维生素C【答案】 A7、下列不属于免疫测定法相对于生物活性测定法的优点的是A.特异性高B.操作简单C.影响因子容易控制D.敏感性高E.易于实验室开展【答案】 D8、Fab段A.由一条完整的L链和一条约为1/2的H链构成B.由VH和VL构成C.由VH和VL连接成单链D.单独重链可变区具识别抗原能力E.由两条轻链和两条大于1/2的重链构成【答案】 A9、IgG的重链是A.α链B.γ链C.μ链D.δ链E.ε链【答案】 B10、原发淋巴结病变影响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如胃肠道)最常见于A.淋巴细胞白血病B.霍奇金病C.淋巴结炎D.非霍奇金淋巴瘤E.恶性肿瘤转移【答案】 D11、分子量最大的Ig是A.IgEB.IgGC.IgD.IgME.sIgA【答案】 D12、某男,35岁,农民。
诉头晕、耳鸣、心悸、气急近1个月。
一般检查:体温正常,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正常。
临床医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临床医学检验试题及答案,以便加深您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
请注意,以下试题可能有不同的难易程度,也可能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
希望这些试题和答案能帮助您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的理解。
试题一:1. 以下哪一项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化验指标?a) CT扫描b) 血尿素氮(BUN)测量c) 心电图(ECG)检查d) 动态脑电图(EEG)检查答案:b) 血尿素氮(BUN)测量试题二:2. 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测量结果为4.0 g/dL,参考范围是3.5-5.0 g/dL。
根据测量结果,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a) 血清白蛋白浓度异常降低b) 血清白蛋白浓度正常c) 血清白蛋白浓度异常升高d) 无法确定血清白蛋白浓度异常情况答案:b) 血清白蛋白浓度正常试题三:3. 一位患者血液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以下哪个情况?a) 缺铁性贫血b) 假性贫血c) 白血病d) 高原反应答案:a) 缺铁性贫血试题四:4. 下列哪一个检验可以用来诊断病毒感染?a) 核磁共振成像(MRI)b) 骨髓穿刺检查c) 血常规检查d) 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答案:d) 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试题五:5. 血液凝血功能检查的一个常用指标是什么?a) 红细胞沉降率(ESR)b) 血小板计数c) 凝血酶时间(PT)d) 血氧饱和度答案:c) 凝血酶时间(PT)试题六:6. 下列哪项血液检查结果能够反映患者的肾功能?a) 血钠浓度b) 血糖浓度c) 血尿素氮(BUN)浓度d) 血脂浓度答案:c) 血尿素氮(BUN)浓度试题七:7. 一名患者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为T值-2.5,以下哪个诊断最为合适?a) 骨质疏松症b) 骨折c) 关节炎d) 肿瘤答案:a) 骨质疏松症以上是一些临床医学检验相关的试题及答案。
这些试题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在进行实际的医学检验过程中,专业的医疗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验项目,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题库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题库一、实验室安全与质控1. 实验室安全和血液传染病防护措施的内涵及要求。
2. 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品及其储存、使用和处理方法。
3. 实验室事故的处理原则及应急措施。
4.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质控体系建立的步骤。
5. 质控样品的制备方法及使用原则。
6. 实验室质量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7. 质控图的绘制、分析和判断。
8. 质控过程监控和质控结果的解释与判断。
9. 误差的种类和来源、误差控制的方法和计算。
二、常规检验项目及其方法10.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包括哪些指标,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是什么。
11. 血清生化检验项目包括哪些指标,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是什么。
12. 尿液检验项目包括哪些指标,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是什么。
13. 生化仪器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
14. 血凝分析仪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三、免疫学检验与分子生物学技术16. 免疫学检验的原理和分类。
17.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18. 免疫沉淀与免疫印迹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9. 荧光标记与酶标记的原理和应用。
20. PCR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1. DNA测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四、细菌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技术22. 常见细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23. 细菌涂片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4.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25. 常见病原性寄生虫的检验方法和步骤。
26. 寄生虫卵的固定、染色及鉴定技术。
五、临床检验设备及其维护27. 常见的临床检验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28. 光度计和荧光分析仪的操作技巧。
30. 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
六、遗传学与分子诊断技术31. 基因突变的种类和检测方法。
32. 基因全基因组分析和SNP分析技术。
33. 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原理。
七、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34. 免疫荧光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6. 免疫扩增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八、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37. 质谱仪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6(总分:100.02,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 (总题数:33,分数:66.00)1.关于血液分析仪VCS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V:体积√B.C:细胞C.S:过氧化物酶D.仅显示两种细胞散点图E.以上都正确解析:[解析] 在血液分析仪VCS原理中,V代表体积、C代表电导、S代表光散射。
根据VCS原理,显示3种细胞散点图:DF1(体积和散射光)、DF2(体积和电导)、DF3(体积和电导,但只显示嗜碱性粒细胞群)。
2.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分数:2.00)A.血小板聚集B.大血小板增多C.小红细胞干扰√D.红细胞碎片E.小血小板增多解析:[解析] 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说明引起脱尾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血小板大,但MCV低于正常说明有小红细胞的存在。
3.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哪项与脉冲振幅成正比(分数:2.00)A.细胞的数量B.细胞的体积√C.细胞的比密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电阻抗法检测细胞时,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
4.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分数:2.00)A.单核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幼稚细胞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传感器时,脉冲大小不同,将白细胞分成三群,即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为主)、中间细胞群(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幼稚细胞及原始细胞等)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为主)。
5.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者为(分数:2.00)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解析:[解析] 白细胞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性,此为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础。
6.血小板减低,MPV增高,提示(分数:2.00)A.骨髓受抑制B.骨髓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C.骨髓病变D.血小板分布异常E.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解析:[解析] MPV增高可能的原因是血小板的制造比较活跃,但由于血小板数量减低,可能的原因是血小板破坏过多造成。
7.不属于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参数的是(分数:2.00)A.RDWB.HbC.MPV √D.RBCE.HCT解析:[解析] RDW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Hb是血红蛋白;MPV是平均血小板体积;RBC是红细胞计数;HCT是血细胞比容。
8.ICSH对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的评价方案,不包括下列哪个项目(分数:2.00)A.可比性B.携带污染C.总重复性D.精密度E.不确定度√解析:[解析] ICSH公布的血液分析仪评价方案包括: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密度、线形范围、携带污染。
9.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左侧区域异常,最不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异型淋巴细胞√B.巨大血小板C.血小板聚集D.脂类颗粒E.有核红细胞解析:[解析] 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左侧区域异常说明在该区域的细胞体积比正常的淋巴细胞略小,有可能是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脂类颗粒或有核红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淋巴细胞大,不可能出现在左侧区域。
10.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一个指标是(分数:2.00)A.HDWB.RDW √C.PDWD.MCHE.MPV解析:[解析]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一个指标。
11.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下列哪类细胞(分数:2.00)A.单核细胞B.嗜酸性细胞C.嗜碱性细胞√D.中性粒细胞E.幼稚细胞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传感器时脉冲大小不同将白细胞分成三群,即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为主),中间细胞群(包括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幼稚细胞及原始细胞等)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为主)。
12.父母血型基因型为BB和OO,则其子女的血型只可能是(分数:2.00)A.A型B.B型√C.O型D.B型和O型E.AB型解析:[解析] 来自父母双方染色体的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OO、AA、AO、BB、BO、AB);遗传时遵循共显性遗传的规律,在子代形成A、B、O、AB四种表现型,即血型A、B、O、AB。
13.Rh(-)个体在汉族人群中占(分数:2.00)A.0.01%~0.1%B.0.1%~0.2%C.0.2%~0.5% √D.0.5%~0.8%E.1%~2%解析:[解析] Rh系统内有45种不同的抗原,D抗原最为重要。
根据红细胞上D抗原的有无,可分类红细胞为Rh阳性或Rh阴性。
大约15%的白种人为Rh阴性,0.2%~0.5%汉族人为Rh阴性。
14.“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周围可见到游离的红细胞。
”这种血液凝集反应结果应判断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血液凝集反应强度判断标准:++++: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红细胞凝集成小块,血清尚清晰。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周围可见到游离的红细胞。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的红细胞。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的红细胞。
15.在不破坏红细胞的前提下,下列哪个因素的变化对红细胞凝集强度影响不大(分数:2.00)A.渗透压√B.离子强度C.pHD.抗体浓度E.孵育时间解析:[解析]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原抗体的浓度、温度、时间、pH值和离子强度。
16.下面关于输血可传播的疾病,错误的是(分数:2.00)A.乙肝和丙肝B.艾滋病C.梅毒D.疟疾和弓形虫病E.甲肝和戊肝√解析:[解析] 输血可以传播的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虫病等。
甲肝和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17.Rh阴性母亲,其第二胎胎儿为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分数:2.00)A.血友病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红细胞增多症D.新生儿溶血病√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解析:[解析] 受血者或孕妇血浆中含有Rh抗体时,当再与含有相应抗原血液相遇,将引起严重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
18.对于迟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下列不正确的描述是(分数:2.00)A.可由IgG抗体引起B.在血管外溶血C.多数在输血后1~2天发作√D.由巨噬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E.患者不一定会出现血红蛋白尿解析:[解析] 迟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大多由IgG抗体引起,红细胞抗体包裹在红细胞上,变成致敏红细胞,由巨嗜细胞吞噬和清除,这种红细胞的破坏主要在血管外,血浆胆红素升高,而血红蛋白不太高,患者出现黄疸,但不一定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多数患者在输血后5天发作。
19.不能检测出不完全抗体的配血方法是(分数:2.00)A.盐水法√B.抗球蛋白法C.酶法D.白蛋白法E.聚凝胺法解析:[解析] 盐水介质凝集试验中的抗原是红细胞,红细胞上的抗原决定簇与相应的大分子IgM抗体(也称完全抗体)结合才能交叉连接,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IgG抗体(不完全抗体)只能使红细胞致敏,但在盐水介质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
20.ABO血型天然抗体以下列哪项为主(分数:2.00)A.IgG型B.IgM型√C.IgE型D.IgD型E.IgA型解析:[解析] 天然抗体以IgM为主,又称完全抗体或盐水抗体。
21.血液保存液ACD的抗凝作用原理主要是试剂能结合∙ A.纤维蛋白原∙ B.Mg2+∙ C.K+∙ D.Fe2+∙ E.Ca2+(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ACD保养液中的枸橼酸盐能与Ca 2+结合从而起到抗凝的作用。
22.筛选细胞通常由几个人组成(分数:2.00)A.1个B.2~3个√C.4~5个D.6~7个E.8~9个解析:[解析] 筛选细胞通常由血型参比实验室或血液中心提供,从供血者或工作人员中进行普查得到,筛选红细胞以2个或3个人抗原互补的不同的红细胞组成一套。
23.O型血含有的抗体是(分数:2.00)A.抗AB.抗BC.抗HD.抗A、抗B √E.B+C解析:[解析] A型血清中有抗B型抗体;B型血清中有抗A型抗体;O型人红细胞无A、B抗原,故血清中存在抗A型抗体、抗B型抗体;AB型人红细胞上有A、B抗原,血清中不存在抗A型抗体、抗B型抗体。
24.A型血型的纯合子个体,其基因型是(分数:2.00)A.AOB.AA √C.OOD.ABE.BO解析:[解析] A和B基因对于O基因来说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因此表型为A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的AA或杂合子的AO。
25.我国标准抗A和抗B血清效价要求在(分数:2.00)A.1:16以上B.1:32以上C.1:64以上D.1:128以上√E.1:256以上解析:[解析] 我国标准抗A和抗B血清效价要求在1:128以上。
26.抗A和抗B血清中有冷凝集素,在低温下鉴定血型为(分数:2.00)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可能解析:[解析] 抗A和抗B血清中有冷凝集素,在低温下鉴定血型时,抗A和抗B均发生凝集,血型鉴定会误认为AB型。
27.临床上常说的Rh阴性血,是指红细胞上不含哪种抗原(分数:2.00)A..D √B..CC..cD..EE..e解析:[解析] 临床上习惯将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而将虽有其他Rh抗原而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28.关于成分输血的优点,错误的是(分数:2.00)A.疗效高B.反应少C.合理利用血液成分D.无病毒感染√E.经济解析:[解析] 成分输血的优点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合理利用血液成分、经济。
29.用标准红细胞A、B、O与受检者起反应均为不凝集应报告为(分数:2.00)A.A型B.B型C.AB型D.0型√E.不分泌型解析:[解析]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反之为B型。
红细胞上A、B 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B凝集素皆有。
30.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价的尿液应采集(分数:2.00)A.晨尿√B.随机尿C.餐后尿D.3小时尿E.24小时尿解析:[解析] 晨尿有利于尿液形态学和化学成分分析,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的评价。
31.推荐尿液常规分析保存的最佳方法是(分数:2.00)A.甲醛B.甲苯C.冷藏法√D.戊二醛E.麝香草酚解析:[解析] 尿液保存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而用作尿液常规分析的尿液不仅要求能较好地保存尿液的有形成分,而且能保持其化学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冷藏法较好地满足了上述两方面的要求。
32.常用作尿有形成分检验的防腐剂是(分数:2.00)A.浓盐酸B.冰乙酸D.二甲苯E.甲醛√解析:[解析] 因为甲醛对尿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有较好的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