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近年来,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必修科目之一,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下面是一些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是指:A. 商朝时期B. 夏朝时期C. 东周时期D. 战国时期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以下哪个学派主张“仁爱为本”?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3.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宗,自己被称为圣祖?A. 唐太宗李世民B. 唐高宗李治C. 唐肃宗李纯D. 唐精宗李泰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A. 社会主义革命B. 反帝反封建斗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5. 下面哪位不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领导人?A. 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曾子二、简答题:1. 解释“天人合一”在古代中国哲学中的意义。
2.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夏朝的政治制度。
3. 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进行的一些重要政治改革。
4. 解释“二战胜利后中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了内战”。
5. 举例说明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应用和效果。
三、论述题: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伟大的变革,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就下列事件进行论述,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1. 辛亥革命2. 五四运动3. 文化大革命四、解答题:1. 请概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和影响。
2. 以清朝为例,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 论述“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对于中国都城的选择,请分析古代中国各个王朝都城的变迁和背后的原因。
答案请自行查找教材或参考历史相关书籍哦!通过以上的练习题,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一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题1.夏朝世系示意图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子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3.《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国”与“家”的结合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5.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
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6.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7.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8.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高一上历史练习册答案

高一上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秦朝统一六国的起始年份是公元前多少年?A. 221年B. 222年C. 223年D. 224年答案:A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百家争鸣C. 提倡道教D. 推广佛教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导致了贵族阶层的衰落C. 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答案:A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失散的亲人D. 探索未知世界答案:B5.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B. 中国对英国的贸易逆差C. 中国禁止鸦片贸易D.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需求答案:D二、填空题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7.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________。
答案:白居易8.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共进行了________次下西洋的航行。
答案:七9. 清朝末期,中国在________条约中被迫开放多个通商口岸。
答案:南京10.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________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答案:孙中山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以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而著称。
这一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商业贸易,使得国家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状态。
12. 请简述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一场以自强为目的的改革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西方科技、兴办实业、建立新式军队等。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来增强国力,抵御外来侵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并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最终以失败告终。
历史练习册高一答案

历史练习册高一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3.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A. 李世民B. 武则天C. 李白D. 岳飞答案:D4.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A. 泉州B. 广州C. 上海D. 天津答案:B5. “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哪个地区提出的?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发生在_________朝。
答案:汉朝7.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海禁8. 清朝末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重要的社会变革,即_________。
答案:辛亥革命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抗日民主根据地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_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
答案: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649年)的政治局面。
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
12. 请简述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1861-1894年)的一场以学习西方科技、发展工商业、建立新式军队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运动。
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挽救清朝的衰落。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练习册刷题

高一历史练习册刷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广泛使用B.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得到推广C. 秦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D. 汉朝时期,出现了“屯田制”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位皇帝的政策?A. 汉武帝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光武帝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A. 军事实力的提升B. 政治制度的稳定C. 文化艺术的繁荣D. 经济结构的变革二、填空题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_________,它在_________时期修建。
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6.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7.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8.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一:明朝初年,由于海寇猖獗,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材料二:明朝中期,海禁政策导致沿海地区经济萧条,对外贸易受阻。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二、填空题4. 都江堰,战国时期5. 丞相三、简答题6.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包括: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关系;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唐朝的宗教、艺术、科技等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7.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限制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也使得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处于被动地位。
五、材料分析题8. 明朝海禁政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止海寇的侵扰。
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沿海地区的安全;但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沿海地区的经济萧条,对外贸易受阻,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起源的开始B.人类社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C.人类社会起源于农业的发展D.人类社会起源于城市文明的兴起2.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B.夏朝的创建者是大禹C.夏朝是远古时代的传说D.夏朝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3.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的创建者是汤B.商朝的社会经济以牧牛业为主C.商朝的经济发展推动了青铜器的制造D.商朝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4.下列关于西周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周的统治者采取封建制度B.西周的政权建立在军事贵族的基础上C.西周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D.西周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5.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指的是()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和汉朝时期D.春秋时期和东周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差异。
2.概括夏朝的起源和特点。
3.简要描述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4.简述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5.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些特点得到了突出体现?2.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论述商朝的特点和贡献。
3.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关键时期,请论述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中国封建社会演进的重要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请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高一(必修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2.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3.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任嚣()A.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C.按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6.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7.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8.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它负责管理()A.起草政令B.审核政令 C.全国军事D.行政事务9.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恩荫制10.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