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工程(一)无线通信概述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传输原理

无线通信传输原理

无线通信传输原理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技术自身有很多优点,成本较低,无线通信技术不必建立物理线路,更不用大量的人力去铺设电缆,而且无线通信技术不受工业环境的限制,对抗环境的变化能力较强,故障诊断也较为容易,相对于传统的有线通信的设置与维修,无线网络的维修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完成,更加便捷;扩展性强,当网络需要扩展时,无线通信不需要扩展布线;灵活性强,无线网络不受环境地形等限制,而且在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时,无线网络只需要做很少的调整,就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常见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式及技术分为两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网络概述

无线网络概述

无线网络概述摘要: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无线网络技术更是作为一支新生军,以其便携、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越来越成为外来网络的主要发展方向。

从GSM/GPRS到现在的3G ,从802.11 系列到现在的802.16 ,以及蓝牙,zigbee 等等,他们在各个无线应用领域方便了我们对无线通讯的需求。

关键字:GPRS/GSM,3G(CDMA2000,WCDMA,TD-SCDMA) ,802.16.X wimax,802.11.X,802.15.4 zigbee,蓝牙无线网络是指以无线电波、激光、红外线等无线媒介来代替有线网络中的部分或全部传输媒介而构成的网络。

它不仅可以作为有线数据通信的补充和延伸,而且还可以与有线网络环境互为备份。

根据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分为无线广域网络、无线局域网络。

GSM/GPRS, 3G无线标准是现在无线广域标准中最主要的标准。

它们支持广域的网络的移动性,但是数据吞吐速度明显低于WLAN。

802.11协议、蓝牙标准和HomeRF工业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所有标准中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它们各有优劣,各有自己擅长的应用领域,有的适合于办公环境,有的适合于个人应用,有的则一直被家庭用户所推崇。

下图是对WLAN 和 2G、3G在带宽,覆盖范围方面比较的示意图:下面就介绍一下现行主要的无线网络标准的具体情况:1、GPRS/GSMGSM ( 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蜂窝移动通信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转接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

但是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

于是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

第一章 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第一章 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1.1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第一章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无线电报——1896年 古列尔默· 无线电报——1896年 古列尔默·马可尼 通信卫星——20世纪60年代 通信卫星——20世纪60年代 无线网络——WPAN、WMAN、 无线网络——WPAN、WMAN、WLAN 蜂窝、移动电话——手机 蜂窝、移动电话——手机 宽带——家庭、办公 宽带——家庭、办公 未来趋势——WiFi、 未来趋势——WiFi、ZigBee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按传输媒质
无线通信:是指传输媒质看不见、摸不着( 电磁波) 无线通信:是指传输媒质看不见、摸不着(如电磁波) 的一种通信形式。( 的一种通信形式。(微波通信、短波通信、 移动通信、卫星通信、 散射通信) 散射通信)
第一章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 无线通信网概述
第一章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 无线通信网概述
第1代移动通信(1G) 代移动通信(1G) 缺点: 频谱效率较低,有限频谱资源和无线用户容量之间的矛 盾十分突出。 不利于用户漫游、不能传送数据信息,容易被窃 听等。 主要代表:美国AMPS系统,英国TACS,北欧NMT主要代表:美国AMPS系统,英国TACS,北欧NMT-900
第一章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 无线通信网概述
无线通信网的Biblioteka 展无线通信技术概述第一章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 无线通信网概述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1.1.1无线通信网的发展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 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 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媒质,将信息从某 方准确安全传送到另方。

通信工程师中的无线通信原理

通信工程师中的无线通信原理

通信工程师中的无线通信原理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无线通信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提供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传输方式。

作为通信工程师,了解和掌握无线通信原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通信工程师中的无线通信原理,包括无线信号传输、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和信道编码等方面。

一、无线信号传输无线通信的基础是无线信号传输。

无线信号可以通过电磁波进行传输,常见的频率范围包括射频(RF)、微波和红外线等。

在传输过程中,无线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和衰减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调制与解调技术来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二、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是实现数据在无线信号中的传输和还原的过程。

在调制过程中,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适应无线信道的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过程则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实现数据的还原。

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合理选择和优化,对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具有重要影响。

三、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多个用户同时共享同一通信信道的技术,常用于无线通信中。

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频率、时间或码片等资源,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独立通信。

其中,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正交分频多址(OFDMA)等是常见的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效率,实现更多用户同时通信。

四、信道编码在无线通信中,信道编码用于提高通信系统对误码的容忍能力。

信道编码通过在数据流中添加冗余信息,在接收端进行解码时提供额外的冗余度,从而实现错误纠正或检测。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前向纠错码(FEC)和卷积码等。

信道编码的合理选择和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误码率,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五、无线通信的应用无线通信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移动通信中,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的通话和短信功能,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物联网中,无线通信为各类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提供了便利,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应用。

无线通信工程实训报告

无线通信工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无线通信工程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关键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无线通信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无线通信系统基本原理(1)无线通信系统概述无线通信系统是指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信息的技术。

与有线通信系统相比,无线通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在现代社会,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手机、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2)无线通信系统基本组成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 发射端:负责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并将其发送出去。

② 传播介质: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传播介质包括大气、建筑物等。

③ 接收端:负责接收无线电波,并将其转换为原始信息信号。

④ 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

2. 无线通信关键技术(1)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组合的过程,解调则是将组合后的信号分离出原始信息信号。

调制方式有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

(2)编码与解码技术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码则是将传输后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息信号。

编码方式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等。

(3)多址接入技术多址接入技术是实现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无线信道的技术。

常见的多址接入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

3.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1)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分析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如覆盖范围、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等。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包括网络结构、协议栈、硬件设备等。

(3)系统实现与测试根据系统架构,实现无线通信系统,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五、实训过程1. 学习无线通信系统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概念。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通信技术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课程代码:学分:2学时:32(讲课学时:32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议教材:《无线通信技术》布雷克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信专业方向的一门面向设计与应用的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了解移动网络、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未来参加工作、增加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与因特网、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WAP技术、无线寻呼、电话与因特网、蓝牙技术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后,从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组网和应用各方面理解和掌握较新的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教学内容(1)概论(2)无线通信简史(3)无线通信系统原理(4)信号与噪声(5)频率域(1)“融合”与无线通信2. 教学要求(1)了解无线通信简史、无线通信系统原理(2)掌握信号与噪声、频率域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无线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信号与噪声、频率域难点:无线通信系统原理、频率域第二部分模拟调制方案1.教学内容(1)概论(2)幅值调制(3)抑制载波AM 系统(4)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2. 教学要求(1)了解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2)掌握幅值调制、抑制载波AM 系统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幅值调制、抑制载波AM 系统难点: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第三部分数字通信1.教学内容(1)概论(2)采样(3)脉码调制(4)增量调制(5)数据压缩2. 教学要求(1)了解增量调制、数据压缩(2)掌握采样、脉码调制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采样、脉码调制难点:增量调制、数据压缩第四部分数字调制1.教学内容(1)概论(2)频移键控(FSK)(3)相移键控(PSK)(4)正交调幅(QAM)(5)多路复用与多址(6)扩频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正交调幅(QAM) 、扩频系统(2)掌握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难点: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第五部分电话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概论(2)网络拓扑(3)本地环路及其信号(4)数字电话技术(5)电话网络信令(6)数字本地环路2. 教学要求(1)了解电话网络信令、数字本地环路(2)掌握网络拓扑、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网络拓扑、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难点: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第六部分传输线路与波导管1.教学内容(1)概论(2)电磁波(3)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4)反射与驻波(5)传输线路损耗(6)波导管2. 教学要求(1)了解电磁波、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2)掌握反射与驻波、传输线路损耗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反射与驻波、传输线路损耗难点:反射与驻波第七部分无线电传播1.教学内容(1)概论(2)自由空间传播(3)地面传播(4)卫星传播2. 教学要求(1)了解卫星传播(2)掌握自由空间传播、地面传播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由空间传播、地面传播难点:卫星传播第八部分天线1.教学内容(1)概论(2)简单天线(3)天线特性(4)其他简易天线类型(5)天线阵列(6)反射器(7)蜂窝天线和PCS 天线2. 教学要求(1)了解反射器、蜂窝天线和PCS 天线(2)掌握天线特性、天线阵列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天线特性、天线阵列难点:天线阵列、反射器第九部分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1.教学内容(1)概论(2)发射器(3)接收机(4)收发机2. 教学要求(1)了解发射器(2)掌握接收机、收发机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接收机、收发机难点:收发机第十部分蜂窝无线电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历史回顾(3)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 介绍(4)AMPS 控制系统(5)安全与保密(6)蜂窝电话标准及工作原埋(7)小区站设备(8)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9)数字蜂窝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2)掌握AMPS 控制系统、小区站设备、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AMPS 控制系统、小区站设备、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难点:AMPS 控制系统第十一部分个人通信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的区别(3)IS-136(TDMA)PCS(4)GSM(5)IS-95CDMAPCS(6)几种调制方案的比较(7)PCS 系统数据通信(8)测试蜂窝系统和PCS 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IS-136(TDMA)PCS(2)掌握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的区别,GSM 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GSM 、PCS 系统数据通信难点:蜂窝系统和PCS 系统第十二部分星基无线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卫星轨道(3)卫星用于通信(4)卫星与转发器(5)信号与噪声计算(6)使用地球静止卫星的系统(7)使用低轨( L EO)卫星的系统(8)使用中轨(MEO) 卫星的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IS-136(TDMA)PCS(2)掌握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的区别,GSM 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蜂窝系统与PCS 系统、GSM 、PCS 系统数据通信难点:蜂窝系统和PCS 系统第十三部分寻呼系统与无线数据网1.教学内容(1)概论(2)寻呼与消息系统(3)无线局域网(4)无线分组数据业务2. 教学要求(1)了解寻呼与消息系统、无线分组数据业务(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无线局域网难点:无线分组数据业务三、实践环节的要求无实践环节四、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基本概念 2 2 模拟调制方案 2 2 数字通信 2 2 数字调制 2 2 电话技术基础 4 4 传输线路与波导管 2 2无线电传播 4 4 天线 2 2 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 2 2 蜂窝无线电系统 2 2 个人通信系统 2 2 星基无线系统 2 2 寻呼系统与无线数据网 2 2 机动 2 2 共计32 32五、考核笔试:40%,上课出勤:15%,作业:20%,课程设计:25%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无线通信技术》布雷克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无线通信系统与技术》潘焱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版制定人:审定人:批准人:。

无线通信原理课程介绍

无线通信原理课程介绍

无线通信原理课程介绍无线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各种无线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传输媒介和传输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原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课程内容1. 无线信道的特性干扰信号、抗干扰能力、频谱效率、误码率、信道容量、多路复用和波束成形等相关知识。

2. 调制与解调技术频率、相位和振幅调制技术,以及相关调制解调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天线技术天线类型、增益、方向性、阻抗匹配等基础概念,以及MIMO(多天线技术)的原理与实现方法。

4. 信道编码技术纠错编码、卷积编码、均匀编码等信道编码技术,以及Viterbi算法、译码器等实现方法。

5. 多址接入技术TDMA、FDMA、CDMA、OFDMA等多地址接入技术,以及其实现原理和特点。

6. 系统架构与标准无线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标准和协议等相关知识,如GSM、LTE、5G 等。

二、课程特点1. 理论和实践结合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先进性和实用性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原理课程也必须随之更新和完善。

课程内容应紧跟技术的发展,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3. 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无线通信原理课程与工程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

学习者应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中。

三、实际意义无线通信原理课程对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通信工程中,许多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都依赖于无线通信原理的基础。

因此,学习者能够掌握无线通信原理,将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未来的工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关的技能,这些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无线通信原理来获得。

综上所述,无线通信原理是一门重要的跨学科课程。

学习者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掌握无线信道的特性、调制解调技术、天线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多址接入技术等相关知识。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无线通信技术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课程代码:学分:2学时:32(讲课学时:32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议教材:《无线通信技术》布雷克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信专业方向的一门面向设计与应用的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了解移动网络、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未来参加工作、增加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与因特网、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WAP技术、无线寻呼、电话与因特网、蓝牙技术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后,从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组网和应用各方面理解和掌握较新的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教学内容(1)概论(2)无线通信简史(3)无线通信系统原理(4)信号与噪声(5)频率域(6)“融合”与无线通信2. 教学要求(1)了解无线通信简史、无线通信系统原理(2)掌握信号与噪声、频率域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无线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信号与噪声、频率域难点:无线通信系统原理、频率域第二部分模拟调制方案1.教学内容(1)概论(2)幅值调制(3)抑制载波AM系统(4)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2. 教学要求(1)了解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2)掌握幅值调制、抑制载波AM系统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幅值调制、抑制载波AM系统难点: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第三部分数字通信1.教学内容(1)概论(2)采样(3)脉码调制(4)增量调制(5)数据压缩2. 教学要求(1)了解增量调制、数据压缩(2)掌握采样、脉码调制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采样、脉码调制难点:增量调制、数据压缩第四部分数字调制1.教学内容(1)概论(2)频移键控(FSK)(3)相移键控(PSK)(4)正交调幅(QAM)(5)多路复用与多址(6)扩频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正交调幅(QAM)、扩频系统(2)掌握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难点: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多路复用与多址第五部分电话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1)概论(2)网络拓扑(3)本地环路及其信号(4)数字电话技术(5)电话网络信令(6)数字本地环路2. 教学要求(1)了解电话网络信令、数字本地环路(2)掌握网络拓扑、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网络拓扑、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难点:本地环路及其信号、数字电话技术第六部分传输线路与波导管1.教学内容(1)概论(2)电磁波(3)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4)反射与驻波(5)传输线路损耗(6)波导管2. 教学要求(1)了解电磁波、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2)掌握反射与驻波、传输线路损耗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波沿传输线路的传播、反射与驻波、传输线路损耗难点:反射与驻波第七部分无线电传播1.教学内容(1)概论(2)自由空间传播(3)地面传播(4)卫星传播2. 教学要求(1)了解卫星传播(2)掌握自由空间传播、地面传播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由空间传播、地面传播难点:卫星传播第八部分天线1.教学内容(1)概论(2)简单天线(3)天线特性(4)其他简易天线类型(5)天线阵列(6)反射器(7)蜂窝天线和PCS天线2. 教学要求(1)了解反射器、蜂窝天线和PCS天线(2)掌握天线特性、天线阵列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天线特性、天线阵列难点:天线阵列、反射器第九部分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1.教学内容(1)概论(2)发射器(3)接收机(4)收发机2. 教学要求(1)了解发射器(2)掌握接收机、收发机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接收机、收发机难点:收发机第十部分蜂窝无线电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历史回顾(3)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介绍(4)AMPS控制系统(5)安全与保密(6)蜂窝电话标准及工作原埋(7)小区站设备(8)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9)数字蜂窝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2)掌握AMPS控制系统、小区站设备、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AMPS控制系统、小区站设备、利用蜂窝电话进行传真和数据通信难点:AMPS控制系统第十一部分个人通信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蜂窝系统与PCS系统的区别(3)IS-136(TDMA)PCS(4)GSM(5)IS-95CDMAPCS(6)几种调制方案的比较(7)PCS系统数据通信(8)测试蜂窝系统和PCS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IS-136(TDMA)PCS(2)掌握蜂窝系统与PCS系统的区别,GSM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蜂窝系统与PCS系统、GSM、PCS系统数据通信难点:蜂窝系统和PCS系统第十二部分星基无线系统1.教学内容(1)概论(2)卫星轨道(3)卫星用于通信(4)卫星与转发器(5)信号与噪声计算(6)使用地球静止卫星的系统(7)使用低轨(LEO)卫星的系统(8)使用中轨(MEO)卫星的系统2. 教学要求(1)了解IS-136(TDMA)PCS(2)掌握蜂窝系统与PCS系统的区别,GSM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蜂窝系统与PCS系统、GSM、PCS系统数据通信难点:蜂窝系统和PCS系统第十三部分寻呼系统与无线数据网1.教学内容(1)概论(2)寻呼与消息系统(3)无线局域网(4)无线分组数据业务2. 教学要求(1)了解寻呼与消息系统、无线分组数据业务(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3. 重点和难点重点:无线局域网难点:无线分组数据业务三、实践环节的要求无实践环节四、课程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基本概念22模拟调制方案22数字通信22数字调制22电话技术基础44传输线路与波导管22无线电传播44天线22发射机与接收机电路22蜂窝无线电系统22个人通信系统22星基无线系统22寻呼系统与无线数据网22机动22共计3232五、考核笔试:40%,上课出勤:15%,作业:20%,课程设计:25%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无线通信技术》布雷克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无线通信系统与技术》潘焱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年版制定人:审定人:批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无线传播环境及其特性
一、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
二、电波传播的几种模型
1、电波的弯曲
大气折射与等效地球半径大气的不均匀导致电波弯曲
2、电波的折射 3、刃型遮挡的影响 4、电波传播的路径损耗预测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三、电波的多径传播
1、电波传播的长期慢衰落 2、电波传播的短期快衰落
描述信道的时变快慢经常采用信道的相干时间td或多普勒 频移fd来描述。当发送信号的码元时间Ts与多普勒频移fd的乘 积远小于1时,此时在每个码元时间内,信号的时变因素可以 忽略,称此时发送信号经历慢衰落;当发送信号的码元时间Ts 与多普勒频移fd的乘积与1可比时,此时每个码元时间内,信 号的时变因素不可以忽略,发送信号经历快衰落
无线通信工程
第一章 无线通信概述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教学内容 自测训练题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主要内容安排
第一节 无线通信原理 第二节 无线通信分类和特点 第三节 无线传播环境及其特性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第一节 无线通信原理
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辐射传播,经过空 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它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可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图像、数据以 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等通信业务,也可用于遥控遥测、 报警以及雷达、导航、海上救援等特种业务,具有 机动灵活、建设快、投资省的优点。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测量传播参 量和自动选择最佳通信频率的高频自适应通信,不但使 报话短波通信可随时保持畅通,而且还可以进行数据率 达4800bit/s的数据通信。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超短波通信 由于地面吸收较大和电离层不能反射,只能靠 直线方式传输,称为视距通信,传输距离约50km。 远距离传输时需经中继站分段传输,称为接力通信。 超短波通信的工作频带较宽,可以传送30路以 下的话路或数据信号。此外,超短波还适合于电视 广播和移动通信。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第二节 无线通信的分类和特点
一、无线通信的分类
无线通信按所用波段可分为 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 微波通信等。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长波通信(包括长波以上):主要由沿地球表面 的地波传播,也可在地面与高空电离层之间形成的波 导中传播,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波 长越长,传输衰减越小,穿透海水和土壤的能力也越 强,但相应的大气噪声也越大。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二、 无线通信特点
无线通信不同于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所具有的特 点是:
1、无线通信可以利用空间作为通信媒质,建设快、 投资省、灵活性大,不受地形阻隔。特别是对于应急 通信,抗灾通信更有独特的优越性。
2、无线电通信可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图像、 电视及现代通信的新业务,可保证很高的传输质量; 而且还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广播能力,是广播、电视 的重要传播手段。
四、链路预算
吉林通信行业职心
为保证高质量的通信,也要对磁环境进行管理以消除 各种电气设备对无线电通信的干扰及通信互相干扰。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4、无线电通信,存在易于截获、窃听等问题, 对重要保密通信,应采取终端保密措施。现代化保 密设备已可做到短期或长期的保密不被破译,因此 可根据不同条件使用无线电通信。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主要应用有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
下面介绍一下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 由电荷产生电场,电流产生磁场,电荷和电流交 替消长的振动可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互相垂直的电场 与磁场、并以光速向四周辐射的电磁波。电磁波在 均匀介质中以直线形式传播,遇到不同的介质或障 碍物时,会产生反射、吸收、折射、绕射或极化偏 转等现象。
多用于海上通信、水下通信、地下通信和导航等; 由于传播稳定,受太阳光斑或核爆炸引起的电离层骚 扰的影响小,也可用作防电离层骚扰的备用通信手段。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中波通信:白天主要靠地波传播,夜晚也可由电离层 反射的天波传播,因此传送距离较远。此波段主要用于 广播和导航。
短波通信:也称高频通信,主要靠天波传播,可经电 离层一次或数次反射,最远可传至上万公里,如按气候、 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高度的日变化及通信距离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频率,就可用较小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短波 通信设备较简单,机动性大,因此也适用于应急通信和 抗灾通信。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3、无线电波的传播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如短波 传播受太阳黑子、磁暴、对电离层骚扰、雷电、工业 性干扰和核爆炸等的影响,微波传播则受大气折射、 地面反射、雨雪云雾的影响,这些影响或形成衰落、 或造成干扰,因此无线电通信设备要采取各种技术措 施以消除或尽量减小衰落、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微波通信 与超短波相似,进行长距离接力通信。工作频带 更宽,可用于高达2700路甚至更多的大容量干线通信。 还可传送彩色电视。80年代末以来数字微波发展迅速, 并通过同步数字系列与光纤通信统一标准,成为数字 通信网的重要传输手段。 利用对流层大气的不均匀性对微波的散射作用, 进行散射通信,每接力段可长达数百公里。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射部分的发射机和发射天线, 以及接收部分的接收天线和接收机。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发射机由振荡器、放大器、调制器、变频器和功 率放大器等组成。发射天线必须与发射机的功放输出 阻抗匹配,使无线电波能以最高的效率发向空间。
收信天线将接收的信号送到接收机。接收机主要 由前置放大器、变频器、本地振荡器、中频放大器、 解调器(或检波器)和低频基带放大器组成。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为信息通过无线电波送往远方,需要以电磁波作 为载体,用被传递的信息(信号)来控制电磁波的幅 度、频率或相位这就是调幅、调频或调相,统称调制。 经过调制的电波可在传输媒质中传输到达接收地点, 然后再将所需信息提取出来还原,称为解调(即反调
制)。以上介绍的就是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