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治疗落枕

合集下载

落枕还不好?针灸见奇效

落枕还不好?针灸见奇效

落枕还不好?针灸见奇效岐黄针疗法1.治则:疏通筋络2.治法:通络止痛3.主穴:天牖4.配穴:可根据患者疼痛症状,加用颈2夹脊、颈4夹脊、颈6夹脊、肩井。

5.方义:穴均在颈项部局部及周围,体现中医的近治作用,可以疏调局部筋络气血。

颈项部主要累及的经脉以依附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颈夹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为主。

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己”。

颈夹脊可以疏通局部经络、调畅气血。

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肩井穴、天牖穴二穴均为足少阳胆经腧穴,能疏通局部经络、调畅气血。

如《甲乙经》云:“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能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络止痛。

6.操作方法:天牖穴直刺深度0.5~1寸,然后轻轻摆动针柄并将针退至皮下,沿纵轴方向上下开30°做合谷刺,深度0.5~1寸。

最后迅速出针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以避免出血。

7.治疗疗程:每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1~2穴,1-2次为一个疗程。

8.注意事项:进针操作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针柄端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应当及时调整针刺方向,或者即刻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分钟。

押手定位要求精准,合谷刺需配合押手定位,注意掌握直刺及合谷刺的角度和方向,切忌针刺角度过大或针刺过深。

病案陆某,女,41岁,晨起后突感左侧颈项部肌肉僵硬、疼痛,疼痛向背部扩散,伴左侧转头活动受限,疼痛较剧烈,穿衣等生活及日常工作受限,无双上肢麻木及头晕等其他不适。

未进行相关治疗。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痛苦面容,左侧颈项部肌肉僵硬、压痛(+),头颈活动受限。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落枕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急性颈部软组织劳损治法:疏通经筋通络止痛穴位:左天牗穴、左肩井穴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同上。

落枕7大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落枕7大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落枕7大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一、究竟为什么会落枕落枕又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

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

引起落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三是某些颈部外伤,也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挫,再逢睡眠时颈部姿势不良,气血壅滞,筋脉拘挛,也可导致本病。

四是素有颈椎病等颈肩部筋伤,稍感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至可反复”落枕”。

二、落枕了怎么办?这些方法简单快速有效下面介绍几种实用方法快速有效缓解落枕疼痛:1、针灸治疗落枕针灸治疗落枕见效快而且疗效显著,可以说是治疗落枕的首要方法,但是针灸治疗落枕要专业人士进行,不可盲目操作。

2、按摩疗法“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在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该穴是治疗落枕的特效经验用穴。

“后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肩井穴”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外关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综合按摩方法:让患者坐位,嘱患者颈肩部肌肉放松,从颈后起,分别向两肩及背部用按法、揉法、拿法、指压法等按摩肩井、风池、风府、大椎、天宗、阿是穴等穴,加上按摩上面介绍的穴位也有显著效果。

最后可在颈部涂正红花油或活血药酒,用艾灸或热毛巾热敷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颈部三针治疗落枕经验总结

颈部三针治疗落枕经验总结

颈部三针治疗落枕经验总结落枕是以颈项疼痛,颈部转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患,多见于熟睡醒后,颈部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痉挛疼痛,活动受限,并可向头部、背部及上肢放射,有时可见于急性扭伤。

笔者采用针刺颈三针治疗落枕患者48例,疗效非常满意,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共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均为发病后初诊患者。

症状表现为晨起发病,头向患侧倾斜,一侧项背牵拉痛, 甚则向同侧肩部及上臂扩散,颈项活动受限、并有明显压痛。

2治疗方法加减针刺三处经验穴:①此为主穴,必针之。

取穴方法: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和颈外静脉交叉点向外旁开0.5~1cm处,可扪及第四颈椎横突,以第四颈椎横突下缘为入针点。

快速直刺入穴内1.5~2寸。

此处针感一般非常强烈,经常会向上或向肩臂放射。

②相应疼痛部位的颈夹脊,取其一。

快速直刺1.5~2寸。

③肩井穴,位于岗上肌中点,刺入方法为将岗上肌微微提起,平刺进入1.5~2寸。

若得气时患者岗上肌会自发跳动一下,同时患者会相应感到向后背或肩臂放射。

3治疗结果临床治愈(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无障碍)44例,有效(症状减轻,疼痛不适)4例,总有效率100% 。

80% 以上的患者立即可见症状改善。

26例病人经1次治疗即可临床治愈。

4讨论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针灸、药物、热敷等多见。

临床常见落枕患者症状表现为颈部肌肉痉挛、水肿,依笔者经验手法按摩,热敷等方法常常适得其反,反而会使颈部肌肉水肿加重。

因此对于落枕的治疗笔者首选针刺。

此三处经验穴为一老中医传与笔者,尤其经验穴1是其所特有的,并且采用的是速针手法,前后仅仅1秒,即一进一出之间立显效验。

笔者使用时采用留针5分钟。

如患者症状表现为低头不便的加经验穴2。

症状为转头不便的加经验穴3。

临床使用中还很少有用到三针的。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对于落枕来讲,症状多为颈部肌肉痉挛,是经脉不通的典型表现。

以针刺之,可收疏经通络之功效。

对于经验穴1的取穴,我们从解剖结构来看,其针下刚好是颈丛神经的所在,现代科学对于中医经络的研究发现,往往经络与神经走形相重合,对颈丛神经的刺激,也许正是收效奇验的关键。

脖子落枕怎么办 调理落枕的5大妙招

脖子落枕怎么办 调理落枕的5大妙招

脖子落枕怎么办调理落枕的5大妙招脖子落枕怎么办:落枕的五个生活调护方法现在的人们整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晚上的休息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很多人早上起来之后发现落枕了!落枕主要就是患者的脖子会非常的痛,而且还不能大动作的转动,你们知道落枕的护理该怎么做吗?快来看看我搜集的这些妙招吧!落枕的生活调护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落枕的事情,除了喊疼痛以外,就是捏捏自己的脖子,那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可以缓解落枕带来的疼痛和困恼呢?那么该如何治疗落枕最有效呢?我们要懂得一些生活调护方法,如果不幸落枕,能抓紧时间自疗,就不会那么的痛苦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落枕的生活调护方法有哪些。

1、一般落枕经1~2次治疗即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实际上是在颈部长期病变的基础上发病,如颈部肌肉长期劳损或颈椎有退行性病变等,在一定条件下诱发本病,即使通过治疗使紊乱的关节复位。

假如是您的颈部的软组织已经出现充血以及水肿等发炎的现象的话,那肯定会造成我们的颈部出现疼痛或者其他不适的症状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般都是需要两个星期,严重的至要一个月的治疗以及休息才能好愈。

2、扳法是治疗外伤型落枕的有效方法,只在颈椎棘突有偏歪时使用操作时用力要求稳而有突发性,以听到有弹响声为佳,但切不可强求有弹响声,要适可而止,不能粗暴用力。

行扳法前要明确诊断,排除骨折、脱位或肿瘤等疾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按揉患侧肩井穴头痛严重、颈部不能转动者,可先按揉患侧肩井穴2~3分钟,并嘱患者缓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后,再行治疗。

4、颈项部保暖避风寒,以免影响疗效。

5、不宜睡高枕一般我们睡觉的时候,选择的枕头一定要是弹性比较好的枕头,丙炔枕头的高度不可以太高,一般是在您侧睡的情况,可以和您的身体保持一致的高度就可以了。

专家建议:发生“落枕”后,不要惊慌,若感觉症状严重,应该就近就医,以免处理不当伤及颈椎关节;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不妨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自我调理。

5个方法治疗落枕1、葛根100克,白芍50克,甘草20 克。

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临床路径

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临床路径

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部肌肉扭伤的门诊患者。

一、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落枕病(TCD编码:BG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部肌肉扭伤(ICD-10编码:S1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简明脊柱外科学》。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协作组制定的“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诊疗方案”。

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临床常见证候:瘀滞证风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协作组制定的“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落枕病(颈部肌肉扭伤)的患者。

2.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患皮肤病、合并骨折、关节脱位、骨病、骨结核、肿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颈椎正侧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颈椎动力位X线片、颈椎开□位X线片、颈椎MRI或颈椎CT、胸部正侧位X线片、血沉、风湿病因子、抗“O”、HLA-B27等。

(八)治疗方法1.推拿治疗2.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①瘀滞证:活血化瘀止痛。

②风寒证:疏风散寒通络。

(3)物理治疗(4)刮痧疗法3.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

2.颈项部压痛解除,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针灸治疗落枕3例

针灸治疗落枕3例
( 陈 宗 勇0 7 1 )
到该诊 所推拿按 摩治疗 6 d无 效 , 疼 痛渐 增 , 即来 我诊 所
求 治 。现证 : 项 部酸痛 , 沉胀, 活动 不便 , 尤其 当头 向前 俯
时更甚 , 痛时连 及肩 胛 不适 。治 以首针 刺 双 侧 液 门透 中
行不 畅 , 经筋 之气 阻滞 , 故 取 阳明经 之手 三里 穴 , 运用 指 针 以疏通 阳明之气 血 , 从 而 达 到 经 脉 通 而疼 痛 消 失 , 经 脉之 功 能恢 复而 头项 活动 自如 。
会, 可 以泻督 脉 ; 承浆 可 以理任 脉 之气 ; 风 池位 于项 后枕
骨之 下 , 大筋 之外 陷 中 , 为 手 足 少 阳经 之 会 , 又具疏风 、 散邪 、 镇静 止 痛 的作 用 。落 枕 , 按 中 医学 “ 不通则痛 , 通 则不 痛” 原 则 治疗 。《 灵枢 ・ 九 针 十二原 》 指 出: “ 欲 以微 针, 通 其经 脉 , 调其 血 气 ” , 针刺有通经络、 调气血 、 止 痛
背, 头项 左 右 回顾 困难 , 前 俯后 仰 不便 , 局 部肌 肉紧张有 触痛 , 按 经络 辨证 , 多属少 阳; 兼 见 前 俯 或 后 仰 困难 者 , 系督 、 任 受 累 。液 门为手 少 阳之 荥穴 , 中渚 为输 穴 , 施 以
透针 有疏 利 少 阳三焦 之 效 ; 人 中穴 为手 足 阳 明 、 督 脉 之
项强痛 3 个月余 。3 个 月前 突然发生左侧 颈项强痛 , 请 按 摩 师推拿治 疗 2周 左 右 , 效 果 不 显 。又 在 当地 医院 行 X 线检查 , 被 确诊 为颈 椎 骨退化 劳 损 。曾服 中西 药物 和 多 方 治疗 罔效 。近来症情 更为严 重 , 不 能转侧 和后 仰 , 且 每 以夜间加剧 , 经患者介绍 来我诊 所 医治 , 患者 求 为其速 效 解 除病痛 。现证 : 左侧 颈项 强痛 , 寒热 , 心寂则 痛微 , 心 躁 则 痛甚 。食 欲不振 , 精 神疲 惫 , 左 侧胸 锁 乳 突肌 、 下 颌 角

脖子落枕怎么办 落枕有效的解决方法

脖子落枕怎么办 落枕有效的解决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脖子落枕怎么办落枕有效的解决方法导语:随着生活的不断的变化,很多人因为一些不好的睡眠习惯导致了脖子落枕的情况,那么脖子落枕了应该怎么办呢,脖子落枕对于大家日常生活的困扰随着生活的不断的变化,很多人因为一些不好的睡眠习惯导致了脖子落枕的情况,那么脖子落枕了应该怎么办呢,脖子落枕对于大家日常生活的困扰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的注意了,养成一个好的睡眠习惯。

目录1、落枕的原因2、脖子落枕怎么办3、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4、针灸治疗落枕的方法5、脖子落枕的按摩疗法6、落枕的调护方法7、睡觉脖子落枕怎么办8、小孩脖子落枕怎么办9、落枕的自我治疗小方法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发现有落枕的情况的话,一定要多加的注意了,那么对于落枕应该怎么办,落枕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很多方面要多加的注意哪些方面呢,对于落枕的解决方法有哪些呢?落枕的原因引起落枕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睡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以及枕头软硬程度不当,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状态,而致肌肉痉挛。

但也有一些落枕是由于头颈部活动不当造成的,如突然扭头所造成的扭伤、肩扛重物致后背部受伤或睡觉时受风寒侵袭、着凉等。

在西医上将这些以颈部急性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所致的头颈部转动失灵、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之为“斜方肌综合症”或“颈肩部急性纤维组织炎”等。

1、侧睡、趴睡容易落枕其实不然。

有时长时间上网,垂头、歪头看书或观看电视看到睡着,特别是在沙发上睡觉,造成的不适症状更多,出现落枕的概率更大。

2、枕头的高度是造成落枕的主因枕头高度的选择,应考虑个人体型、习惯,以自己睡觉舒服为佳;材质方面,避免过软或过硬,应选择弹性与支撑力较好的材质。

因此枕头过高或者过低,不是造成落枕的主因。

3、经常性落枕是睡姿问题不良引起的:经常性落枕就要注意了,你可能是因为缺钙造成的。

生活知识分享。

落枕

落枕

辨证治疗
LOGO
气滞血瘀 症状和体征: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 患侧疼痛加重,头部歪向病侧,局部有明显压痛 点,舌紫黯,脉弦紧。 证侯分析: 治法:活血化瘀、 舒筋止痛 处方:落枕穴、 压痛点、 悬钟、后溪 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
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异名:外劳宫
Company Logo
病案一(参考医籍:《一针疗法》——高树中)
LOGO
某男,晨起颈项部疼痛,不敢转动,牵及耳后 及肩胛部。查主要的压痛点在后项部右侧,临近 颈项部交界处(即后面和侧面交界处)。让病人 取坐位,随咳进针法针后溪,刺入后沿太阳经 自后溪至病痛处用手指来回循叩,同时让病人活 动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正常,唯用力 转头时右侧肩胛区尚有痛感,在其痛处阿是穴刺 络拔罐,15分钟后将罐取下,再让病人活动数分 钟后将针取下,一次治愈。
Company Logo
名家验案 (吕景山医案 )
LOGO 赵××,男, 37岁,工人。 1965年12月8日初诊。 主诉:左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12小时。 病史:昨日夜卧不慎,今日晨始感左侧颈项酸楚强痛, 并向同侧肩背、上肢扩散,不能俯仰,亦不能向右侧回顾, 而前来就医。 检查:向右侧扭头时,左侧天柱穴周有明显的自发痛、 压痛,外观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落枕。 治则:疏调经气,活络止痛。 取穴:后溪、束骨(均双侧)。 治法:先刺后溪,后刺束骨,施以同步行针法。刺后 溪行针3分钟后,左右回顾时疼痛减轻,惟仰头疼痛如故, 继针束骨,顿时疼痛大减,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 1次,起针后,自云:病去三分之二有余,翌日又针1次, 痛止病除,活动自如。
Company Logo
思考:
为什么都是落枕的病案,治法却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筋疗法治疗落枕
发表时间:2011-10-14T10:29:16.0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周红[导读] 经筋疗法贯彻“以灶为腧”的施治原则:即以经筋“病灶”作为施治的腧穴。

周红(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针灸科四川成都 610081)【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395-01 落枕病症,乃是认为睡眠时,使用枕头和睡眠姿势的不适当,导致颈肩部疼痛,故又称错枕。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颈肩部肌纤维炎所致,中医学认为是感受外邪,致使颈肩部的经络闭阻,而引起此疾患。

本病症起病较突然,常于睡眠起床时发作,与平时劳伤及夜间受风寒袭扰关系密切。

笔者于2004年5月到2009年5月使用经筋疗法治疗落枕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经筋疗法组和对照组,其中经筋疗法组31例,女18例,男13例,最小6岁,最大78岁,平均42岁。

病程数小时到3个月不等。

对照组31例,女17例,男14例,最小8岁,最大76岁,平均38岁,病程数小时到2个月不等。

2 临床表现
晨起突然颈肩部疼痛,转侧不灵活,乃至转动艰难。

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可伴有全身疲倦或轻度发烧,颈肩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依据病情程度,可将之分成单纯局限型与广泛型,局限型仅于颈肩部的浅层,查到局部肌筋僵紧或细索样筋结病灶,触压疼痛,但以理筋手法揉拨或捏治时感到舒适;广泛型的病例,病变范围较广泛,可波及一侧颈肩部的浅、深肌筋层,产生牵涉性一侧头痛,形成筋性少阳经证的症状表现。

广泛型病例,除注重患者的一般基本素质,是否合并有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及劳伤病史等以外,尚应注意患者的口腔牙齿、牙龈、咽喉近期内有否病变存在。

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对于本病症的诊疗具有实际意义。

病程3个月者均摄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53例患者出现颈椎退行性改变征象,引颈试验阳性57例,其中头颅CT扫描35例,全部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所有患者无感觉、肌力和病理反射异常。

3 治疗方法
3.1经筋治疗组进行“消灶解结”施治,达到“灶去病除”的治疗目的。

贯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及分型辨证施治的治疗法则,运用综合疗法手段施治。

①整体机能调整。

可灵活运用拍打、按摩、擦疗、颈肩背拔火罐方法,以驱风散寒、调理营卫,获得机体功能平衡,全身舒适;对于已经郁积化热,热邪较盛者,适当予清热解毒饮煎服。

②局部治疗。

需查明病灶所处部位,以固灶行针法,“以灶为腧”的施治原则:以拇指指腹推按病灶,并固定于方便及安全的刺治部位,而行刺。

以刺治直达病所治疗。

病灶部位,施以一孔多刺(3~5),刺及不同的部位,施行多种不同手法施治的针刺疗法。

局部多针施治量度,应当因人、因病、因症、因部位而定,采取灵活掌握方法,一般的某一局部施以3至5 刺为宜。

对于颈椎骨质增生形成颈肩臂反复疼痛的病例,按骨质增生的经筋综合疗法予治,宜以较彻底治愈,达到巩固远期疗效。

3.2对照组先针落枕穴,给予局部按摩,再针风池穴加TDP30分钟后局部拔罐。

4 治疗效果
治愈:疼痛消除,颈部运功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疼痛减轻,颈部转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及功能无改善。

4.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经筋组治疗后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6例,轻度缓解2例,显著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疗后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轻度缓解11例,无效3例,显著有效率为54.8%。

两组显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虽均能降低VAS评分,但经筋组降低VAS评分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

5 讨论
经筋疗法贯彻“以灶为腧”的施治原则:即以经筋“病灶”作为施治的腧穴。

中医经典《灵枢•经筋》篇在叙述十二经筋循行途径、病症表现之后,对经筋病症,均明确地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

经筋疗法诊疗的直接对象是人体的“经筋系统”,它包含人体的皮肤、肌肉、肌腱、韧带及广泛性的机体膜性组织、结缔组织以及与其交织为网的末梢神经、血管、淋巴组织等,这些组织任何一个局部性病变,尤其是肌性收缩,势必导致系列性的连锁反应,发生累积性广泛病变。

经筋针刺“消灶”疗法,是在经脉针刺疗法基础上,针对经筋结构,生理病理及病机,尤其是针对经筋“结灶”形成,需要进行“解结”治疗的特点而发展形成,主要治疗的对象是经筋的病症,其主要直接施治的部位是经筋“病灶”,其任务是“消灶解结”,①具有施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施治直达病所,得气显著,效力集中,见效快,消灶力强,病愈的远期疗效巩固等优点,是一门集针灸与手法为一体的独特疗法,效果超越于一般的针刺疗法,体现了“特效穴”群体的特性。

②具有医者与病者统一认定的客观指征。

当医者以针刺达治疗“病灶”时,医者的针感同病人的感觉同步出现。

它同“以痛为腧”刺治法,只依赖病人主观感觉为凭,显然具有疗法的区别。

③“以痛为腧”,由于病者的痛感差异,痛点可能是病症之标,亦可能为本,缺乏固定的治疗穴位,常规疗法难以确立,而“以灶为腧”法则,则具有病灶定位的规律性,便于常规施治。

参考文献
[1]《灵枢·经筋》篇.
[2]经筋治疗腰腿痛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20卷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