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

合集下载

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准

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准

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准中国行政区划是指中国政府对国土进行行政区划划分的制度,包括中央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四个层级。

这一行政区划体系在国家统一管理和行政效能提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央直辖市是中国最高层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中央直辖市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权力。

中央直辖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区域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

其次,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23个省份,包括台湾省。

省级行政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实施中央政策、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管理地方财政等任务。

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旨在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地方自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地级行政区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需要进行划分,目前中国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和地区。

地级行政区在省级行政区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

地级行政区的设置有助于分担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任务,加强地方自主决策能力和灵活性。

县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自治县级市等。

县级行政区在地级行政区的指导下,负责具体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维护、区域经济发展等。

县级行政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和企业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管理和行政效能的提升而设计的。

中央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四个层级之间形成了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各级行政区负责不同层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协同推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行政区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多样的行政区划的国家。

它的行政区划体系是在历史发展和政治需要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

中国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四个层次,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省级行政区拥有比较大的行政权力,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具有较高的自治权。

每个省级行政区下面都有若干地级行政区。

其次是地级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二层次,包括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

地级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它们的行政权力相对较小,但在地方事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级行政区下面又划分了县级行政区。

再次是县级行政区划。

县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三层次,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和旗。

县级行政区是地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它们的行政权力相对较小,但在地方事务管理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级行政区下面还划分了乡级行政区。

最后是乡级行政区划。

乡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四层次,包括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苏木。

乡级行政区是县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乡村地区的居民。

乡级行政区下面还可以划分村级行政区。

中国的行政区划不仅仅是为了行政管理方便,更是为了适应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的设立有利于有效行使政府职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等。

除了以上四个层次的行政区划外,中国还设立了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两个地区在行政管理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同时又隶属于中国政府的管辖。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非常复杂而庞大,它既有利于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有利于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与此同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课程教案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

课程教案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

课程教案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指中国政府为了管理行政事务,将国土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内设立相应的政府机构和管理体系。

通过行政区划的划分,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分工,确保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下面将从不同层级介绍我国行政区划。

一、一级行政区划一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省级行政区。

我国目前共有2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和1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省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在各个省级行政区内,还划分了地级行政区,如我国的地级行政单位主要有市、地区和自治州。

二、二级行政区划二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地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包括市和自治州。

市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位,全国共有34个省级市和2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是直辖市,具有与省级行政区相同的权力。

市下辖的行政单位包括区、县、自治县等。

自治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单位,主要存在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三、三级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县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是指我国行政区划中级别最低的行政区域。

全国共有333个地级市下辖的市辖区、县级市和县。

县级行政区是基层政府的最小管理单位,通过县域行政区的划分,可以更好地进行地方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四、其他行政区划除了省级、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划,我国还划分了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域,如直辖市、特区、自治区等。

直辖市是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特区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设立的行政区域,如深圳市、珠海市等。

自治区则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自治的需要,保障他们的民族权益,我国设立了5个自治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区划是基于国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需要,通过划分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确保政府能够高效地进行各项工作。

从一级行政区到三级行政区的划分,实现了国家管理职能的分工和层级管理体系的建立。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等。

这些级别的行政区域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各具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家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下辖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自治区在部分地区设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直辖市则是直属于国家中央政府管理的城市,具有和省级相同的地位。

特别行政区则是根据国家的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设立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特别区域。

地级市和县级市是地级行政区的下一级,行使更加细化的行政管理职责。

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则是县级行政区的各种不同类型。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中,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例如,省级行政区域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管理权限,负责统筹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而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域则在更细化的层面上负责基层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则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政策灵活性,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特定的政策措施。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助于有效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和各地区的差异化发展需求。

简述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简述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是指按照行政区划的不同层次,将中国领土划分为五个不同的行政级别。

这五个级别分别是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和村级行政区。

1. 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最高级别,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省级行政区下面是地级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包括地区、盟、自治州和市。

地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地级行政区下面是县级行政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包括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和市辖区。

县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县级行政区下面是乡级行政区。

4. 乡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包括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和民族苏木。

乡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乡级行政区下面是村级行政区。

5. 村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包括行政村和社区。

村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
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自治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四种类型。

省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目前共有22
个省。

直辖市是指中央直接管理的城市,目前有4个直辖市。

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行政单位,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特殊行政区划形式,目前只有2个特别行政区。

另外,除了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国还设有地级市、县级市、县和自治县等各种行政区划单位。

地级市是由县级行政区划升格而来的城市行政区划单位,目前有292个地级市。

县级市是直接由省级政府管理的县级行政区划,目前有370个县级市。

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行政单位,目前有2851个县和117个
自治县。

以上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构成了中国复杂而庞大的行政区划体系。

此外,中国还设有街道办事处、乡镇、民族乡、民族乡镇等基层行政单位,它们是对县级行政单位的细分和补充,起着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位,如经济开发区、科技开发区等。

这些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单位共同构成了中国庞大而复杂的行政区划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我国的行政区划与首都

社会我国的行政区划与首都

社会我国的行政区划与首都我国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国家,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理国家事务,我国采取了行政区划来划分国土,而首都则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本文将探讨我国的行政区划和首都的相关情况。

一、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分为四个层级: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

具体划分如下:1. 省级: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这一层级的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的核心,有着较高的行政权力和管理职责。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2. 地级:包括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

地级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和社会事务。

我国有333个地级行政区。

3. 县级: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和旗。

县级行政区是地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基层事务。

我国有2862个县级行政区。

4. 乡级:包括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乡级行政区是县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乡村和城市社区。

我国有41972个乡级行政区。

这样的行政区划体系旨在实现国家的分权管理和事务协调。

每个层级的行政区划都有相应的行政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实施国家政策和管理工作。

二、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心,首都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

以下将介绍北京作为首都的一些重要背景和特点。

1. 政治中心: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均设在北京。

此外,许多国家部委、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机构也位于北京。

2. 经济中心:北京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是全国的金融、贸易和科技创新中心。

许多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的总部设在北京,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3. 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名胜古迹。

例如,故宫、天坛和长城等文化遗址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4. 教育中心:北京市聚集了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由34个省级行政区组成的国家。

这些行政区划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的地理区域和人口分布而设立的。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四个层次。

1. 国家级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行政区包括包括23个省(省级行政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省级行政区:中国有23个省,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和贵州省。

(2)自治区:中国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3)直辖市:中国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4)特别行政区:中国有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省级行政区下的行政区划,一般由地级市和地区组成,共有三级。

(1)地级市:地级市是地级行政区划的最高级别,一般由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成。

中国有333个地级市,包括了各个省份的地级行政中心以及其他重要城市。

(2)地区: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划下的一个级别,由相邻的县级行政区域组成。

地区是一个过渡性的行政区划,一些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升级为地级市。

中国有30个地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地级行政区下的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特区、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四、使用行政区划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的设立有以下几个目的:1. 政府管理:行政区划的设立使得政府更好地进行地方管辖和管理,有利于各级政府掌握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建国前后初步形成,建国之后多次调整逐步形成完善的。

为什么说建国前后,因为建国之前解放区已经形成了一部分较为成熟的行政区划,比如内蒙古自治政府就成立于1947年,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

除去特殊情况,我国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四个等级。

(副省级、副地级行政区属于特殊情况)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划。

一、省级行政区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省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中有23个省。

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机构,而不是地方行政区划。

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开始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民国时期沿用,建国后也采用了省这一行政区划。

元朝设立的行省,全称是“行中书省”。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所谓行中书省就是“行动中的中书省”,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全权机关。

当时元朝在中国设立了很多行省,但是在今天京津冀鲁晋地区没有设行省,这个地区直辖于中书省。

看下图的岭北行省到了北冰洋了,真是大啊!现在的23个省包括: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阳)、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2.自治区我国非常重视各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

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背景: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1949年9月23日,宁夏省解放。

1954年,撤消宁夏省,原辖之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噔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间就是我们的国庆节啊。

3.直辖市直辖市是省级行政区的一种。

中华民国时期最多时共设有12个直辖市,分别是:南京、上海、重庆、天津、汉口、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北平。

建国初期曾设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沈阳、鞍山、西安、抚顺、本溪、武汉、长春、哈尔滨。

目前,我国共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分别同河北,四川两个省分分合合,设立过程比较坎坷。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1949年10月1日,北平改称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中心,另有11个直辖市(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庆、广州、武汉(汉口)、沈阳、鞍山、抚顺、本溪)。

1950年11月,旅大行署区设为旅大市(直辖市),由东北大行政区代管。

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辖市与江苏省合并,设立为江苏省会。

1953年7月,哈尔滨设为直辖市。

1953年9月,长春设为直辖市。

1954年6月,重庆、广州、沈阳、长春、哈尔滨、西安、武汉、旅大、鞍山、抚顺、本溪直辖市皆降格为省辖市。

1954年7月,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随后成为中国第一个计划单列市。

1958年2月,天津直辖市降格为河北省辖市,河北省行政中心由保定迁往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行政中心迁回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从河北省分离,恢复直辖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从四川省分离,恢复直辖市。

4.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省级行政区之一,目前我国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另外我国还有一个特别行政区叫卧龙特别行政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简称卧龙特别行政区或卧龙特区),原称“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于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同年7月改名“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隶属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业厅代管,卧龙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特殊行政区,现有人口5343人,由卧龙镇和耿达乡组成。

该特别行政区主要是总来干什么的大家应该比较容易猜了,哈哈,对了就是保护大熊猫。

二、副省级的行政区1.副省级市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其前身为计划单列市。

我国现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

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其它都是省会城市。

2.副省级自治州副省级自治州系中国一种副省级级别的行政区划,拥有下辖地级市。

与副省级市有着本质区别,副省级市不下辖地级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系目前中国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

3.副省级新区目前有3个副省级新区。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

三、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介于省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之间的行政区。

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大陆地级行政区共计334个:地级市294个,地区7个,自治州30个,盟3个。

(说明:1.台湾省数据暂缺2.港澳为省级行政区,无地级行政单位3.下图未将副省级城市单独标出)1.地级市河北11个,山西省11个,内蒙古自治区9个,辽宁省14个,吉林省8个,黑龙江省12个,江苏省13个,浙江省11个,安徽省16个,福建省9个,江西省11个,山东省17个,河南省17个,湖北省12个,湖南省13个,广东省2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海南省4个,四川省18个,贵州省6个,云南省8个,西藏自治区6个,陕西省10个,甘肃省12个,青海省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

2.地区现存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共7个。

3.自治州吉林省(1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2-9-3)湖北省(1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8-19)湖南省(1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2-8-1)四川省(3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53-1-1)甘孜藏族自治州(1950-11-24)凉山彝族自治州(1952-10-1)贵州省(3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7-2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8-8)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5-1)云南省(8个):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4-15)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7-11-18)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4-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3-1-24)大理白族自治州(1956-11-2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7-24)怒江僳僳族自治州(1954-8-23)迪庆藏族自治州(1957-9-13)甘肃省(2个)临夏回族自治州(1956-11-19)甘南藏族自治州(1953-9-30)青海省(6个)海南藏族自治州(1953-12-6)海北藏族自治州(1953-12-31)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54-1-25)黄南藏族自治州(1953-12-22)果洛藏族自治州(1954-1-1)玉树藏族自治州(1951-12-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54-12-27)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7-13)昌吉回族自治州(1954-7-8)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6-2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54-7-14)4.盟现存3个,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是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

5.副地级市。

这是我国市级行政区的非正式行政级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职级、党政机构(如部、委、办、局)都配套对应为副厅级的市。

副地级市必须有省级编制委员会发布正式文件来明确,否则该市的党政机构仍不能升格到副厅级。

如果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高配为副厅级,该市仍不能算作副地级市,因为其党政副职仍可以是副县级,下设的部委办局仍是正科级。

副地级市的城市级别相当于市、但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多数情况下由县级市扩权而来,行政级别比地级市低半格,比县级市高半格,与县级市略有差别。

是中国非正式行政区划。

四、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主要包括县、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等。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有2854个,其中市辖区897个、县级市361个、县1425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1个、林区1个。

其中特区是四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在省级行政区中的特别行政区中有介绍;林区指的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五、乡镇级行政区划小编所查到的最近的统计数据是民政部发布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乡级行政区划单位40446个(其中区公所2个、镇19881个、乡12066个、苏木151个、民族乡1063个、民族苏木1个、街道7282个)。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等特别情况,本文暂不予介绍,留着以后再单独讲吧。

本文为小编用手机手打整理,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