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成教学院管理类专业(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质量管理》是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的学科。
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
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正在逐步发展为市场和顾客导向的管理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系统地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框架,注重质量管理工作实际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教学内容:质量的意义;质量管理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国外企业质量管理概况;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质量的重要意义;掌握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掌握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重点:质量及质量特性;产品质量形成过程。
难点: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TQM)教学内容:TQM的产生与发展;TQM及其特点、基本观点、基础工作;质量管理小组。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TQM的概念、特点及基础工作;掌握QC小组的概念;了解QC小组的发展概况。
重点:三全一多;五项基础工作;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QC小组活动的程序。
第三章 ISO9000族标准及其理解教学内容:ISO9000族标准简介;ISO9000:2008族标准的特点;对ISO9000:2005标准的理解;对ISO9001:2008标准的理解。
教学基本要求:加深理解ISO9000族标准。
重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PDCA循环。
难点:质量方针与目标的制定。
第四章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1)教学内容:统计基础知识;“老七种”统计工具。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质量统计控制的基础知识及“老七种”工具。
重点:统计数据分类;抽样;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散布图;点检表。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将来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1.2 课程内容- 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数据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 过程能力分析- 六西格玛管理- 风险管理- 质量改进实施1.3 先修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管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实践活动学生将参与到质量管理项目中,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体验质量管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3 互动讨论学生将被鼓励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程评估3.1 考核方式课程将根据课堂表现、作业、考试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3.2 成绩占比- 课堂表现:20%- 作业:30%- 考试:40%- 项目实践:10%3.3 评估标准学生将根据个人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表现进行评估。
四、参考教材4.1 主教材- 《质量管理原理与方法》,作者:XXX4.2 辅助教材- 《六西格玛实战指南》,作者:XXX- 《质量数据分析与控制》,作者:XXX五、教学日程安排5.1 第一周- 质量管理概述-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2 第二周- 质量管理体系-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3 第三周- 质量数据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5.4 第四周- 测量系统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5 第五周- 过程能力分析-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6 第六周- 六西格玛管理-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7 第七周- 风险管理-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 5.8 第八周- 质量改进实施- 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六、教学团队6.1 主讲教师- 姓名:XXX- 职称:XXX- 简介:XXX6.2 助教- 姓名:XXX- 职称:XXX- 简介:XXX七、讨论与交流学生可通过课堂讨论、电子邮件或办公室咨询等方式与教师和助教进行讨论与交流。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一、前言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质量管理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全方位地管理和控制,才能使企业的产品以及企业本身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因此,质量管理成为当今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教学也逐渐成为管理教育中的热门课程。
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背景和管理思想;2. 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4. 帮助学生培养全面管理、系统思维和质量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入门1)质量概念与质量管理2)质量管理历程3)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2. 质量管理体系1)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2)六西格玛管理体系3)TOC理论4)Lean生产理念5)Kaizen持续改进理念3. 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2)SPC统计过程控制3)QC七大手法4)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4. 质量管理工具1)质量管理工具分类2)PDCA循环与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3)质量成本管理4)供应链质量管理5. 质量管理实践1)质量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和考核2)供应商选择与质量管理3)质量改进的实施和效果评估4)前期和后期质量管理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
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讨论教学。
组织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共同挖掘问题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其他教学方式。
如讲解、演示、自学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时长建议总学时为45-5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5-30课时,实践案例和讨论教学15-20课时,考核和综合实践10课时。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Quality Management课程编号: 020020220总学时及其分配:总学时: 32,授课: 24;实验: 8;课程设计: 2周学分数: 2合用专业:工业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学院工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该课程内容是工业工程领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本课程主要讲授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功能展开等基本内容。
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技术及质量管理软件。
本课程的重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
1. 质量管理概论(2 学时)知识要点: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定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沿革;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管理、质量与标准化。
目标要求: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相关的术语、质量管理的定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术语。
理解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构成、质量成本管理、质量与标准化。
采用课堂教学, 2 学时。
2. 质量管理体系(2 学时)知识要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目标要求: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理解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质量管理》课程大纲

Quality Management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STBBy Dr. Ma Fengcai《质量管理》课程大纲及课时计划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下面要求:1.认识质量管理在新世纪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了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够综合利用几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如检查表、散布图、直方图、排列图、控制图、因果图等)分析、解决现实质量问题,了解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
3.能够利用QFD的技术设计一种相对简单的产品,要求技术路线(10个)完整、产品的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并有推介。
4.能够设计一个简单产品或小型服务系统,要求给出流程、质量检查项目、检查和控制点、检查频度、执行措施等。
5.熟练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的产品质量变异规律及其度量,会对生产过程作出统计推断,掌握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会设计计数和计量值控制图,会观察和分析控制图。
6.能够测定和分析工序能力。
7.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确定质量检验点,掌握抽样检查的基本原理,包括:计数抽样的OC曲线、抽样检查中的两种风险、抽样方案与OC 曲线的关系及百分比方案的不合理性等,能够设计计数和计量抽样方案。
8.了解质量成本的涵义、构成及各项费用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掌握损失函数,了解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9.掌握国际标准的来龙去脉,了解ISO 9000:2000系列标准的修订情况,全面掌握ISO 9000:2000系列标准中四个核心标准的定位、目的、结构、主要条文等。
10.了解6σ的起源和背景,掌握6σ水平的测算与度量,了解6σ的关键角色,掌握DMAIC实施模式,领会6σ管理理念等,会利用中外文期刊和互联网等媒体检索不断跟踪有关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热点问题。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教学⼤纲《质量管理学》教学⼤纲(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前⾔《质量管理学》是⼯商管理专业的⼀门专业课,主要研究应⽤统计⼿段和各种科学技术标准,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进⾏监督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法。
本课程将讲述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法,如排列图、因果图、直⽅图、控制图、相关分析等,并介绍它们在实际⼯作中应⽤的成果。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等学校管理类专业学⽣的⼀门专业选修课,它的理论和⽅法综合吸收了管理学、经济学、数理统计、数学、⼯程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等多⽅⾯的理论和⽅法,在知识范围和内容上涉及⼴泛的知识背景和⼀些专门的技术⽅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存与发展,必须不断提⾼产品的质量,以满⾜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质量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质量管理的⼀般理论和⽅法的应⽤性学科,是⼯商管理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
也是⼯商企业和管理部门对⾼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才需要的独⽴的综合性应⽤科学。
2、教学⽬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系统地掌握质量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从市场经济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要求、与质量和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因素及主要的质量管理⽅法的⾓度,全⾯系统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
并结合与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培养学⽣运⽤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进⾏分析和解决的能⼒,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质量管理活动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培养学⽣从事质量管理所必备的基本能⼒。
3、使⽤对象本(专)科管理专业类学⽣,企业中⾼层管理⼈员培训。
4、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授为主。
主教材选⽤陈俊芳等主编的《质量管理学》。
⾯授时依据本⼤纲的要求,以主教材为基础,进⾏启发式讲解、讨论。
5、要求先修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等学校⼯商管理专业开设的⼀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应先修完管理学、经济学、数理统计、⾼等数学、计算机应⽤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63502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英文名称:Managing Qualit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工商管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管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课程简介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应用统计学、基础工业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系统应用所学内容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来识别、分析、改善、控制质量问题,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的训练。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study on the basis of applied statistics and bas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Learning this course makes students master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methods and tools;identify,analyze,improve,and control quality problems;and have the ability to do works related to quality management. Through lectures and case studies,students can master the ability to analysis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quality management,understan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quality management content,and get enough practice train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1)

《质量管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开课学院:学时:32类别:专业课程、选修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原理、概率统计课程简介:质量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应用统计学、基础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能够系统应用所学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来识别、分析、改善、控制质量问题,具备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际问题能力,了解质量管理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实践的训练。
Course Code:Name of Course:Quality ManagementSchool:Credit Hours: 32Required of Elective: specializedPrerequisite:Introduction: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course requires that students master the applied statistics, fundamental industrial engineering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makes students familiar with the master of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s, methods and tools, to actual system application study to identify, analyze, improve, control of quality problems, have the ability to work in quality management.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and case studies,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analysis, quality management there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learn quality management related content, and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a certain practice of training.二、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编号: 6. 课内总学时:322. 课程类别:7. 实验/上机学时:03. 开课学期:8. 执笔人:宗强4.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5. 先行课程:管理学、统计学、概率统计1. 课程教学目的(一)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110116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经贸管理学院管理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工商管理
课程类型:(填写必修课或选修课)必修先修课程:生产管理统计学学分: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并具有运用常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质量—全球追求的目标
2)、质量战略
3)、名牌战略
4)、质量文化
2、教学要求:
1)、质量管理各阶段的特点;
2)、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3)、掌握质量战略、名牌战略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质量文化。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二)、质量管理与ISO族标准
1、教学内容: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概论
2)、ISO 9000 族的产生与发展
3)、ISO 9000的实施
2、教学要求:
1)、了解ISO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2)、了解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构成;
3)、掌握ISO9000:1994标准的构成;了解质量认证的内容和过程;
4)、重点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与ISO14000、ISO9000与TQM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与ISO14000、ISO9000与TQM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三)、企业质量管理
1、教学内容:
1)、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管理
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3)、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2、教学要求:
1)、量管理基础工作;
2)、产品质量设计的概念、职能,产品质量设计评审
3)、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重点
4)、重点掌握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结构和模式,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途径,顾客满意经营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结构和模式,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途径,顾客满意经营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四)、过程控制常用的工具
1、教学内容:
1)、质量变异的统计观点
2)、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
3)、控制图的绘制及分析
4)、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2、教学要求:
1)、掌握产品特性波动的原因和波动的规律;
2)、了解过程统计推断的原理;
3)、重点掌握过程能力的概念、分析和判断方法,控制图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控制图的种类;
4)、了解控制图的两种判断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5)、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老七种工具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过程能力的概念、分析和判断方法,控制图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控制图的种类;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五)、质量检验
1、教学内容:
1)、质量检验概述
2)、抽样检验概述
3)、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
4)、抽样方案设计
2、教学要求:
1)、了解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分类、产品质量的判断过程;
2)、掌握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工作,验收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和OC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风险;
3)、掌握各种类型的抽样方案设计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验收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和OC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风险;掌握各种类型的抽样方案设计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六)、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
1教学内容:
1)、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
2)、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3)、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4)、质量成本管理
2教学要求:
1)、重掌握质量成本的特点、构成比例、特性曲线。
2)、掌握质量成本优化。
3)、了解质量成本的预测与计划。
4)、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质量成本的特点、构成比例、特性曲线。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七)、各国质量管理模式
1、内容:
1)、美国模式,美国国家质量管理奖
2)、日本模式,戴明奖
3)、欧洲模式,卓越化模式EFQM
4)、我国国家质量管理奖
2教学要求:
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奖要了解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督促学生自学。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其中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
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和,贯穿分析、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数据和图表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
部分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部分作业课堂讲解,以巩固课堂所学重点知识。
六、课程考核办法:闭卷考试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刘广弟编著,《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2版参考书目:
章渭基、韩之俊等编著:《质量控制》,科学出版社,1988;
冯祥源编著:《质量管理工程学》,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伍爱编,《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湛东亥编,《质量管理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执笔人:赵伟时间:2005. 6. 2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并具有运用常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质量—全球追求的目标
第二节质量战略
第三节品牌战略
第四节质量文化
第二章质量管理与ISO族标准
第一节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概论
第二节ISO 9000 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ISO 9000的实施
第三章企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节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三节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过程控制常用的工具
第一节质量变异的统计观点
第二节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第五章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第一节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
第二节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重要途径第三节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质量成本管理
三实验与实践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为36学时,学时分配表如下:
五教材
刘广弟编著:《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2版
六参考资料
1.章渭基、韩之俊等编著:《质量控制》,科学出版社,1988。
2.冯祥源编著:《质量管理工程学》,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3.伍爱编,《质量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湛东亥编,《质量管理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七课程考核方法
1、案例:日立的全员质量管理、丰田汽车案例、制造
业通用品质手冊等
2、课堂参与:每次课留10-15分钟时间提问和答疑;定
期组织学生讨论和自由发言.
3、考试:要求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理论结合实际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出
现的问题,并就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阐述各自的观点和建
议。
西方财务会计
教
案
经贸管理学院
罗颖赵伟
你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牙咬得多紧。
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
K1+478~K1+588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1部分
11页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