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通用质量检验标准20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20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20161 总则1.0.1 为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的提高,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优良等级的评价。
1.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施工质量评价construction quality evaluating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程度所做的检查、量测、试验等活动,包括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原材料、操作工艺、功能效果、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资料等。
2.0.2 性能检测performance test对检验项目中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查、量测、试验等,并将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及标准规定进行比较,以确定各项性能达到标准规定程度的活动。
2.0.3 质量记录quality records参与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反映工程质量,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在参与工程施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控制、质量验收等文件及音像资料。
2.0.4 权重weight在质量评价体系中,将一个工程分为若干评价部位、系统,按各部位、系统所占工作量的大小及影响整体能力的重要程度,规定的所占比重。
2.0.5 优良工程fine building engineering在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合格的基础上,经过对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建筑节能、观感质量以及工程资料的综合评价,达到本标准规定的优良标准的建筑工程。
2.0.6 结构工程structural engineering在房屋建筑中,由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组成的结构体系,能承受预期荷载的工程实体。
3 基本规定3.1 评价基础3.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应实施目标管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完善控制手段,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
3.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加强对原材料、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结构安全、功能效果检验,具有完整的施工控制资料和质量验收资料。
缝制通用质量检验标准2016

技术标准布套缝制通用质量检验标准编制:赵国辉审核:席鹏龙会签:刘兰丽/周良桂批准:李会祥平乡好孩子布套生产部二零壹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修订记录文件编码Q/JZ·T·101·PXBT文件名称布套缝制通用质量检验标准版本顺序号生效日期内容A 2016-3-24 首发布套通用质量检验标准1.范围本标准对本厂布套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Q/GTS B10043、定义布套区域的划分依据:按布套装配在相应产品上时外观、外露重要程度而规定布套的区域1区——视觉的焦点(主视面)2区——视觉的次焦点(次主视面)3区——被遮掩部分,不太注意,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看到4区——正常使用看不到,折洗、维修能看到的地方3.1推车类1区部位——前、中蓬、天窗盖、厚嘴唇、无棉垫的底垫正、前侧扶手内外面、前扶手面、跨带、踏脚披正、棉垫正、蚊帐纱、脚兜面、脚兜围边等;2区部位——后蓬、奶袋外、蓬头夹里、带棉垫的底垫正面、后侧扶手内面、底垫固定布、上靠背内、篮框侧面等;3区部位——底垫反(可卸式)、上靠背外、后侧扶手外、棉垫反、脚兜夹里、踏脚固定布、学步垫、蓝框底布,蓝托布等;4区部位——其它部位夹里布;底垫反(不可卸式)。
3.2床类1区部位——横头内外、奶袋外侧、侧面正反面、上侧扶手、横头扶手、板托横头、板托扶手、垫子面、床单正面、网眼、帐纱、套管、顶篷正面、双层布套的侧边及横头正面、床围正反面。
2区部位——板托底布、手提袋、垫子里。
3区部位——底布、顶篷反面、双层布套反面及底部、缩节管袋。
4区部位——垫子衬、其它部位夹里3.3推车类布套相邻部位:厚嘴唇和前蓬,前蓬和中蓬,中蓬和后蓬,奶袋和后蓬,开窗盖和中篷,座垫上接片和座垫,座垫和座垫下接片,下接片和踏脚板,胯带和座垫等。
3.4童床类布套相邻部位:侧面和横头、围栏内侧和床垫上表面、围栏内侧和床单上表面、奶袋和横头3.5受力部位接缝:指在使用过程中,需承受外加负载的接缝部位,如底垫和侧扶手接缝。
Q_BF114.1-2016工业用缝纫机GC6930A系列智能高速微油平缝机

Q/BF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F 114.1—2016工业用缝纫机GC6930A系列智能高速微油平缝机2016-12-01发布2016 – 12-10实施工业用缝纫机GC6930A系列智能高速微油平缝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缝纫机GC6930A系列智能高速微油平缝机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缝制薄料、中厚料和厚料等织物的智能高速微油平缝机,以下简称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GB/T 4515-2008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GB/T 6836-2007 缝纫线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24342-2009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GB/T 24343-2009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绝缘电阻试验规范QB/T 1177-2007 工业缝纫机 噪声级的测试方法QB/T 1178-2006 工业缝纫机 振动的测试方法QB/T 1572-1992 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QB/T 2045-1994 工业用缝纫机线缝皱缩和缝料层潜移的测试方法QB/T 2252-2012 缝纫机机器启动转矩测试方法QB/T 2380-2013 工业用缝纫机电脑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QB/T 2505-2000 缝纫机零件发黑技术条件QB/T 2528-2001 缝纫机涂装技术条件QB/T 2609-2003 工业缝纫机漏油的测试方法 第1部分:平缝机漏油的测试方法QB/T 2627-2004 工业缝纫机连续缝纫的试验方法QB/T 2628-2004 工业缝纫机层缝缝纫的试验方法QB/T 4298-2012 工业用缝纫机高、低速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试验方法QB/T 4299-2012 工业用缝纫机倒、顺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试验方法QB/T 4392-2012 工业用缝纫机锁式线迹缝纫机机构间隙测试方法BB/T 0036-2006 缝纫机包装3 型式及基本参数3.1 型式本产品为平板式机体,采用连杆挑线,旋梭勾线,下送料,形成GB/T4515-2008规定的301线迹,采用外挂式控制系统,安装于台板右下侧,实现智能调针距、智能变速、智能调线张力,具有缝厚检测、手机联控(可选)、自动剪线、自动电子夹线、自动扫线(可选)、自动抬压脚、自动倒顺缝、自动加固缝、微针距打结缝纫、定针数变针距缝纫、密缝、花样缝纫等高级功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对比一览表

4.1.1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4.1.2实验室有责任确保所从事检测和校准活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监管机构或对其提供承认的组织的需求。
4.1.3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实验室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பைடு நூலகம்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
4.1.4如果实验室所在的组织还从事检测和(或)校准以外的活动,为识别潜在利益冲突,应规定该组织中参与检测和(或)校准活动,或对检测和(或)校准活动有影响的关键人员的职责。
注:术语“管理体系”在本标准中是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
1.5本标准不包含实验室运作中应符合的法规和安全要求。
1.6如果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遵守本标准的要求,其针对检测和校准活动所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满足了GB/T 19001的原则。附录A提供了本标准与GB/T 19001的条款对照。本标准包含了GB/T 19001中未包含的技术能力要求。
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由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
注:参考文献中给出了更多与本标准有关的标准、指南等。
c)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包括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保护程序;
d)有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参与任何会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的活动;
e)确定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f)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还在找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全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 总则1.1 为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应遵守本准则。
1.3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评审准则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补充要求与本评审准则一并作为评审依据。
2. 参考文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GB/T 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31880《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0《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GB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2257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JJF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3. 术语和定义3.1资质认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3资质认定评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人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评审补充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4. 评审要求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016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016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于2016年5月31日公布最新正式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管理要求》等3份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版1. 总则1.1 为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应遵守本准则。
1.3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评审准则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补充要求与本评审准则一并作为评审依据。
2. 参考文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GB/T 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31880《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0《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GB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2257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JJF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3. 术语和定义3.1资质认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3资质认定评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人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评审补充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缝制标准

量衣标准编制:许秤福审批:执行时间:成衣质量标准(表2)3、部位宽度(例:腰宽、领宽、袖克夫等)与明线宽允许误差(见表3),对称部位基本一(表3)5、一般缝份按样板标识为依据,如尺寸出现误差,缝份可做调整,但应保持证整件衣服外露缝份一致,整件衣服缝位最宽不得超过1.2cm,最窄不得少于0.7cm(特殊工艺除外)6、所有外露缝位需拷边,拷边线应整洁、美观、饱满、颜色相配、缝位顺畅,不得有跳针或毛露现象,注意在一件衣服上,里料不能出现不同颜色的拷边线。
(特殊工艺除外)7、下摆、脚口、袖口、折边及腰贴等,按工艺单所规定的宽度,但保持同一件衣服的宽度一致,烫折顺畅。
8、商标、号型、成分标、下装吊带按工艺单所规定位置缝制,应做到不遗漏、号型清晰、位置端正、装订牢固、不能上下颠倒、正反面不分。
9、所有正面明线不得重叠(可拉反面打结),不能浮线、跳针或链式线,回车线应保持线辑美观,长度0.6cm内,回车在3次内。
10、领子缝制平服、顺畅、不反翘,止口不反吐,领形不变形,左右对称。
11、袋、袋盖、大小、左右、前后应对称,袋盖与袋身相吻合。
12、门襟拉链装配平服,左右高低一致。
13、袖子:两袖山头圆顺,吃势适宜匀称,前后左右对称。
14、夹圈不得拉开或皱势太多。
15、各刀背缝分割线对准剪口位缝制,不得有拉开或起吊现象。
16、滚条、压条平服,宽窄一致不扭曲,暗线滚条,里压线0.1cm止口线,之口宽窄一致,之口不外露。
17、袖头点、夹圈底、袖口上8cm处,腰点、裤裆底处用1.5cm宽布条车线固定,里布与里布松量1cm(有里布衣服)18、脚口、裙摆、上装下摆,以底边上3cm处拉线袢,里布与面固定,线袢长度为3cm,粗为4根线,两头打结牢固不外露。
19、所有里布缝份要求小烫,并留有0.2眼皮线,袖里裤脚不能套扭或没封口,袖里封口在左前袖缝长度的居中,长度15cm以内,压线0.1cm。
20、成衣各部位不允许有明显疵点、色差21、下装门襟装配拉链里外平服,松紧适宜,长短一致,拉链门襟盖住里襟下端0.2cm,上端盖住0.6cm。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年区别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与旧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对比及区别一、名称改变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二、框架改变1、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共19个要素管理要求:11个要素4.1组织、4.2 管理体系、4.3 文件控制、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6 合同评审、4.7 申诉和投诉、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9 记录、4.10 内部审核、4.11 管理评审技术要求:8个要素5.1 人员、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3 检测和校准方法、5.4 设备和标准物质、5.5 量值溯源、5.6 抽样和样品处置、5.7结果质量控制、5.8 结果报告2、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共5个要求+1个特殊要求,还增加3个术语解释(1)5个要求+1个特殊要求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4.6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
(2)3个术语解释3.1资质认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3资质认定评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员,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标准布套缝制通用质量检验标准编制:赵国辉审核:席鹏龙会签:刘兰丽/周良桂批准:李会祥平乡好孩子布套生产部二零壹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修订记录布套通用质量检验标准1.范围本标准对本厂布套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Q/GTS B10043、定义布套区域的划分依据:按布套装配在相应产品上时外观、外露重要程度而规定布套的区域1区——视觉的焦点(主视面)2区——视觉的次焦点(次主视面)3区——被遮掩部分,不太注意,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看到4区——正常使用看不到,折洗、维修能看到的地方3.1推车类1区部位——前、中蓬、天窗盖、厚嘴唇、无棉垫的底垫正、前侧扶手内外面、前扶手面、跨带、踏脚披正、棉垫正、蚊帐纱、脚兜面、脚兜围边等;2区部位——后蓬、奶袋外、蓬头夹里、带棉垫的底垫正面、后侧扶手内面、底垫固定布、上靠背内、篮框侧面等;3区部位——底垫反(可卸式)、上靠背外、后侧扶手外、棉垫反、脚兜夹里、踏脚固定布、学步垫、蓝框底布,蓝托布等;4区部位——其它部位夹里布;底垫反(不可卸式)。
3.2床类1区部位——横头内外、奶袋外侧、侧面正反面、上侧扶手、横头扶手、板托横头、板托扶手、垫子面、床单正面、网眼、帐纱、套管、顶篷正面、双层布套的侧边及横头正面、床围正反面。
2区部位——板托底布、手提袋、垫子里。
3区部位——底布、顶篷反面、双层布套反面及底部、缩节管袋。
4区部位——垫子衬、其它部位夹里3.3推车类布套相邻部位:厚嘴唇与前蓬,前蓬与中蓬,中蓬与后蓬,奶袋与后蓬,开窗盖与中篷,座垫上接片与座垫,座垫与座垫下接片,下接片与踏脚板,胯带与座垫等。
3.4童床类布套相邻部位:侧面与横头、围栏内侧与床垫上表面、围栏内侧与床单上表面、奶袋与横头3.5受力部位接缝:指在使用过程中,需承受外加负载的接缝部位,如底垫与侧扶手接缝。
3.6非受力部位接缝指在使用过程中,不需承受外加负载的接缝部位,如前、中蓬的接缝。
3.7 缝合:指将一个部件缝在另一个具有较大面积的部件表面上,如丙纶带缝在靠背上。
3.8 外观疵点3.8.1 粗纱:比正常纱线粗(0.5~1)倍.3.8.2 竹节纱:比正常纱线粗(1-2)倍的短片段粗节.3.8.3 跳纱:经纱或纬纱跳过二根或以上的纬纱或经纱形成的布疵.3.8.4 断纱:经纱或纬纱在织物内断缺.3.8.5 露白:筛网眼堵塞或给浆不当等原因致使织物部分花纹缺色或露色底色.3.8.6 拖浆:色浆拖沾在印花织物的花型以外部分或使色浆细点溅到织物上.3.8.7 大小格:色织布中因设计错误或织造过程中断头未接、错接、投纬错误,造成格距不均。
3.8.8 横档:织物纬向呈现一条边缘以明显外观不同于相邻正常织物的档子.3.8.9 严重疵点:破洞、豁边、并列3根吊经及松经、0.5cm的锐边、金属等物织入、霉斑严重污渍等。
4.原辅料规定4.1 面料面料应选用符合企业标准规定的产品,满足公司产品性能要求。
4.2 辅料4.2.1衬料、镶料的尺寸变化率性能应与面料相适应。
4.2.2缝纫线的尺寸变化率性能,色泽应与布料相适应。
4.2.3钮扣、拉链带、丙纶带的色泽应与面料相适应(除特殊要求外)。
2)非装配部位:缝份要求控制6--12mm;在10cm长缝线缝份宽窄控制在1.5mm以内(但布料不能纰裂)卷尺C4缝线1)绗线直度A、1、2区,行线歪斜(Z型线)<5mm/30cm卷尺CB、3、4区,行线歪斜(Z型线)<7mm/30cm卷尺C2)抛线A、1、2区,允许轻微抛线(距离60cm目测)目测CB、受力部位不允许明显抛线目测B3)跳针A、1、2区,在30cm长度内,允许1个单跳目测CB、受力部位不允许跳针目测C4)断线接线A、1、2区,断线接线重叠长度3cm--5cm,接线缝线与原线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卷尺CB、3、4区,断线接线重叠长度不低于3cm,接线缝线与原线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卷尺C5)吃势(见图1)A、1、2区,允许存在轻微吃势不良(距离60cm目测)目测CB、3、4区,允许存在不严重吃势不良(距离60cm目测)(见图1)图1目测C 6)打裥A、1、2区,不允许打裥(见图2)目测CB、3、4区,允许存在轻微打裥,裥深小于1mm(距离60cm目测)(见图2)图2目测C5刀眼1)与车架等有装配要求的定位刀眼:缝制的对齐刀眼偏位≤3mm,(但不能造成缝制后成品外观明显劣形。
)卷尺C 2)与车架等无装配要求的布片相拼刀眼:缝制的对齐刀眼偏位≤5mm,(但不能造成缝制后成品外观明显劣形)卷尺C 3)篷头部位,上中下篷的布片相拼刀眼:缝制的对齐刀眼偏位≤3mm,(但不能造成缝制后成品外观明显劣形)卷尺C6反吐1)1、2区,允许存在轻微反吐(距离60cm目测,反吐≤2mm)目测C2)3、4区,允许存在不严重反吐(距离60cm目测,反吐≤3mm)目测C7左右对称性A、1、2区,部件外形不对称≤5mm(目测不明显)卷尺CB、3、4区,部件外形不对称≤8mm卷尺C8整止口1)1、2区,止口宽度要求控制在1.5mm -2.0mm卷尺C2)3、4区,止口宽度要求控制在1.5mm -3.0mm卷尺C9倒回针1)倒回针长度1、2区,倒回针长度 0.8-1cm(不能低于3针)卷尺C2)倒回针道数1、2区,倒回针道数控制在3--5道以内。
目测C3)倒回针重线1、2区,倒回针重线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卷尺C1 0滚边1)滚边止口A、1、2区,要求控制在1.5mm -2.0mm;(圆角处可放宽至1.5mm –3.0mm)卷尺CB、3区,要求控制在1.5mm -2.5mm;(圆角处可放宽至1.5mm –3.5mm)卷尺C2)虚滚A、1、2区,虚滚控制在2mm以内(内转角滚边控制在4mm以内)卷尺CB、3、4区,虚滚控制在4mm以内(内转角滚边控制在4mm以内)卷尺C 3)毛脱A、1、2区,用手拨无毛脱手CB、3区,距离60cm目测不允许有毛脱。
目测C4)劣形(见图3)A、1、2区,允许存在轻微劣形(距离60cm目测,不明显)(见下图)目测CB、3区,允许存在不严重劣形(距离60cm目测)(见图3)图3目测C5)滚边包住扣线A、1、2区,不允许有缝线外露目测CB、3区,露线允许存在宽度控制在2mm以内。
卷尺C6)滚边接头宽度A、1、2区,接头外口与原滚边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卷尺CB、3区,接头外口与原滚边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卷尺C封口缝线A、1、2区,封口缝线与原线控制在1mm以内卷尺CB、3、4区,封口缝线与原线控制在2mm以内卷尺C封口长度A、1、2区,距滚边接头两侧倒回针长度控制在2.0—3.0cm卷尺C1拷边1)拷边针距:11-13针/3cm;卷尺C3)接线A、1、2区,接线缝线与原线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卷尺CB、3、4区,接线缝线与原线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卷尺CC、接线长度控制在2cm--3cm;终点不要求倒回针卷尺C4)订商标不允许泻针或缝牢字体目测C5)订商标未订牢,脱落目测A(不完全脱落的为B类)1 5订丙纶带1)止口宽A、1、2区,止口要求控制在1.5mm -2.0mm卷尺CB、3、4区,止口要求控制在1.5mm -2.5mm卷尺C2)倒回针A、长度控制在1.0cm—1.5cm(不能低于3针)卷尺CB、起终倒回针要求不低于三道(倒回针不少于3针);卷尺BC、安全固定部位:203线要求三道、403线要求五道目测B3)订丙纶带未订牢,脱落目测B(若为腰带和肩带脱落则为A)1 6装拉链1)装拉链弄堂宽度1、2区拉链弄堂宽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卷尺C3、4区拉链弄堂宽偏差控制在3mm以内卷尺C2)起弓(见图4)1、2区不允许有明显起弓现象(注:直线拉链30cm低于2个弓,高度低于5mm)(见图4)图4目测C3)开启功能拉链尾不影响拉合手B4)拉链自锁功能用手平拉拉链码带,拉链头具有自锁功能。
手B1嵌线1)A、1、2区嵌线宽度偏差≤1mm卷尺C7宽度B、3、4区嵌线宽度偏差≤1.5mm卷尺C2)外观允许存在轻微劣形(见图5)图5目测C1 8缺件、缺工序1)缺部件目测A2)缺工序A、涉及强度或装配牢固性的缺工序(例套结少,装配丙纶带没有倒回针)目测AB、非涉及强度或装配牢固性的缺工序目测C三、外观1用线用线颜色与布套封样件色差目测不明显(色差控制在2/3级以上)。
目测C2色差A、同一布套相邻部位色差控制在4级以上;灰色样卡CB、同一布套不相邻部位色差控制在3-4级以上;C、行棉与单布色差控制在3-4级以上;D、行棉、单布与滚边色差控制在3级以上;E、外销:同批布套色差控制在3-4级以上;内销:同批布套色差控制在3级以上3格斜A、 A、条格布:外销:1、2区控制在3%以内;3、4区控制在4.5%以内B、内销:1、2区控制在4.5%以内;3、4区控制在6%以内卷尺CB、染色布:纬斜不能引起明显外观缝制不良(一般以控制在6%以内为参考)卷尺C4污脏A、污脏(包括点印、划粉印、污迹、油污、搭色等):1、2区,距离60 c m看要求在5秒钟内看不出来;3、4区,距离60 c m看要求不明显(如3、4区装配后部位为不可拆卸,可不作此要求)目测CB、锁眼点印:距离60 c m看要求不明显目测CC、污脏经擦洗过后需无明显水迹印、潮湿现象目测C5破损A、破损(包括磨损、损坏等)1、2区,不允许目测BB、3、4区,距离60 c m看要求在5秒钟内看不出来;(如3、4区装配后部位为不可拆卸,不严重的破损可不作此要求)目测C6起皱、劣形(见图6)A、1、2区,轻微起皱、劣形(距离60cm看,不明显)图6目测C7布料1)使用的材料不对(与RTP及工程资料核对)目测B 2)使用的织物方向不对(必须事先核对)目测B(无明显图案的C) 3)布疵A、1、2区,在5秒钟内看不出来布疵(距离60cm看)目测C8喷胶绵外钻1、2区,不允许外钻目测B9擦伤1、2区,允许存在轻微擦伤(距离60cm看,在5秒钟内看不出来)。
目测C1针眼1、2区,允许轻微的外露针眼(距离60cm目测不明显)目测C1 1内拼缝缝头1、拼缝缝头倒向,底层深颜色布料不允许透在浅色布料表层上(易造成外观视觉误认为是脏污);2、浅色布料拼缝内工艺要求剪开的刀眼不允许透在浅色布料表层上(缝头倒向深色面)目测C四、尺寸和公差(具体参照RTP)(若有图纸公差按图纸,若无则按以下的2公差规定)1尺寸有图纸的参照图纸,无图纸的参照RTP卷尺B (非紧装配的尺寸为C类)2公差(若图纸有公差则按图纸,若无则按以下的公差规定,无图有RTP的也可参照以下的公差规定)公差符合标准:《布套制图》Q/GTS A0023-1999Aa.注明公差的按公差范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