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藏高考语文考试试题(文字版)
西藏2023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西藏2023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西藏2023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全国甲卷)2023高考平行志愿投档是如何操作的平行志愿投档的规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
平行志愿投档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每一批次每一阶段院校录取时,高考总分高的考生先于总分较低的考生投档;二是每个考生的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计算机投档时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检索;三是平行志愿实行“多次模拟,一次投档”,不补充投档。
投档时,计算机系统先对同一科类、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符合条件的考生按高考总分(含照顾政策加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从排序在第一位的考生开始,依次检索每位考生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若考生符合其中一所以上院校的投档条件时,则将考生的电子档案投到排序在前的院校;若考生只符合其中一所院校的投档条件,则将投档到该院校。
从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院校志愿时,可以有多个选择机会,但按照公平性原则,在某一批次或某一阶段录取过程中,只有一次被投档的机会,考生电子档案一旦被投出,计算机系统不再检索该生的其他院校志愿。
计算机系统一次性将所有院校的考生档案投出以后,如考生因身体条件、所报专业等不符合院校录取要求而被退档时,该考生的电子档案也不再投向本批次或本阶段的其他平行志愿院校,即平行志愿不补充投档。
2023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有哪些主要技巧在了解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的基础上,考生要认真选好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
一要认真研究分析今年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
随着平行志愿的实行,招生院校的基本位置变化波动较小。
因此,考生要将拟报考院校近几年的录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真研究今年的招生计划和相关要求,从而确定自己的填报志愿方案。
二要合理组合院校志愿。
不宜全部填报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报低分段院校。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范围中,合理、有序组合院校志愿。
三要将最想上的院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的前列。
西藏自治区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西藏藏族自治区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论及文学类型的时候,大家习惯于将当下的类型文学源头上溯到历史上的经典序列。
比如近代以来被我们命名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作品,至少其中《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是“侠义小说”,这样的说法是旧已有之的。
这样比附,便有助于说明通俗小说的类型性和它们成为经典的可能;并与当下流行的类型小说形成比较,起到了“尊体”和便于他人理解的作用与效果。
但在“中国首本类型文学概念读本”《流行阅》的发刊词中,有了另一种理解:“过去我们讲通俗文学,后来讲网络文学,现在放在这里用都不太合适。
参照类型电影的说法,用类型文学的新概念才能更好地归纳今天的这部分创作……类型小说无所谓严格意义的雅俗,怎样汲取类型的营养形成和创造类型,是作者创造力的自由。
归根结底,我们今天命名的类型文学的全称,应该是:当代大众类型文学。
它的边界既是“当代”,又是“大众”。
“当代”,意味着今天所提出与研究的对象——类型文学,是与当代科技和资本相适应的文学创作形态:在当代,其文化主流被命名为“大众文化”,其文学需求和实际文学表现样式,即“大众文学”,它的基本要求是“通俗”的。
这正如贺绍俊所说:“类型小说是通俗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
在上述意义上,我们提出和研究“类型文学”就是研究在当代科技和资本以及大众文化场中的一个主干的文学样式,是对“一时代之文学”的研究。
(摘编自夏烈《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材料二:随着网络文学和科幻小说的兴盛,近年来传统文学创作者开始主动汲取类型文学叙事资源,出现了小说叙事上的文类融合现象。
不仅仅是传统型的纯文学向类型小说取经,此前类型叙事手法较为突出的作家和一些作者也转型为相对传统的纯文学创作。
网络文学写作领域,打破类型划分、进行文类融合写作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现象。
不断地突破既有的类型划分,融合多种类型的通俗文学元素,这几乎成了网文界最为便捷的创新途径。
2020年西藏省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精编)

2020届西藏省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又云:“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
”《山海经》是一部出自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书,兼有神话性质,所言民族之间的自然血缘性关系也许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如若从文化上考虑,它们之间也是有可能存在着文化上的血缘性的。
第三,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
2023西藏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详解)

2023西藏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详解)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对偶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二.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三.对偶的结构1、成分对偶。
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时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对偶的作用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五.对偶的注意事项对偶时应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常考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
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人们把教书称为“舌耕”。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现在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
“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西藏拉萨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西藏拉萨中学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 ,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
②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 ,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
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由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
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
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③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
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
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 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20 届)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 题。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 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 世纪30 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
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
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
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
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
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具有早熟的人文精神传统,我们的先贤很早就努力摆脱“神”的崇拜,寻求人文理性。
周朝的先贤在思考人和天的关系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传统。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神,而是要有人文自觉、以德配天,这里其实就是“人”的觉醒,表达出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种人文精神的追求是通过教育得以体现的,出现了以“成人”“德育”为本的儒家学说。
所以,世界上很多中外学者,把中华文明称之为“儒教文化”。
这一个“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中华文明确立了一套以儒家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以教育组织为传播形式的文明体系。
在世界各种文明形态中,只有中华文明以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与此相关,中国产生了世界古文明中最成熟的教育制度。
为什么说“儒教”是一种人文教育?《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如何以“人文”去“化成天下”就是教育。
儒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这个失去人文文化制约的社会建立合乎“人道”的和谐秩序。
所以,儒教的“教”,就是希望儒者致力于教育,能够达到化成天下的目标。
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儒家并不仅仅是把教育看成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还特别关注个体人格,关注个人的责任、潜能和发展。
孔子的“成人之教”、孟子的“自得之学”、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均有发展个体人格、弘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文精神。
孔子的理想是“成人之教”。
他的所谓“成人”其实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应该是在智慧、意志、德行(即智、仁、勇)等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有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其实也就是理想人格的“君子”。
所以,孔子十分关注如何开展“成人教育”,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君子,教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同时希望个体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以实现理想的“成人教育”。
精品解析:西藏自治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pdf

2020年西藏自治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全区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参考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参考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参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参考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本题共8小题,20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她兴高采烈地_______往前走,不久就汇入_______的人群中。
她挤在人群中,像大海里的_______浪花,漫无目的,却在________活力的欢呼声中不断涌动起伏,向前翻腾。
A. 陆续车水马龙一朵充斥B. 陆续熙熙攘攘一束充满C. 继续车水马龙一束充斥D. 继续熙熙攘攘一朵充满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彰显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
B. 去年的工作报告大概是1.95万字,今年约1.04万字,大体上减少了一倍。
C. 短短二十年间,澳门创造了跨越式发展奇迹,开创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
D. 邹韵夺得2019年主持人大赛新闻类冠军,因为她对时事勤于思考的结果。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白杨礼赞》的作者为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左丘明所作的编年体史书。
C. 《变色龙》和《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分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敬重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4. 运用对偶的相关知识将下面两联诗句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万壑______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______白雪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高考语文考试试题(文字版) 2014年西藏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我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鳙肉,鳍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辅肉赚,与盖W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致,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共官贝.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 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f唐 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fl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鲠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以科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张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迷了北宋都城介封济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北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I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敌“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婢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易以他物_ 有的不法分子甚直采肩雄塞沙,病奉吹气、禽料以灰之 :侠:=7了加嫌对食麻 者必供加入行会,而行必领对商*质m “市律谓之此名 不以其物小大,扭合充用者,抒为行,*班卜亦有职.”(《都城纪肚》丄商人们依营类伽成行会,_、手工北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头人贝必领加入行会极织,并换 行*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炫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狡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先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鲢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想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授,可以纷我们很多名承张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 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二年律令》与 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 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广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文阖滇(36分) (_>文窗文阒读、(丨9分〉 阅馕下面的文亩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砌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 千没公费.文力遢之’以其羡易菜万石,备枣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请. 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束兵部禹书脠锓,i价翔踊■文请领发军饷三内,户部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字之.”乃发摩十六万石,米价为年.明年召件户部尚书.文教厚摩样,居常抑抑.至吟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脊及山故、大鳝 请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节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蜠e:“帑藏虚,赏鮝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盖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伤鲂成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f之藉.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踢田三百顷,复欲夺任AtJuiiir 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逷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束时音宫W粤钢躧镞 A -? “八虎”曰导帝狗马鹰兔不亲万十文每退辆对 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SL 偕请大臣伏阙核士积金银,考之籍 着:彰显。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 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而是时育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 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而是时育宫旧奄刘瑾等A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 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而是时青[来]转# 凡代生濂请海瀑,约三间展簋芦花. 灯首笑说归来夜,明月统无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宇靖己,长安杜躞(今狭西西安东南)人.替瀛离氐键予汴疡、夤越等地,②辄震:宇希声,成薷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丨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1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分) (三)名篇名句畎写“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分) 扬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榧涂熏。只16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鼍,不得选像男一大龎内的小鼍。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鞋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艰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 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折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 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 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轻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 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檨摸脸,脸 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精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致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珐上路一人是你的,接就是你的,还税下来干什么丨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轻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媒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请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礠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振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