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合集下载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需要关注和及时干预。
心理老化与社会适应
社会角色转变
应对策略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面临社会角色 的转变,如退休、子女独立等,需要 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
老年人应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和变化,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支持系统
响。
实验法
定义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操作来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心理变化的方法。
优点
能够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结果较为准 确。
缺点
实验环境与现实生活可能存在差异,且实验操作可能对被试产生 不良影响。
04
心理老化与健康
心理老化与生理健康
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处于消极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影响生理健康。
坚持学习与思考
终身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保持思考和探索 的能力。
培养创造力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新的事物,不断挑战自 我。
反思与总结
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更 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保持社交活动
1 2
维护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
参与社区活动
参加社区活动,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亲友、 社区等,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 会和生活。
05
应对老化的心理策略
保持积极心态
乐观面对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自我肯定
肯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因年龄增长而自我否定,相信自己能够 克服困难。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 在照顾老年人时,必须了解不同理论是以不同角色以 及不同老年人群来研究的
提示
• 学习各种老化理论的同时,应明确其适用范围与局限 性,不同理论是以不同角度以及不同老年人群来研究、 了解影响老年行为表现模式的因素与原因
• 提供护理服务时,要慎重考虑、选用何种理论作为实 践活动的指南,并应应用不同的概念于不同的老年人
会角色、寻找生活意义的主要途径 • 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生活的满意

•5
活跃理论(活动理论)
• 该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 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 人到老年时仍然期望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 生活形态,维持原有的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 老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护理的启示
• 有助于护理人员认识到老年人拥有自己特有的生活信 念、习俗、价值观及道德规范等文化特征,其护理措 施可能有别于青年人或中年人
•11
老化的社会理论与护理
•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帮助护士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 人”这个角色看待老年人,以及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社 会对他们的影响
• 各种老化理论都有其适用性上的限制,护理人员在应 用老化理论使需慎选,并应该应用不同的概念于不同 的老年人
•6
对护理的启示
• 有助于护理人员辨别想要维持社会活动角色的老年人, 评估其身心能力是否足以从事某项活动,帮助老年人 选择力所能及且感兴趣的活动
•7
持续理论
• 注重:老年人的个体性差异,对个性的研究为理论基 础
• 探讨:老年人在社会文化约束晚年生活的行为时,身 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适
• 随着年龄增长,个人面对老化会倾向维持与过去一直 的生活形态,并积极寻找可以取代过去角色的相似生 活形态与角色。

老化的理论

老化的理论
1.内源性自由基
2.外源性自由基
老年护理学
四、现代老化生物学理论的研究方向
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刻,生命科学关 于衰老原理的研究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纪元, 形成多领域、多层次、跨学科的衰老研究。生物 衰老的各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宏观上,而且表现 在微观上衰老机制的研究,现在已经从整体水平、 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水平、分于水平。
老年护理学
第二章 老化的理论
前言
研究表明,衰老一般从25岁左右开始,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速。 衰老始于细胞。当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或丧失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或丧失,使人产生衰老。细胞活性 差,再生能力弱、死亡快,衰老呈现加速。正常情况下,人体细 胞都难免一死。人们总希望能够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尽管一再 努力,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只是由2000多年前的45岁提高到了74 岁。迄今为止人类寿命最高者只有英国人弗姆·卡恩,活了200岁。 科学家指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50岁。目前人类的实 际寿命显然与此相差甚远。
皮肤皱纹 皮肤松弛 老年斑
感觉器官的变化
视觉的改变 听觉的改变 其他感觉变化
运动系统的变化
肌肉的变化 骨骼的变化 牙齿的变化
造血与免疫系统的变化
造血系统的改变 免疫系统的改变
老年护理学
目标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头发变白、脱发、老年斑、眼睑下垂、身材变矮等, 反应力、适应力、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还表现在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个别器官甚至 功能丧失。如何解释老年人出现的机体变化?
普遍性
老年护理学
三、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一)基因学说论 (二)细胞损耗论
(三)免疫论

老年护理相关理论

老年护理相关理论
二、活跃理论 Cavan 等 1949年提出 主要观点:老年是中年期的延伸,主张老年人应与中年时代一样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及参与社会活动
Cavan, Ruth S., Burgess, E. W., Havighurst, R. J., & Goldhamer, H. Personal adjustment in old age. Chicago, Science Research Associates, 1949.Havighurst, R. J. (1961). "Successful ageing". The Gerontologist 1: 8–13. doi:10.1093/geront/1.1.8.
第二节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目 录
一、人格发展理论二、自我效能理论三、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与护理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又称发展理论强调婴幼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忽略了人格发展的终身性。主张人格发展经历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一、人格发展理论艾里克森: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四、次文化理论 Rose 1965年提出 主要观点:更加关注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与活跃理论观念不同的是,它认同老年人不再有中年期的理想与行为,老年人群体会发展出独特的老年次文化。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与护理
在社会学理论中,影响老化的因素有人格特征、家庭、教育程度、社区规范、角色适应、家庭设施、文化与政治经济状况等。老化的社会学理论可帮助护士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这个角度看待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第三节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录
一、隐退理论二、活跃理论三、持续理论四、次文化理论五、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与护理

第二章老化的理论

第二章老化的理论
31
射线照射可使被照射的机体产生自由基。如果 预先给照射的动物服用抗氧化剂(如2-巯基乙胺 等),对照射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这些抗氧 化剂便被认为是射线的防护剂,是“自由基的 清除剂”。有人给鼠类喂以抗氧化剂,可使其 寿命增加,这就是衰老发生机理的自由基学说 的由来。
32
研究者指出:衰老是由于细胞代谢过程中自由 基产物有害作用的结果;难以控制的自由基反 应,在各种病理过程中,是细胞损伤的重要根 源,它们能导致衰老。自由基学说提出已有30 多年,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理论 也越来越深奥
47
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曾确定世界上四个人类 长寿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 南美的厄瓜多尔和中国的新疆,并总结出这些地 区的共同环境特征为:
海拔500~1500m的山区,年均温度为17℃~20℃ ,年降水量1250~1500mm,全年日照1400~ 1800小时。
同时还发现那里的老人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稀少
22
交联学说认为:生物体内大分子物质(主要指 胶原纤维)的交联导致动物和人类的衰老。胶 原纤维的胶原蛋白分子可以有交联,弹性纤维 的弹性蛋白也可以有交联。一些学者认为,D NA也存在交联
23
该理论认为:生物体在完成了繁殖 (或细胞分 裂) 以后,大部分生物的机体则无可避免地暴 露在一个自动缓慢、不可逆转的交联变迁的过 程中。结构组织的交联逐渐引起结构硬化,功 能成分的交联往往造成功能损伤和活性下降。 为了生存的延续,生物体则顽强不断的实行重 组和更新。储存在遗传因子中的信息保证了这 个重建和更新的正确性和一贯性。
18
在自然界,不论是动物或人,没有人天天给他 们(或它们)进行放射线照射,为什么会衰老呢 ?这是因为人或动物经常会受到自然照射。自 然照射也可带来体细胞的突变。一些研究也证 实,老年动物染色体的异常多于年轻动物。还 有报导寿命较短的小鼠,其染色体异常发展的 速度快于寿命较长的小鼠

老年护理学第二章 老化理论

老年护理学第二章 老化理论
11
一、基因程控理论
不同种类的生物,其细胞最高分化次数也 有不同,细胞分化次数越高,其寿命越长 。
12
一、基因程控理论
基因程控理论:基因的遗传可决定各种 生物的寿命长短,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 同的寿命。
13
某些生物的寿命
蝇:3个月
猩猩:40年
猫:20年
人:110年
狗:30年
大象:9014年
基因决定寿命:单卵双胎寿命 大致相同;长寿家庭的后代, 多长寿。
同一种生物的寿命和老化速度 不完全一样:女性的寿命一般 比男性长。据调查百岁寿星女 性多于男性。
德国维尔茨堡大 学Franke教授调 查百岁以上老人 500名,有长寿家 族史占65%
15
二、免疫理论
免疫功能决定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962年,Walford提出,机理:
第二节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5
我真的老了吗?
老化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个体差异 生理 心理 社会
6
南 丁 格第二尔学节习奖目疾标章病
作为各国优秀
护士的最高荣誉奖,
每两年颁发一次。 1、应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自学1理98论3年解至释2
老化现象
007年7月,中
2、了解衰老理论新进展,正国确已应有用4衰8老位理护
多疑、忧郁、孤独
20
四、长寿和衰老理论
1、与长寿有关的因素
生活质量:积极的人生观、笑口常开、家庭和睦 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营养与锻炼、戒烟限酒
、充足的睡眠。 遗传因素:最重要 环境因素:
21
四、长寿和衰老理论
u 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曾确定世界上四个人类 长寿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 南美的厄瓜多尔和中国的新疆,并总结出这些地 区的共同环境特征为: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 艾瑞克生认为绝望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心智不够成熟, 而成熟的心智是建立在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
14
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发展任务,踏实走好每一步, 对人的一生受益
• 年轻时积极开拓人生,培养兴趣
15
怀旧治疗(回忆疗法)
• 运用对过去事件、感受和想法的回忆,以促进人们改 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或适应目前环境。
• 依赖需要方面的问题 • 主要防御机制—投射、否认、内摄 • 口欲被动性格(oral-passive)-依赖;乐观、轻信、
被动;偏好“口欲满足”如烟酒、饮食。 • 口欲攻击人格(oral-aggressive)-攻击性;悲观、
怀疑、支配;咬噬、言语攻击。
肛欲性格
• 攻击与控制方面的问题 • 主要防御机制—理智化、反向形成、抵消 • 肛欲攻击人格(anal expulsive / aggressive) –
邋遢、无序、慷慨;残酷、破坏性。 • 肛欲保持人格(anal retentive)-好洁、完美主义、
顽固、吝啬
性器性格
• 性与性认同方面的问题 • 主要防御机制—压抑 • 男性化-女性化;主动-被动;滥交、同性恋、
性变态
生殖性格(Genital Character)
• 爱与工作的能力 • 主要防御机制—升华
学体系——精神分析(发展理论) • 主要内容:
–婴幼儿期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0-6岁人格的 基本模式就大致形成了
4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 性心理发展阶段
• 口唇期(0-1岁) • 肛门期(1-3岁) • 性蕾期(3-6岁左右) • 潜伏期(6-12岁左右) • 生殖期(12-18岁左右)
口欲性格
• 老年人处在晚年期,是前七个阶段的成熟期,自我整合 很重要,否则会出现绝望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 自我效能
–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大小的主 观判断 –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 的能力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理论
• 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 为结果的影响,而且 受人对自我行为能力
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
影响。 • 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 的决定性因素。
衰老与自我效能
• 到了老年,由于所扮演社会角色的丧失与减少,
12
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 老年阶段的任务是发展自我整合:
• 1、回顾一生,评价自己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寻找生 命价值,能以成熟的心态面对老年,面对死亡。 • 2、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存在懊悔。
13
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 绝望:指个体在老年时期觉得其一生不如愿,但又没
有机会重新选择可以接受的生活,以后也不会有什么 值得追求的,而充满失望及无力感。 • 艾瑞克生认为绝望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心智不够成熟, 而成熟的心智是建立在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
10
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 他认为人格是终身发展的,人格的发展必须包括机体
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每
一过程必须以其他两个过程为前提,在不断交互作用 中向前发展 • 人生出生到死亡分为8个阶段: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
青年期—成年期—晚年期
•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或中心任务必须解决,成功 地解决每一个阶段的危机,人格才会顺利发展
些老年人较为敏感且愿意回答的问题,来帮助老人回顾
过去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与护理
• 依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满足其各个层次的需要。
21
11
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 十几岁做不好二十几岁的事情,四十岁做不好二十几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

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提出的基本的观点为大多数老年工作者所肯定。

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

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会主流生活而导致老年抑郁症;有些老人因枯坐家中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

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较少说话的老人比常有人陪伴的老人更多患老年痴呆症。

因此,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

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一活动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事实上,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构成老年人是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

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以娱性情、读书写字达观内心。

也就是说,老年人因性格差异会有截然不同的晚年生活,我们不应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

2社会撤离理论
社会撤离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的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来看,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意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
(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普遍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以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水平已成为各国老年工作者(特别是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

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人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做好的诠
释。

实际的老年社会工作业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3 连续性理论
以上我们所介绍的两种理论——无论是社会撤离理论,还是活动理论,他们共同的不足之处都在于忽视了个性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或片面强调了撤离,或一味强调了活动。

连续性理论正是看到了此种局限而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

连续性理论认为,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休后成为积极分子;同样,一贯活跃、自信和参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不可能安静的在家里。

人主要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

在连续性理论看来,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她)便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因此,每个人不用去适应共同的规范,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规定标准,这是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

对个体而言,连续又可分为内部连续(个性、爱好)和外部连续(年轻时爱踢足球,年老时踢不动了仍爱看足球)。

尽管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性在人们适应衰老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但过分强调连续性又难免对老年人产生误导:当老人因健康状况不佳或财力受限而不能保持早年的生活方式,一味对连续性的追求可能会减少老年人在晚年时的自尊,也可能妨碍老年人根据个人的愿望而改变其生活方式。

这一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忽略了外部社会因素对人们个性改变的作用及对衰老过程的影响。

事实上,对生活满意度高的老人常是那些没有拘泥于某种固定生活模式、能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