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艺术

合集下载

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

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

绪论宙斯宙斯在罗马神话中称朱庇特, 是奥林匹斯山最高统治者, 希腊神话第三代神王,曾协同其兄弟姐妹反抗父亲乌拉诺斯, 将其打入地府.宙斯既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所以人们往往描绘他坐在精致的宝座上。

肃穆的头部表现出驾御风暴的力量,同时也显示控制星空的魅力.宙斯的象征物是雄鹰、橡树和山峰;他最爱的祭品是母山羊和牛角涂成金色的白色公牛。

宙斯作为天空之神,掌握风雨等各种天象,霹雳、闪电等是他用来向人类表示自己意志的手段。

宙斯也以贪花恋色著称,其妻子情人多不胜数.宙斯的关系儿女智慧女神墨提斯(Metis) 堂、表姐:第一位雅典娜正义女神忒弥斯(Themis)姑、姨妈第二位时序三女神海洋女神欧律诺墨(Eurynome)堂、表姐:第三位美惠三女神丰产、农林女神德墨忒尔(Demeter) 二姐:第四位泊尔塞福涅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Mnemosyne)姑、姨妈:第五位九缪斯女神暗夜女神勒托(Leto) 堂表姐:第六位阿尔忒密斯与阿波罗天后赫拉(Hera) 三姐:第七位妻战神阿瑞斯、赫淮斯托斯、埃勒提亚和赫伯风雨女神迈亚外遇神使赫尔墨斯忒拜公主塞墨涅外遇酒神狄俄尼索斯阿尔戈斯公主达娜亚外遇大英雄提林斯王珀耳修斯阿尔戈斯公主阿尔克墨涅外遇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河神阿索波斯之女安提俄佩外遇忒拜王安菲翁河神阿索波斯之女埃吉娜外遇沃诺斯王冥界判官埃阿科斯腓尼基公主欧罗巴外遇冥界判官拉达曼提斯克里特王冥界判官弥诺斯斯巴达王后勒达外遇英雄波吕杜提斯绝色美女海伦河神伊那科斯之女赫拉女祭司伊俄外遇埃及王埃帕福斯吕基亚公主外遇吕基亚王其中以丽达与天鹅入画最多.宙斯与赫拉提到赫拉(朱诺),我们大抵都知道她是宙斯的妻子;她原来是克洛诺斯和瑞亚的女儿。

赫拉的孪生兄弟宙斯在驱逐了父亲克洛诺斯以后到克里特的诺塞斯(一说是阿尔戈利斯的索那克斯山,现称杜鹃山)找到了她,并向她求爱,但最初并未成功。

后来宙斯隐身为一只羽毛披乱的杜鹃鸟,赫拉这才可怜他,温柔疼护地把他放在怀里取暖。

古代神话传说艺术特点

古代神话传说艺术特点

古代神话传说艺术特点
首先,古代神话传说艺术具有神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所描述的神灵怪兽,比如哪吒,他是一个有着蓬乱的头发长发的童子,身边有三只小熊绕着转,他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神话传说中的鬼怪仙人也具有神秘感,他们有着超自然的力量,能够令人激动,让人充满期待。

其次,古代神话传说艺术具有浪漫的特点,在神话故事中,恋人之间展现出的真挚情感,通过神话传说的表现,既可以形象地呈现出古老传统文化中浪漫主义情绪的内涵。

神话中也有一些爱神,比如玉兔精,其形象极具浪漫色彩,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第三,古代神话传说艺术具有崇高的特点,在神话故事中有着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英勇和敬畏神灵的精神,拯救了受欺压的人民,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行为意义,影响着古老的传统文化。

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为受迫害的民众而战,最终成为众人的救星,为后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古代神话传说艺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

从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思考与探索,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创作。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首先,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比如《女娲补天》中女娲神创造人类、世界的故事,就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界创造之力的崇敬。

古人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事物都看作是神灵的化身,他们认为自然的规律和变化都是由神灵掌控的。

这种崇拜与敬畏之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孝道和敬天思想,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

其次,神话故事中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

比如《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才子许仙而愿意冒险,最终被天帝赦免,这个故事中传递了爱情、友情、忠诚等价值观念,倡导了美好的道德品质。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正义与邪恶的象征,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这些道德观念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此外,神话故事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神灵和妖魔具有超人的力量和智慧,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古代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和祈祷,可以获取神灵的庇佑和指引,从而解决疾病、灾难等问题。

这种信仰和思维方式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寄托和求助,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除了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还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背景描写都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性。

比如《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的形象鲜活、不拘一格,个性鲜明,深得人们的喜爱。

而且,神话故事中的场景描述往往涉及到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神秘而神奇的空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

这些艺术元素使得神话故事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审美享受。

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

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

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艺术是一种神奇而令人着迷的存在,它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舞蹈,艺术都能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进行对话。

在古代,艺术有着与神话和传说紧密相连的关系。

本文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探寻艺术与神话的交汇之处。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古希腊,关于一位叫做阿尔钦诺瓦斯的雕塑家。

阿尔钦诺瓦斯天赋异禀,擅长雕刻真实而生动的形象,他的作品展现了人类的美和力量。

然而,他的才华常常让人们产生错觉,以为雕塑是真实的生命。

据说,有一次他创作了一座雕像,它如此栩栩如生,以至于人们误以为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人们对这座雕像产生了强烈的敬畏和崇拜之情,认为它具有神秘的力量。

阿尔钦诺瓦斯的作品使人们看到了艺术的神奇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还有着某种灵魂和生命。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了一位叫做国际画像杨的画家。

相传他曾经画了一幅人物画像,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幅画中的人物竟然动了起来。

当杨画人物的眼睛时,他会不自觉地被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吸引,仿佛能够听到他们心灵的呼吸。

画家的笔触,与他细腻的观察和灵感共鸣,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

人们对这幅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它超越了语言和文字的限制,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埃及,讲述了古代埃及的壁画神秘的故事。

埃及艺术家们以其独特的样式和主题,创造了一种富有魔力和神秘感的艺术形式。

他们描绘了神话和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使得这些神秘的人物和故事充满了生命力。

人们发现这些壁画似乎具有某种魔力,能够将他们带入一个神秘的世界,与神灵和英雄们亲密接触。

这些壁画成为了人们崇拜和尊敬的对象,艺术家们的创作精神也被看作是神圣的源泉。

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神话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它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并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对比与阐释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对比与阐释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挖掘其更多的创 作灵感和可能性。
02
鼓励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元素,通过艺术手段 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03
加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与当代艺术创作的跨学科研究,探索二者在文 化传承、艺术创新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更多契合点和交融之处。
敬畏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夸父逐日
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 到人的心里。每天向西方追赶太 阳,最终因干渴而死,体现了古 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
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精卫填海
炎帝的女儿精卫因游东海溺死, 灵魂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 填东海,体现了古代人民不畏艰
难、奋斗不止的精神。
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
生动的角色形象
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如嫦娥、后羿、精卫等,这些 角色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角色原型和塑造空间。
03
奇幻的故事情节
古代神话故事情节奇特、充满想象力,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这些
情节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
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的借鉴
传统绘画技法的运用
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描绘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借鉴传统绘画技法的机会,如工笔画、水墨画等技法在表现神 话故事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04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与当代艺 术创作的对比
创作背景与动机的对比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产生于远古时代,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想象,寄托着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代艺术创作
产生于现代社会,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表达,旨在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和外在世界的关系。
表现形式与手法的对比

结合作品谈谈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艺术特征及文学影响。

结合作品谈谈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艺术特征及文学影响。

结合作品谈谈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艺术特征及文学影响。

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是宇宙观念和人类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它以神灵为中心,探索人类、自然和宇宙的起源与命运,强调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艺术特征方面,上古神话在表达方式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集体性和口头传承:上古神话是集体的创造和传承,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流传下来。

它是古代社会集体记忆和共同文化的一部分,在口语和音乐的配合下,在民间流传,形成了口头传统的艺术特点。

2.象征性和装饰性:上古神话常常使用象征性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例如,通过神话形象的化身、动物形象的象征以及丰富多样的比喻和隐喻,来表达一些超越现实的含义和理念。

3.超自然和神秘:上古神话中的故事往往包含了神奇的事件和超自然的力量。

通过神灵的干预、神缘的引导以及预言和神谕等手法,展示了神秘的宇宙秩序和人类命运的掌握。

在文学影响方面,上古神话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艺术表现形式:上古神话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诗歌、民谣、讽刺等,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们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创作范本和文学形式,影响了后来作品的风格和结构。

2.思想观念:上古神话中的宇宙观念、人性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对后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上古神话中强调人类与自然和神灵的和谐关系、反思人类行为的善恶、宇宙的秩序与人类命运等观念,在后来的文学思想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3.文化传承:上古神话作为古代社会的共同记忆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对于后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神话中的象征和故事,成为后世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为后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和灵感。

总结起来,上古神话以其宇宙观念和人类与神灵关系的探索为主导精神,展现了集体的口头传承和神秘的修辞艺术特征。

在文学影响方面,它对后世文学的艺术表现、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

中国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

中国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艺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绘画、音乐、戏曲还是舞蹈,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内涵。

这其中不乏许多关于艺术的神话故事,它们不仅以幽默的形式传达着智慧,更寄托着人们对艺术的敬意与追求。

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神话是中国最著名的创世神话之一。

相传在太极先天之中,形成了国土山河,但万物尚未诞生。

盘古为了让世界更加完善,挥动巨斧劈开混沌,天地开辟。

然而,此时天地间无法杂沓生长,于是盘古牺牲自己的生命成为天地间的一部分。

他的头衍化为天,躯干变为土,骨骼化为山脉,血液变成江河,皮肤变成土壤,毛发成为草木。

这个美妙的神话给予了我们对自然和艺术的深思。

瑶池玉液另一位与艺术有关的神话角色是女娲。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以粘土雕刻的方式创造并塑造了人类。

女娲的创造之雕塑技法给后世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极大的启示与动力。

传说女娲还曾经在瑶池中取得了一种可以补天补地的丹药——瑶池玉液,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艺术材料。

瑶池玉液在同仙山之间的宴会上广为炙手可热,众神忘乎所以,沉醉于这无上美味的艺术创造。

这个神话提醒着人们,艺术创作也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挑战。

伏羲与博浪鼓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博浪鼓是非常著名的一种。

相传,远古时期的伏羲在绞吟中抚琴而歌,一方面辅助神农民歌唱劳动,真实地诉说了过去辽阔音乐的足迹,另一方面赋予了音乐以教化的功能。

在伏羲乐曲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博浪鼓了。

博浪鼓以双面为传统,此种乐器原为女性民间艺术才用。

博浪鼓的敲击声与伏羲的琴声交融在一起,蔓延在四面八方,仿佛激励人们破浪前行的动力。

这个神话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并让我们意识到音乐艺术的力量。

鲁班造木偶鲁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木匠,他以制作木偶而著称。

相传鲁班制作木偶时,所选用的材料都是最上等的木头,他的匠心独运,每个木偶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

这些木偶因为生动活泼而成为了广为流传的艺术品。

那些陶土木偶、木制面具成为了剧场的重要道具,戏剧中的“木偶”一词正是由鲁班木偶而来。

希腊罗马神话与艺术作品

希腊罗马神话与艺术作品

希腊罗马神话与艺术作品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故事和传说不仅影响了古代文学、哲学和艺术,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文化和艺术创作。

在艺术作品中,希腊罗马神话常常被当作灵感的源泉,艺术家们通过对神话故事的诠释和再创作,展现出了无穷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希腊罗马神话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以及神话故事对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丰满多彩,深深吸引着后世的艺术家们。

在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中,希腊罗马神话常常被作为题材加以表现。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众神,以及奥德赛、伊利亚特等史诗故事,都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素材。

在古代希腊,雕塑家们通过雕刻神话人物的塑像,展现出了神话人物的英姿飒爽和神秘神奇;在文学作品中,诗人们通过对神话故事的赞美和再现,传承和弘扬了古代神话文化。

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希腊罗马神话再次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古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研究和模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作品,将古代神话故事重新诠释和再现。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微笑、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作品,都受到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展现出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和气质。

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英雄传奇、神祇神话等故事,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启示,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希腊罗马神话在当代艺术作品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代艺术家们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的重新诠释和再创作,探讨人类的情感、欲望、信仰等主题,展现出了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形式。

例如,著名艺术家达利的《坠落的天使》、奥赛罗的《珀尔修斯与美杜莎》等作品,都融合了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元素,呈现出了现代艺术的前卫和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神话传说的关注与研究,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个世界性的热点。

这反映了一种共同的文化思潮:人们普遍希望能够从古人的精神遗存中,寻找认识文明社会种种问题的钥匙。

而人类学派的进化论世界观和“以今证古”的学术原则与方法,正好适应了人们的这一精神期望。

于是,神话研究领域中的人类学派取代语言学派在欧洲崛起,而且很快便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一人类学派神话学的传入
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19世纪后叶,欧洲文化人类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摩尔根、泰勒、弗雷泽、安德留·兰、马林诺斯基等一大批著名的人类学家,出现了《古代社会》、《原始文化》、《金枝》、《神话、仪式与宗教》、《文化论》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人类学著作。

20世纪初,1903年,在几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文明史著作(如高山林次郎的《西洋文明史》[上海文明书局版],白河次郎与国府种德的《支那文明史》[竞化书局版],高山林次郎的《世界文明史》[作新社版]等)里,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伴随着“神话”与“比较神话学”这些新鲜的词汇传入了我国。

我国开始有人向国人介绍欧洲(古希腊罗马、北欧)的神话,并试图用西方的人文理论来解释和评述神话了。

回顾历史,人类学派学说的传入中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翻译,二是绍介其理论与作品,三是运用其学说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神话和故事。

在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者,首推作家茅盾(沈雁冰、玄珠)。

1978年,茅盾在为他半个世纪以前写作的《中国神话研究abc》再版撰写的前言中,回忆20世纪初叶新一代的文学家是怎样接受人类学派影响的时候说:
我对神话发生兴趣,在1918年。

最初,阅读了有关希腊、罗马、印度、古埃及乃至19世纪尚处于半开化状态的民族的神话和传说的外文书籍。

其次,又阅读了若干研究神话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都是19世纪后期欧洲的…神话学‟者的著作。

这些著作以…人类学‟的观点来探讨各民族神话产生的时代(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比较研究各民族神话之何以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其原因何在?这一派神话学者被称为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者,在当时颇为流行,而且被公认为神话学的权威。

当1925年我开始研究中国神话时,使用的观点就是这种观点。

直到1928年我编写这本《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引者按:即《中国神话研究abc》)时仍用这个观点。

当时我确实不知道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关神话何以发生及消失的一小段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当后来知有此一段话时,我取以核查…人类学派神话学‟的观点,觉得…人类学派神话学‟对神话的发生与消失的解释,尚不算十分背谬。

[6]
茅盾的这段话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在神话学的初创时期,不仅他本人,我国许多学者的神话见解,受到的主要是欧洲人类学派的影响。

二人类学派神话学说在中国的本土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西方各种新思潮涌入我国,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当时,一部分留学生和掌握外语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欧洲神话及其理论,并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方人类学派学说这外来的种子,能够在中国的土壤上成活、生根、开花、结果,有一个拿来、认识和消化的过程。

在我国,人类学派学说的本土化主要表现在人类学派学说的文学化与中国化;换句话说,所谓本土化,指的是用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和方法去构建和解释作为文学的中国神话。

神话是文学,但从神话学的学科来考察,神话的功能是多样的,它不仅仅是文学。

正是由于神话的文学性质与功能被强调、被强化,所以在我国,神话学在其创始之初,从来就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即使在世纪初人类学派学说如此强大之时,也未能改变它依附于文学的性质。

可以说,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家有关神话的主要言论,都是在“神话是小说的开端,文艺的萌芽”这个大前题下展开的。

20世纪初,我国学者接触神话,是在“五四”前后,与知识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过程同步的,因此,他们的兴趣和抉择不能不受到“五四”民主与科学的革命精神的浸染,目的性很明确。

以茅盾为例。

一方面,他借鉴欧洲的人类学派,“处处用人类学派的神话解释法以权衡中国古籍里的神话材料”(《中国神话研究abc》序),认为“以此说为解释神话的钥匙,几乎无往而不合”(《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文学周报》1928年第6卷)。

另一方面,他善于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用以梳理中国的古神话问题。

他对神话的一些基本看法,例如神话是原始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神话和原始人的信仰和心理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从原始人的宇宙观、从神话的性质和内容,对神话和仙话、传说、寓言等非神话作品加以严格区分;在比较中探求神话演变的踪迹等等,虽然对人类学派的理论多有借鉴,但是许多结论是经过自己的分析和研究,结合中国神话的具体情况而得出来的。

他重视原始人的生活和世界观对神话的性质、内容、产生和演变所起的制约作用,比起欧洲人类学家之更多地倾向于原始信仰、仪式与心理因素,可以看出茅盾的神话观点的独创之处。

他主张学习外国,但反对一味摹仿,主张大胆创造。

这种“自行创造之宏愿”(《一九一八年之学生》,《学生杂志》1918年1月),自始至终贯穿在他的神话研究之中。

他借鉴欧洲的神话学,是为了“创造一个中国的神话的系统”(《中国神话研究abc》序),这种朦胧的学科意识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