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天山之春 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四年级下册

《天山之春》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主题为“小学音乐课程《天山之春》”,这是一首富有新疆音乐特色的经典作品,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将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学会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悉《天山之春》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和歌词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天山之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听辨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听辨出《天山之春》的旋律和节奏。

2. 歌唱表现评价:学生能否用正确的音调和情感演唱《天山之春》。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旋律或歌词,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天山之春》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天山之春》的创作背景、歌曲内容和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听唱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频哼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4. 分段学习:将歌曲分成若干段落,逐一学习,重点练习难唱部分。

5. 合唱练习:全班同学一起合唱歌曲,注意音调和情感的表达。

6. 创作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旋律或歌词,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教师通过听学生演唱或哼唱,检测学生对《天山之春》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天山之春》的MV 或音频,尝试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对新疆风光的想象。

同时,学生需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音乐教案-天山之春教案

音乐教案-天山之春教案

音乐教案-天山之春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天山之春》,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演奏乐器表达音乐情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天山之春》的曲调和节奏。

2. 学习如何演奏《天山之春》的乐器部分。

3. 学习乐队合作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器。

2. 《天山之春》的乐谱。

3. 运动器械和乐器,如钢琴、古筝、二胡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天山之春》的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 分析音乐:与学生一起讨论《天山之春》的曲调、节奏、乐器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风格。

3. 学习乐谱:给学生分发乐谱,学习乐曲的乐器部分。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背景和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乐器进行学习。

4. 乐队合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乐队,每个乐队负责演奏一部分乐器。

让学生通过合作演奏,表达音乐情感。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指导。

5. 演出表演:学生进行小组演出,展示他们学习《天山之春》的成果。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演出。

教学延伸:
1. 学习其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比较他们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中国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如古筝、二胡等。

3. 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作品,比较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天山之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天山之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天山之春-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天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2.学习《天山之春》歌曲,并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1.天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2.歌曲《天山之春》的唱法和表演;3.合唱的基本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1.歌曲《天山之春》的唱法和表演。

教学难点1.合唱的基本演唱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介绍天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2.听力法:听歌曲《天山之春》;3.合唱法:通过合唱歌曲《天山之春》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导入通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介绍天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天山山脉有初步了解。

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天山的地图、书法作品等。

2. 听歌播放歌曲《天山之春》。

3. 学习歌曲•学生分组,老师给大家分发歌词。

•两个小组互相教唱前4句。

•两个小组分别唱前4句,让全班听一次,然后再合唱一遍。

•老师让两个小组互相展示唱歌的方式和表演。

第二课时1. 学唱歌曲•老师和学生一起唱歌曲《天山之春》,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各个部分。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分来练习,然后合唱。

•整合之后,全班一起合唱,老师指导学生演唱技巧。

2. 表演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编化妆和动作,以表演歌曲《天山之春》。

第三课时1. 整合唱歌和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整合唱歌和表演,让整个班级合作完成一次表演。

2. 录制表演视频将表演录制下来,并在班级内分享,让同学们对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评估方法1.老师对班级的表演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和互评。

六、教学感悟本次课程通过学习歌曲《天山之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天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并培养了学生的唱歌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唱和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和成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同时,评估方法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天山之春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天山之春人教新课标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天山之春》【教材分析】《天山之春》原是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

乐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小调式,由两个主题构成。

第一主题,四三拍,用长轮的方法奏出了具有浓郁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歌唱性的、舒展而宽广的主题,表现了天山的秀美风光。

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为素材,改变了节奏,乐曲变得轻快活泼,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

接着在属调上再现了第一主题,力度渐强,将情绪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乐曲进入第二部分。

乐曲转为大调式,情绪明朗,速度渐快,节拍由四三拍转为四二拍,舞蹈性的节奏、跳跃的旋律,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爽朗的性格。

最后,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在由低向高音阶式的旋律进行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通过唱、练、赏、游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感受、体验、学习音乐起到美育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能感受出乐曲的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感知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的音色、外形及演奏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绪启发、对比学习、合作互动等手段,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参与、体验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感受乐曲描绘的天山春天秀丽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场面。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琵琶;感受乐曲速度、节奏、情绪的变化;体验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热情奔放的欢庆场面。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不同的拍号、速度和节奏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教学用具】琵琶、手鼓、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反串角色,师生互动师装扮成维吾尔族大叔出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天山之春》教学设计(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天山之春》教学设计(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天山之春》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它描绘了天山脚下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新疆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描写为主,第二乐段以抒发感情为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新疆的音乐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新疆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天山之春》,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新疆特色音阶和节奏。

2.重点:学会歌曲《天山之春》,并能进行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天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仿教学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疆特色音阶和节奏。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乐谱和音响设备。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天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同时,简要介绍新疆的音乐特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天山之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新疆特色音阶和节奏,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首先,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其次,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天山之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

【导语】⼀些⾳乐作品是通过⼈声表达的,这样的作品被称为声乐作品,有⼀些作品是⽤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样的⾳乐作品被称为器乐作品。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学四年级下册⾳乐教案篇⼀:天⼭之春 教学内容:欣赏《天⼭之春》 教学⽬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乐哼唱。

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

教学过程: 1.导⼊: 同学们!凭你⾃⼰对新疆⾳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歌曲的语⾔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3.图⽚展⽰。

热⽡甫并再播放热⽡甫的⾳乐。

师:它的⾳⾊有什么特点? 4.在热⽡甫的⾳乐中带有⼿⿎,介绍⼿⿎。

幻灯图⽚展⽰。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铃⿎)节奏 X. X X X X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X X X X 3.师:接下来⽼师给你们配上点⾳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乐。

同时导⼊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学四年级下册⾳乐教案篇⼆: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标: 1、能⽤纯净、优美的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组的活动,以合作的⽅式创编⼏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复习歌曲 1、注意第⼀⼩节五度⾳程的⾳准。

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节圆滑线的唱法。

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

3、注意第三⼩节附点四分⾳符的时值。

4、第⼆乐段第⼀乐句可按顿⾳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样。

5、后⼀个乐句第三⼩节的⼋分休⽌符要唱得短⽽轻,并要做到声断⽓连,使歌声既分开⼜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的情感。

音乐教案-天山之春教案

音乐教案-天山之春教案

音乐教案-天山之春教案一、教学理念1.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3.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4.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

5. 宏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意图1. 试图让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充满好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2. 试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师生共同探究、体验和合作。

让音乐课堂充满新疆民族音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美的情绪中,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节奏特点和新疆民族的器乐的各种音色,并有感情的演唱《青春舞曲》三、教材分析(一)《咯什的春天》1.《咯什的春天》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采用变化重复的方法形成旋律,采用热瓦甫弹唱的形式表现音乐,从而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颂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思想感情表现的热情洋溢、淋漓尽致。

不仅具有新疆音乐文化本土文化上的种种特色,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明显特征,因而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色彩。

2.“热瓦甫”是一种弹拨乐器。

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手鼓”是我们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

它的原名是“达卜”,流行在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

(二)《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反,有些事物却市是一去不复返。

而年轻人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在回头。

这首词岁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但它却真挚的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时光。

F小调,4|4拍。

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衍化动机的手法写成。

整个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受。

四、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天山之春》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音乐欣赏《天山之春》。

二、教学目标:1.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及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2.能分辨乐曲两个段落,并能哼唱第一主题。

3.继续巩固对琵琶这种乐器的认知,能分辨琵琶的音色。

二、教学重点:熟悉作品旋律,并感受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及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认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分辨音色。

三、教学难点:能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熟练哼唱第一主题。

四、教学器材:电子琴、教学PPT、、图片、音响资料。

五、课时:1个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

2.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播放《天山之春》第一部分音响)生回答:(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3.出示地图,让学生指出新疆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

4.播放维吾尔族舞蹈视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并进行总结。

5.老师总结:乐曲具有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维吾尔族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能歌善舞著称,音乐和歌舞蕴藏十分丰富,主要有木卡姆、民歌、歌舞和器乐。

维吾尔族音乐热情奔放,具有独特的节奏型。

)(二)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具有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乐曲《天山之春》。

2.师。

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乐曲,并回答下面的问题:a.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b.这首乐曲的总的情绪是怎样的?(音乐总的情绪是欢快的,但有时也会有抒情的情绪。

)3.出示乐器琵琶图片,并介绍琵琶的音色特点(琵琶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

曲颈、半梨形音箱,四根弦。

音色:清脆柔和,音域很宽,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极为丰富。

)(三)分段欣赏1.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提问: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a.这段音乐的音区、情绪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生回答:乐曲是四三拍的,中速稍慢,琵琶用长轮的方法演奏,情绪优美。

)b.这段音乐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景象?(生回答:表现出了天山美丽春天的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山之春教案
一、教学理念
1.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
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3.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4.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
现体验之中。

5. 宏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意图
1. 试图让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充满好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2. 试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师生共同探
究、体验和合作。

让音乐课堂充满新疆民族音乐的氛围,让学生在享受
音乐美的情绪中,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节奏特点和新疆民族的器乐的
各种音色,并有感情的演唱《青春舞曲》
三、教材分析
(一)《咯什的春天》
1.《咯什的春天》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采用变化重复的方法形成旋律,采用热
瓦甫弹唱的形式表现音乐,从而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颂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思想感情表现的热情洋溢、淋漓尽致。

不仅具有新疆音乐文化本土文化上的种种特色,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明显特征,因而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色彩。

2.“热瓦甫”是一种弹拨乐器。

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手鼓”是我们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

它的原名是“达卜”,流行在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

(二)《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反,有些事物却市是一去不复返。

而年轻人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在回头。

这首词岁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的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时光。

F小调,4|4拍。

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衍化动机的手法写成。

整个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受。

四、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通过聆听音乐,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3)通过对《青春舞曲》的学习演唱,能试着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明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歌曲性特点,对民族音乐典型节奏的掌握。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教学过程
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