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风电机组如何提高抗台风能力

合集下载

浅谈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与运行保障措施

浅谈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与运行保障措施

浅谈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与运行保障措施摘要:通过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围绕微观选址优化、机组选型与设计优化、风电场土建优化设计来探讨了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

基于风电场的防台设计与工程实践经验,分为台风来临前、台风进行中、台风过境后三个阶段分别讨论了风电场在台风期间的运行保障措施。

关键词:风电机组、台风、微观选址、风电场运营一、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利弊兼有。

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影响我国的台风中,有56%的案例可以为风电场带来良好的发电效益,即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有利台风”影响我国,但直接登陆的破坏型台风对风电场的危害也是致命的,减少和避免台风给风电场带来的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风电机组的设计和选型、风电场的选址与施工以及风电场安全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有效地提高风电场抗台风能力,才能充分保障风电场的安全经济运行。

二、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2.1风电场的微观选址优化风电机组的微观选址应综合考虑风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发电效益。

台风强气流突然改变带来的非常湍流是造成风电机组破坏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微观选址时,避免在湍流大的区域、台风经常登陆的区域和强风区安装风电机组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风电场每个预装机位的湍流强度均由风流模型软件计算,而任何软件的计算前提均需输入观测数据。

因此,必须重视风电场的测风工作,加强数据采集,准确掌握风电场真实的风力数据,积累极端气候条件下典型风力数据,为风流模型软件计算提供较齐全的基础资料。

沿海风电场应选择抗台风型测风塔,并且其配套的相关设备应具有防盐雾腐蚀的特性。

风电场每个预装机位的湍流强度均由风流模型软件计算,而任何软件的计算前提均输入观测数据。

因此,必须重视风电场的测測风工作,加强数据采集,准确掌握风电场真实的风力数据,积累极端气候条件下典型风力数据为风流模型软件计算提供较齐全的基础资料。

沿海风电场应选择抗台风型测风塔,并且其配套的相关设备应具有防盐雾腐蚀的特性。

海上风电场“三防”应急预案

海上风电场“三防”应急预案

13—————72—8037.0—41.4134—14914—————81—8941.5—46.1150—16615—————90—9946.2—50.9167—18316—————100—10851.0—56.0184—20117—————109—11856.1—61.2202—2207.3 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白色。

其含义为: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蓝色。

其含义为: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黄色。

其含义为: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橙色。

其含义为: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 ,颜色为红色。

其含义为: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7.4 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 , 颜色为黄色。

其含义为:6小时内本地区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橙色。

其含义为: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红色。

其含义为:在过去的3小时,附件1: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表附件2:内部应急救援行动小组联系表附附件3:外部救援联系表附件4:应急流程图附件5:应急行动单白色台风警报应急响应行动单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含义(警备信号):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策略与应急管理研究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策略与应急管理研究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策略与应急管理研究摘要:为保证海上风电机组能较好在台风等恶劣天气下生存,本文首先给出了台风极值风速大、非平稳性强、风向变化快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台风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动静载荷效应及常见的失效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风机关键部件及控制策略,并对主流控制逻辑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功能嵌入,使机组按逻辑,通过SCADA操作机组进行抗台前准备动作及台风期间的偏航控制策略等一系列动作有效降低对台风的冲击,最后进一步提出抗台应急管理措施,保护海上风电机组可靠安全运行。

关键词:风电;海上;抗台;控制策略0 引言随着海上风电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持下,即将迈入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建设阶段。

我国东海、南海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建设全面加速,然而在我国位于太平洋西侧,为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台风对海上风电机组的动静载荷效应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抗台风型风电机组的实际情况,从风机主要部件设计到控制策略做好相关保障措施,避免风机的颠覆性破坏,并力争实现基于可靠度的抗台风设计;最后进一步提出抗台应急管理措施,保护海上风电机组可靠安全运行。

1 台风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分析1.1台风对机组的静载荷效应台风环境下的风压影响对机组造成静载荷效应。

当风的流动遇到物体而受阻时,风速变小,向风面风压升高,流经结构后在背风面通常产生紊流,使风速局部升高而风压降低,对背风面造成吸力,前后相加形成牵引力,对迎风面及背风面也各自形成了压力及吸力。

台风影响设备时,设备结构所受风压静力与空气密度和风速有关,台风时空气密度很大,风速有时高达70m/s,因此,在受风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极易超过设计载荷极限,使设备遭到破坏。

1.2台风对机组的动载荷动力效应台风环境下常伴随高湍流,并进而对风电机组施加了动载荷,造成机组的动载荷效应,导致机组破坏性失效。

台湍引起风速、风向及其垂直分量迅速扰动或不规律性,在台风特性作用形成湍流团,在湍流区域有较大的气流混合与能量转换活动,给区域内的设备造成破坏。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包括:
1. 提前预警:监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及时向风电场运营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使其能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停运风机:在台风来临之前,停止风机的运行,将叶片转入顺风位置,并锁定,以减少受风力影响的风机损坏风险。

3. 巡逻检查:台风过后,风电场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巡逻检查,确保设备和设施未受到破坏,及时排除故障和恢复电力供应。

4. 设施加固:在设计和建设海上风电场时,应考虑台风的影响,采用加固措施,如加大风机塔结构的稳固性,使用更牢固的基础支撑等,以增强风电场的抗风能力。

5. 污染防治:在台风过后,海上风电场可能会出现设备损坏或漏油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修复,以防止环境污染。

6. 紧急救援准备:风电场应建立紧急救援预案和应急联络机制,与当地救援部门保持沟通,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和人员,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台风对沿海风电机组的危害及对策

台风对沿海风电机组的危害及对策

台风对沿海风电机组的危害及对策作者:吴远伟来源:《风能》2015年第02期本文以作者本单位所属两个风电场(红海湾风电场和甲东风电场)2013年9月22日受超强台风“天兔”袭击时造成的损坏情况为例,对台风的危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风电场的防台抗台经验。

台风的危害性红海湾风电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施公寮半岛,安装有25台660kW的风电机组,于2003年5月投产。

甲东风电场位于广东省陆丰市甲东镇洋美村沿海,安装有24台850kW的风电机组,于2007年1 月投产;5台2MW的风电机组于2012年1 月投产。

两个风电场每年平均受到台风的袭击有3次-6次。

一、超强台风登陆情况台风预报信息:中央气象台2013年9月21日06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今年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m/s),中心最低气压为92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8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50公里。

预计,“天兔”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沿海靠近,并将于22日下午到23日早晨在广东中东部沿海登陆,如图1所示。

台风登录信息:2013年9月22日19时40分,2013年第19号台风“天兔”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施公寮和遮浪之间登陆(红海湾风电场位于台风直接登陆点内)。

台风登陆前17时54分,红海湾风电场实测最大风速达62.9m/s,已超过17级。

台风中心登陆时因电网失电,风电场监控机无法测得当时最大风速,如图2所示。

二、风电场受灾情况台风“天兔”过境,红海湾风电场和甲东风电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红海湾风电场因位于台风登陆点,受损严重;甲东风电场由于离台风登陆点相对较远,受损情况相对较轻。

具体损坏明细如表1所示,损坏情况如如图3至图6所示。

防御台风应对措施一、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2013年9月18日,当地气象台发布“天兔”超强台风预报信息,本单位开始着手台风防御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检查、隐患防范及物资储备工作。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而海上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形式,具有潜力巨大。

然而,海上风力发电遇到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台风的袭击,因为台风带来的强风与大浪会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造成损害。

为了抵御台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抗台风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区域建设海上风电场。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象条件,包括台风频率、强度和路径等。

优选的区域应尽可能远离台风路径,并且有足够的海洋空间来减缓台风带来的风力与浪涌。

其次,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需要考虑机组的结构强度。

风力发电机组应采用轻质材料和坚固的结构,以抵抗强风的冲击。

机组的外壳应具备良好的抗风性能,以减少风力对机组的影响。

此外,机组的台座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台风能力,在台风来临时能够稳定地支撑机组。

另外,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还需要考虑运维方面的因素。

台风来临时,风力发电机组应能够迅速停机并进行紧急维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机组应配备高效的监测系统,能够及时监测气象条件,准确判断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自动控制机组停机。

此外,机组的维护通道和作业平台也需要设计得足够安全,使维修人员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最后,为了增强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能力,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可以在机组周围设置护波堤或人工岛屿,来减缓台风带来的浪涌和风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减振技术和预警系统,及时预判台风的来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机组。

总结起来,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有赖于综合考虑选址、结构强度、运维措施和辅助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充分考虑和合理设计,才能增强机组的抗台风能力,保障海上风力发电的安全运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吴运东陈胜军(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气候中心)摘要在我国东南沿海,风力资源丰富,但每年夏、秋季台风频发`,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本文分析了东南沿海台风的主要特性,提出了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的主要方法。

1.浙江沿海热带气旋的主要特性1.1概述热带气旋是热带海洋大气中的一种急速旋转的涡旋。

它带来的风、雨、潮破坏力极大,常使浙江发生洪涝、风灾,是对浙江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

根据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热带气旋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表3.1、热带气旋划分等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热带气旋名称6~7级(风速<17.2米/秒)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8~9级(风速17.2~24.4米/秒)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10~11级(风速24.5—32.6米/秒)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storm)≥12级(风速≥32.7米/秒)台风(Typhoon)考虑到多年沿用的习惯和叙述的方便,除需要说明其强度外,在一般性的叙述中,仍将近中心风力大于等于8级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三种称谓统称为台风。

1949~2000年的52年中,发生台风灾害的有37年,平均1.4年中就有一年有台风灾害,因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以上或受灾农田在500万亩以上的有13年,即1956、1961、1962、1963、1988、1989、1990、1992、1994、1996、1997、1999、2000年,平均每4年便有1个严重的台风灾害年。

52年中影响浙江台风共171个,平均每年3.3个,其基本特征为:一、时间特征影响浙江台风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1年有6个台风,分别是1959、1960、1966、1978、1985、1994年共6年;最少的是1991年和1993年,全年无台风影响。

在171个影响台风中,给浙江造成灾害的台风有74个,占影响台风数的43.3%,平均每年遭受1.4次台风灾害。

浅谈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加强措施

浅谈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加强措施
科 技论 坛
浅谈 风力发 电机组抗 台风 加强措施
朱 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龙
( 国华 ( 齐齐哈 尔) 风 电有限公 司, 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 摘 要: 为增强风力发 电机组的安全性 , 对风 电机组的生存极 限进行适度 的加 强, 设计特殊的 s 型抗 台风风 电机组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 : 风 力发 电机组 ; 抗 台风加强 ; 措施分析 风电机组的加强方案应在 技术 可行性的基础上 , 由经济性来决 ● 主鬻姗强部怔 ▲ 叶I 曼 区填 定方案是否可行 。 制定加强方案应该 以风电场 的历年 台风资料为依 据, 由于缺少 准确 、 系统 的台风资料 积累 , 做 到这一 点 目前 还较 困 难, 所 以风电机组 的抗 台风加强方案 , 只能参 照风电场 已有的 台风 资料 , 不是广泛意义上抗 台风风况 的加强设计 。具体方法是从对 风 电机组生存 最有效的部件人 手 , 即按 基础 、 塔架 、 叶片 、 连 接件及 整 体依次考虑加强措施 。 变桨距风电机组在遭遇台风袭击时 , 由于受频 繁变化的风 向和 湍 流的影响 , 不论叶片在工 作位置还是顺桨位 置 , 叶片都会 受到更 ● 遮 当报强辞位 ▲ 叶片 荫鼍 医 麓 大 的交变载荷 , 变 桨系统易 出现故 障造成 叶片或机组损坏 。据经历 过 台风袭击 的风 电场 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表 明, 变桨系统是风 电机组 抵抗 台风袭 击的主要薄弱环节 。 因此 , 相对而言 , 在有台风袭 击的风 电场选 用定桨距 风电机组 , 可以减 少经济损失 。 在此 , 本文仅 对某 型 定桨距 风电机组抵抗 台风袭击 的加强措施进行粗浅叙 述。 1部件承载能力的加强 依据某风电场近几年的台风资料 , 并考 虑到技术及经济的可行 性 时风速 8 0 .0 m/ S , 叶片按 瞬时风速 7 5 .0 m/S 对风 电机组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风电机组如何提高抗台风能力?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1-9-6 14:45:01
所属频道: 风力发电关键词: 风电机组六鳌风电场风电技术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年来,风力发电成为福建省电力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截至2010年底,福建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55.77万千瓦。

风力发电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时常饱受台风侵扰之惑,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影响。

本文以福建大唐漳州六鳌风电场设备事故为案例,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两个层面,详细阐述沿海地区如何加强和提高风电机组抗击台风的能力。

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特征包括极端风速、突变风向和非常湍流等,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往往使风电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如叶片因扭转刚度不够出现通透性裂纹或被撕裂;风向仪、尾翼被吹毁;偏航系统和变桨系统受损等,以及最严重的风电机组倒塔。

六鳌风电场设备损坏事故分析
六鳌风电场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六鳌半岛东侧的海岸线地带,目前在役总装机容量为101.6兆瓦,总计85台风机。

工程分三期开发,共用一个升压站集中控制。

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强台风“鲇鱼”在福建漳浦县六鳌镇正面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中心最大气压为970百帕,是2010年最强台风。

强台风“鲇鱼”的正面登陆造成六鳌风电场三期Z13号风机倒塔、Z10号风机叶片折断。

造成一期两台箱变线圈短路烧损;二期两台风机轮毂进水,控制柜内元器件损坏;三期Z2、Z13号两台箱变绕组短路烧损。

事故原因分析:1.台风造成的瞬时风速、湍流强度和入流角超过受损风机的设计制造标准,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依据相关设计制造标准,Z72-2000型风力发电机组可承受极端风速(50年一遇3秒平均)为70米/秒,最大湍流强度为0.16,最大入流角为8°。

根据福建省气候中心的风速计算报告结果,在Z13号风机倒塔时段内瞬时计算风速(3秒钟平均)达70.2米/秒,湍流强度达0.3以上,超出了风机可承受的极端风速及湍流极大值;在Z10号风机叶片折断时段内湍流强度高达0.3以上,入流角20°以上,湍流强度和入流角均大大超出风机可承受的最大湍流强度和最大入流角。

2.台风造成箱变进水短路,导致风机失去电网电源,是事故扩大的原因。

强台风将三期Z2、Z13号两台箱变顶盖掀开,致使雨水进入,箱变发生短路。

Z13号风机叶片由于超强风速和高湍流带来的瞬时极大变桨扭矩超出变桨伺服电机尾部刹车所能承受的极限,被迫向工作位置(0°)变桨。

当叶片向工作位置旋转后,风机变浆系统又自动动作对叶片进行收桨操作。

由于Z13号箱变短路,Z13号风机失去电网电源,叶片收浆只能靠蓄电池提供控制动力。

因持续大风及高湍流,叶片多次被吹至工作位置并反复收桨。

叶片反复收浆,导致蓄电池电量耗尽,最终叶片无法收浆。

由于此时风机处于空载状态,叶轮不断加速直至飞车,轮毂转速急剧上升造成风机其它部分(叶片及塔筒)载荷也随之急剧增大,叶片及塔筒螺栓承受载荷超出其设计载荷,最后导致风机倒塔、叶片断裂。

事故暴露的问题1.沿海地区的风电机组不具备抗强台风能力。

本次事故的Z72-2000型风机变桨制动力矩在设计时考虑50年一遇3秒钟平均70米/秒的极端风速情况和0.16的湍流强度,相对于强台风“鲇鱼”正面登陆带来的极端风速伴随的高湍流和大入流角,变桨制动力矩不足,制动策略不能满足抗强台风的要求。

风电机组箱变顶盖与箱体的联接强度不够,抗台风能力不足,致使箱变顶盖被强台风掀开,雨水进入变压器及盘柜的电气元件,造成短路。

2.风电机组微观选址工作中部分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六鳌三期风电机组微观选址时对局部区域的湍流强度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

根据湘电公司提供的六鳌三期风机安全性复核报告,微观选址的13个机位根据12个月的测风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湍流强度为0.109,最大湍流强度为0.128,远小于此次台风登陆后实际的湍流强度(0.3以上),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

3.设备制造未满足合同要求。

Z10、Z13号风机失控表明,风机制造没有满足设备技术规范书“风电机组必须至少配有两套独立的制动系统,由此保证风电机组能在任何条件下(包括电网故障甩负荷)和风轮转速达到最大转速条件下停机”的要求。

从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入手提升风机抗台风能力
如何加强沿海地区风电机组抗台风能力,下面主要从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和提出对策。

1.加强风电场建设的微观选址风电机组的微观选址应当综合考虑风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发电效益。

微观选址方面,因台风强气流突然改变带来的非常湍流是造成风机破坏性损害的主要原因,避免在环境湍流大的区域安装风电机组就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风电场在场址选择时,应避开台风经常登陆的地方,避开强风区。

风机基座在微观选址时,应紧密结合风电场实际资料,准确分析风电场的平均湍流强度、
最大湍流强度、最大瞬时风速、入流角等风能特征参数指标,选取合理的风机基座位置。

如果微观选址不合理,就会造成风机被破坏。

2.机组选型按照国标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等级的要求,风电机组应设计成能安全承受由其等级决定的风况。

风电机组适用的风速,一般不允许超过参数的限值,以免产生安全隐患。

设备在选型时要重视控制系统电源防风、防雨能力。

在风机关键部位,尤其是箱变部位,应选取风电机组箱变顶盖与箱体的联接强度最高,抗台风能力最好的风机,从而避免使箱变顶盖被强台风掀开,致使雨水进入变压器及盘柜的电气元件,造成短路;重视风机变桨制动系统和风机本体自动控制系统,确保风机在失去电网电源的情况下,有其他的安全策略使风机本体不会因蓄电池电量耗尽而失去控制。

3.管理措施层面风电场的安全经济运行涉及多个部门,包括风电机组制造商、风电场业主及运行单位等相关部门。

有效地提高风电抗台风能力,只有以上单位通力协作,才能充分保障风电的安全经济运行。

4.风电机组制造商设备制造单位为沿海地区及海上风电场生产供应风机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台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风场,不同的机位采取差异化设计制造。

同时,对易遭受台风袭击的沿海地区及海上风电场的风机设备应优化风电机组的制动策略,增强风机变桨制动力矩,提高控制系统电源防风、防雨能力,确保在强台风时能保证风机设备安全。

5.风电场业主及运行单位台风易发、频发地区,应当对风电场所有风机的湍流强度重新进行校核计算,并按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机直接遭受过强台风影响的,应对风机塔筒联接螺栓等设备、零配件进行外观检查及金相抽检,受损部件应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保证风机运行安全。

应当加强风机设备的监造和验收,确保设备制造满足合同要求。

在风电场装设视频监控设备,将视频信号实时传送到风电场中控室,以便实时了解掌握风电设备运行情况。

6.灾害预警风电场应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灾害预警信息,跟踪台风的移动路径及风雨强度变化,及时做好应对策略,最大程度上减少台风灾害对风电场的破坏,并充分利用台风,提高发电效益。

同时还应依据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发布的风速、风向预测信息,做好风电场的发电计划,合理安排风机运行。

7.事故处置台风是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蕴涵的巨大自然能量将对风机设备结构施加静载荷和动载荷叠加效应,形成周期性激荡,如周期恰与风电机组固有振动周期相近时(或整数倍时),应使叶轮处于避风自由状态,避免台风与风机设备结构产生横向共振,使之叶片出现裂纹、撕裂、折断,偏航和变浆系统受损,甚至倒塔,最终导致机组损坏。

因此防范台风时要求对电力变浆风机紧急备用电源正常,确保停机时风机叶片能够执行顺浆避风的安全指令,使叶轮处于自由避风状态,避免设备与台风湍流频率形成共振。

液压变浆风机 (如V80、G52风
机)应保证液压控制系统正常,可随风力大小自动调整叶片转角,当停机时液压释放叶片自动顺浆以确保风机安全。

当超强台风来临时,对定浆距风机可预先全场停机,根据台风风向,将风机叶轮偏航至顺风向,以确保风机安全。

同时,确保通信信号数据畅通,实时监控台风数据。

(作者单位:福建电监办)
近年来受台风影响东南沿海风机运行事故
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严重影响我国南部地区风电场的正常工作,据事故资料显示:广东汕尾红海湾风电场25台机组中13台受损,损坏率达52%;2006年“桑美”台风对浙江苍南风电场造成了毁灭性重创,全场26台机组中有5台倒塔,32支叶片严重损坏,11台开启式机舱罩的风电机组除倒塔损毁外,所有机舱盖全部吹掉;2008年“蔷薇”台风造成台湾2兆瓦风电机组倒塔;2010年“鲇鱼”台风造成福建省六鳌风电场1台2兆瓦风电机组倒塔,1台风机叶片折断,2台风机轮毂进水,4台箱变线圈短路烧损。

来自:中电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