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必修2中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的第一节。

本章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三节内容.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和服务中心。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两部分内容,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

本节在本章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习和理解下面的内容。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舞台,既与前一章紧密联系,又对后面的学习起着启下的作用。

二、课标解读:课标: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1)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及其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及其功能分区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3)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三、学情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

此外,从课程以外的媒体中,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具体城市的知识。

我们的学生居住在城市中,具有对城市的体验性知识。

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相当多的有关城市的感性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以具体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2)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变化与变化因素2.过程与方法: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培养学生对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兴趣,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热情;
2.增强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系统的分析。在学科关联性方面,学生对以下内容较为熟悉:
a.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
b.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c.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a.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城市与乡村的划分及其基本特点;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城镇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然而,在具体分析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时,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空间结构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其形成与演变规律;
2.缺乏实际案例的分析,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脱节;
3.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忽视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探讨其形成原因;
3.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等工具,让学生对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导学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导学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程标准:实验版:新课程标准: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017版: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合理利用城乡土地的意义。

学习目标1. 结合某城市地图,指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位置、形态以及特征。

3. 结合实例,从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因素来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4. 举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会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评价任务1. 能通过自主预习教材,完成学案活动一,初步构建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知识框架2. 依据“香港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图”,能指出该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检测目标1)3. 依据“香港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图”,能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位置、形态和特征(检测目标2)4. 依据“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和“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能说明土地租金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检测目标3)5. 通过列表,能比较出城市发展初期和发展中后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

(检测目标4) 学习过程活动一:课前预习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包括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例如:住宅区、商业区、 工业区、等。

然而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它类型的用地。

域结构 。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 同心圆 、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历史因素行政因素6.城市内部空间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活动二:读“香港城市土地利用分布图”分析下列各题。

1.据图说出香港的城市功能分区2.描述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据图说出香港商业区的分布,并分析原因4.图中显示的香港高级住宅区主要有三个,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有课堂反馈(2016•温州高一月考)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

高中地理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典型例题:1、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不论大小,都有明显的功能分区B、城市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往往具有明确的界线C、各功能分区的职能并不单一,往往兼有其它功能D、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形成主要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解析: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而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会产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职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功能区。

可见,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的结果。

这些功能分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每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会兼有其他的功能。

在某些中小城市各部门可能占地的面积较小,或者分散布局,则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答案:C2、有关住宅区的正确说法是A、城市住宅区的形成和分化出现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B、住宅功能用地是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C、住宅区内容纳的人口主要是劳动人口D、目前特大城市的住宅区主要分布在卫星城镇解析:城市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

住宅区内的人口既包括劳动人口也包括非劳动人口,而且由于城市人口在家里的时间较长,所以住宅区成为了城市土地利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在多数城市中,其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城市住宅区的形成和分化有其历史过程,它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分散大城市的部分人口和职能,减轻大城市的各种问题,许多特大城市在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建设卫星城,但并不等于特大城市的住宅区主要分布在卫星城镇。

答案:B二、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城市功能分区是A、城市政府政策影响的结果B、在本世纪才形成的C、城市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的结果D、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A、商业区功能用地B、工业区功能用地C、住宅区功能用地D、教育区功能用地3、工业企业寻求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进行布置的主要原因是A、这些地区环境优美B、这些地区交通方便C、这些地区能源丰富D、这些地区人口众多4、住宅区在布置上出现了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市中心区,低级住宅区则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区B、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文化区,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工业区C、高级住宅区一般向城市的东部发展,低级住宅区一般向城市的西部发展D、高级住宅区一般向城市的南部发展,低级住宅区一般向城市的北部发展5、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C、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D、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6、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占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按在城市中所处位置由中心到外围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C、低级住宅区多远离市中心,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市中心D、工业区是城市中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7、离市中心远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住宅B、商业C、工业D、娱乐8、下列属于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的是A、商品价廉物美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较大C、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D、消费者以中老年人口为主9、形成城市同心圆模式的同心圆一般是A、3个B、4个C、5个D、6个10、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工业区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B、距离城市中心越近的地区地租水平也一定越高C、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D、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小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早期的功能分区对目前的功能分区影响不大B、城市内部地价差别是地域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行政干预往往对城市内部结构的分化不利D、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成以后,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二)综合题12、根据下面表格数据回答问题。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

请看图2.2,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2.1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yx

2.1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yx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5、交通条件与城市区位
蚌埠
(1)交通干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2)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 (3)现代交通枢纽出现了许多城市
“火车拉来的城市”
6、政治文化因素
新建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布达拉宫
耶路撒冷
梵蒂冈
深 圳
从边陲小镇发展到 现代化的大都市,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与数 目之间有何关系呢? 城市的等级与数目之间成反比关系。 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等级越低, 则数目越多
城市 城市 城市 城市 服务 职能 服务 等级 作用 数目 距离 范围 种类 功能 高 低




远 近


多 少


城市等级
城市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区域金融中心、航 一级中心 上海 运中心、贸易中心、 长江三角洲、 全国甚至国外 国际投资中心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使城市,也可以是城市 内的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克里斯泰勒认为,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 则,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 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 空间上呈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
为什么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育?
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2000年)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
杭州市
1、地形与城市区位
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④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

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如乡村地区的分散居住格局、单一经济结构,城镇地区的不同功能区分布等。
2.分析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乡村地区空间结构的局限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有序性、复杂性、动态性等。
3.探讨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途径,如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所选对象的空间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优化途径的研究。
3.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优化途径。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探讨问题过程中,深化对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乡村或城镇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访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乡村或城镇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访问。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所选对象的空间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优化途径的研究。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优化途径进行总结归纳。
而在城镇地区,学生可以发现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的分布。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使学生认识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有序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同时,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9第1课时0【学习重点】运用案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知识要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用地、用地、用地、用地、用地、用地、用地2、功能分区(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2)类型:区、区、区等(3)特点: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限;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叫。

(2)模式:模式、模式、模式2、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①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功能活动愿意付出的高低。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和【探究】l 读教材图2.7,回答问题: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②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l 图中数字表示地租的高低,描述地租最高峰和地租次高峰的位置。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因素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在不断地_______三、城市的合理规划【探究】读图2.9,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布局的两种方案中,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结论:关键是要处理好___ __区和_ ____区之间的关系【习题巩固】1.有关市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CBD B.一定是行政中心C.不能有居民居住 D.可能有居民居住2.下列关于住宅区说法,错误的是A.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B.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内工业区附近C.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优越且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城内D.我国高级住宅区多为一座座高耸的现代化住宅楼群,低级住宅区多为拥挤的低矮平房3、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4—5题4.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5.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6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图2-5),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_______ ;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_______ ;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常见的功能区。

2.了解城市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重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___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

(3)常见功能区
【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及图2.1 、图2.2 、图2.3 和图2.4分析
1、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
2、填写下表
二.读图2. 5完成活动题:
1、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
2、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归纳空间分布特点或者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关系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 C.绿化带D.工业区
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是()A.西北风、向北流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D.西南风、向北流
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4.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
A.城市居民区的边缘地带B.城市的边缘地带
C.通达度最高的地区D.工业区的中心部位
【训练提升】
下图为中南半岛某城市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2.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A.离城市远B.山区多灾害
C.近湖泊,湿度大D.交通不便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4.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环境污染问题
5.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

有关甲.乙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交通便利,房价高
B.乙区远离市中心,房价低
C.甲区邻近商业区,居民购物比乙区
方便
D.乙区居民的收入一般高于甲区
6.关于城市住宅区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仅次于工业区
B.收入差异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回答7~8题。

7.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对应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9~11题。

9.在图中,③区说法正确的是()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
C.商业活动繁忙 D.环境质量最差
10.在②区内,可以布局()
A.学校、体育馆B.消防车库、停车场
C.政府机关、停车场D.超市、文化馆
11.①、④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

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