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1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

“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

“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B、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才美不外见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D、心忧炭贱愿天寒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卖炭翁阅读理解(1)

卖炭翁阅读理解(1)

《卖炭翁》阅读理解及答案(1)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1.身上衣、口中食2.C A阅读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设问句可知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2此题考查学生对十个的理解能力,阅读诗歌主旨,根据选项分析,判断正误。

B中“何所营”体现了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的悲惨生活。

D中“愿天寒”是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况。

《卖炭翁》阅读理解及答案(2)1.查字典,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

(1)辙( )(2)叱( ) (3)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营:______________。

(2)心忧炭贱愿天寒愿:___________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骑:______________。

(4)系向牛头充炭直直: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找出诗句。

(1)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4.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______。

答案:ﻫ解析:1.(1)zhe(2)chi (3)chi2.(1)谋求(2)希望(3)骑马的人(4)同“值”,价值3.(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4.宫使掠夺的残酷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卖炭翁》阅读理解及答案(3)1. 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卖炭翁 练习题 及答案

卖炭翁 练习题 及答案

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
练题
1. 简述《卖炭翁》这首诗的内容。

2. 描述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3. 解释诗中的“炭梓泉声冷洒”这句话的意思。

4.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个人理解。

答案
1. 《卖炭翁》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一个贩
卖炭火的老人在寒冷的冬天辛勤劳作的场景。

诗的开头描述了炭翁
沉默卖炭的情景,后文描绘了他打生火、切柴、脚踏磨等劳作场景,表现出他勤劳朴实的品质。

2. 卖炭翁的形象特点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他贩卖炭火的职业特点,他常年奔波于乡村之间,生活贫苦,辛勤劳作以谋生。

二是他
勤劳朴实的品质,诗中描绘了他刻苦耐劳、忍受严寒、乐观向上的
态度,展现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3. “炭梓泉声冷洒”这句话是在描述炭翁的劳作场景。

其中,“炭梓泉声”指的是炭翁在山中采集炭火的场景,炭梓是指炭翁采集的炭火原料,泉声是指山泉的流水声;而“冷洒”则表现了严寒天气下泉水的冰冷之感,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严寒的环境与炭翁的劳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炭翁的辛勤劳作和艰难环境。

4. 这首诗通过描绘卖炭翁辛勤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人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赞美。

我个人理解,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勤劳致富,并展现了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可以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卖炭翁》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4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3.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23.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

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24.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卖炭翁》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烟火色”在诗中指的是什么?2. “苍苍”一词在描述卖炭翁时,表现了什么状态?3. “敕”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什么?4. “辗”字在“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意思是什么?5. “翩翩”一词在描述使者时,传达了怎样的形象?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翻译成现代汉语。

3. 请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请将“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翻译成现代汉语。

5. 请将“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卖炭翁,伐薪烧炭______。

2. 满面尘灰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

3.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______。

4.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______。

5.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______。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卖炭翁》这首诗的主题。

2. 诗中卖炭翁的形象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3. 请描述诗中卖炭翁的情感变化。

五、描写手法(每题5分,共15分)1. 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卖炭翁的形象?2. 诗中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卖炭翁的艰辛?3. 请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六、句子赏析(每题10分,共20分)1. 请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诗中的矛盾心理和深层含义。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1. 请分析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2. 请分析诗中环境描写对表现卖炭翁情感的作用。

3. 请分析诗中卖炭翁的情感变化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八、主旨剖析(15分)结合全诗内容,剖析《卖炭翁》这首诗的主旨,并探讨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哪些批判和同情。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卖炭翁》杜甫【原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习题】1、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分析: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卖炭翁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卖炭翁精全阅读与答案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对宫市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1分)_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2分)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分)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3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卖炭得钱何所营.(__谋求、需求_)(2)心忧炭贱愿.天寒(__希望___)(3)翩翩两骑.来是谁(__骑马的人__)(4)系向牛头充炭直.(_同“值”,价钱 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7. “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8.(2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也概括了漫长的艰苦劳动过程,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铺垫。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只十四个字就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扣人心弦的名句。

“身上衣正单”,就应该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

D这是一首叙事诗。

诗人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没有..运用到的写作手法是()A对比 B 卒章显志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3.下列对诗中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白居易因“宫市”低价强购货物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用“两鬓苍苍”突出人物的老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复杂的工序。

C.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通过叙写卖炭翁愿望的卑微,巧妙地表现出活的贫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

(共5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12.卖炭翁“卖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衣正单”还“愿天寒”?(3分)
答案:
11.C
12.换取衣物和食物,担心炭价格太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