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模块3-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3.5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3.5.1 概述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主要指结构底层或底部两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
的多层砌体房屋。 为了防止底部因变形集中而发生严重的震害,在抗震设计中必须在结构底 部加设抗震墙,不得采用纯框架布置。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的数量,应依据第二层与底层的纵横向侧移刚 度比值要求来确定。
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内 外墙交接处,灌实5个孔;内墙 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 侧各灌实1个孔
(二)钢筋混凝土芯柱
对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可按下表要求设置芯柱。
1.设置位置与要求 2.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 (1)截面与配筋
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少于120×120mm2,芯柱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插筋不应小于1φ12;对7度时超过五层、8 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少于1φ14。
底部抗震横墙的间距应符合表3-16的要求。
表3-16底部抗震墙最大间距(m)
6 度 21 7 度 18 8 度 15 9 度 —
底部框架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4-17的限制。 表3-17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
6 高度
22
度 层数7Biblioteka 7 高度22度 层数
7
8 高度
19
度 层数
6
9 高度
度 层数
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 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 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 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 于100mm。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1.剪力设计值的确定
底部加强区的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Vw按以下规定调整: 一级抗震等级 Vw=1.6V 一级抗震等级 Vw=1.4V 一级抗震等级 Vw=1.2V 一级抗震等级 Vw=1.0V
n
Kij
Gim Gi
Vi
j1Leabharlann 4. 多洞口墙体中各墙段地震剪力的分配
柔性楼盖计算简图
带洞口墙体中各墙段的水平侧移相等,因此,墙段承担的地震剪力按各墙段的抗侧
刚度比例进行分配,即
Vmr
Kmr
s
Vim
Kmr
r 1
砌体结构
三、无筋砌体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一)砌体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VE N fV
fV—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ζN——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二)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墙和石墙的抗震受剪承
载力按下式验算:
V fVE A
RE
2.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进行验算
V 1 RE
(六)砌体结构的施工要求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要求。
砌体结构
(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砌体结构
§8-2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
砌体结构
§8-2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二、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及芯柱的设置
砌体结构
构造柱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砌体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1. 楼层地震剪力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本书第三章所述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4.1)
其次,考虑到多层砌体结构在线弹性变形阶段的地震作用基本上按倒三角形分布,顶部附加地震影响系数δn=0。
在扭转地震力的作用下,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处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图4-4 墙体转角的破坏
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砌体结构的楼梯间,预制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 容易发生破坏。
1. 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2. 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 4.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5. 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6. 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1
这样,任一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为:
2
作用于第i层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Vi为i层以上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之和,即:
3
(4.3)
6
(i=1,2,…,n) (4.2)
5
!
4
鞭梢效应,但增大的两倍不往下传递 。
[例题4-1] 某四层砖砌体房屋,尺寸如图4-6(a)(b)所示。结构设防烈度为7度。楼盖及屋盖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横墙承重。楼梯间突出屋顶。除图中注明者外,窗口尺寸为1.5m×2.1m ,门洞尺寸为1.0m×2.5m 。试计算该楼房楼层地震剪力。
A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n
砌体类别
0 / fV
0.0 1.0 3.0 5.0 7.0 10.0 15.0 20.0
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 0.80 1.00 1.28 1.50 1.70 1.95 2.32
混凝土小砌块
1.25 1.75 2.25 2.60 3.10 3.95 4.80
0 为对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
i2
r 1
1 2 3
ir hir / bir 1 时
kir
Et
3 ir
1 ir 4 时
kir
Et
3ir
3 ir
(b)有洞墙体
对于开有规则洞口的墙体,墙顶在单位力作用下墙
顶位移应等于各墙段侧移 之和。
1 2 3
1
K
1
第i层的横向地震剪力由第i层所有横墙承受。
(1)刚性楼盖房屋
刚性楼盖房屋:对于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
(屋)盖等。
n
V j V ji V ji k ji j
j
i 1
n
Vj k ji j
i 1
j
j
j
1
n
Vj
j
k ji
Vj
i 1
Vji
k ji
n
Vj
(2)柔性楼盖房屋
柔性楼盖:木结构等楼(屋)盖。
jm
jm
第m道横墙所 jm
分配的地震剪力,
按第m道横墙从属
面积上重力荷载 代表值的比例分
jm
配。
Vj
V jm
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及分析

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及分析摘要:文章探讨了砌体结构在我国建筑中的使用。
在使用中,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
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结构总体上进行设计。
关键词:砌体结构;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在我国居住、办公、学校等建筑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砌体结构因由粘土砖、混凝土砌块等砌成的结构,被确定为脆性结构,其抗剪、抗拉、抗弯强度都相对较低,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实践证明,只要经过认真抗震设计,即使在中、强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也能够不同程度地抵御地震的破坏。
一、多层砌体结构的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般较常采用的是多层砌体。
砌体的材料,除了烧结的普通粘土砖和多孔粘土砖外,还有各类混凝土砌块及天然和经加工的石材等。
它们能适应砌体结构需减少使用粘土砖,从而保护土地资源的发展战略。
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体积配筋率低于0.07%的砌体属于无筋砌体,严格限制在抗震设防区采用;当多层房屋的层数较多时,需采用体积配筋率介于0.07%-0.2%的约束砌体;对中高层砌体房屋,需采用配筋砌体,其体积配箭率不低于0.2%。
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分析在设计中,确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
其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
其三:房屋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仅做平移运动,因此各抗侧力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同。
我们在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时,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为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集中质点设在楼、屋盖标高处,各楼层质点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墙体上、下层各半的重力荷载。
(一)多层砌体结构的布置一般在地震中,承重横墙的破坏主要为剪切破坏,且一般是底层比上层严重。
纵墙的破坏往往是因为横墙间距过大或者楼(屋)盖刚度较差而使平面外受弯受剪.对于多层砌体结构布置,这些规定包括:(1)控制房屋总高度和总宽度的最大比值,避免整体弯曲变形;(2)承重墙体体系的选择,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并控制最大横墙间距,以减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不利影响;(3)抗震墙体在平面内的布置应避免产生扭转不规则和凹凸不规则:纵横两个方向均宜疏密均匀对称,较小房间的隔墙可改用非抗震墙,墙体的轴线宜对齐;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除高宽比大于四的墙段外宜均匀,并满足最小局部尺寸的要求;(4)抗震墙沿竖向应上下连续,避免出现竖向构件间断的不规则,并防止侧向刚度的突变;(5)楼梯间布置于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时,应采取加强墙体约束等措施,提高楼梯间的安全性;(6)抗震墙体内部不应被烟道、风道、垃圾道等削弱,当布置这类竖向管道时应有加强措施;(7)对于竖向和平面严重不规则的房屋.如立面高差大于6m。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是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抗震设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等。
以下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
首先,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震产生的惯性荷载和地震波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常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其中,框架结构是一种较常见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纵横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来承受地震荷载。
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墙体和柱子的相互作用,通过设置合适的墙柱配筋和连接方式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其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起到承担地震力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和加固。
一般情况下,墙体应沿着房屋周边和内部的支撑结构布置,以增加抗震能力。
墙体的加固可以采用加厚墙体、设置纵向和横向加筋等方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使用抗震构造技术,如水泥砂浆填塞、钢筋加固等,也可以有效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第三,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也需要考虑。
屋面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地震波的冲击和水平力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固屋面结构,如增加屋面横向抗倾覆设计、采用加筋梁等。
地基在地震中是房屋抗震的基础,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加固措施,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基、地基加固灌浆等,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最后,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勘察和试验分析。
通过工程勘察,了解地震易发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地层情况等,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试验分析可以通过使用抗震模型、模拟地震波进行振动台试验等方法,检验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全面考虑结构、墙体、屋面和地基等方面的因素。
第37讲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三、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构造柱的设置
(1)定义——在砌体房屋墙 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 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 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 混凝土柱,称为混凝土构 造柱,简称构造柱。
(2)构造柱的作用 ①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 (约10%~30%) ②约束砌体,提高变形能力, 增加延性和整体性; ③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6)材料的强度等级要求: ①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②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7.5。
结束! 谢谢大家!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3)设置部位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
§1.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4)构造要求
④ ①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 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6、7度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筋宜采用4Ф14,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②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 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 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③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底框结构——是指底部为钢筋砼框架-抗震墙 结构,上部为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房屋。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
1.震害特点 底部框架砖房的破坏相当严 重,破坏部位都发生在底部 框架部分。 底部框架砖房震害加重的原因: 上部纵横墙较密,不仅重量大而 且侧向刚度比下部框架大得多, 形成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
第五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烈度 6 最大高宽比 2.5
7 2.5
8 2.0
9 1.5
这主要 从实际震害观察中总结得到的,为了保证房屋的稳定 性,给出的限制。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三、抗震横墙间距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来 承受。对于横墙,除了要求满足抗震承载力外,还 要使横墙间距能保证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 的刚度要求。承载力要求可以通过验算来确定,而 横墙间距必须依靠楼盖水平刚度来确定。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第j层各横墙所分配到的地震剪力之和应等于该层的总地震剪力,则
(4.8)
V
m 1
n
jm
Vj
(5-4a)
Vjm为第m道横墙的侧移刚度Kjm与楼j层层间侧移Δ j的乘积
Vjm K jm j (5-4b)
(5-4c)
jm
(5-4b)代入(5-4a)给出
§5-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多层砌体房屋可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由于砌体 房屋刚度大,周期短,一般在0.2-0.3s,故地震影响系数 取最大影响系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 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底部剪 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层 数
7 7 6 7
高 度
18 18 18 18
层 数
6 6 6 6
高 度
12 12
层 数
4 4
混凝土 小砌块
§5-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或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算起,全地下室 和嵌固好的半地下室可从室外地面算起。带阁楼的 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房屋类型
烈度
6
7
8
9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18
18
15
1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15
15
11
7
木楼、屋盖
11
11
7
4
h
16
4.2.5房屋的局部尺寸
为了避免出现薄弱部位、防止因局部的破坏发展成 为整栋房屋的破坏,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局部尺寸应符 合下表的要求。
结构布置 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房屋的高宽比 抗震横墙的间距 房屋的局部尺寸
h
11
4.2.1结构布置
1.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的结
构布置方案,其次考虑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布置 方案,避免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2.纵横墙应对称、均匀布置,沿平面应对齐、贯通, 同一轴线上墙体宜等宽匀称,沿竖向宜上下连续。
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大体一致的墙体,会因墙体的主拉应力强度达到限值而产生 斜裂缝。因地震力的反复作用,形成交叉裂缝。
图4-1 1999年9月21日 九二一大地震中台湾的 台中县一实验室学生室 墙壁出现交叉裂缝
h
5
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基本垂直的墙体,尤其是房屋的纵墙,则会因出平面 的弯曲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墙体甩落。
❖ 2. 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 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 ❖ 4.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 5. 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 6. 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h
10
§4.2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
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对多层砌体结 构房屋,宜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8 6 15 5 18 6
12 4 --- ----- ---
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的 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 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3. 砖房和砌块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6m。
h
14
4.2.3房屋高宽比
0.0
0.0
唐山地区8度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11.8
35.3
29.4
23.5
0.0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害,减少严重破 坏和倒塌率。
h
4
4.1.2震害现象
震害的发生是由外部条件(地震动)和内在因素(结构特征)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一)从地震动的角度考察,地震波包括有水平、垂直、扭转等方向的分量。
h
8
(二)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 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 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砌体结构的楼梯间,预制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 容易发生破坏。
h
9
4.1.3震害规律
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在宏观上存在以下规律:
❖ 1. 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h
13
4.2.2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1.一般情况下,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
房屋类别
最小
烈度
厚度
6
7
8
9
(mm)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普通粘土砖 240 24 8 21 78 18 6 12 4
多 孔 砖 240 21 7 190 21 7
混凝土小砌块 190 21 7
21 7 18 6 21 7
3.在烟道、风道、垃圾道等部位,应避免墙体的局部
削弱。
h
12
4.当地震烈度为8度或9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 置防震缝。
1) 房屋立面高度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 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防震缝两侧均应布设墙体,缝宽可取50~100mm。
5.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否则应采取 局部加强措施,如在楼梯间四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
图4-2
唐山大地震中某三层客房外纵墙全部被甩落
h
6
受垂直方向地震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水平裂缝。
图4-3 水平裂缝1999年9月21日 九二一大地震位于震中央的台 中县雾峰乡光复国中教舍墙壁 上出现水平裂缝
h
7
在扭转地震力的作用下,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处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图4-4 墙体转角的破坏
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部位
烈度
6
78
9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0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 0.5
1.0 1.2 1.5 1.0 1.2 1.5 1.0 1.0 1.0 1.0 1.5 2.0 0.5 0.5 0.0
h
17
§4.3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多层砌体结构所受地震作用主要包括水平作 用、垂直作用和扭转作用。
第四章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h
1
主要内容
§4.1 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 §4.2 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 §4.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4.4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4.5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h
2
§4.1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
4.1.1宏观震害统计
统计分析表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 ❖ 6 度区内,主体结构一般处于基本完好状态; ❖ 7 度区内,主体结构将出现轻微破坏,小部分达到中等破坏; ❖ 8 度区内,多数房屋达到中等破坏的程度; ❖ 9 度区内,多数结构出现严重破坏; ❖ 10度及以上地震区内,大多数房屋倒毁。
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
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 算。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房屋的高宽比应满足下表:
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宽比
2.5
2.5
2.0
1.5
h
15
4.2.4 抗震横墙的间距
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
上述事实说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的抗地震破坏能力较低。
h
3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 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天津市8度区经7度设防的74年通用住宅震害统计(%) 基本完好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70.7 基本完好
19.5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