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文化解读30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PPT课件
❖ “天道”于“人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这便 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 人——主体 自然——客体
❖ 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 对立统一物。
❖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 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7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 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属于文化;或者说,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9
一、物质文化层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 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 可以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了整个文化创造的 基础。
二、制度文化层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 能进行。人类高于动物的一个根本之处,就是他们在创造物质财 富的同时,又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服务于他们自己、同时 又约束他们自己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相 互关系的准则、并将它们规范化为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 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等。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 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 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 定义域。
狭义“文化”——任继愈先生说,专指能够代表一个民 族特点的精神成果。也就是说,狭义的“文化”排除了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
不改,然后加诛。” ❖ 《昭明文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 昭明太子注:“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
远也。” ❖ 文化——自然 ❖ 文化——质朴 ❖ 文化——野蛮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唐代诗歌和宋代词作的代表,李白、 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 传》、《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 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的作品,以及明清传奇剧等, 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
园林艺术与造园手法
01
园林布局
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轴线对称和 一览无余。园林的景和境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还蕴藏着 深邃的社会伦理和人生哲理。
02 03
山水景观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景观骨干,以花木、建筑为烘托,综合 而成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山水景观的创造讲究“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即要得自然之真趣。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数量,促 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火药
指南针
起源于炼丹术,唐末用于军事。火药的发 明改变了战争形态,推动了热兵器的发展 ,并对世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发明推动 了人类的航海事业,为地理大发现和全球 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孔子、孟子、荀子等。其中,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仁爱”等核心观念;孟子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需要通过 教育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经典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实 践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01
02
03
04
仁爱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 爱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

《中国古代史文化》课件

《中国古代史文化》课件
《中国古代史文 化》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PPT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述中 中

中 生中

国国

国 活国

古古




代代




史文




概化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中国古代史概 述
古代史的起始与结束时间
起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结束时间:约公元1840年
重要事件:夏朝建立、商朝灭 亡、西周灭亡、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统一、汉朝灭亡等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添加 标题
法家思想概述:介绍法家思想的起源、代 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添加 标题
法家思想的核心:阐述法家思想中的“法 治”、“集权”等核心概念,及其与儒家、 道家等其他学派的区别。
添加 标题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分析法 家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 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如秦始皇的统一六 国、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
礼仪风俗的发展与变迁:分析传统礼仪风俗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变迁,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未 来发展趋势。
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融合
宗教信仰的多样性:道教、佛 教、伊斯兰教等
宗教信仰的融合:儒教与道教 的融合、佛教与道教的融合等
宗教信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对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 影响
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的作用:维 护社会稳定、促进文化交流等
● -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逐渐完善,文化繁荣,出现甲骨文等文字形式 ● -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 -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政治制度巩固,文化发展达到高峰 ●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割据,民族融合,佛教盛行 ● -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文化繁荣,出现唐诗等文学形式 ● - 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经济文化遭受破坏 ● - 宋辽金元: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 -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达到高峰,文化发展达到顶峰,出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6
02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2024/1/30
7
饮食文化
01 菜系与地域特色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各地 菜系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02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尊卑有序、和谐共处的原则, 如餐桌座位安排、上菜顺序等。
03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品茶、泡茶、论诗等 多种活动,体现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绘画
2024/1/30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从岩画、彩陶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的演变过程。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以形写神、追求意境、注重笔墨等独特的美学追求。
21
音乐与舞蹈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重要手段。
16
道家思想
01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无为 而治、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02
03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2024/1/30
17
佛教思想
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推动中国文化 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传 承方式。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 将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 文化发展趋势。
2024/1/30
26
2024/1/30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PPT课件
南朝结束,中国统一 三省六部制 分科举士制 开皇之治 大运河 赵洲桥
思考:寻找隋、秦两王朝的相同点隋陈,精选PPT17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李渊建唐,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唐三彩 《金刚经》 天文学、药学、史学、诗歌、绘画、书法 对外交流
精选PPT
18
七、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封建社会4)
曹植说:命题作文有何难; 晋开始了。
孔明说:我要写道动员令; 陶潜说你们累不累呀。
董卓说:我势大;
遂卷铺盖回家了。
吕布说:我人帅;
朱温说:我同花顺;
貂婵说:你们俩谁厉害。 萧道成说:我一条顺;
董卓完蛋了。
陈霸先说:重新洗牌……
曹操说:快帮我脱鞋迎老许; 杨广说:去扬州观花;
康熙说:江山好管儿子难教; 康有为说:我变;
雍正说:说我狠,我就狠给你 孙中山说:看我的。
们看;
慈禧说:木偶戏你当好演呀;
乾隆说:我爹是谁;
李连英说:有奴才伺候;
李鸿章说:九亿白银,小意思
精选PPT
35
中国简史 (搞笑版)
袁世凯说:窃国者为诸候? 蒋介石说:你看我的! 后面的不敢写了。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精选PPT
9
秦始皇
精选PPT
10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重点内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公元8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公元17、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府
精选PPT
21
元(1271年到1368年)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7
完整版ppt课件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君主 专制统治,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并设立特务机构 东厂、西厂,推行八股取士。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 立大顺政权,同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11
完整版ppt课件
2.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后:皇帝的正妻。
嫔妃:皇帝诸妻的通称。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 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3.皇太子、皇太孙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隋代在官吏选拔上的突出贡献就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创 立了科举制度。
16
完整版ppt课件
此后,科举制度经过唐代的发展,日趋完善,到明清 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基本的官吏选拔 制度。
二、科举制度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科举制度概述
科举,即分科取士之意。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 考试,通过公开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两科,考试的种类有常举、制举两种。
1.常举
常举是每年都进行的考试。考试合格者称为“及第”,
进士第一名称“状头”或“状元”。进士及第仅仅是取得
完整版ppt课件
一种做官的身份,经吏部考核合格或先做地方官的幕僚, 经举荐后才能正式授官。
17
2.制举
4.公主、驸马

中国文化史导论上PPT课件

中国文化史导论上PPT课件
第9页/共44页
中国疆域的变化
• 秦汉帝国建立后,“中国”领域放大,包括东南至于海、西北达于流沙的朝廷管辖 的广阔区间。
•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体奠定中国疆域范围:北起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西 起帕米尔高原,东极库页岛,约1260万平方公里。
• 19世纪中叶以后,西东列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使领土 避免更大损失。今日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 三位。
•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北伐讨元,其檄文有“驱 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 近代,“中华”逐渐成为指认全中国的文化符号。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902 年):“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 中华也。盖大地今日只有两文明:一泰西文明, 欧美是也;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
第21页/共44页
• 综论之,“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 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 治中心地。
第5页/共44页
• “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 ,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与“四方”对称, 初义京师的“中国”又有多种引申。
• 一如诸夏列邦; • 二如国境之内; • 三如中等之国; • 四如中央之国,等等。 •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与“四夷”对称的诸夏义的“中国”。
第10页/共44页
中国国名的演变
• 我国古代多以朝代做国名。 • 如汉代称“汉”、“大汉” ,唐代称“唐国” 、
“大唐” ,清代称“清国” 、“大清” 。 • 外人也往往以我国历史上强盛的王朝相称。如秦、
汉、唐。 • 日本长期称中国人为“秦人”,称中国为“汉
土” 、“唐土” ,江户时称中国人为“明人”、 “清人” 。此外,印度称中国为“支那” ,意 谓“文物之国” ;希腊、罗马称中国为“赛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