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5篇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报告1四年的大学即将结束了,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回首着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

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在校期间,我在理论知识方面基本掌握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电子电工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机床编程》、《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除此之外,我还选修了管理学等科目来增长自己的理论知识,为将来面对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在实际操作方面掌握了初级车工、初级磨工、初级铣工、初级刨工、初级焊工等;在专业方面,掌握了线切割、初级数控铣床编程及加工、初级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等技术。

在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

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

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

在实践上,我还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毕业社会实践,在这段期间,我深知道这是检验在校所学知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加强巩固和提高,我非常珍惜这段实习过程,它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零开始,虚心向前辈学习,任劳任怨,力求做好每一件事,逐渐在工件中学会了做事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能有更大的进步提高.通过自己的见解总结以下几点:一、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对机械专业的自己见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机械综合设计型实验报告

机械综合设计型实验报告

机械综合设计型实验报告1. 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械综合设计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在机械设计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计划、设计、制造、试验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学习并掌握实际机械设计的各项技术要点。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设计方案、制造过程、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2. 实验目的1. 提高学生机械设计方面的综合能力;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验技能;3. 掌握机械设计的各项技术要点。

3. 设计方案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设计和制造。

该装置主要由定位座、支撑杆和运动板组成。

定位座用于固定装置,支撑杆用于支撑运动板,运动板上设有一个夹具,可以将工件固定在上面。

我们通过精确的位置控制和夹具设计,使得工件可以被加工和加工后能保持稳定。

4. 制造过程4.1 制造材料我们选择了高强度的铝合金作为制造材料,其轻量化和优良的机械性能使得该装置更加稳定和耐用。

4.2 设计制图根据实验要求,我们使用CAD软件进行了装置的设计制图。

设计制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定位座、支撑杆和运动板。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工件加工的需求,在夹具的设计上也进行了精确计算。

4.3 制造工艺1. 根据设计制图,制造定位座、支撑杆和运动板的零件;2. 将定位座和支撑杆焊接在一起,确保装置的稳定性;3. 装配运动板和夹具,确保工件可以被固定在运动板上。

4.4 完成装置经过以上制造工艺的步骤,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机械装置的制造。

装置结构紧凑,运动平稳并能够精确地控制工件位置和加工过程。

5.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5.1 试验过程我们使用装置对一个工件进行了加工试验。

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夹具上,并使用精确位置控制将工件定位。

然后,启动装置,进行精确的加工操作。

试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每次加工的时间、位置和加工效果,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5.2 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该装置的精确位置控制能够确保工件加工的精度;2. 加工时间和位置与预计值相符,装置的加工效率较高;3. 工件加工表面光洁度较高,无明显毛刺。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微加工中心选刀换刀1、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系统基本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在选刀换刀过程所用到各种控制用电子元器件和各种位置检测元件的功能及其作用。

2、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部件、电子元器件、位置检测元件的感性认识。

由学生现场接线调试软件并进行设备运动操作控制选刀换刀的整个过程。

1.加工中心运动控制:学生可作各轴选择、点动控制、自动控制、正向、反向及回原位控制等运动过程;2.了解加工中心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种功能部件:PC机,PLC,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及液压控制系统等的作用;选刀换刀动作顺序微加工中心的选刀换刀主要包括有:刀库的选刀、Y轴的前进和后退、刀库的旋转定位以及主轴的夹刀和松刀等动作。

选刀换刀的整个动作顺序以及执行机构的动作如表1所示:表1 机械手选刀和换刀动作状态表1)按表2所示接好线;2)将PLC与PC之间的通讯线接好,并弄清通讯端口;(已接好)3)将已提供的PLC选刀换刀实验程序打开,写入PLC,并使PLC处于运行状态;4)运行PC机中的选刀换刀程序;5)根据提示,设置通讯端口;(com1)6)根据提示,进入选刀界面,并选择刀号;7)根据提示,进入换刀界面;8)鼠标点击PC界面上的“油泵电机启动”按钮,使油泵电机通电;9)选择单步或连续工作方式;10)当选择连续运行方式时,鼠标点击PC界面上的“循环启动”按钮,自动选刀换刀开始直到换刀结束。

当选择单步工作方式时,鼠标点击PC界面上的“循环启动”按钮一次,换刀选刀执行一步,再点击一次,再往下执行一步,……。

3.注意事项1.夹刀机构动作前,液压电动机必须先启动;2.本实验中,溢流阀作为安全阀,对整个液压系统起安全保护作用,溢流阀已经调好。

为确保安全,不可擅自调动溢流阀!3.注意安全!表2 选刀换刀实验面板接线表4.实验前的准备预习实验指导书并画出控制程序梯形图。

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报告(精选5篇)

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报告(精选5篇)

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报告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报告(精选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报告(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报告1一、实习目的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机床厂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实习要求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在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以及定位方式。

三、实习安排(1)第一周了解车间及工件大体情况(2)第一周分析万能摇臂铣床六大件的加工工艺四、实习内容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必须用夹具装好夹牢工件。

将工件装好,就是在机床上确定工件相对于刀具的正确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

将工件夹牢,就是对工件施加作用力,使之在已经定好的位置上将工件可靠地夹紧,这一过程称为夹紧。

从定位到夹紧的全过程,称为装夹。

装夹方法有找正装夹法和夹具装夹法两种。

找正装夹方法是以工件的有关表面或专门划出的线痕作为找正依据,用划针或指示表进行找正,将工件正确定位,然后将工件夹用虎钳中,按侧边划出的加工线痕,用划针找正。

夹紧的目的是防止工件在切削力、重力、惯性力等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或振动,以免破坏工件的定位。

性能。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任务是:使同一工序中的一批工件都能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

工件定位的实质就是要限制对加工有影响的自由度。

五、实习总结十天的参观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在公司进行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仪器与设备,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有,数控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以及相应的刀具、夹具、量具等。

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利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1.1 首先,将工件夹紧在数控车床上,并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夹紧。

1.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并进行切削加工。

1.3 最后,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 利用铣床进行零件加工。

2.1 首先,进行铣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夹紧工件、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刀具速度等。

2.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进行铣削加工,包括平面铣削、立铣、侧铣等。

2.3 最后,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3. 利用钻床进行孔加工。

3.1 首先,进行孔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夹紧工件、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削速度等。

3.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进行孔加工,包括定位孔、盲孔、通孔等。

3.3 最后,进行孔的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孔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 利用磨床进行零件加工。

4.1 首先,进行磨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夹紧工件、选择合适的磨削轮和磨削速度等。

4.2 然后,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进行外圆磨削、内孔磨削、平面磨削等。

4.3 最后,进行精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数控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对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加深了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还掌握了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机械设计和加工水平,为实际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机械设计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新)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新)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姓名王超学号1010211523序号实验日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1年12月目录实验一: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 (2)实验二: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 (2)实验三:凸轮机构综合性能测试实验 (6)实验四: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 (10)实验一: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绘制实际拼接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3.根据所拆杆组,按不同顺序排列杆组,分析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些,并能用运动简图表示出来。

4.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5.通过实验,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方法;转速及回转不匀率的测定方法。

6.通过比较理论运动曲线与实测运动曲线的差异,并分析起原因,增加对运动速度特别是加速度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实验台三、认识实验中所有的配件。

四、按给定要求,设计如下三种机构1)设计刨床导杆机构,要求该刨床导杆机构刨刀来回速度的比值为:1.6、1.5、1.4、1.3(按组别四选一);部分尺寸要求为:导杆长度为350mm,导杆转动中心距刨刀滑轨距离为350mm,连杆长度200mm。

(可选定曲柄长度计算机架长度)。

2)双曲柄滑块机构,两滑块导轨相距210mm,两曲柄为同一构件,曲柄转动中心位于两导轨正中间。

滑块一的行程约为410mm ,行程速比系数约为1.7;滑块二的行程约为220mm,行程速比系数约为1.27。

两曲柄的相位角为300、600、900、1200(按组别四选一)。

五、画出三种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

1.刨床导杆机构F=3X3-2X3-2=12.双曲柄滑块机构F=3*4-2*4-2=2六、分析并拆分三个机构的杆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CAD软件进行零部件的建模和装配设计;
2. 对设计好的零部件进行强度及刚度的分析;
3. 利用实验台进行加工及组装。

三、实验器材
1. 计算机及CAD设计软件;
2. 材料强度测试仪器;
3. 机械加工设备;
4. 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 使用CAD软件设计并建模所需的零部件;
2. 进行强度及刚度的分析,优化设计;
3. 将设计好的零部件进行机械加工;
4. 对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加工了一个机械零件,经过实际测试,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机械设计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设计和加工
技能。

六、实验结论
本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
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

至此,本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完毕。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
配合和支持。

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机械制造装备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装备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日期:目录实验一 Y3150E滚齿机调整实验报告 (3)实验二数控车削加工操作实验报告 (6)实验一 Y3150E 滚齿机调整实验报告成绩: 指导教师: 检查日期:一、机床主要技术规格加工工件的最大模数:8mm 加工工件的最大直径:500mm 二、机床的调整计算1、 切削速度(主运动)传动链两末端件:电动机------滚刀计算位移:n r/min 电动机()------n r/min 滚刀()平衡方程:11521282828201430=n 1654228282880A UB ⨯⨯⨯⨯⨯⨯⨯⨯变速箱滚刀 换置公式:v n =124.583AU U B ⨯=滚刀变速箱交换挂轮:33=33A B2、 展成运动传动链两末端件:滚刀-----工件计算位移:r z ------1r k 工工件(滚刀)平衡方程:r 80282828421z =1r k 202828285672e a c Uf b d ⨯⨯⨯⨯⨯⨯⨯⨯⨯⨯工合成工件(滚刀)换置公式:1a c f 24==b d e K U Z ∙∙∙交换挂轮:Z=26,所以:a=80,b=60,c=45,d=65;f =1e3、 轴向进给传动链两末端件:工作台------刀架计算位移:1r -------fmm 刀架轴向位移工件平衡方程:11722392321r 3fmm 125396925a Ub π⨯⨯⨯⨯⨯⨯⨯⨯=(刀架轴向位移)工件进给箱 换置公式:1a 1a f==b 0.4608U π取f=3mm ,手柄位置Ⅱ: 交换挂轮:11a 46=b 324、 差动运动传动链两末端件:刀架------工件计算位移:Tmm ------1r (刀架轴向移动)工件平衡方程:22x 2225236e 11r 322572f 72a c T U Ub d π⨯⨯⨯⨯⨯⨯⨯⨯⨯=合成工件 换置公式:22y 22ac sin ==-9b d m kU β∙∙法=-2.341交换挂轮:三、画出滚刀及工件安装简图,并用箭头标出刀具、工件啮合运动的旋转方向及工件附加运动的旋转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床部分)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5年月日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机床结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CA6140车床的实验认识,掌握机床的基本结构组成;
2、了解机床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实现及各部分如何协同工作。

二、实验设备
CA6140普通车床三台
三、实验要求
结合《机械制造装备》课程中‘金属切削机床概论’部分内容,认识机床的结构组成,以经典的CA6140车床为例,掌握机床主要参数的含义、主传动系统的变速操作机构原理和结构实现、进给传动机构的变速机构原理和结构实现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观察机床外观,对照教材内容,指出机床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认识机床编号,掌握编号规则。

3、掌握机床‘三箱’的作用、位置及原理。

五、思考题
1、车床三箱是指那几个部件?各自有何作用?
2、在下面车床结构简图(a)和(b)上标注出车床C6140的主参数:
(a)(b)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二CA6140进给传动机构与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A6140的传动原理和动力传递路线;
2、掌握CA6140车床进给传动机构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设备
普通透明车床。

三、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机床进给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实现,掌握普通车床车削螺纹的种类、路线和操作上的实现。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观察车床主轴箱结构,通过操作掌握主轴滑移齿轮工作原理。

2、打开挂轮箱保护罩,认识挂轮传动结构。

3、打开进给箱盖,认识进给箱结构。

4、观察进给箱盖上图标的功能说明,理解其作用,掌握如何对应操作。

五、思考题
1、主轴箱1轴的皮带轮安装结构中采用了什么装置?有何作用?
2、主轴上靠近前支撑的大齿轮是什么旋向的齿轮?有何意义?
3、请在下图中画出主轴两个方向轴向力的传递路线。

4、在下图中标示处车削米制螺纹的传动大致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