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以心中大我筑青春辉煌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及点评:奋斗的青春不迷茫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奋斗的青春不迷茫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经被长辈担心“垮掉”。
而任何时候,面对青春的迷茫,最有效、最不忽悠人的“解药”,是九个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禧一代正有为,即将毕业的你,对于青春这“彷徨”“迷茫”如何看待?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本校(统称博雅中学)高一新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新生们“直面青春的迷茫,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文中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你的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精析】驱动文提供的真实情境是:每一代青年都曾迷茫,被长辈担心“垮掉”,命题人给出的良药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强调青年主体的责任与担当,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从现在做起,强调青年应该迅速行动,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本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青年应该直面生活和学习中的迷茫彷徨、挫折与苦难,不要总是寄希望于别人;克服迷茫,改变现状,都要从自己做起;不要悔恨于昨日,更不要总是寄希望于明天,从现在做起,迷茫会散去,梦想奋斗之路会逐渐清晰可见。
可以直接运用材料中提供的素材来支撑论点,可以阐释迷茫的具体内容,也可以在材料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联想发挥。
比如运用鲁迅名篇《风波》中的九斤老太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了”,既可以让文章内容丰富,又能让文章有内涵。
对于如何直面迷茫,可以例举具体的事例,如黄渤青年时曾经迷茫,王宝强青年时曾经迷茫,马云青年时也曾经迷茫,但他们没有在迷茫中彷徨无措,而是直面迷茫,立即行动,克服困难,终于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佳作赏析】:奋斗的青春不迷茫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奋斗的青春不迷茫”。
韧性十足、潜力无限、后劲充沛的中国,需要青年的胆识与担当,携手在时代风雨中经受磨练,为更美好的生活砥砺前行。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及优秀范文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及优秀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行刑前)我还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狗,到蔡东门那儿去打野兔子呀,但已无法实现了。
--李斯(秦)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泰戈尔(印度)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拿出我所有的财产来换取一个下午和苏格拉底聊天。
--乔布斯(美国)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人生若只如初见在生命之初的遇见,似乎总是带着一种无法重来的遗憾和无常。
李斯在行刑前,曾对儿子说:“我还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狗,到蔡东门那儿去打野兔子呀,但已无法实现了。
”这句话,简短而深刻,揭示了人生无法重来的无常和遗憾。
我们常常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然而那时已经太迟。
人的一生,不论追求名利、自由或真理,最终都会发现,与人建立联系、与他人分享生命的点滴才是最珍贵的。
泰戈尔的诗句如斯:“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我们总是渴望成为别人,或者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一切,却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曾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拿出我所有的财产来换取一个下午和苏格拉底聊天。
”这句话让我深感人类对于知识和思想的渴求。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探索着世界的本质,希望找到生命的意义。
然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与他人交流的,需要倾听别人的声音,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小时候,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像电影中的英雄一样拯救世界。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明白,自己并非英勇无畏,我也有害怕的时候,也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体验。
有些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有些则让我感到痛苦和失落。
然而,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我明白,这些体验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只有经历过这些,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2024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躬逢盛世,青年当乘风破浪;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024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躬逢盛世,青年当乘风破浪;把握青春年华,共享生命之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萧伯纳“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习近平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学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材料二: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
材料三: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雪莱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
——莎士比亚青春韶华,有青涩纯真,有梦想期许,但在自我认知与社会思考和理想追求中,又往往各有特色。
请围绕“青春”,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不要透露个人姓名和学校。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青春似一日之晨,它冰清玉洁,充满着遐想与和谐。
——夏多布里盎(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3)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2020贵州高考作文预测:心中自有大格局

2020贵州高考作文预测:心中自有大格局2020贵州高考作文预测:心中自有大格局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读了上面出自六首咏物诗的佳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首诗中的佳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偌大的天地间,万物皆渺小如蜉蝣。
然形虽如此,境界却分大小。
唯心中有大格局,才可在广阔天地与浩瀚历史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见一堂"或是"照四方",正是格局大小的不同体现。
所谓大格局,在我看来,是"人不知而不愠"的风度,是"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胸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抱负。
眼界往往决定了格局大小,而眼界分为两种。
一种是向外去,无限拓展视野,即所谓"睁眼看世界"。
冰心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眼光局限于一隅,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的人,只能顾影自怜。
反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它不以与群芳争艳为进取,也不视桀骜封闭为高洁,只是在平淡中透出一种豁达与坦然,格局孰大孰小,高下立现。
另一种眼界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看清自己的内心。
剪水为衣,抟山为钵,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声,谁是山水清音的知己?答曰:庄周。
遵循初心,不慕功名,"吾将曳尾于涂中",轻描淡写的一句真心话,将其内心恢宏博大的格局展现得淋漓尽致,博得后世知音无数。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尚志不在鱼,而在王与侯。
既然认定自己为济世之才,有救世之志,便耐心等待,不必急于谄媚逢迎。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内心丰盈,自带光环)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附范文)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内心丰盈,自带光环)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附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微信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学习荣耀”……当Wifi成为“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
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里,人们彼此联系得更加紧密、便捷;但真实中,人与人却越来越疏离、孤独和焦虑。
你我的生活被“架空”了,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了。
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 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很明确,“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现实来阐发自己的思考。
写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电子媒介分享来刷存在感,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人们生活在“架空”的世界里。
然后指出真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和焦虑的真实现状。
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
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
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我分享、故我在”,“存在感”“架空”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
如“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
构思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
如写议论文,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如写作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件或几件能关于慎独的心灵上坚守的事件来写,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2020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致敬大师,放飞青春

【导语】高考作文最能体现考生对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体现考生的逻辑思维、体系架构。
因此优秀的作文不仅能让判卷老师眼前一亮,还能让自己得高分,下面和您一起来看一下2020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吧!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
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考生首先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一是袁隆平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用英语致辞,获得友点赞;一是袁隆平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不断学习,不知疲倦,苦练英语。
综合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感知到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勤奋好学的精神与他对生活的热爱,彰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其次,考生的文章要突出“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在褒扬大师风范的同时,不忘对实现个人梦想的表达,且要注意二者的有机融合。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奋斗打造亮丽人生。
2.放飞梦想,永不满足。
3.追求让生命华丽绽放。
4.致敬大师,让梦飞翔。
5.追梦青春,尽显芳华。
6.胸怀世界,放飞自我。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材料一: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杨成武材料二: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决不客气。
——聂荣臻材料三: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材料四: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焦裕禄材料五: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钟南山材料中的“我们”有何内涵?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择两到三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奋斗在民族复兴路上的“我们”“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七十多年前,毛泽东的这句话承前启后,宣告中国结束了黑暗屈辱的历史,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句中的“我们”包含了近代到如今所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华夏儿女。
组成“我们”的人,是嘉兴红船上发出铮铮宣誓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长征路上翻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是茫茫大漠上苦心钻研导弹的科学家,是“抗疫“阻击战中舍己为人的医疗工作者无数个小我,组成了“我们”。
我们何以成为“我们”?先辈的奋斗牺牲精神鼓舞着“我们”。
杨成武将军说:“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从嘉兴红船,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雪山草地,到白山黑水;从东北老林,到重庆渣滓洞,许许多多的先烈用热血践行者誓言,用生命追求民族解放。
他们用鲜血谱写了坚定的信念,他们的奋斗牺牲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一定不负先辈,立志前行。
高考作文热门主题预测: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奋进人生】(标题+立意+范文)

高考作文热门主题预测: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奋进人生】(标题+立意+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面对生活,人往往有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平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对庸碌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俯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开创丰功伟业的诸葛亮的隔空仰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东坡与人生和解后对世界的平视……对象不同,境遇不同,人的态度也会各异。
古人的人生态度对今人往往有启示作用。
请结合材料,从“俯视”“仰视”“平视”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作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关注当代青年的精神成长。
题目中的“古人的人生态度对今人往往有启示作用”,体现了命题者对青年人的精神成长的关注。
俯视、仰视、平视的对象不同体现出考生的思想境界的高下和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
体现对思维水平的考查。
本题是一个三元类型作文,材料中提供了“俯视”“仰视”“平视”三种态度,不论选择哪种态度都有的说。
首先是要明确对象,然后据此表明态度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对于“俯视”“仰视”“平视”的内涵也要辩证地看,材料中有所提示,但又不局限于此,所以又强调“对象不同,境遇不同,人的态度也会各异”。
因此,举例说,不能认为谈“仰视就只能写对成功人物的敬仰,而不能写对屈颜媚骨的人物的批判。
最后,一篇文章,可以只谈“俯视”“仰视”“平视”中的一种态度,也可以在比较中谈两种或三种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体现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从写作素材上说,课本中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内容,都可入题。
同时,如果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来的各种英雄事迹、接连“翻车”的各种娱乐明星都可以成为表达观点所针对的对象。
参考立意: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谈榜样、信仰对人生的引领(仰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以心
中大我筑青春辉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的师生告别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建设大西北,发展西部教育事业奉献出宝贵年华。
其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西“迁人”将民族和国家置于最高的地位,“舍小家为大家”心“有大我”,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
2020 年4月22 日下午,在陕西调研的新时代领路人,专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热血青春,永不凋零。
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阅读材料后,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青年人,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信“西迁人”已给出了最好的启示,某学校组织观看了“交大西迁”纪实片,并要求写一篇观后感,谈谈“年轻人如何扣好第一粒扣子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提供了不同时期的两则同质材料,要求考生结合交大西迁纪实片写观后感。
考生须以真实情境为基点,针对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与国家建设需要之间的关系问题,关注自我发展,实现自我的人生规划和管理,在社会认同、国家责任等层面体现理性思维和反思意识,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水平。
观后感应该突出西迁人的家国情怀、奉献意识、艰苦创业等品质,并结合新时期青年人的理想,弘扬传承这些优秀品质。
要突出青年应有的人生追求与素养,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西迁精神砺我行
2. 发扬西迁精神,走好人生之路
3. 携西迁精神,走新长征路
4. 让国家需要领航青春
5. 携西迁精神,奋斗前行
6. 以心中大我,筑青春辉煌。
偏题立意:
1. 青年的未来。
(立意宽泛,审题偏颇,缺少对材料的整体分析)
2. 青年发展要关注兴趣爱好。
(没有结合材料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
立业”的情境)
3. 青春任翱翔。
(脱离了材料关于“西迁精神”的启发,如果写作过程中能紧扣材料论述尚可,如果脱离西迁精神,就属于跑题作文)
4. 可贵的“逆行”。
(如果仅结合抗疫写“逆行者”就过于狭隘,如果能从抗疫中的“逆行者”写到改革开放以来逆行到大西北建设祖国的精神,进而结合自身写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就切合题意)
【佳作赏析】:以心中大我筑青春辉煌
——“交大西迁”纪实片观后感
读一本好书,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而看一部好电影,又能留给观者许多心灵的震撼。
“交大西迁”中每一位讲述者铿锵的话语,时时震撼着我,他们“心中有大我”的万顷胸怀,时时鼓舞着我,让我每临事辄以西迁精神砥砺自己。
在青春的交叉路口,选好自己的路,扣好第一粒扣子。
“上海的房子,后来我就送给了上海的房管局,留到现在,那是很值钱的⋯我觉得不可惜,我支援西北了⋯⋯”这是陈学俊“心中有大我”的奉献精神。
陈学俊教授和夫人是第一批交大西迁人,他们捐献了上海的房子,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
这是一种美德的升华,这种美德就是无私奉献。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新时代领路人的“无我”,其实质正是胸怀天下的“心中大我”。
而我们,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正应把奉献的精神传承下来,要学习张玉滚担起乡村教育的无私,要学习秦玥飞扎根黑土的坚韧,还要学习黄文秀义无反顾回到百色扶贫奉献自己的精神。
作为青年人,去除心中的冷气,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当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心中爱的信念,为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在付出中收获甘甜,在奋斗中体味人生的快乐。
“不把西北开发建设出来,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繁荣。
”这是钟兆琳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冷战、国际排挤,中央决定把沿海重工业内迁,而作为科技后盾的大学也必须内迁。
上海交大便在西迁之列,交大师生毅然抛弃上海优裕的生活,来到周天寒彻、一派萧瑟的西安。
此时的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已届花甲之年,他安顿好卧病在床的妻子,独自西去,他满怀豪情,带领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电机实验室。
不惟钟兆林,每一个交大的西迁人,想的都是祖国的大家庭,他们认为:只要国家需要,就义无反顾。
是呀,国是人的根,有了爱国之志,才能有这不渝的接力赛。
而我们,作为国之“后浪”,定要像青年医师朱斌一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也要像护士长胡慧那样“为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奉献力量”,还要像扶贫干部马晓军一样“奋勇搏击,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定将用我们的爱心与汗水,为祖国的锦绣献上自己的力量。
周恩来说:“中国革命发源于东南,成功于西北,青年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太舒服了不能锻炼培养青年,应该去锻炼,经得起风霜。
西北是苦,不仅有风而且有大风,引导青年克服困难,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
西安,虽是风沙漫天,虽是凋敝不堪,虽是凄冷荒凉,但每一个西迁的交大人,都义无反顾,毅然西行。
风越大,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才华。
“西迁故交桑榆落,满园桃李旭日升”,如今西交大为大西北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才,这些西交大人,承袭了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为陆上“一带一路经济带打开了筑梦的空间。
而我们,作为年轻的追梦人,更应无惧无畏,带着青春与汗水,为国之所需,迈向碧海深空,走出人生辉煌的征程。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交大西迁人的精神内涵,也更应是我们青年一代不变的情怀。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以浓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吃苦品质,虑国之所需,筑青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