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教师博览》读后感(优秀4篇)

《教师博览》读后感(优秀4篇)《教师博览》读后感篇一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您——《教师博览》。
翻开她,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
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从此,信赖上您了,几年来,一向把能猜透我的心境的您当作我的良师益友。
汲取《教师博览》营养几年,发觉她不像其他教育杂志那样过于单调,她立体、多维、丰满、博大,这源于她立足于教育、面向社会、博览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
心累时,《耕耘》走进了我的思想世界,告诉我工作的美丽和教师的快乐。
教育我、鼓励我,正视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教育的全面的改革,用心进取,努力工作,更新知识,以知识性,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以爱和宽容,以平常平等之心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
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自我减压。
调节好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开阔视野,增强心理承受潜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在我失望时,您劝解我“很多东西都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错误失败往往给得更多”;当我得意时,您又告诫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给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
您总能使一切愿和您交朋友的老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智慧,得到力量,得到激情;是您带着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人物》里让我欣赏了很多有着鲜活个性的著名的人物,还有我喜欢的有创新有情感的好文章;是您引领我在课堂上,以充满遐思的语言、表达富有好处的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对话,催生出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是您让我深深感悟着教育的幸福!更喜于《读书》里一篇篇古诗文的重读,让我对以前熟悉或不熟的古诗更近的接触,使我更加喜欢古诗的韵味。
让我了解很多人士是怎样读书的。
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涌起的便是对您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在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对您——《教师博览》的赞扬。
教师博览读后感【精选】

教师博览读后感【精选】教师博览读后感一我非常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内容:里面的文章大都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
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
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
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
《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
笑脸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
”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
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
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
教师博览读后感8篇

教师博览读后感8篇教师博览读后感1学校给教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头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细看觉察书中的资料非常丰富。
有关于教育前沿询问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安康等方面的学问。
从这本书中,我熟悉到一般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才智。
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
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无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
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遗忘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就应熟悉教育的这种特性。
我们在感受教育的一般和平凡的同时,也领会了教育的宏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有一篇陈永林写的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叫梅子的小女孩,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哥哥和弟弟都上学了,梅子也想上学,就自己卖雪糕挣钱。
有许多和蔼、有爱心的人。
如梅子的妈妈、哥哥、弟弟、村长、小石头、小南瓜、陈福根老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无私地对梅子伸出了救援之手,独特是王婆婆,她一辈子没生育,吃五保。
王婆婆从不舍得乱用一分钱,如今却花一角五分钱买妹子的冰糕。
虽然他们单人的力气是有限的,但全部人的力气加在一齐,帮助梅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并让梅子有了个之后的胜利。
正如梅子说的:“假设没有你们的帮助,那我的上学路遥远得看不到头,是你们,让我的上学之路变得这么近,近得只要走几十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就应毫不吝啬地伸出自己热忱的双手,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
一个人的爱心或许只是一滴水,但很多个爱心交织在一齐,就能汇成一片爱的大海!教师博览读后感2学校给教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头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细看觉察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
有关于教育前沿询问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安康等方面的学问。
【最新文档】阅读教师博览的心得体会-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读教师博览的心得体会篇一:自己:阅读《教师博览》的心得体会读《课堂是谁的?》有感今天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随手翻开了一本教师博览,在里面读到了一篇很有感觉的文章:《课堂是谁的?》,里面对于好课的评价和我的观点是一样的,我也是一名教师,在工作上也经常会有人听我的课,或者去听别人的课,对于一堂好课的评判方法和文中的说法是相同的,认为一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让他们以后能够对知识有自发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才是一节课的主人,而我们老师只是学生的领路人而已。
新的课程改革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新的学习观,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应该让学生从课堂上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新课改两年多来,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
在过去的教学中,就是用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学的都很累,老师也教的累,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想要老师改变是很困难的,我们学校过去规定课堂45分钟里面老师上课3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给学生,可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把45分钟教的满满的,毕竟要把这个观念改变过来是很难的,所以最后还是和过去一样了。
但是也有成功的例子,并且还是重大的成功。
杜郎口中学地处山东葆平县东,是一所农村镇级初中,四周是田野,校门前没有任何商贩,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56人,教职工116人。
这个学校曾经连续10年教学成绩处于全县倒数行列之中,镇里人大代表评议每次给学校都是黄牌警告,学生流失十分严重,1998年春,初三年级有60人的班,中考时只剩下了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高中的学生不过10个人,而且这些学生全部是复读生,唯一一个应届还是高价生,县里多次下决心想把这所学校撤并。
教师博览读后感10篇精华版

《教师博览读后感》教师博览读后感(一):我十分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资料:里面的文章大都十分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
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
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
用心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透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职责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
《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
笑脸是种魅力,教师必须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以前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
所以我此刻十分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而这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这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务必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
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
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务必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
不光需要对教材资料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篇一: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崇仁县相山中学谢绍林《教师博览》使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的智慧。
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
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
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看了《教师博览》——清淡为师,我深有同感!文章说得好:人生的累,少半源于生计,多半源于攀比。
滚滚红尘,有许多炫目的东西,人非草木,孰能无动于衷?特别是,身边的人一个个走向新的人生之路,得到许多教师得不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很风光,处处让人高看一眼。
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得甘于平淡,与大富大贵无缘,与大红大紫无关。
尤其是乡村教师,比其他行业、比城里教师付出更多。
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发牢骚,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现实,让自己保持一颗平静平和的心。
很多人把教师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不是圣人,我也要这份工资来养家糊口,看到身边的教师一个个飞向了城市学校,我羡慕过。
我始终对自己说,你拿了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教师是良心活,如果是混日子,说老实话,好混得很,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即使你教的学生考得太差了,也影响不了你什么,大不了别人背后说几句而已,你还是你,书还是照教,日子还是照混不误。
但是,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平凡教育者告诉我,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为学生考虑。
这山望着那山高,始终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工作、踏实做事,说到底就是心浮气躁,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
把教学工作当事业,当做一种毕生的追求,就能在繁忙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就不会在待遇上比来比去,不会计较自己不会被世人所重视。
《教师博览》,让我懂得了应该做一个有责任、细心、永不放弃的教师。
想来也是,老是抱怨、不满,只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糟,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暗淡,让自己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
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教师博览心得体会教师博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程主编的《博览人语》,我读到了敬畏,一个修改对作者与读者产生敬畏之心,那一个作为一个教师,在应对学生时,我想也应当也有一份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的教师就不会让无知、固执、自私、慵懒、龌龊、粗俗等占据心灵。
在叙事这一栏里几篇文章里都是写农村教师,读来很亲切,仿佛就是我所经历的,《山里老师的婚姻》一文很有代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两代师者的真实婚姻人生。
《抖落身上的“泥土”》一文让我们看到一位教师奋起的心路历程,文中再一次提到了朱永新“教师就努力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朱永新市长(包括他自己)也没能想到自己的一系列主张改变了那么多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教育在线”真是一个免费的大学,高效的在职培训啊。
刘云杉教授《“赞美俱乐部”》一文的文章名取得真好。
联想自己过去在评课时总是把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也许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但同时也向执教者传达出一种贬低的信息。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对待别人的努力要报以善意的赞美,而过去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张万祥老师的大作连续读了三遍,一位老人能在退休以后活出这么丰富的人生,真是让人赞佩。
本期中我认为最有阅读价值与阅读份量的是许锡良老师的《教师的论文话语与思维缺陷》他多年级指导教师的论文,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语言喜欢玩弄数字游戏,这种语言确实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思维格式化、语言官僚化、文体形式化的典型表现。
主要我们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反思自我,我在写论文是不是也是这种“官僚化”的表达方式,不论是什么事,也都弄出个“一二三”来,文章最后呼吁要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
其次一篇凌龙华的《教育:忍不住的感叹》,读后,感后感觉后脊背发凉:我是不是在兢兢业业地播洒着厌学的种子呢?教育确实是一份需要“从长计议与从容迈进”的事业。
教育应当成为一种正常的、健康的、富有诗意和追求的生活。
教育要营造“必要的乌托邦”,这是你我的教育理想而已。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教育类杂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师必备的专业读物,更是一本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好书。
在读完这本杂志后,我深有感触,不仅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这本杂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所涉及的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
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到学生心理、家校合作,从教育政策到教师专业发展,这本杂志几乎涵盖了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深入研究、精心撰写的成果,无论是教学经验分享还是教育理论探讨,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对这本杂志的编辑团队和作者团队深表敬意。
他们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他们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更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他们的文字不仅仅是为了填补教师们的知识空白,更是为了激发教师们的思考和创新。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编辑和作者团队,才使得《教师博览》成为了一本备受教师们喜爱的杂志。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关注《教师博览》,并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教师博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类杂志,它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关注这本杂志,从中受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崇仁县相山中学谢绍林
《教师博览》使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的智慧。
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
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
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看了《教师博览》——清淡为师,我深有同感!文章说得好:人生的累,少半源于生计,多半源于攀比。
滚滚红尘,有许多炫目的东西,人非草木,孰能无动于衷?特别是,身边的人一个个走向新的人生之路,得到许多教师得不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很风光,处处让人高看一眼。
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得甘于平淡,与大富大贵无缘,与大红大紫无关。
尤其是乡村教师,比其他行业、比城里教师付出更多。
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发牢骚,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现实,让自己保持一颗平静平和的心。
很多人把教师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不是圣人,我也要这份工资来养家糊口,看到身边的教师一个个飞向了城市学校,我羡慕过。
我始终对自己说,你拿了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教师是良心活,如果是混日子,说老实话,好混得很,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即使你教的学生考得太差了,也影
响不了你什么,大不了别人背后说几句而已,你还是你,书还是照教,日子还是照混不误。
但是,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平凡教育者告诉我,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为学生考虑。
这山望着那山高,始终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工作、踏实做事,说到底就是心浮气躁,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
把教学工作当事业,当做一种毕生的追求,就能在繁忙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就不会在待遇上比来比去,不会计较自己不会被世人所重视。
《教师博览》,让我懂得了应该做一个有责任、细心、永不放弃的教师。
想来也是,老是抱怨、不满,只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糟,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暗淡,让自己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
那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创设一种平和的心态?要知道我们的教育需要一份美好的心情,需要一片自由的心灵天空,需要一份真诚的情感,需要一份执着的专注,就像您说的,我们的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教育只是一些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
可是自己平时只知道教书,从未真正阅读与理解学生,是您让我知道教育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
因此,我现在会每天微笑着对待学生,每天都摸一摸学生的脑袋,每天都和学生亲密地接触一下,每天都准备好了去上课,每天都想一想教得怎样,每天都记下点教育的轨迹,每天都做着这些事,并把它们做好。
我想,或许这些不经意间的事,
能传递出师生间短距离心灵交流的火花。
经由这些事,教育进入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
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快乐的遨游在《教师博览》这片智慧的海洋中,深情的翱翔在《教师博览》这个蔚蓝而深邃的天空。
感谢《教师博览》众多编辑的辛勤劳动,祝《教师博览》越办越好!祝全体编辑们工作愉快!祝所有关心和支持《教师博览》的朋友们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