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发文会签单
正确认识公文的“签发”与“签发人”

正确认识公文的“签发”与“签发人”来源::应用写作杂志《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
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 “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公文签发是公文生效必备的条件,“请示”“报告”“意见”等上行文应当正确标注“签发人”。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对“签发”要求认识不清,有的对“签发人”意义认识不到位,有的该标注却不标注“签发人”,有的乱标注“签发人”,甚至错把“签发”行为当作“签发人”使用。
一、认清“签发”与“签发人”的概念《条例》规定,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可见,“签发”是公文拟制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程序。
所有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不论是上行文、下行文还是平行文,也不管是什么文种,任何公文都必须履行“签发”的相关程序和手续。
“签发”是领导人行使职权的一种行为,是公文处理的一个过程和必备环节。
公文一经领导人“签发”,就意味着该公文已经产生法定效力。
“签发人”是公文格式的18个要素之一,是上行文中的文面格式的必备要素之一。
“签发人”的标注要考虑公文的行文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公文文种问题,它的标注通常只能在特定的公文文种中进行。
实际上,标注签发人姓名仅仅针对“请示”“报告”“意见”文种的上行文而言。
“签发人”是上行文的必备格式要素,它体现的是单位领导人对上级机关负责的一种形式。
二、公文“签发”有什么要求公文必须经过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才能正式生效,公文签发是发文机关负责人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
1. 依权限签发。
机关负责人只能签发自身权限所及的公文,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公文负责。
内容重要、涉及面广、对全局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普发性公文,以及报上级机关的“请示”“报告”“意见”等,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属某方面工作的公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或经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2. 负责任签发。
机关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签发公文所承担的责任,在签发前,应对文稿作全面审核,进行必要的修改、纠正和补充,并对密级、公开属性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发意见。
两个单位联合发文会签单

两个单位联合发文会签单摘要:1.联合发文会签单的定义和作用2.联合发文会签单的制作流程a.准备阶段b.拟稿阶段c.会签阶段d.审批阶段e.发布阶段3.联合发文会签单的注意事项a.确保信息的准确性b.及时反馈和处理问题c.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4.联合发文会签单的优势和意义a.提高工作效率b.保证文件质量c.促进单位间的合作与沟通正文:联合发文会签单是在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文件交流与协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具有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文件质量等优点,对于推动工作进展和促进单位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联合发文会签单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准备阶段在开始制作联合发文会签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发文单位、收文单位、文件主题等相关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准确无误。
此外,还需要了解文件涉及的业务领域,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资料,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拟稿阶段在拟稿阶段,发文单位需对文件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明确文件的目的、要求、责任主体等。
同时,要确保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联合发文会签单草稿。
3.会签阶段将初步完成的联合发文会签单草稿发送给收文单位进行会签。
收文单位在收到会签单后,应对文件内容进行仔细审查,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有需要,发文单位应对收文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修改,直至达成一致意见。
4.审批阶段在会签阶段完成后,联合发文会签单需提交给各自单位的相关领导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中,领导们应对文件的内容、格式、政策法规依据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文件符合要求。
审批通过后,文件进入发布阶段。
5.发布阶段发布阶段是联合发文会签单的最后一步。
发文单位需按照相关规定,将文件正式印发,并将其发送给收文单位。
收文单位收到文件后,要认真组织学习,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在制作联合发文会签单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关注:a.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联合发文会签单涉及多个单位,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工作延误和不良后果。
体制内发文流程

体制内发文流程
体制内发文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公文起草:根据具体事务需要,将相关信息整理、编写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公文起草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
公文起草应准确、简明、规范,语言通顺、条理清晰,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词语,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2. 部门负责人审阅把关:部门负责人对公文进行审阅,明确签署意见,然后上传至相关上级部门。
3. 办公室审核:对机关所有公文的文字进行审核把关,按公文内容送至相应领导审批。
4. 领导审批:体制内公文须经领导审批签发。
请示件须经主要领导审批签发。
除会议纪要外,公文应当加盖机关印章。
联合发文须经所有联合发文部门领导人会签。
5. 校对与印制:公文拟稿人负责校对工作,确保准确无误。
同时,公文印制必须做到准确、及时、规范、保密。
6. 寄发:原则上由公文起草单位负责寄发工作。
7. 归档:公文印发完毕后,办公室必须按照规定将公文的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收集齐全,进行立卷归档。
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
完结的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联合行文是机关的一种重要行文方式。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级机关和单位为处理同一事项而共同发文,其目的在于使各联办单位步调一致,协同合作,从而增强公文的权威性,有效地精简文件,提高办事的效率。
由于联合行文需要各个联办同单位的协调配合,其所涉及的内容事项较为复杂,因而必须按照特定的规范要求行事,方能顺利实现行文的目的。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行政机关不按照特定的规范行文,导致联合行文多种问题的出现。
本文根据一些常见的问题做一浅析,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以规范和指导联合行文处理工作。
[关键词] 联合行文问题对策《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
然而,从实践来看,当前不少机关或单位在联合行文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公文处理的规范化建设。
这些问题之较常见者,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联合行文各相关格式要素的标识不合规范。
主要表现在:1.各联办单位的排列次序不当。
按照《办法》的规定,联合行文时应将主办机关的名称排列在前。
但在实践中,有些联合行文却违反了这一规定,如××县林业局拟就制止乱砍滥伐森林一事与××县公安局联合行文,按规定其版头部分应将××县林业局的名称排在前面,但在正式行文时却按职能大小把××县公安局排列在前,显欠规范。
顺便提及的是,如系行政机关与同级或相应的党的机关、军队机关和人民团体联合行文,则要注意按规定依照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而不可拘泥主办机关排列在前的做法。
2.发文字号多。
发文字号作为一份文件区别于其它文件最简明的代码, 犹如人的姓名, 一般一份文件只需一个, 多了反而容易引起混乱, 不便于文件管理。
公司公文管理规定

公司公文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公文使用,提高公文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公文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全公司。
3.定义3.1.公司公文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效力和规范体系的文书,是合规经营和进行企业活动的重要工具。
3.2.公文管理指公文的办理、日常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有序的工作。
4.部门职责4.1.总裁办是公文处理工作的管理部门,主管本公司的公文处理工作,指导下级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
4.2.各级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并加强对本部门公文处理工作的管理和检查。
4.3.公司各级部门文员负责本级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
5.公文种类5.1.公文按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5.2.上行文是指各职能部门向公司、总裁、董事长请示报告工作、反映问题所用的公文,文种有“请示、报告”。
5.3.请示是下级向上级或业务主管部门请示某项工作中的问题、明确某项政策界限、审核批准某件事项时使用的请求性的文件。
5.4.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答上级询问的上行公文。
5.5.下行文是指公司及公司职能部门向各分支部门下发的文件,文种有“通知、通报、决定、批复”等。
5.6.平行文是指没有职能管理关系的各部门用于联系业务或往来活动的知照性文件。
5.7.授权适用于经理级及以上人员请假或出差期间本职业务的处理的职务代理,分为向上授权、平行授权、向下授权等,授权书须经直接上级审核,并按规定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生效。
6.公文适用范围6.1.公文包括公司公文、职能管理部门公文、分子公司公文。
6.2.公司公文是公司内部最具权威性的文件,对公司各职能部门都具有普遍效力。
部门公文只在本部门或本职能范围具有效力。
6.3.公司公文适用于:1)下发公司重大策略或重大工作文件;2)下发公司总结、计划;3)发布公司管理规定;4)发布奖惩通报或决定;5)发布公司及部门的设置、合并、撤消及中高层人事任免决定;6)对公司各部门重要请示事项的批复;7)发布公司召开的重要会议的纪要;8)其他必须以公司名义下发的文件。
应用文基础理论篇----第四章(简答题)

1、简述应用文写作的客观动因。
应用文写作的客观动因有:一是管理公共事务;二是处理日常杂务;三是应付日常生活。
2、简述应用写作的物化过程。
应用文的物化过程包括:(1)“知”——应用写作的起因。
(2)“思”——应用写作的孕成。
(3)“织”——应用写作的物化。
3、应用文在“思”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应用文在“思”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有:一是运用逆向思维摆脱心理定势;二是运用发散性思维摆脱封闭状态;三是运用对象化思维摆脱自我意识;四是运用立体思维摆脱单一思路;五是寻找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增长点。
4、“思”的过程要注意哪几个原则?“思”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要注意整体、全面认识事件、现象;二是思路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注意客观事实的连贯性、完整性;三是要符合写作对象本身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
5、“物化”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部份?“物化”的过程包括文种选择、模式确认、撰制提纲、表达成文、修改定稿。
6、简述应用文文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应用文文种选择应遵循“能”、“好”、“变”的原则。
所谓“能”,就是能够、可以。
“能”,一是从机关的角度考虑;二是从具体工作考虑。
所谓“好”,即在能够的前提下选择最好的文种,也就是从多个可以的文种中选择唯一性的文种。
所谓“变”,就是根据发文意图做一些调整,或者是发文的变化处理。
7、简述应用文文种选择的依据。
应用文文种选择的依据:一是分析写作意图,即写作的目的性,包括行政效率;二是根据行文方向;三是按照文种特性选择文种;四是根据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选择文种。
8、用于人事任免的行政公文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用于人事任免的行政公文有命令、决定、通知、批复等。
命令往往以个人名义发布,用于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作出的任免;决定用于中层干部的任免,或用于有特殊理由如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或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失误而临时作出的任免;通知用于基层一般干部的任免,多用于常规任免;而批复一般是针对请示行文的,其被动性较强。
两个单位联合发文会签单

两个单位联合发文会签单摘要:1.联合发文的背景和目的2.会签单的作用和重要性3.两个单位联合发文的流程4.会签单的填写规范和注意事项5.联合发文对双方单位的意义和影响正文:一、联合发文的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联合发文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
两个单位联合发文,可以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作,更好地推进工作进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在此背景下,会签单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公文件,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会签单的作用和重要性会签单是用于两个或多个单位之间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会商、会签的文件,是会议记录和文件审批的重要依据。
会签单对于保证文件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会签单,各单位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文件内容符合各方利益,从而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两个单位联合发文的流程1.双方单位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2.拟定联合发文的草案,明确发文的目的、内容、格式等。
3.将发文草案提交给双方单位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4.审核通过后,双方单位负责人签署会签单,表示同意发文。
5.根据会签单,制作正式的联合发文,并进行发放和存档。
四、会签单的填写规范和注意事项1.会签单应包含以下内容:发文单位、收文单位、发文日期、文件标题、文件编号、会签意见、签名等。
2.填写会签单时,应确保内容准确、完整,避免涂改。
3.各部门负责人应在会签单上明确签署意见和日期,以示负责。
4.会签单的审批流程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五、联合发文对双方单位的意义和影响1.联合发文有利于双方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工作进展。
2.联合发文有助于双方单位共享资源,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联合发文可以促进双方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工作透明度。
4.联合发文有利于双方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总之,两个单位联合发文会签单是保证文件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强双方沟通与协作、推进工作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行文常见错情例析

S E C R E TA R Y ’S C O M P A N I ON文书工作□苏武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这一规定明确了可以联合行文的条件和不得联合行文的情形。
现实工作中,为避免不同单位就同一项工作分头行文可能出现政出多门的情形,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经常联合行文。
但在联合行文中常常出现不规范的情形。
请看下例。
从例文中可以看到,发文机关多达42个,发文机关标志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加之主送机关很多,导致该文的首页没有正文,违反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 B/T 9704—2012,以下简称《格式》)有关“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的规定。
联合行文常见的错情:一、联合行文机关过多过滥《条例》规定,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联署单位不宜过多。
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对明明属于本单位、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单独行文的工作,却随意拉上看似相关、实则无关的单位联合发文;有的为了表明工作重要性,硬拉上“重要”部门作为联合行文单位;有的理应由相关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完成的工作,却非要联合行文才肯办事,造成凡是与行文事务有些许关系的部门或单位都成了联合行文单位。
随意增加联合行文的单位,势必增加文稿会签的环节,相对延迟发文时间,影响公文的时效性。
同时,也会给一些单位增加工作负担,造成许多无效劳动,浪费领导的时间和精力。
必须指出的是,《条例》明确规定,“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应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单独行文,防止出现党政机关联合行文过多的问题。
42All Rights Reserved.S E C R E TA R Y ’S C O M P A N I ON文书工作二、上下级机关联合行文联合行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公文的权威性和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