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 化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北方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 暖空 暖 暖
⑵分析②③ 两区旱 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②区:春季雨带未到,降水少; 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副高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⑶说明①区春旱引 发的最主要的次生 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
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水类型、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对比: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九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 化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 论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农作物生长旺盛
中国的旱灾
旱灾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危害: 防御措施: ⑴干旱缺水危及农业生产。(农作物、林木死亡)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⑵人畜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营造防护林 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作物 ⑷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推广喷灌、滴灌 (5)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 等次生灾害 技术
我国的干旱灾害

• (3)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①西路:从西伯 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 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 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麦灭虫越冬、净化空气、盐业制卤等。
【探究活动】
阅读表格“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 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 分析问题:
西北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 华南 地区 地区 地区 游地区 地区
寒潮
91 270 109 88
84
强冷空气活动 230 320 259 201
184
合计
321 590 368 289
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 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 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 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概念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 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 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4)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 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 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
东西地向,山受地寒,潮如影天响山相、对阴较山小、。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 空气堆积云,贵灾高害原加对剧势;力山较体弱南的侧冷相空对气温有暖阻,挡灾作害用减,弱不。
类型 形成原因
降雨多、暴雨集 暴雨 中;地势低平, 洪水 排水不畅;人类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详解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警报
• 1.读下面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
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大、水位高,但二者不成 正比。1998年该段流量远低于历史最大流量,但其水位 却一直居高不下,多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可见,l998 年该段的洪水灾害特点是:小水量、高水位、大灾难。
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但洪 水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试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 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观点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 观点二: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 观点三: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 观点四: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升。
特点:小水量、高水位、大灾害。
趋势:经济发展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洪涝灾害呈增 加趋势。
2.应对措施:
①生态措施: 上游植树种草,下游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②工程措施: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建立分洪泄洪区 ③其他: 加强预报和监测,做好应急预案,做好救 灾准备等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 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 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我国大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雷州 半岛以南、台湾等地区影响较少
北方有一股强冷空气,其前锋今天中午 已经移到我国内蒙古西北地区东部一带,并 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预计,明天到后天,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大 范围雨雪天气,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有雷雨 大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 将出现7-9级大风,气温将有明显下降,其 中,华北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气温将下降 15-20摄氏度,请各有关单位做好防冻保暖 工作。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易旱地区)⎩⎪⎨⎪⎧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北平原。
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旱灾类型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东北、华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南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为旱季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SSTA时序图
雪灾天气原因分析
1、大气环流异常
2、La Niña推波助澜
上图:2008年1月10至2月1日500hPa平均高度场 下图:1月10至2月1日500hPa历史平均高度场
•在La Niña年份,因冬季风比常年偏强,寒潮活动频 繁,东亚地区尤其黄河流域大部、长江中下游及我国 东南沿海一带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大。
⑤措施:
C
◎B 福州
左图箭头表示一台风通过福州前后的运行路线图,看图 回答: 偏北 1、当台风中心位于A位置时,福州吹 风; 静 2、当台风中心位于B位置时,福州 风; 晴朗无雨 天气情况是 ; 偏西 3、当台风中心位于C位置时,福州吹 风。
A
O
B
试在下列坐标图中分别作出上图中沿AB线的气压、气温、 降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气压 气温 降水
温州大罗山上的冻雨(雨凇)
1.特点
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强度大; 多种灾害并发; 危害严重
2.成因
原因分析
1)大气环流异常
1)冬季风偏强,冷空气频繁南下, 气温低
上图:2008年1月10至2月1日500hPa平均高度场 下图:1月10至2月1日500hPa历史平均高度场
2)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偏北,向 我国输送了大量暖湿气流,使冷暖 空气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 区
3) 西南方向也有暖湿空气持续输 送 *4)冷暖空气交汇区,由于暖湿空 气位于上部,形成对流层中低层稳 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 主要原因
2)La Niña(拉尼娜)推 波助澜
2007年8月, 赤道中东太平洋 海温进入La Niña状态后迅 速发展,至2008 年1月,已连续6 个月海表温度较 常年同期偏低 0.5℃以上,此现 象将持续到2008 年夏.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我国的干旱

⾼中地理备课参考我国的⼲旱第⼆章第⼆节我国的⼲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象灾害是影响⾯最⼴的灾害。
我国⽓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旱、暴⾬、热带⽓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热风、连阴⾬、沙尘暴、浓雾等⽓象灾害,其中⼲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灾情最重。
⼀、旱灾1.旱灾的三⼤特征(1)出现的次数多从公元前206年⾄公元1949年2155年间,我国发⽣较严重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次。
(2)持续时间长我国⼀年四季都有可能发⽣旱灾,并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
(3)影响范围⼴1950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农⽥⼲旱⾯积达2000万公顷,因旱灾每年粮⾷减产达100亿千克。
2.旱灾的危害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库⼲涸;作物歉收,有的甚⾄绝收;⼈畜饮⽔困难等。
四个旱灾多发中⼼: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3.我国四⼤旱灾多发区的⾃然、社会条件及成因(1)东北地区盛夏⼲旱,“三天⼀⼩⼲,五天⼀⼤旱”。
由于降⽔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位。
(3)江淮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半”。
7⽉份⾬带北移,受副热带⾼⽓压带控制,易发⽣旱灾,但是,台风⾬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旱灾。
2.我国各地⼲旱灾害的形成原因(1)降⽔⽅⾯的因素----东部季风区降⽔的季节变化(2)⽔资源⽅⾯的因素----⽔⼟资源不平衡(3)社会经济⽅⾯的因素⼆、我国洪涝灾害1. 洪⽔的成因锋⾯⾬带、热带⽓旋→降⾬(尤其暴⾬)→洪⽔2. 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南⽅地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南⽅⾬季时间长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正常年份,锋⾯⾬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所以造成:1、我国南⽅⾬季开始早,结束晚,⾬季长,降⽔多⽽且⽐较均匀;北⽅⾬季开始晚,结束早,⾬季短,降⽔少⽽且集中。
高中地理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练习 湘教5

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业达标]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
A 2.C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
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
27万平方公里。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流域【解析】第3题,山洪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二是降水较多。
第4题,我国长江流域大多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暴雨型山洪灾害频发.【答案】3。
C4。
D5.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_______以上。
(2)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3)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4)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结合图例可读出河南省的干旱灾害频数在20以上,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或华南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系 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流。 特征
人为 原因
1.读下面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的 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大、水位高,但二者不成 正比。1998年该段流量远低于历史最大流量,但其水位 却一直居高不下,多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可见,l998 年该段的洪水灾害特点是:小水量、高水位、大灾难。
• 观点三: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正确。由于人口增长,使耕地不足、薪柴不 足,导致大量植被的破坏。
• 观点四: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升。
正确。由于气候的异常,导致长时间持续暴雨成灾。
• 3.根据上述的有关资料,从洪水水位和流 量、洪水的持续时间等方面,概括1998年 洞庭湖一带洪水的基本特征。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 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 秋季,以夏季最集中。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根据我国洪涝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洪涝灾 害发生的原因。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降水
时间 4、5月份
强降水集中地多大雨 天气
6、7月份 江淮地区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 带徘徊,形成梅雨
2、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3、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
旱灾 分区 类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东北 华北
春旱 为主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而雨季未到,降 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 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 生长发育关键期
长江 伏旱 以南 为主
7、8月份,雨带北移,该 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 晴朗天气,形成“伏旱” 某些年份台风少
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 但洪水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试判断下列观点是 否正确,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观点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正确。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 观点二: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正确。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 地少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 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作物生长期、水 电和城市用水需 求量大
西南 地区
冬春 连旱 为主
受西南季风影响,5-10 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 4月为旱季
该地区的低温 干旱天气,对 农作物的生长 影响很大
3.旱灾的应对:
①开源:调水、建设水利工程
②节流: 生活、工业方面: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
农业方面:节水农业(喷灌/滴灌/管道引水) ③其他:
【思考活动】
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我国水资 源分布以及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我 国不同地区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1、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 的根本原因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南多北少
(2)水资源方面因素: 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 耕地多,水土资源时空不平衡是 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组卷网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资料1: 在1951年至l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 干旱300次。 北京地区在1471~1949年间发生干旱 170次,其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的。 资料2:北京l637~1643年和l939~1945年干旱竟连 续7年之久。 长江中下游地区1958~1961年连续4年 干旱,农业减产;1966~1968年连续3年干旱;
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
自然 原因
洪涝 原因
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雨集中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洪涝时空分布
我国洪涝灾害 的空间分布特 点是怎样的?
洪涝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 方由于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多发区 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我国的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 夏季的锋面雨带的推移和热带气旋的强弱是 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洪涝是我国 最主要的洪涝类型。
培养、种植耐旱作物 加强宣传,培养节水意识
【探究活动】
城市名 齐齐哈尔
北京 延安 开封 苏州 南昌 汉口
4—5月
7—8月 全年
0.43 0.21
0.14
0.54
0.31
0.26
0.44
0.31
0.18
0.47
0.35
0.20
0.27
0.38
0.16
0.26
0.43
0.16
0.27
0.56
0.19
阅读 “我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
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3)社会经济:
①农业活动---复种指数增加,灌 溉面积扩大,农田需水量大,北 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 威胁面积扩大
②工业活动—工业发展,用水量大, 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增加
我国的干旱灾害形成原因 1、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 的根本原因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国代表性城 市不同时段 降水相对变 率表”,回 答:
1. 表中降水相对变率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降干际我可我后国水旱变知国,东相的化两江受北对 几 越 地南 副平变 率 小 春丘 高原率 越 , 季陵 控、越 大 发 最制7—华大 ; 生 易,8北,降干出该月平说水旱现地的原明相的干盛降降对几旱4夏水—水变率。季相5的率越月最对年越小的易变际小。降出率变,水现大化说相伏,越 明对旱梅大 降变。雨, 水率过发 的大生 年,
资料3:
1981--2001年全国农业受灾面积波动情 况图。
上述材料反映了干旱的什么特征?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主要特征 ☞出现次数多 学科网
☞持续时间长
☞影响的范围广
我国旱灾严重的地区在哪里?
东北旱灾区
华北旱灾区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华北地区的旱灾最严重)
阅读上图,讨论以下问题 : (1)请从图中找出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
7、8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 现盛夏暴雨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 时有发生
8、9月份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 多狂风暴雨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自然 原因
洪涝 原因
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雨集中
气候 在夏季,多暴雨;极端天气和气候
事件。
水文 流量较大,水位高,季节变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