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二选修5课件: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名师精讲●
寒潮的成因、路径和防御措施
成因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 害等
天气系统 冷锋
路径
中路 西路
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内蒙古自治区→黄 河河套一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从北极地区→西伯利亚西部→新疆→河西走廊南下→西 北、长江以南及华南地区
东坡和南坡多为迎风坡和向阳坡,降水多,冰 雪消融量大
夏秋多,冬季少
夏秋季为雨季,降水量大;夏季气温高,冰雪易 融化
年际变化大
季风气候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显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例 2】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 A 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 A、B 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二三四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原因
表现
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
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 是暴雨所形成的
天气因素 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洪涝灾害多发
的直接原因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 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减弱
1.理解干旱和洪涝 的特点、分布及 成因。 2.理解寒潮、台风 入侵我国的路径 及危害。 3.能运用资料,分 析台风、寒潮、 干旱、洪涝等气 象灾害的形成原 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二三四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特征 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2.成因 (1)降水方面。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2.分布 (1)空间分布 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地区 由于降水量大,雨量大,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长江以南地区:雨季长,3~6 月或 4~7 月为雨季。华北、东北地区: 雨季出现在 6~9 月。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以夏季最 为集中。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预习交流 2
气候异常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吗? 提示:所谓气候异常是与气候正常年份相比而出现的特殊的气候 现象,主要表现有:过度炎热(如热浪)造成干旱灾害,过度降水形成的洪 涝灾害,过度寒冷形成的低温冷害等等。所以不能笼统地说气候异常就 形成了洪涝灾害,而是说,气候异常导致长时间的暴雨,是形成洪涝灾害 的原因。
4.危害:对北方的农作物如冬小麦会造成冻害;南方的经济作物如 柑橘、香蕉等有可能被冻死;在草原牧区,暴风雪覆盖草场,造成“白灾”; 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沙暴;寒潮可以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等。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预习交流 3
地形对寒潮冷空气活动有什么影响? 提示:地形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平坦开阔的平 原地区,冷空气能长驱直入,影响范围广;另一方面高大山脉、山地能阻 挡冷空气的进入,如我国西南地区受到寒潮的影响较少。 议一议: 什么是“白灾”? 提示:我国北方牧区由于冬季降雪过多,掩埋了牧草,使牲畜无法放 牧就食而导致的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台风
目标导航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练习湘教版选修5

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业达标]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 1.A 2.C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公里。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西北内陆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长江流域【解析】第3题,山洪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二是降水较多。
第4题,我国长江流域大多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暴雨型山洪灾害频发。
【答案】 3.C 4.D5.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_______以上。
(2)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3)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4)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结合图例可读出河南省的干旱灾害频数在20以上,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或华南地区)。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课时1干旱与洪涝课件湘教版选修

迁移应用2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 析其气候原因。 答案 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 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 不同措施。 答案 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解析 答案
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
频发;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Leabharlann 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
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震多
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
潮侵袭。
解析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12345
解析 答案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答案 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
反思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
旱灾类 分区
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
春季气温回升快,
东北、
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
春旱为 蒸发旺盛,而雨
华北
生长发育关键期,故
主 季未到,降水稀
7、8月份,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
长江 伏旱为 该地受副高控制,出 电和城市用水需
以南 主 现高温晴朗天气,形 求量大
答案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 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 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答案
反思归纳
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
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情景设计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旱灾1.旱灾的三大特征(1)出现的次数多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严重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
(2)持续时间长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旱灾,并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
(3)影响范围广1950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农田干旱面积达2000万公顷,因旱灾每100亿千克。
做教材第3页活动题【点拨】: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探究活动: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江淮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2.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长江以南华北、东北西南(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水土资源不平衡(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思考: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的原因?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二、我国洪涝灾害1. 洪水的成因锋面雨带、热带气旋→降雨(尤其暴雨)→洪水2. 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南方地区【点拨】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南方雨季时间长思考:南方的雨季为什么比北方长?【补充】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所以造成:1、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课题: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灾情。
2.掌握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分布。
◆重点与难点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分布。
◆自主学习-基础梳理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特征:出现___________、持续__________长、影响___________。
2.成因1)降水方面(根本原因)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_________就容易出现干旱。
影响:②不同地区的降水__________是形成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③不同季节降水量的__________对与干旱形成有直接影响。
①长江以南:7月和8月雨量偏少,易产生__________分布:②华北、东北:春旱和__________连旱特别严重③西南地区: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__________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直接原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____________不平衡。
3)社会经济方面:(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用水量提高。
I.耕地____________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II.北方_____________播种面积增加。
III.我国人口增加,________________用水、工业用水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水尤其是___________所形成的。
I.夏季的_________带和_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II.气候异常所导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__________,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时间分布:多发生与春、夏、秋季,以_______________最为集中。
◆合作探究一、干旱1.阅读P35“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有哪些?(2)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灾则还要看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程度。
标
主
导
学
课
课
时
堂
作
互
业
动
探
究
菜单
XJ·地理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
时
教
我国的洪涝灾害
图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解
教
1.成因
读
学 方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 暴雨 所形成的。
案 设 计
当
①夏季的 锋面雨 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
堂 双
基
课 前
天气因素。
达 标
动 解
读
教 学
平衡。
方
案 设
(3)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计
①耕地 复种指数 的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当 堂 双 基
课
达
前
自
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标
主
导 学
③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而工业
课
课 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时
堂
作
互
业
动
探
究
菜单
XJ·地理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
时
图
教 法
●课标解读
表 活
分
动
析
1.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的三大特征。
解 读
教
学 方
2.结合我国的气候、水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的因素,
案
设 使学生理解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的成因。
计
当 堂 双
课
3.结合我国的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方面
高中地理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课件(1) 湘教版选修5

【讨论】
• 结合我国雨带空间移动规律,分析我国洪 涝灾害的时空组合规律。
夏季的锋面雨带的推移和热带气旋的强弱是 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洪涝是我国 最主要的洪涝类型。 我国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 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东部季风区集中发生在 每年的春、夏、秋季,由南向北推移。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探究活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p39 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 水,长江于流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 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 超历史最高水位。在19条主要支流 中,有一些水丈站最大流量和最高 水位均超过实测历史记录。长江中 下游超警戒水位时间大多在57~96 天之间。
•
1.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热力条 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27 摄氏度以上);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 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 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 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赤道地区地转偏 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 2.高纬度的海洋上因为纬度较高,海面得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水温较低,无法为台 风的生成提供足够的能量。 • 3.台风登陆后因陆地表面地形起伏不平, 摩擦力大,空气涡旋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类型和 不同程度的影响。如: 北方——农作物——冻害 南方——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经 济林——冻害 草原牧区——牧草、牲畜——白灾 干燥地区——沙暴 交通——阻断 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思考】
• 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难道寒潮对 人类就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寒潮虽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灾难, 但在有些方面还会带来有利的影响,如强降温和 严寒,能冻死越冬病菌虫卵,有利于小麦灭虫越 冬、净化空气、盐业制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3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
○
害主要集中在○24________季。
25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
3.○
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26________原因。
我
27________面积缩小、○28国河流上游地区的○
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旱灾的特征
1.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次数多 B.持续时间长
C.影响范围广 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
考查点2 旱灾的成因
2.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
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
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
考查点3 洪涝的成因
3.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有( )
①锋面雨带②热带气旋③寒潮④西风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查点4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
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
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
C.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
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
方法技巧练
方法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
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
方法技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
时间强降水集
中地区
原因
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
区,多暴雨天气6、7月份江淮地区
锋面雨带徘徊,形
成梅雨
7、8月份
华北、东
北地区
锋面雨带北移并
控制本区,出现盛
夏暴雨
西南地区
受西南季风影响,
暴雨时有发生8、9月份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和台风
影响,多狂风暴雨
(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的关系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多旱灾。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
一、选择题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 000多万人受灾。
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
据此回答1~3题。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B.春小麦、花生
C.水稻、油菜 D.玉米、大豆
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4.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洪”主要是指洪水泛滥
B.“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
C.洪和涝往往同时出现
D.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不合理人类活动
的结果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
6.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7~8题。
7.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8.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题
1 2 3 4 5 6 7 8 号
答
案
二、综合题
9.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2011年5月18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 812万亩(多年同期均值1.95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 300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甘肃、江西、湖南等省;有442万人、31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 1 058万人、796万头),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区。
长江中下游降水50年来最少,全国受旱面积9 892万亩。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_______以上。
(2)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3)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
(4)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 我国的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 知识清单
①多 ②长 ③影响范围 ④高于 ⑤季节 ⑥伏旱 ⑦春旱 ⑧春夏连旱 ⑨冬春连旱 ⑩水多 ⑪水少 ⑫水土资源 ⑬复种指数 ⑭冬小麦 ⑮春旱 ⑯生活用水量 ⑰暴雨 ⑱锋面雨带 ⑲热带气旋 ⑳东南沿海 ○21西北内陆 ○22南方 ○23季节 ○24夏 ○
25气候
异常 ○
26直接 ○27森林 ○28水土流失 基础达标练
1.D [我国干旱灾害北方成灾率高于南方。
]
2.B [复种指数增加,会造成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需水量的增加,从而加剧旱情。
]
3.A [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
]
4.D [华北地区多暴雨,且降水集中在夏季。
]
方法技巧练
A [结合我国地形和季风气候特点可得出答案。
由于我国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为暴雨洪水。
]
综合提升
1.C [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
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看,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
2.C [西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
3.D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
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
4.D [本题出错原因是误认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5.C [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
6.C [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
7.A 8.C
9.(1)20 (2)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或华南地区) (3)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不稳定;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干旱发生的频次高。
(4)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雨等。
根据图中数值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旱灾最
)
严重的地区为黄河下游地区。
(P
35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表示平均降水量的可靠程度越小,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小。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春季容易出现干旱。
) 3.江南丘陵夏季容易出现干旱。
(P
37
1.6~9月流量总体上高于其他各月,7月流量在这几个月中略微偏低。
水位与流量变化大体上成正相关。
2.观点一正确,它与人类破坏中上游植被有关;观点二正确,它与人多地少、粮食需求增加以及人们对湖泊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观点三正确,它与乱砍滥伐等活动有关;观点四错误,它没有说明小流量造成大洪水的原因。
) 3.小流量,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P
39~40
1.1990~1997年的水灾受灾和成灾规模最大,1970~1979年的水灾受灾和成灾规模最小。
2.1998年我国水灾严重的地区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
(P
)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