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体温的评估与护

1.寒冷→中枢紧张性↑ →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 皮肤温度↓ →散热↓
2.炎热→中枢紧张性↓ →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 → 皮肤温度↑ →散热↑
二、 体温调节
一、体温调节的方式
1.自主性体温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 生理调节反应,使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水平一 致,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行为性体温调节
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产生一定的姿 势和行为,以避寒或避暑以保持体温的相 对恒定。如人或动物避开过冷或过热的环 境向适宜的温度环境靠近,人在寒冷中拱 肩缩背,跑步,增加衣服等。
髓、脑干网状结构、 二、温度感受下器丘(脑th等erm。or含ec有ep热tor敏)
按位置神分经:元外(周w和ar中m枢- 温度感受器 按刺激s分en:sit冷ive、n热eu温ro度n)感和受器
2.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可 能起调定点的作用。
3.热敏神经元对温度的感受有一定的阈值,正常一般 为37。C,这一阈值就是体温恒定的调定点。当体核
温度超过37。C时,蒸发散热(出汗)增加;当体核 温度低于37。C时,发汗停止,体温调节性产热增加 。总之,当体核温度高于调定点温度时,散热就大 于产热;反之,当体核温度低于调定点温度时,产 热就大于散热。其结果是使体温返回到调定点。只 有当体核温度为37。C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量才相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0.0℃ 超高热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一)体温过高
3.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03
发热处理
孕妇发热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拭身体、冰袋冷敷等,尽
量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如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
嘱使用药物。
05
体温护理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体温计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合作程度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如玻璃汞 柱式、电子数字式、耳温计等。
注意破碎的体温计 使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时,需注 意安全,避免体温计破裂导致汞 中毒。
降温措施
对于体温偏高的患者,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酒精擦浴、降低室温等, 以降低体温。
定期监测体温变化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监测体温的频率,一般建议每天测量4次, 如早、中、晚和睡前。
记录体温变化
将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在体温记录表或护理记录单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 治疗方案。
3. 护理措施:当出现体 温过低时,应采取保暖 措施,如加厚衣物、使 用热水袋等,同时避免 长时间处于寒冷的环境 中。在严重情况下,应 立即就医并按医嘱进行 治疗。
体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01
02
总结词:体温过高是指 体温超过37℃,通常伴 随着发热、头痛、乏力 等症状。体温过高可能 是由于感染、炎症、外 伤等原因引起。
肛门温度测量
使用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测量 肛门温度,测量时将温度计插入肛 门约2厘米,测温时间为3-5分钟。
正常体温范围
成人体温
腋下温度为36.0-37.0℃,口腔温度为36.3-37.2℃,肛门温 度为36.5-37.7℃。
儿童体温
略高于成人,但波动范围较大,需结合年龄和具体症状进行 评估。
02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精品PPT课件

热源——发热
内源性:白细胞致热源, 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 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 定点,使调定点(温阈) 上升。
•
非致热源性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等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 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引起散热过少的疾病,如 广泛性皮肤病、心衰等
2、发热过程及其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 安静状态下,主要由内脏器官代谢产热, 占总热量的56%,其中肝脏产热最多;
• 活动状态下,主要由骨骼肌的收缩产热, 占总热量的90%。
•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产生的热量则是机体 在进食后额外产生的热量。
无寒战产热
• 维持生命的各种活动如呼 吸、心跳、维持肌肉张力 及细胞的代谢等,时刻都 在产热。
四、体温评估
[目的]
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动态观察体温变化,分析
热型及其伴随症状 3.协助诊断
[内容]
病人情况(年龄、病情、 意识、治疗情况
有无影响体温的因素存在 心理方面评估
(一)体温过高
– 任何原因引起产热程过多度、判散断热(减口少腔、)体温调节
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
不规则热
特 发热无规律 点 持续时间不定
常 见
流感
病
肿瘤
4、伴随症状
5、高热病人护理
降温
• 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 • 较好的是物理降温:
T>39℃冰敷 T>39.5℃酒精擦浴
移而引起的体温低升热高—,—超3过7正.3常℃范~围38,℃称体温
过高
中等热——38.1℃~39℃
• 一般指腋温超过37高℃热或—口—温3超9过.13℃7.~3℃41,℃一昼夜
体温波动在1℃以上超者高热——>41.0℃
体温护理与评估课件

4 伴随症状: 1) 寒战 3)出血现象 5)结膜充血 7)关节肿痛
2)淋巴结肿大 4)肝,脾肿大 6)单纯疱疹 8)意识障碍
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 3)补充营养和水分 4)促进病人舒适 5)心理护理
体温过低(hypothermia)
体温在35.0℃以下
原因
• 散热过多:长时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
性别
生理变动
成女年性女体性温的平基均础比体温 男女性随 性 于经体性性厚月 的 孕前温高皮经 变 激期可0下周 化 素.和轻脂期 , 水3妊度肪℃出 排 平娠 升比现卵上,早高规后升男因期律由,
体温可上升0.20.3℃
昼夜时间
生理变动
正常人体这温种在规2律4h内性呈的变周期化性波动 清与晨机2体—昼6时夜最活低动,的午生后物2节-8律时有最关高,, 但波因动而范使围机不体超的过代平谢均、数血上液下循0环.、5℃ 呼吸功能等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其他
生理变动
体温增高
体温下降
日常生活中运动、沐浴、 进安食静、、情睡绪眠激、动饥、饿、
服用精镇神静紧剂张后等可因使素体温下降 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 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 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又称为发 热 (fever,pyrexia)
散热过多;在寒冷环境中大量 饮酒,使血管过 度扩张热量散失;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 发育完善,对外界温度变化不能自行调节使热 量散失
•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末梢循 环不良,使机体产热减少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 如颅脑外伤、脊髓受损;药物中毒,如麻醉剂、 镇静剂;重症疾病,如败血症、大出血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PPT医学课件

3. 环境准备 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4.用物准备
放置清洁体温计,消毒液纱布、弯盘、记录本、
笔及有秒针的表,如测肛温可另备润滑油、棉签、
卫生纸。
24
三、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口温测量法 腋温测量法 肛温测量法
检测记录
整理消毒
25
三、体温测量技术
• 口温测量法
放置口表 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此处靠 近舌动脉,口腔温度最高的部位
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 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
16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1. 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
失 致死温度:23~25℃
17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2. 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
24三体温测量技术操作步骤核对解释选择部位检测记录整理消毒口温测量法腋温测量法肛温测量法25三体温测量技术口温测量法放置口表正确测量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此处靠近舌动脉口腔温度最高的部位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勿用牙咬体温计用鼻呼吸测量3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26三体温测量技术27三体温测量技术腋温测量法放置腋表正确测量擦干汗液将腋表水银端放于腋窝处指导病人夹紧体温计紧贴皮肤测量l0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28三体温测量技术29三体温测量技术肛温测量法放置肛表正确测量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便于测量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
0.5~1.0 ℃
1、昼夜变化
2、年龄差异
3、性别差异
4、运动状态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上升形式:骤升和渐升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一)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 = =散热,体
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 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
吸和心率加快、头
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迷
(一)体温过高
A1型题: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肿瘤
E.疟疾
能力测试
X1型题:
马某,高热、昏迷,护士为其测量腋下温 度,检视读数为35 ℃以下,估计体温不升 的原因可能是
A.病情危重
B.测量时上肢未夹紧体温计 C.腋部汗液未擦干 D.体温表故障 E.测量时间少于10min
课后预习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1.消毒
?容器
?消毒 液
?时间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2.检查
目的: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方法:水银柱甩至35℃以
下,在已40℃以下 的水中测试 时间:3min后取出检视 标准:误差在0.2℃以上
不能使用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2.计划 、 体 温 护士准备
生命体征的 评估及护理
张玉巧
复习旧课
什么是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症,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 状态正常与否的可靠指标
◆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T 36.3-37.2℃ R 16-20次/min P 60-100次/min
BP 90-140/60-90mmHg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测量方法
1 口腔测量
使用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 方,关闭嘴唇,等待数分 钟,读数。
2 腋下测量
3 耳朵测量
将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确 保腋下干燥,等待数分钟, 读数。
使用耳温计将探头插入耳 道,按下按钮,等待测量 完成,读数。
常见的体温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准确、易于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常见于家庭和医疗机构。
炎症
身体组织受伤或受到细菌感染 时,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和药物反应可能导致 体温异常。
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 持通风环境,帮助体温下 降。
2 药物治疗
3 就医咨询
根据不同的体温异常原因, 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 他症状,及时就医咨询医 生。
通过测量耳道或额头的红外线辐 射,来测量体温。
水银体温计
传统的体温测量工具,已逐渐被 其他电子或数字型体温计取代。
正确的体温测量步骤
1
准备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并准备好消毒用品。
2
位置
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3
测量
按照体温计的说明进行测量,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体温异常的可能原因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可以 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 的状态。
体温的重要性
健康监测
体温可以帮助评估人体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是疾病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反应身体功能
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速 率和内部环境的稳定程度。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学习要求
1、了解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2、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3、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 4、熟悉常见热型 5、熟悉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6、掌握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7、掌握体温的测量及记录
1
生命体征
●定义: 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 是衡量机体身心情况的可靠指标。
• 2、发热临床分级:(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二、体温评估- 1 ℉) 37.3 ~38.0℃ (99.1~100.4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100.6~102.2℉) (102.4~105.8℉) (105.8℉以上)
T持续 > 41 ℃——永久性的脑损伤 T持续 > 42 ℃——休克 T> 43 ℃——很少存活
3 7
11 15 19 23 3
7
11 15
60/36℃
40/35℃
不 升
20/34℃
120/39℃
v
○
100/38℃
80/37℃
60/36℃
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 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 C.请医生处理 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E.立即饮水 (A)
4、常见热型
间歇热
特点: 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持续数 小时或更长,然后 下降至正常或正常 以下,经过一个间 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 交替出现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一定规 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
1、了解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2、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3、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 4、熟悉常见热型 5、熟悉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6、掌握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7、掌握体温的测量及记录
1
生命体征
●定义: 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 是衡量机体身心情况的可靠指标。
• 2、发热临床分级:(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二、体温评估- 1 ℉) 37.3 ~38.0℃ (99.1~100.4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100.6~102.2℉) (102.4~105.8℉) (105.8℉以上)
T持续 > 41 ℃——永久性的脑损伤 T持续 > 42 ℃——休克 T> 43 ℃——很少存活
3 7
11 15 19 23 3
7
11 15
60/36℃
40/35℃
不 升
20/34℃
120/39℃
v
○
100/38℃
80/37℃
60/36℃
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 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 C.请医生处理 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E.立即饮水 (A)
4、常见热型
间歇热
特点: 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持续数 小时或更长,然后 下降至正常或正常 以下,经过一个间 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 交替出现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一定规 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2
27
(三)体温计的消毒及检 查
2.检查
检查目的:保证测量的准 确性
水银柱甩至35℃以下; 在40℃以下的水中测试3 min后取出检视;
误差在0.2℃以上不能使 用。
2020/12/12
28
感谢下 载
24
注意事项
检查、清点体温计,正确甩表;切忌放入热 水。
口温测量禁忌症。注意:进食吸烟后隔30分 钟测量。
腋温测量禁忌症。注意:擦干汗液,夹紧。
直肠测温禁忌症。注意:坐浴等待30min后
测量。
2020/12/12
25
3、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 免损伤口腔粘膜。
(一)、正常体温:书上159页表11—1
腋下 口腔
平均 36.5 (范围 36.0—37.0℃)
℃
平均37.0℃ (范围36.0—37.2℃)
直肠 平均37.5 ℃(范围36.5—37.7℃)
(二)、生理性变化 0.5 – 10C
1、年龄
儿童高于成人, 老人偏低
2、昼夜 3、性别 4、环境
清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
13
体温在24(小4)时不内规变则化热不规则,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 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 4.体温过低
定义: 体温在35.0℃以下,又称体温不升。常见 于:早产儿、休克、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
患者表现:躁动、嗜睡、心跳呼吸 减慢、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四肢 厥冷,甚至昏迷。
5、护理(书上160页最下面)
致热原 →体调中枢调定点 上移
→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发热程度的划分 (书上159页表11—2)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低热 37.3 --- 38 中度热 ℃ 38.1 --- 39 高热 ℃ 39.1 --- 41℃ 超高热 41.0 ℃以上
2、发热的过程:分为3期
(1)体温上升期 患者表现:畏寒、寒战、无汗、皮肤苍白
(2)弛张热
体温在39.0 ℃以上, 但 波动幅度大, 24小时体 温差在1.0 ℃以上,最 低仍高于正常水平。
(2)弛张热
常见于 : 败血症、化脓性疾病
烧伤败血症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至39.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然后下至 正常,经过一个间歇,又骤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
2020/12/12
C:饮食调节:鼓励患者多饮水 D:保持清洁和舒适 E :安全的护理 F:心理护理 G:健康教育
2020/12/12
16
2、体温过低的护理
(1)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准备
(2)设法提高室温 24.0 -- 26.0℃为 宜
(3)采取相应保暖措施
六、体温的测量 种类:水银体温计:腋表、口表、肛表
水 银 体 温 计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 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2020/12/12
26
体温计的消毒及检查
1.消毒 ✓ 浸泡于消毒液内,5min后取出冲洗 ✓ 离心机甩下水银(35℃以下) ✓ 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内30min取出,冷开水冲洗 ✓ 消毒纱布擦干,存放在清洁盒内备用
女性高于男性 0.30C, 经前期、妊
娠早期体温升高
5、运动
6、其他:情绪、环境温度、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发热 fever(体温过高 hyperthermia):
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产热 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增高 超过正常范围。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2020/12/12
19
可弃式体温计
2020/12/12
20
七、测量体温的方法
1.操作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计划:患者的准备
1、体位、情绪 2、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应休
息30min后再测量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水银柱甩至35℃以下
2020/12/12
21
2020/12/12
2、操作步骤
口腔测温法 要点: 部位:舌系 带两侧的舌 下热窝 时间:3min
22
腋下测温法 要点: 部位: 腋窝深处 时间:10min
2020/12/12
Hale Waihona Puke 2、操作步骤232、操作步骤
直肠测温法要点: 部位:肛门内3~4cm ;时间:3min
2020/12/12
1、体温过高的护理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4次每天, 高热患者Q4h测量体温。
B:降温:发热超过39℃,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 39.5℃,乙醇、温水擦浴或做大动脉冷敷,防止 高热惊厥;药物降温应遵从医嘱。 30min后再 次测量。
2020/12/12
15
5、护理(书上160页最下面)
1、体温过高的护理
特 点
方式
产热 > 散热 骤升
渐升
(2)高热持续期 患者表现:脸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等
特点
产热 ===== 散热
(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3)退热期
患者表现:大量出汗、皮 肤温度降低
特点: 散热↑ 产热 趋于正 常
方式: 骤退
渐退
3、热型书上160页第4点)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40. 0℃ 左右,达数日或数周, 24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伤寒、大叶性 肺炎
第十一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教学目标:
1、说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
2、解释发热、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体 温过低、脉搏、血压、高血压、呼吸困难。
2020/12/12
2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的范围及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