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完美课件PPT(初中历史)2

合集下载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18张PPT)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18张PPT)

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我们应该学习戚继光怎样的精神呢?
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
思考: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1)戚继光以天下为己任,捍卫中华民族的 正义利益。
(2)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 的战斗并取得胜利,抗击了外来侵略,捍卫 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所以说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议一议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探究活动
通过本课所学的三个知识点: 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 期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 门的居住权.你能得出明朝前后 期国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 学习至此: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见学案)
五、梳理知识 整合提高
• 1、你还有什么疑惑?
• 2、知识总结:
明朝前期,由于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同世 界友好往来,但是到了中后期,随着国势衰弱,友 好变成了冲突,所以有了倭寇入侵和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这说明中国在世界上 已经落后了,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郑和下西洋盛况
目的 时间 次数
规模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405--1433年 先后7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4张ppt)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动脑时间: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 义战争,得到沿海一带 爱国军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 战英勇; ③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 支持。 ④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 能和治军严明。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三、葡萄牙㨦取在澳门居住权
1、原由
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3、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课堂小结
明 交往 -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地点
下“西洋”,最远 到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 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宝船长151.8米, 旗舰100吨,长 120吨、100吨、
大小
宽61.6米
24.5米,宽6米
物品用途 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到达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南亚国家、阿拉伯地区国家、非洲国 家欢迎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0张PPT)

巩固新知
3.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C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巩固新知
5.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哪一选项与其它三项不 属于同一性质( C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马船:长37丈
坐船:长24丈
水船
粮船:长28丈
郑和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
走一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刘家港
(江苏太仓)
(麦加)
(孟加拉国和印度 孟加拉邦一带)
天方 古里 木骨都束
(索马里 摩加迪 沙一带)
榜葛剌
(印度科泽科德) (越南)
占城
满剌加 浡泥 (马来西 亚马六 (加里曼丹 甲一带) 岛北部)
泰国 寺
三宝公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
纪念郑和的邮票
三宝庙(印尼爪哇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 行经贸和文化交流。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 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 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 帮助,交了很多朋友。”
“中国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远航吉达、 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 和美’,‘诚为极乐世界’。中华文明和 伊斯兰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文明交流史 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
明代青花瓷盘装 饰在肯尼亚的穆 斯林古墓上
明永乐青花瓷的颜 料来自渤泥国的苏 泥勃青
印度柯枝的“中国渔网”

部编版_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T

部编版_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T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宣扬 国威,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力 逐渐衰落,外敌入侵,边疆出现危机 说明:明朝在当时世界上已逐渐落伍了
部 编 版 _ 明朝 的对外 关系完 整版P PT(优秀 课件)
部 编 版 _ 明朝 的对外 关系完 整版P PT(优秀 课件)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中后期的戚 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则是战争冲 突,明代这种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 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本课内容有力的突出了本单元主题,前承“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后启“社会的危机”,因 此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思考:明朝中外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举例说明
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抗倭(打击日本 海盗)最终肃清倭寇
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军事家,武 术家 品质:早年立志,矢志不渝, 为国尽职尽忠 .
部 编 版 _ 明朝 的对外 关系完 整版P PT(优秀 课件)
部 编 版 _ 明朝 的对外 关系完 整版P PT(优秀 课件)
戚继光和岳飞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长151.8
明代罗盘
在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 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 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新加坡有 “三宝山”。想一想:为何用三宝命名呢?其 中包含怎样的历史信息?
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 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说明郑和 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 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部 编 版 _ 明朝 的对外 关系完 整版P PT(优秀 课件)
部 编 版 _ 明朝 的对外 关系完 整版P PT(优秀 课件)
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材料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相关史事
明朝时,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商品贸 易兴盛, 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 因此成为倭寇侵扰 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 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 为虎作伥, 趁火打劫, 使倭寇更为嚣张。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郑和像
人物扫描
郑和, 原姓马, 回族, 云南人 。12岁丧父, 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 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 屡建战功。朱棣称帝, 是为明成祖。明 成祖十分器重他, 提拔他为内宫太监, 并赐姓郑。1431年, 明朝第五位皇帝 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一.郑和下西 3.郑和下西洋的经
红海沿岸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榜葛剌进麒麟图》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 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 来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
一.郑和下西 4.郑和下西洋的意


郑和的远航, 时间之长, 规模
之大,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而且开创了
二.戚继光抗 倭3.经
过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 明王朝派年
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 命, 南下浙江抗倭, 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彻底打败倭寇, 戚 继光大力整顿军队, 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 000多人, 进行严格训练, 操练新阵法。他 统领的军队, 由于训练有素, 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 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
通网,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5《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38张PPT) (共3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5《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38张PPT) (共38张PPT)

和平 友好
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 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长春等出席大会。这是黄 菊发表讲话。
郑和下西洋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
• 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 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 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 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 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 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友好 交往 冲突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戚继光抗倭
国力的强弱关系到外交的状态
1、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 B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 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寇来,不要 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 历史时期的史实(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答: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 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 量的攻击(海盗等)。
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 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 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 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 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 进行。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 洋及沿岸一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2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22张PPT)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 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 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台州大捷
抗倭形势图
封侯非我意,但 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 何感想?
淡泊名利、保卫海防的抱负
《七子之歌》
(闻一多)
妈阁
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真姓?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是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 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时称“倭患”。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 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 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 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 州卫指挥佥(qian)事,担负 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 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 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 被称为“戚家军”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四 明对外关系变化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 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 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
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 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抗倭 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两者表现为冲突 与战争。
币等
榜葛剌进麒麟图
香料、染料、药 物、珍珠、玛瑙、
宝石、象牙等
西洋
南洋纪念郑和的 宝山寺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首航



时间



船只 大小
到达 地区
郑 和 1405年 7次
200多艘 27000人 最大海船长(151.8 亚非30多个 米),宽(61.6米) 国家和地区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ppt导学课件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ppt导学课件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取戚 得继 胜光 利抗 ?倭
为 什 么 能 够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1、抗倭的正义性;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郑和的个人魅力
151.8米
郑和宝船
24.5米
哥伦布 旗舰
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 叶、漆器等,及大量金银货币
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活动 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与 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
表现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 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 任的爱国情怀。
动脑筋: 历史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实用课件(PPT优秀课件)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阅读70页注解,回答
1、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 天的什么地方?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2、阅读材料,结合课本70页分析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当时远 洋具备了什么条件?
条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明太祖)末年时:“仓廪(储藏米谷 之所)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hé,关闭)”。到永乐(明成祖)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 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皇帝:明成祖
(3)西洋的范畴: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 沿岸地区。(4)目的:明成祖朱棣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 外的奇珍。
(5)时间:1405至1433年
合作探究二
戚继光抗倭与文天祥抗元、岳飞抗金相 比,战争性质是否相同?
学习与 文天祥抗元、岳飞抗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民族之 探究 战,而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
所以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课堂小结
和平交往 → 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对外关系
暴力冲突 → 戚继光抗倭 可见,综合国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
、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范围广)。
人物扫描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 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 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 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 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 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 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 经验和组织才能。

3.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艺 术修养 ,以及 对我国 社会主 义时期 文学艺 术作品 的鉴赏 能力。

4.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 蓬勃发 展,使 学生受 到爱国 主义情 感和传 统美德 的熏陶 ,培养 学生热 爱社会 主义祖 国的思 想情感 。

5.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 的鉴赏 ,培养 学生的 审美感 ,提高 学生的 鉴赏力 。充分 利用多 媒体的 教学手 段创设 图文情 境,加 强课堂 的热烈 气氛和 教学的 直观性 ,给学 生提供 一个良 好的教 学情境 。
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阅读课文找答案,你能行!)
(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帝:_____________ (3)西洋的范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发地: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达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主要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小组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原因
客观 (2)造船技术的发达;
主观
(3)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 (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1)郑和个人吃苦耐劳,有英勇无畏的气概、 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2)统治者的支持。
郑和下西洋——远航
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
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 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
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
空前壮举! 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3.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 力与勇气; 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 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拒敌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商 在东南沿海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使百姓的 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学习与 探究
1、东南材沿料二海描倭述寇的猖是獗什,么现倭象患?严当重时。政2府、采明取政了什府么派戚继 光抗倭应。对3措、施平?息结了果东如南何?沿海的倭患。
看你是否能达标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C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 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B(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D )
③加强与各国的友好交往
④扫清残余倭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明朝时期能够成就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根本要素( B)
A.明朝统治者的支持 B.明朝国力雄厚
C.郑和的探险精神 D.各国的盛情邀请
7、在我国东南沿海,制造倭患的人包括( C )
①我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奸商②日本的武士③日本的奸商④日本的天皇
戚继光画像
自主学习
(二)戚继光抗倭(阅读课文找答案,你能行!)
1.倭寇:是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 武士和奸商。 2.背景:(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 等相互勾结,对中国 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2)明王朝派 到东南沿海抗倭。 3.经过:(1)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训练组织了一 只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 (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了 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 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郑和下西洋——远航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 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 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 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

6.本节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渠道 ,而让 学生学 会欣赏 历史上 出现的 文学作 品,通 过形式 多样的 活动、 合作和 探究等 多种方 法与途 经,实 现历史 学习三 维目标 ,从历 史的角 度来赏 析中国 古代的 文化。

7.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 之上设 计的。 另外, 本课设 计能充 分利用 信息技 术,巧 妙把多 媒体技 术与教 学内容 融合起 来,极 大地提 高了课 堂教学 效率, 也能实 现课堂 与课外 的完美 结合, 真正为 学生的 终身学 习与发 展打下 良好的 基础。
A 、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 友好往来的是(A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看你是否能达标
5、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你认为真正的目的是
( C)
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②换取海外的奇珍
戚继光抗倭——拒敌
材料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学习与 材料三是谁的诗句?诗句体 探究 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
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 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 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在我国沿海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国人民学对习郑和与怀根念据、材敬料仰二;并郑结和合的所远学航知,识增,进指了出中郑国和和下亚西非洋国为 家和地探区究的友好什往么来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1.通过归纳新中国建立以来文艺事业 的发展 和成就 ,培养 学生从 文艺现 象中领 悟历史 的能力 ;

2.通过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事业 发展的 原因、 党的十 一届三 中全会 以来文 艺园地 出现繁 荣局面 的原因 ,培养 学生正 确认识 和说明 问题、 分析问 题的能 力;
(6)出发地:刘家港
(7)到达范围: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8)主要活动: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 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首脑,赠送礼品, 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9)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 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 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