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高考题集锦

合集下载

红楼梦试题摘抄及答案高中

红楼梦试题摘抄及答案高中

红楼梦试题摘抄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红楼梦》的作者是:A. 罗贯中B. 施耐庵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C2. 《红楼梦》中,贾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上刻有的四个字是:A. 金玉良缘B. 莫失莫忘C. 不离不弃D. 寿山福海答案:B3.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别称是:A. 潇湘妃子B. 蘅芜君C. 怡红公子D. 枕霞旧友答案:A二、填空题4.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贾府中的一个________,是宝玉和众姐妹们居住的地方。

答案:园林5. 《红楼梦》中,贾母是贾家的________,她对宝玉和黛玉的疼爱体现了她对晚辈的慈爱。

答案:长辈三、简答题6. 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及其象征意义。

答案: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著名情节,描述了林黛玉在大观园中为凋零的花朵举行葬礼的情景。

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四、论述题7.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关系及其对贾宝玉性格的影响。

答案: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纯真而悲剧的,黛玉的聪明才智和悲剧命运深深影响了宝玉,使他对封建礼教产生了质疑。

而与薛宝钗的关系则更多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宝钗的温柔和顺从是宝玉性格中的另一面,即对传统价值的认同。

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深刻地描绘了宝玉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五、阅读理解题8. 阅读《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章节,分析刘姥姥的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农村老妇人形象,她的进园展现了农村与贾家豪华生活的巨大反差。

通过刘姥姥的视角,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贾家的奢华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同时,刘姥姥的纯朴和善良也为作品增添了一抹温馨,她的出现也反映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六、作文题9. 以“《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撰写)【注】本试题摘抄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题目和答案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考试要求有所变化。

《红楼梦》高考各种题型的相关试题汇总含阅读和答案解析

《红楼梦》高考各种题型的相关试题汇总含阅读和答案解析

《红楼梦》高考各种题型的相关试题汇总(含阅读和答案解析)目录《红楼梦》自我检测一:选择题部分 (1)《红楼梦》自我检测二:文段阅读部分 (9)参考答案 (24)《红楼梦》导读 (31)一、作者信息 (31)二、名著信息 (31)三、内容概括 (32)四、主题提示 (35)五、人物形象 (36)金陵十二金钗判词及解读 (37)1.薛宝钗 (37)2.林黛玉 (38)3.贾元春 (38)4.贾探春 (38)5.史湘云 (39)6.妙玉 (39)7.贾迎春 (40)8.贾惜春 (40)9.王熙凤 (41)10.巧姐 (41)11.李纨 (42)12.秦可卿 (42)《红楼梦》自我检测一:选择题部分1.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

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擅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D.《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乌庄头交租” 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红楼梦高考试题合集

红楼梦高考试题合集

红楼梦高考试题合集
一、单选题
1. "红楼梦"的作者是:
- A. 曹雪芹
- B. 高鹗
- C. 施耐庵
- D. 吴敬梓
2. 小说中的主要场景是:
- A. 大观园
- B. 草庐
- C. 金陵贾府
- D. 荣府
3. "红楼梦"主要描写了:
- A. 西游记
- B. 西游记
- C. 唐诗三百首
- D. 官场生活
4.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
- A. 林黛玉
- B. 贾宝玉
- C. 薛宝钗
- D. 史湘云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 A.《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 B.《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 C.《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 D.《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些人物是"红楼梦"中的贾家的人?
- A. 贾母
- B. 贾宝玉
- C. 贾政
- D. 贾蓉
- E. 贾赦
2. 下列哪些人物属于"红楼梦"中的女扮男装的人物?
- A. 林黛玉
- B. 萧峰
- C. 薛宝钗
- D. 袭人
- E. 史湘云
三、简答题
1.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试述你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

四、论述题
1. 你认为"红楼梦"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有哪些?请阐述你的观点。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查题型汇编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查题型汇编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查题型汇编01(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

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游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

“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

“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1、《红楼梦》历年高考真题+答案解析

1、《红楼梦》历年高考真题+答案解析

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历年高考真题+答案解析全国卷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思路点拨”及“范文”见另一份资料。

】北京卷2.(2021·北京高考真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凤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

“非常喜事”是指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选题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他创作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C.《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代表作还有《太阳照样上升》、《百年孤独》、《丧钟为谁而鸣》等。

D.“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作品分别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2.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

这五回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B.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儿见面。

贾瑞按约定钻入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一顿。

C.姑苏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他的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宁府的焦大曾跟着宁国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国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

焦大喝醉了酒,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也抖搂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

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3.《红楼梦》判词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指的()A.晴雯B.袭人C.黛玉D.宝钗4.下列各项中关于《红楼梦》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贾琏偷娶尤二姐,凤姐和颜悦色劝她搬入大观园,却一面派丫头对她百般虐待,一面唆使尤二姐的前夫张华状告贾琏在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

B.绣春囊事件发生后,王夫人亲自带人夜查大观园,将司棋、晴雯、四儿、芳官一起打发出门。

红楼梦考试题及答案高考

红楼梦考试题及答案高考

红楼梦考试题及答案高考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一直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红楼梦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面对考试,学生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准备。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红楼梦考试,以下将提供一些常见题目及其详细答案,希望对广大学子有所裨益。

选择题1.以下哪个人物不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A) 林黛玉B) 薛宝钗C) 贾宝玉D) 张儿答案:D) 张儿解析: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主要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等人,张儿并不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形象。

2.红楼梦中贾府的正统继承人是?A) 贾政B) 贾家的女儿C) 贾宝玉D) 贾珍答案:C) 贾宝玉解析:虽然贾政是贾府的族长,但是贾宝玉作为贾家的嫡男,被认为是贾府的正统继承人。

3.以下哪个人物是红楼梦中贾母的亲孙子?A) 贾宝玉B) 贾琏C) 贾元春D) 贾政答案:A) 贾宝玉解析:贾政是贾母的儿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政的儿子,因此贾宝玉是贾母的亲孙子。

主观题1.红楼梦中的“荣府”象征着什么?答案:红楼梦中的“荣府”象征着荣辱、家族的荣耀和贾府的崩溃。

荣府的繁华和衰败,折射了整个贾府的兴衰历程,也承载着作者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思考。

2.红楼梦的情节中出现了很多诗词,这些诗词有何特点?答案:红楼梦中的诗词除了作为文学表达形式外,更体现了人物角色的性格与情感。

诗词的特点在于细腻婉约、意境深远、语言精炼。

通过诗词的凄婉、悲壮,增强了小说情节的张力和深度。

3.红楼梦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手法?答案:红楼梦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

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人物的思想、情感,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世界。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也为人物塑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通过对红楼梦考试题及答案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应对红楼梦考试时,掌握基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理解小说中一些重要符号的象征意义,如“荣府”,也是需要注意的。

红楼梦高考题集锦

红楼梦高考题集锦

《红楼梦》高考题集锦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5分)2、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6分3、简答题(10分)(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4分)4.简答题(10分)(1)“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

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

”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5、简答题(10分)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6、简答题(10 分)(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冶,一为“冷月葬诗魂”。

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冶与“葬诗魂”的依据。

(6 分)7、简答题(10分)(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5分)8. 简答题(10 分)(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冶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冶,“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冶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冶。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冶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6 分)9、2017年北京的微作文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高考题集锦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5分)2、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6分3、简答题(10分)(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4分)4.简答题(10分)(1)“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

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

”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5、简答题(10分)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6、简答题(10 分)(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冶,一为“冷月葬诗魂”。

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冶与“葬诗魂”的依据。

(6 分)7、简答题(10分)(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5分)8. 简答题(10 分)(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冶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冶,“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冶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冶。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冶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6 分)9、2017年北京的微作文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且要求不超过180字。

10、2018年北京高考涉及《红楼梦》的仍然是微作文,要求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150-200字。

1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1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1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14、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清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5.试比较探春理家和工熙风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

1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7、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个“废物”,请说说这一说法在文中有何根据。

18、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晴雯的性格特征。

19、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20.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花袭人的性格特征。

2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22.试举几个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贪赃枉法的事例。

23.简述《红楼梦》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24.读《红楼梦》判词,猜猜都是谁。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泉。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绮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25.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26、《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哪十位?27.试述《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线索。

28.《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试分析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

29.《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请说说它的内容。

30.结合作品说明“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为什么摔玉?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31.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32.“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33.请简要叙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34.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35.说说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结果。

36.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原因。

37.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38.贾宝玉被刻画成了一个天生的“情种”,请说说文中有哪些表现。

39.简述能够体现王熙风工于心计的一件事。

40.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晴雯之死的主要原因。

41.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的行为.42、简述刘姥姥的三次进荣国府的过程,简析其情节安排的意义。

43.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

”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44.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45、简述《红楼梦》中王熙风协理宁国府的一个故事。

46《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一件事,并作简要评析。

47.“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涛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48.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49.金陵十二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并分析她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50《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

“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如答:薛宝钗的“钗”中有金,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两人结为婚姻为金玉良缘。

林黛玉的名字中有木,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前生有约,两人应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亦可。

2、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3、(1)这首判词写的是宝玉的通房丫头花袭人;优伶是指袭人后来所嫁的戏子蒋玉菡;公子当指宝玉。

4.(1)黛玉辞世宝玉、宝钗成亲潇湘馆5、⑴惜春迎春。

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6分)6. (1)“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

“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7、刘姥姥。

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8、“元妃省亲冶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冶,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冶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冶,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9、解析:考察的是《红楼梦》的相关内容,难度也不大,用一种花来比喻一个人,并说明理由。

这道题目属于议论类。

选取的都是相当典型人物,林黛玉可以和芙蓉,薛宝钗可以和牡丹搭配。

如果对《红楼梦》特别熟悉,那么就能非常容易找到答题的思路,因为在《红楼梦》卷六十三卷“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本题的解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来源。

参考示例:宝钗与牡丹牡丹因其适应性强,种植面广,路边花园皆可见。

看似普通,然色泽不凡,于平淡中见华贵,故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正所谓“任是无情也动人”也。

用牡丹比喻沉稳大气的薛宝钗,再恰当不过。

宝钗最主要的性格特点,便是端雅、温润。

书中第八回通过宝玉之眼,说她“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

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第三十七回海棠社咏诗时,宝钗便有“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句子。

虽咏的是白海棠,但其所透出的稳重而不失珍美的品性,与宝钗、与牡丹何其相似!黛玉与芙蓉将黛玉比作芙蓉,也是雪芹先生的奇妙之思。

相比牡丹,芙蓉要难寻得多。

其外形秀美,常被用作纯洁、清愁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此花是开在树枝末端,而且是单株。

用它来形容黛玉的高洁、傲气和纤弱之美,可谓神来之笔也。

黛玉前身本是仙界的绛珠草,自带天仙属性,所以其思其想、其品其行,与常人不同。

在惊世骇俗的“黛玉葬花”一节中,对此即有着深刻的表现。

常人视花落以为景,而黛玉视落花以为伤,正因为她把花比作自身,所以才不忍花落后流落俗地俗水,不惜硬撑着羸弱之躯,小心翼翼又无限深情地将它们埋葬。

黛玉自吟“质本洁来还洁去”,就是对自身这种特质的最直接诠释。

湘云与海棠海棠也是很重要的观赏花种,其最大特点是雅俗共赏、从容淡泊,与任何花皆可相容。

史湘云生性豪爽大度,第五回有“红楼梦曲”说她“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海棠喻湘云,正其人也。

书中“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一段,就很能说明湘云的品性。

湘云生性豪爽,不拘小节,与众姐妹都能相处甚欢。

参加宝玉的寿宴,不觉醉倒在芍药园里,躺在石凳上昏昏睡去,惹得众人大笑。

如此天真浪漫、不加拘束,在女子“三从四德”的旧时代,在王侯贵族家庭,是绝对不允许、不符合礼节的。

但湘云做来却是那么地从容自然、悠然自得,亦不觉粗俗无礼,自有一番霁月光风。

这是湘云的性格。

香菱与并蒂花并蒂花亭亭玉立,数朵喇叭状的花朵开于植株顶部,故又名朱顶红。

又因其外形似君子兰,所以另有一名为君子红。

其实,无论并蒂花俏丽的外形,还是艳丽的色彩,以及君子兰一般的谦谦君子之风,都与香菱品性相合。

香菱本名甄英莲,出身苏州绅士家庭,本为大家闺秀,却因造化弄人沦落为薛蟠小妾,这是她的不幸。

但是,身为小妾,却怀贵族之风;卑微丫鬟,倒有一身诗气,这就是雪芹先生对香菱的掩不住的爱怜与褒奖。

湘云指喻为海棠一朵卷帘人问后的“海棠花依旧”,将忠贞、憨厚、爽朗、坦荡的史湘云比如海棠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也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诗词着妙笔生花之处。

用宋代李清照《如梦令》中描绘风疏雨骤后海棠花来形容史湘云也十分恰当,心襟坦荡的史湘云并没有儿女情长萦绕心间,宛若雨后的海棠坚韧依旧。

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际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

10、她,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又有一点点小任性和天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