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分离纯化设备技术文章

合集下载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 引言链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特别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选材、培养、分离提取、精制等多个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链霉素的生产工艺。

2. 选材链霉素的生产一般选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sp.)作为生物发酵的菌种。

选材时,需要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链霉菌,通过生化和遗传性状鉴定确定其属于链霉菌属。

在选择菌种时,需要考虑菌株的抗性、生长速度、产量等因素。

3. 培养链霉菌的培养过程一般包括前处理、发酵、产霉和分离等步骤。

3.1 前处理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菌种的活力和发酵能力。

首先,将菌种预培养于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然后,将菌种转移到发酵培养基中,再次培养24-48小时,使菌种适应发酵培养条件。

3.2 发酵发酵是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的关键步骤。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对链霉素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发酵培养基一般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和调节剂等成分。

发酵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生长期和产霉期。

生长期主要是链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产霉期主要是链霉菌产生链霉素的阶段。

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温度、pH、氧气供应等条件,以保证菌体的生长和链霉素的产量。

3.3 产霉产霉是指在发酵完成后,将产生链霉素的链霉菌和发酵液分离的过程。

产霉一般通过离心、过滤、提取等方法实现。

离心可以将链霉菌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过滤则可去除菌体,提取则能将链霉素从菌体中提取出来。

4. 分离提取分离提取是将链霉素从发酵液中纯化的过程。

分离提取一般包括固液分离、溶剂提取、浓缩纯化等步骤。

固液分离通过离心或过滤将发酵液中的固体菌体分离出来。

溶剂提取是利用溶剂对发酵液进行提取,一般采用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

浓缩纯化是将溶剂提取得到的链霉素溶液通过浓缩器等设备进行浓缩和纯化,以获得链霉素的纯品。

5. 精制链霉素的精制是指对链霉素进行进一步纯化和提升质量的过程。

海洋链霉菌HS-B31发酵条件优化及活性物质分离纯化

海洋链霉菌HS-B31发酵条件优化及活性物质分离纯化

摘要摘要链霉菌是一类资源丰富的微生物类群,能够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

海洋链霉菌在低温,高盐,高压和寡营养的特殊环境中生存,这样的特殊环境使其能产生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

本研究针对前期筛选得到的一株海洋链霉菌HS-B31,通过对该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增加活性物质的产量,并对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以期发现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结果如下:(1)在原始培养基的基础上,以菌株HS-B31为出发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以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为指标,筛选出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复合无机盐为K2HPO4•3H2O,MgSO4•7H2O和CaCO3。

再通过正交试验对上述5个单因子进行配方优化筛选,采用L18(37)正交表,利用极差分析法得到最优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25.0 g/L,蛋白胨1.0 g/L,K2HPO4•3H2O 0.3 g/L,MgSO4•7H2O 0.3 g/L和CaCO3 0.4 g/L。

最后对菌株HS-B31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发酵液pH 7.2,温度28 ︒C,转速220 r/min和发酵时间7 d。

优化后菌株HS-B31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提高了29.6%,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效果提高了35.1%。

(2)对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在10~60 ︒C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pH 3~1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进一步向菌株HS-B31的发酵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后将有机相经过减压浓缩蒸干后,得到该发酵液的提取物。

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四个单一组分,即A1,A2,A3和A4。

然后对各个组分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组分A1,A2和A3具有抑菌活性,其中A2和A3的抑菌效果明显。

最后对活性组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纯度都较高。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引言链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于多种细菌感染具有很高的疗效。

链霉素的制备主要通过发酵工艺进行,本文将介绍链霉素的发酵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发酵工艺流程链霉素的发酵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培养基准备2.发酵罐的接种3.发酵过程控制4.分离与提取5.链霉素的纯化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培养基准备培养基是链霉素发酵的基础,适当的培养基能够为菌株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链霉素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碳源:如葡萄糖、淀粉、玉米粉等。

•氮源:如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

•矿盐: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

•缓冲剂:如磷酸钠、氢氧化钠等。

•辅助物质:如抗泡剂、表面活性剂等。

将以上成分按比例配制成适当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2. 发酵罐的接种在发酵过程中,将培养基接种菌株,并将接种样品转移到发酵罐中。

接种时需注意保持接种器具的无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将接种物均匀地加入发酵罐中,并控制接种量,一般为培养基总容积的2-5%。

3. 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是链霉素发酵的关键环节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控制参数:•温度控制:链霉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摄氏度,需保持恒定的温度。

•pH值控制:链霉素的适宜pH范围为6.0-7.5,需通过添加酸碱来控制发酵液的pH值。

•溶氧量控制:链霉素发酵对氧气需求较高,需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来维持适宜的溶氧量。

•发酵时间控制:链霉素的发酵时间通常为48-72小时,需控制好发酵时间,避免过度生长。

监测并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链霉素的产量和质量。

4. 分离与提取发酵结束后,需要将发酵液中的链霉素分离出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过滤、沉淀和蒸发等。

接下来,对得到的链霉素进行提取处理,一般采用溶剂提取、结晶或萃取等方法,以获得链霉素的纯度。

5. 链霉素的纯化为了提高链霉素的纯度,可以采用色谱技术进行纯化。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逆流色谱等。

纯化完成后,对得到的链霉素进行干燥,制成成品。

链霉素的制备教程文件

链霉素的制备教程文件
对链霉素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02
03
04
对废水进行酸碱中和、 沉淀、过滤等处理,确 保达到排放标准。
对废气进行吸附、吸收、 燃烧等处理,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对废渣进行安全填埋或 资源化利用,避免对环 境造成二次污染。
应急处理预案
01
02
03
04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
能源成本 生产链霉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如水、电、气等,这些能源成本 也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设备折旧 生产链霉素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生 产线,这些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 本也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成本 生产链霉素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包括配料、搅拌、发酵、提取等 环节,这些人工成本也是生产成 本的一部分。
采用生物效价法、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等方法,测定链霉素的含 量,保证产品符合标准。
考察链霉素在不同温度、湿度等 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产品的储存 和使用提供依据。
03
链霉素的生产设备
发酵设备
发酵罐
用于链霉素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 ,使微生物大量繁殖。
种子罐
用于培养出发酵罐所需的菌种, 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保证菌种 的活力和纯度。
提取设备
离心机
用于将发酵液中的菌体和杂质与发酵 液分离,以便后续的提取和精制过程 。
过滤器
用于过滤掉发酵液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精制设备
结晶器
用于链霉素的结晶过程,通过控制结晶条件,获得高纯度的链霉素晶体。
干燥机
用于链霉素晶体的干燥,去除其中的水分和其他挥发性杂质,提高产品质量和 稳定性。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链霉菌
灰色 链丝菌
其他 来源
链霉素的性质
物理性质 理化性质
化学性质
溶解性 稳定性 比旋度 碱性水解
酸性水解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醛基反应 成盐反应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活性炭吸附法
常见提取方法
溶剂溶媒萃取法 复盐沉淀法
离子树脂交换法
链霉素的分离提取
吸附和洗脱
选用低交联、大孔隙的阳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 3RCOONa+SM+++(或双氢DHSM+++)→ (RCOO)3SM
(或(RCOO)3DHSM)+3Na+
解吸:2(RCOO3SM+3H2SO4→6RCOOH+(SM)2(SO4)3 再生:RCOOH+NaOH→RCOONa+H2O
链霉素的分离#43;SO42-→2RSO3M+2H++SO42中和:2ROH+2H++SO42-→R2SO4+2H2O
再生:RSO3M+HCl→RSO3H+MCl R2SO4+NaCO3+2H2O→2ROH+NaSO4+H2O+CO2
链霉素的分离提取
树脂脱色
链霉素的分离提取
链霉素的鉴定
常见鉴定方法
紫外(UV) 红外(IR) 核磁共振(NMR) 质谱(MS)
硫酸链霉素的红外谱图
谢 谢 聆 听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汇报人:冷 雪 2012 – 0 4 – 0 7
介绍内容
链霉素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1H39N7O12 分子结构:
链霉素的作用
链霉素 的作用

离子交换技术分离纯化提取链霉素

离子交换技术分离纯化提取链霉素

离子交换技术分离纯化提取链霉素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

链霉素是由土壤放线菌产生的,能有效地抵抗许多细菌(结核杆菌、鼠疫杆菌、大肠杆菌等),主要用其盐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和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其它传染病。

链霉素也是一种从灰链霉素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

属于氨基糖甙碱式化合物。

链霉素的提取工艺
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

链霉素在Ph4~7时稳定,所以链霉素的吸附只能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氢型羧酸型树脂在酸性条件下的电离度多很小,交换容量很低,只能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起交换作用,而链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很不稳定。

因此应将其转化成钠型并选择在中性条件下吸附。

链霉素是高价离子,配制较稀的溶液有利于链霉素的吸附而不利于杂质的吸附,从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提纯。

链霉素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体积缩小十分之一,得以浓缩,而且纯度有所提高。

链霉素分离纯化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

链霉素分离纯化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

链霉素分离纯化提取应用的膜分离
工艺
链霉素是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自从大量生产以来,目前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与能力。

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这些传统工艺总收率不高,链霉素浓度低,各种杂质如色素、金属离子等含量较高,造成下游工艺处理困难,产品纯度不高。

膜法工艺取代链霉素生产中的薄膜蒸发工艺,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膜分离是一种无相变的纯物理手段,能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温度下对料液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离。

清洁,环保,占地少,另外它的一大优势是运行成本低,去除一吨水的成本比普通的三效蒸发器低,有效地控制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链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下面是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的简介。

链霉素的生产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发酵、提取和纯化。

1. 发酵:链霉素通过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进行发
酵生产。

首先,从链霉菌菌种中选取适合的菌株,然后进行接种培养。

接种后的菌株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如含有糖、氮源和无机盐的培养基。

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气体供应、
pH值等条件,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生。

链霉菌
在培养基中生长时,产生链霉素,并分泌到培养液中。

2. 提取:发酵液中的链霉素无法直接使用,需要经过提取步骤进行纯化。

首先,培养液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分离出菌体。

然后,将菌体与溶剂如甲醇或乙酸乙酯混合,使链霉素从菌体中溶解。

混合溶液经过过滤或离心等步骤,分离出链霉素溶液。

此外,还可以采用萃取、萃余、结晶、蒸馏等方法进一步提取链霉素。

3. 纯化:提取得到的链霉素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步骤。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流动相色谱、逆流色谱和凝胶过滤等。

色谱法可以根据链霉素与其他成分在流动相中的差异,通过分离和选择性吸附来提高链霉素的纯度。

凝胶过滤可以去除较大分子量的杂质,使得链霉素更加纯净。

纯化后的链霉素通过蒸发浓缩或结晶法得到固体链霉素。

总结起来,链霉菌通过发酵生产链霉素,然后通过提取和纯化步骤得到纯净的链霉素。

这个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应用于链霉素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链霉素的小规模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素分离纯化设备
技术文章
链霉素分离纯化设备
膜分离技术兼备分离、浓缩、纯化精制的功能,同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特点,且绝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中,物质不发生相变化,使膜分离技术成为当今分离科学和技术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特点
1.高效的分离过程: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分离(相对的颗粒大小为纳米级)。

2.能耗低:因为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的变化,相变化的潜热是很大的。

传统的冷冻、萃取和闪蒸等分离过程是发生相的变化,通常能耗比较高。

3.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因而膜本身对热敏性物质的处理就具有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其独特的推广应用价值。

应用行业
生物发酵和制药行业:抗生素提取、酶、氨基酸除菌、浓缩、中药和植物提取(除菌、过滤、浓缩)。

石油和化工行业:膜分离脱盐浓缩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化工产品除杂、浓缩/回收、石油加工生产成分回收、除杂、浓缩、水处理。

优势分析:
膜分离设备与传统的过滤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选择性分离、膜的错流式运行工艺可以解决污染堵塞问题。

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工艺应用开发需以物料体系特性和工艺要求为基准,结合实验开展科学验证,在解决物料精制难题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艺的可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