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学前比较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大学教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使学生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学前教育体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不同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学前教育体系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2.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学前教育体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学前比较教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学前比较教育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 解释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强调学前比较教育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介绍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 讲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讨论环节(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国家和地区,分析其学前教育体系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个具体案例,如美国学前教育体系,进行详细讲解。
2.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学前比较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前比较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对本节课的疑问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发言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前比较教育。
教学资源:1. 学前比较教育相关教材和文献。
2. 不同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的案例资料。
《学前比较教育》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比较是非常具体的,每天都在发生着的人的行为。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贝雷迪☐学前比较教育能让我们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加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的与要求1、深刻认识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2、掌握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并能将这些基本方法贯穿运用于日后的学习和实际研究过程中考核知识点1、学前比较教育2、区域研究与问题研究3、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意义本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特征1、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这是由学前比较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学前比较教育就是对各国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贝雷迪认为:“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2、促进学前教育经验的借鉴,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埃德蒙·金:“一切比较教育的研究都含有改革的意思(否则,为什么要费心去比较)”☐“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任何一位精明而见闻广博的政治家都会从别国的发展和繁荣中发现繁荣自己国家的一种途径。
”3、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重心就是要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服务。
通过比较研究,能够寻求出适合于本国学前教育发展和学前儿童成长的最佳途径、手段、形式、策略和方法。
4、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比较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对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作出研究和判断,学会用哲学的、逻辑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熟悉并掌握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比较研究。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一)比较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比较产生于教育行为发生交流的那一刻。
2、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了教育比较。
3、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形成于19世纪初叶。
学前比较教育(第二版)

一、学前公共教育的产生和初期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体系的形成 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一、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二、蒙台梭利的理论与实践 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兴起 二、当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当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 构的类型和特征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 地位和功能
一、学前课程目标 二、学前课程内容 三、学前课程实施 四、学前课程评价
一、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二、高瞻课程 三、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四、华德福学前课程
第二节幼儿教师的 任用与在职进修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 职前培养
第三节幼儿教师专 业发展与学前教师
教育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种类 二、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机构 三、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
一、幼儿教师的任用 二、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和历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及影响因素 三、走向专业发展的学前教师教育改革
第二节学前教育存 在的问题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 基本经验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 发展趋势
一、多种类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多模式整合化的学前课程 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前教师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第二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工作
全书
制度
课程
学前教育
教育
幼儿教师
版
专科生
本科生 发展
类型
专业
阶段
思潮
学前教师
机构
师资
理论
内容摘要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最全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比较教育》最全复习资料一、引言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研究和比较,探讨其教育内容、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学前比较教育》的最全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二、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概述1.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开发。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乐观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
2. 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各国在学前教育领域都有所探索和发展。
欧美国家注重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亚洲国家则关注学前教育的素质提高和创新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学前比较教育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的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其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a. 比较原理: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和评价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寻求借鉴和创新的可能性。
b. 普适性原理:学前比较教育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差异,找出通用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推动学前教育的全球发展。
四、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内容1.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比较通过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发现其差异和共性,为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设定和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2. 学前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比较比较各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其优劣之处,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五、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和应用价值1. 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支持。
2. 促进跨文化教育研究与交流学前比较教育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跨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
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2、局部研究: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3、专题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是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4、总体比较: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5、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了,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6、1816年,英国的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7、1820年,英国的怀尔德斯平在偏离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
8、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这所学校以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女的健康、预防流行疾病为宗旨,在此基础上以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方法教育儿童。
9、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10、哈多报告:1933年,英国颁布了《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11、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计划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不能帮助4岁以下的儿童。
12、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
学前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织、缝纫、阅读、唱歌、书法、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2014年华师2014秋《学前比较教育学》作业

1.第31题美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是A.幼儿园B.幼儿学校C.保育学校D.儿童之家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32题下列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被称为“就让孩子玩”的课程模式是A.零点计划课程B.河滨街模式C.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D.直接指导模式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第33题规定5岁是英国义务教育开始年龄的文件是A.1870年《初等教育法》B.1944年《巴特勒法》C.1918年《费舍法》D.1972年《教育白皮书》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34题法国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的创办人是A.柯夏B.凯果玛C.奥伯林D.马尔波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35题近代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对学前教育做出规定的文件是A.《学制令》B.《教育令》C.《幼儿园令》D.《学校医、幼儿园医及青年训练所医令》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36题标志日本学前教育制度化进程基本完成的文件是A.《学制令》B.《教育令》C.《幼儿园令》D.《学校医、幼儿园医及青年训练所医令》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7.第37题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文件是A.1870年《初等教育法》B.1944年《巴特勒法》C.1918年《费舍法》D.1972年《教育白皮书》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38题二战后,被称为是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是A.三分制教学B.郎之万-瓦隆方案C.阿比改革D.《教育方针法》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39题首先将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40题下列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措施中,属于德国采用的是A.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B.设置跨越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机构C.政府出台政策直接干预D.实施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并轨培养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1.第71题下列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中,为数最多的机构类型是A.托儿所B.托儿所幼儿园C.特殊幼儿园D.学校幼儿园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72题旨在实现学前教育均等目标的学前教育计划是A.先行计划B.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C.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D.公立学校运动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3.第73题下列哪个幼教机构的出现形成了英国学前教育双轨制的格局A.幼儿学校B.幼儿园C.保育学校D.日间托儿所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4.第74题法国最早出现的幼教机构是A.编织学校B.日间看护中心C.母育学校D.幼儿园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5.第75题下列国家中,实行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是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6.第76题下列国家中,实行统一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是A.法国B.美国C.日本D.英国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7.第77题将福禄培尔式幼儿园传入美国的是A.皮博迪B.希尔C.舒尔茨D.肖夫人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8.第78题编织学校的创办人是A.柯夏B.凯果玛C.奥伯林D.马尔波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9.第79题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创办在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0.第80题下列课程模式中,以侧重幼儿认知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是A.蒙特梭利课程模式B.银行街课程模式C.海斯科普课程模式D.瑞吉欧课程模式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1.第1题国家学前教育制度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
2014年04月自考00401学前比较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比较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4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著作中,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的代表作是(A)A.《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B.《比较教育》C.《教育中的比较法》D.《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2.主张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的教育家是(B)A.萨德勒 B.康德尔 C.汉斯 D.安德逊3.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这种研究属于(D)A.专题研究B.局部研究C.总体研究D.整体研究4.19世纪初,致力于英国普及幼儿学校工作、促进幼儿学校在英国的发展,并对19世纪欧美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广泛影响的是(A)A.怀尔德斯平B.欧文C.麦克米伦姐妹D.福禄贝尔5.1967年英国官方颁布的、首次肯定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报告是(B)A.哈多报告B.普洛登报告C.泰勒报告D.沃诺克报告6.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中发挥领导作用、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的是(D)A.柯夏B.布雷C.德瑞D.凯果玛7.在19世纪初,为解决妇女劳动力就业、幼儿无人看管的问题,德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私立的学前教育设施,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保育所是由谁创办的?(C)A.弗利托娜B.瓦德切克C.巴乌利美D.福禄贝尔8.美国最早的学前儿童的教育机构是(A)A.欧文的幼儿学校 B.玛格丽特·舒尔茨的幼儿园C.伊莉莎白·皮博迪的幼儿园 D.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的保育学校9.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开展的、深受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影响的教育运动是(D)A.教育民主化运动 B.幼儿教育机会均等运动 C.多元文化教育运动D.幼儿智力开发运动10.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为(C)A.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B.银行街模式C.直接指导模式D.发展适宜性课程11.1869年,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在彼得堡开始发行。
《比较学前教育》132

《比较学前教育》132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学前教育就像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充满了生机与无限可能。
而比较学前教育,则像是一位细心的园丁,通过观察不同土壤中的幼苗生长情况,为我们揭示了学前教育的多样与精彩。
还记得我曾经去参观过两家幼儿园,一家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另一家则在宁静的乡村。
城市里的那家幼儿园,设施先进,教室宽敞明亮,各种玩具和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孩子们穿着漂亮的校服,在老师的引导下,熟练地操作着平板电脑学习新知识。
而乡村的那家幼儿园,虽然没有那么豪华的设施,但却有着一片大大的菜园。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种下蔬菜的种子,浇水、施肥,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有如此大的差异。
就像在比较学前教育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各有千秋。
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北欧的瑞典,他们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得像一个小小的社区,有厨房、商店、工作室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成长。
而在日本,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和坚韧精神。
孩子们每天都会进行集体活动,如晨练、打扫卫生,培养团队合作和责任感。
再看看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近年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新的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仅有语言、数学、艺术等基础课程,还有丰富的户外活动和实践课程。
比如,有的幼儿园会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奇妙。
在比较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对于游戏的重视程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西方国家,游戏被视为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老师们会精心设计各种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
而在一些东方国家,游戏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放松和娱乐的方式,与学习的结合相对较少。
其实,无论是哪种学前教育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就像城市幼儿园里的高科技教学和乡村幼儿园里的田园实践,都能给孩子们带来宝贵的成长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401)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著作中,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的代表作是(A)A.《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B.《比较教育》C.《教育中的比较法》D.《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2.主张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的教育家是(B)A.萨德勒B.康德尔C.汉斯D.安德逊3.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这种研究属于(D)A.专题研究B.局部研究C.总体研究D.整体研究4.19世纪初,致力于英国普及幼儿学校工作、促进幼儿学校在英国的发展,并对19世纪欧美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广泛影响的是(A)A.怀尔德斯平B.欧文C.麦克米伦姐妹D.福禄贝尔5.1967年英国官方颁布的、首次肯定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报告是(B)A.哈多报告B.普洛登报告C.泰勒报告D.沃诺克报告6.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中发挥领导作用、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的是(D)A.柯夏B.布雷C.德瑞D.凯果玛7.在19世纪初,为解决妇女劳动力就业、幼儿无人看管的问题,德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私立的学前教育设施,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的保育所是由谁创办的?(C)A.弗利托娜B.瓦德切克C.巴乌利美D.福禄贝尔8.美国最早的学前儿童的教育机构是(A)A.欧文的幼儿学校B.玛格丽特·舒尔茨的幼儿园C.伊莉莎白·皮博迪的幼儿园D.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的保育学校9.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开展的、深受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影响的教育运动是(D)A.教育民主化运动B.幼儿教育机构均等运动C.多元文化教育运动D.幼儿智力开发运动10.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为(C)A.海伊斯科认知取向课程模式B.银行街模式C.直接指导模式D.发挥适宜性课程11.1869年,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在彼得堡开始发行。
该刊物的名称是(A)A.幼儿园B.学前教育C.幼儿教育D.学前教育研究12.提出教育民族性原则、对俄国幼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D)A.乌索娃B.凯洛夫C.叶连娜D.乌申斯基13.1990年,日本新修改的《幼儿教育大纲》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三个基本原理和原则。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个原则的是(D)A.努力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B.以游戏指导为中心C.指导方法必须适合每个幼儿的特点D.在活动中教给幼儿必要的知识14.日本从1964年开始实施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的(A)A.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B.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C.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D.第四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15.1973年之前,巴西学前教育的主要观念是(B)A.尊重儿童B.拯救儿童C.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民主化16.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的、负责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的国家规划的机构是(D)A.国家儿童司B.联邦教育部立法局C.学前教育协会D.学前教育协调局17.在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的父母教育计划中,最常见的形式是(C)A.电话咨询服务B.图书馆服务C.学步儿童小组D.亲子服务计划18.下列有关新西兰毛利语言所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A.语言所的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B.语言所以学校为基础C.语言所由新西兰教育部主管D.语言所的内容以自由游戏为主19.瑞典议会通过决议、规定由地方政府负责开展父母教育活动的时间是(C)A.1972 B.1975 C.1979 D.198520.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1981年韩国设立了由内务部主管的(D)A.农忙期幼儿园B.幼儿之家C.儿童保育所D.新村合作幼儿园21.90年代,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韩国政府提出的学前教育改革原则是(A)A.城市幼儿园以私立为主,乡村幼儿园以公立为主B.城市幼儿园以公立为主,乡村幼儿园以私立为主C.城市和乡村幼儿园均以公立为主D.城市和乡村幼儿园均以私立为主22.朝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采取的方针是(D)A.中央集权式B.地方分权式C.中央地方合作式D.中央指导地方负责23.在下列国家中,绝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由慈善团结开设并提供经费的是(C)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24.以下选项不属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的是(D)A.生物进化论B.实验心理学C.自然主义教育思想D.行为主义心理学25.皮亚杰在对儿童思维机制和结构进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儿童智慧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思维的自我中心性、非可逆性说明儿童的思维处于(B)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6.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他看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D)A.成熟B.物理经验C.社会经验D.平衡化27.光谱方案依据的理论基础是(A)A.多元智力理论和非普遍性理论B.认知发展理论和非普遍性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和进步主义理论D.多元智力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28.根据大卫·韦卡特对学前教育模式的分类,方案教学可以归为(B)A.直接教学模式B.开放教学模式C.儿童中心模式D.教师中心模式29.目前,“早期儿童教育”已经被国际公认为一个统一的领域,包括(C)A.托儿所和幼儿园B.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C.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D.幼儿家庭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30.中国正式签署《儿童权利公约》的时间是(C)A.1986 B.1989 C.1990 D.1992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1.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
学前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32.日本《学校教育法》1947年根据美国教育使团的建议,日本国会通过并公布的战后最重要的教育立法之一。
《学校教育法》确认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环,规定幼儿园是受文化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的一种,以满3岁至小学就学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并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以及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这奠定了战后日本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基础。
33.先行计划1965攫,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先行计划,目的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
联邦政府明确规定,先行计划至少要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3—5岁的儿童为对象。
其具体内容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一年的保育。
先行计划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早期儿童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4.《蒙台梭利教育法》这是蒙台梭利的代表作,又名《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
1907年,蒙台梭利开办了“儿童之家”,通过为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自由发展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等方法,对正常儿童进行观察和教育实验研究。
1909年,她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该书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有哪些?⑴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不同的概念;⑵幼儿教育存在双轨制;⑶幼儿教育重视儿童优良的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训练以及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培养;⑷幼教师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⑸英国学校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
36.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演变的过程。
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⑴第一阶段(1839—1857):课程模式建立在对工人阶级的慈善行为上,安排并不全面;⑵第二阶段(1858—1900):课程是学术课程,不符合此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⑶第三阶段(1900—1940):课程受福禄贝尔、蒙台俊利和德可乐利的影响,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⑷第四阶段(1940—1960):学校课程复兴,但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更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尤其是情感和社会方面。
37.朝鲜学前教育有什么特色?⑴重视礼仪教育;⑵重视艺术情感教育;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⑷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⑸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善;⑹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
38.光谱方案在评估方面的发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⑴以发现儿童的强项为其评估的目标和重点;⑵在真实情境下进行;⑶范围和程序广泛而深入;⑷手段多样化;⑸动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9.论述德国情境论的主要内容。
答:⑴主要观点情境论是7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课程模式,逐渐成为德国学前课程改革的主流。
情境论在理论上以德国教学改革倡导者鲁宾逊和巴西教育家费瑞尔的教育思想为基础。
鲁宾逊认为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培养其应付未来生活的能力。
费瑞尔也主张将儿童的社会学习与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使教学成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过程;教学内容应由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的积极性。
⑵主要特点①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中心;②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③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④家长、邻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⑤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在其他社会团体和教育机构中进行;⑥灵活的教学安排;⑦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
40.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含义,并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⑴基本结构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他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
这七种智力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
⑵主要含义①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②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有效产品的能力;③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制约;④智力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
⑶启示①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②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③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2分)41.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把12对孪生老鼠分为两组:一组放到刺激丰富的环境中,一起装起一个大笼子,灯光明亮,能听到各种声音,并将有梯子、车轮等;另一组放到尽可能没有刺激的环境中,单独装进小笼子,放在昏暗无声的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