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动与静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八上课件:2.2.1.运动的描述-动与静

【点悟】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 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类型之二 拓展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
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甲、乙两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情况是( B )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一定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3.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 汽车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以 路旁 树木(地面) 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
4.[2018·平顶山期末]如图所示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跑步机,人在跑 步机上用力蹬皮带,皮带就会向后运动,从而实现在室内小空间跑步 健身的效果。此时,跑步机上的人相对于 跑步机的皮带 是运动的、 相对于 地面 是静止的。
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 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10.[2017 秋·安达期末]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 乙所示。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是 向右运动 的,轿车是 向左运动 的, 骑自行车的人是 向右运动 的。(均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
11.如图所示,观察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B )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1?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找到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动与静”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包括运动、静止、相对性等基本概念,以及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动与静》课程中关于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运动定义、运动形式、相对运动等知识点,并理解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行驶的汽车、旋转的风扇等),观察并记录该场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并尝试分析其运动规律。
3. 实验操作:学生需进行“小车滑行实验”,通过改变小车滑行路面的光滑程度和斜坡的角度,观察并记录小车的滑行距离和速度变化,探究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需与小组同学交流各自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探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以及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5. 创作作品:学生需制作一份关于“动与静”主题的手抄报或短视频,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展示自己对运动与静止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有详细的笔记记录,注明知识点来源及个人理解。
2. 观察与记录需真实反映观察到的现象,并附上适当的插图或照片。
3. 实验操作需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小组讨论需有明确的讨论记录,记录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讨论结果。
5. 创作作品需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体现出对“动与静”的理解。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笔记、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等,评价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记录,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教师观看学生的手抄报或短视频作品,评价学生的创意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及时给出评价和建议。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分享其优秀作品。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2024年新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物理教学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1.1 运与静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以战机为 参照物,加油机是 静止 的,以地面为参 照物,加油机是 运动 的。
观光电梯正在上升中,站在地面上的人 以大地为参照物,看到电梯是 运动 的, 站在电梯里的人以电梯为参照物,看到 电梯是静止的。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 态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课堂小结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动
与
静
1.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
参照物
准,这个标准叫参照物
2. 参照物选取有任意性
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随堂练习
1.“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不是机 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是( C )
A.心情激动
B.铁生锈了
C.太阳升上了天空
D.五四运动
知识点二 参照物
小凯和小卡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高铁上, 他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
相对外面的树木来说,他俩是运动的; 相对高铁上的桌椅来说,他俩是静止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 动还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 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 是静止的。
典例2
小明坐在行驶的船中, 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以哪个物体为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动与静》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1 动与静基础训练知识点1 运动的世界1.宇宙每时每刻都在,我们就生活在的世界里。
知识点2 运动的描述2.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3.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4..课间做广播操时,站在队伍前面二位领操的同学动作优美、整齐划一。
他们之间及他们与操场边上飞起的小鸟的相对运动情况分别是()A.运动、静止 B.静止、运动C.运动、运动 D.静止、静止5.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中国海军舰艇组成一字型舰艇编队(如图所示)正在同速前进。
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舰艇是的。
综合训练6.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7.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8.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地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乙车B.甲车C.房屋D.树木9.我们可以用物体经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四、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际问题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讲解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学习了动与静这一节的知识后,在应用该节所学知识判断”动”与”静”的问题时,存在如下问题:1、不能说出“动”与“静”情景中的“参照物”。
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中的“参照物”是什幺?月亮在云层中穿行中以及乌云遮住了月亮中两情景中的“参照物”各是什幺等。
2、自选一个“参照物”,使物体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
如两从在公路上并排行走,选什幺为“参照物”时,两人都是运动的?选取什幺为“参照物”时,两人都是静止的?3、当“动”与“静”的情景中出现两个或三个物体时,不能捕捉情景中的关键资讯去分析判断各物体的“动”与“静”问题。
如甲车中乘客看到路旁的树向东运动,乙车中的乘客看甲车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如何?对以上问题反思如下:1、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不够。
因此在讲解机械运动概念的过程中,务必使学生明白概念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和“位置的改变”的隐含意义:“一个物体”指的是“被研究物体”,“另一个物体”指的是“参照物”即在“动”与“静”的问题中至少有“两个物体”——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
“位置的改变”,是指“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改变或方向改变”,这是判断物体“动”与“静”的重要依据。
2、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不够。
在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参照物”是选作参照标準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充当“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但应从研究问题的方便定。
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无论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视为“静止不动”的物体。
在研究地面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般选取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此时的参照物可忽略不提。
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强调,如太阳东起西落,实际上就是忽略了提及参照物的问题。
3、学生没能掌握从关涉两个或三个物体的动与静问题中捕作关键资讯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相对性原理。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3. 计时器或其他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如汽车、自行车、行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或静止的呢?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静止和运动的定义。
解释:在物理学中,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不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而运动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
2. 解释相对性原理。
解释:相对性原理是指在物理学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举例:在火车上,坐在火车里的人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三、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参考系,观察并判断给定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相对性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让学生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可能不同?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相对性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品--
判断一个物体动与静的步骤: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2)选择参照物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位置是否改变。
-- 精品--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公路
(2)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云层
(3)月亮升起来了。 地球
-- 精品--
-- 精品--
选择参照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小明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静止)的花 花,可却说花花跑(运动)得真快。这是为 什么呢?
因为小狗花花相对于树或窗户的位置改变了
-- 精品--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 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 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
(B)把事先选作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不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都可以选作参照物。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应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 (3)在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时,我们一般选择地面,
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4)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选作参照物。
-- 精品--
思考:
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 得“真快”,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2、 人们利用“同步卫星”转播电视 节目、进行天气预报
“同步卫星” 选择地球为参照物
时,它是 静止 的;但选择太阳为 参 照物时,它却又是 运动 的。
-- 精品--
-- 精品--
例: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船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以山或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答:“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
是墙相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是以人(或电梯)参照
物。
-- 精品--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精品--
加油机和受 油机
相对静止
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 ,若以加油机为 参照物,受油机是 静止 的;若以受油 机为参照物则加油-机- 精品是-- 静止的。
分析下面的现象
-- 精品--
练习:
1、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
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D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 精品--
3 、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答: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 己向后退”应是“自己相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 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
答:“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 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是以运动的人为参 照物。
第一节 动与静
-- 精品--
-- 精品--
-- 精品--
歌曲中的运动
-- 精品--
小明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 小狗花花正在树下晒太阳。不一会 儿小明再向窗外望去,发现花花已 躺在院墙下。小明笑了笑说:“花 花跑得真快呀!”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却能 说花花运动了呢?小明是以 树或窗户 为标准 发现小狗花花运动了的。
而司机却说乘客“没 动”。
研究的物体 参照物
位置是否改变
乘客 乘客
地面或树 司机或汽车
改变 没改变
-- 精品--
动或静 动 静
乘电梯上升的乘客: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
运动 的;
选择电梯为 参照物时,乘
客却又是 静止 的。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 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 结论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又称为运动和-- 精静品-- 止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