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

1、人类解放就是(C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2、人民群众的主体(D )。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

.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3、技术社会形态是(A )。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

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

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

A.夸克禁闭理论

B.达尔文进化论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

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

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A )。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规律客观性

D.运动绝对性

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10、暴力革命是(B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

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A )。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系统

D.地理环境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D )。

A.一般的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夺取政权的斗争

14、或然率是指(.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15、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6、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

A.阶级关系

B.夫妻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17、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

含义(C )。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

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C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8、劳动对象是指(C )。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19、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0、解放思想体现着(B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1、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C )。

A.贝克菜和休漠

B.谢林和费希特

C.叔本华和尼采

D.黑格尔和孔德

22、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2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C )。

A.人的体力的支出

B.人的脑力的支出

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2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 D )。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

27、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8、社会革命(D )。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2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D )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1

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30、辩证的否定是( A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3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32、“公说公有理气"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 )。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3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D ).

A.世界所有人们的总和

B.某一阶段的人们的总和

C.某一国家有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34、人的本质在于(D )。

A.人能够改造世界

B.自私自利

C.人有思想和理性

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

A.辩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

3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3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D ).

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

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

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38、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 )。

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3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A )。

A.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C.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4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B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4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B )

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4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A )。

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才式和多寡不同

D.社会分工不同

43、事物的内容是(D )。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

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方式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非

D.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44、气候的变化在类人猿向人类进化中是(B )。

A.内在根据

B.外部条件

C.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D.毫无意义的问题

45、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C )。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46、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特殊性

47、人和人类(C )。

A.只有纯自然生物属性

B.只有纯社会属性

C.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具有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

48、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思想

C.共产主义精神

D.无私奉献

49、世界统一于( D )。

A.存在

B.精神

C.感觉

D.物质

50、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

A.是否坚持唯物论

B.是否坚持唯心论

C.是否坚持辩证法

D.

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51、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2、人们历史活动的结果(D )。

A.同所有人预期的目的完全一致

B.与少数英雄人物的愿望完全一致

C.同大多数人的愿望完全一致

D.与任何人的意志都不会完全一致

5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A )。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作用

D.社会意识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

5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D )。

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它能渗透到生产

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5、认识的本质是(C )。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56、国体和政体之间是( D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7、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A )。

A.生产方式

B.政治制度

C.上层建筑

D.精神文明的状况

5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59、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C )。

A.对立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

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

60、庸俗唯物主义认为( C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C.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或“特殊物质”

D.一切事物都有意识

61、哲学上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指(A )。

A.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

B.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

2

触或直接沟通

C.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

D.信息交流

6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63、群体意识是( B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群体实践的产物

C.个体意识的总汇

D.群体共同意志的产物

64、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D )。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抽象思维

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

65、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66、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这个问题的正确观点是(A )。

A.社会进步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观点

B.循环论的观点

C.倒退论的观点

D.直线式连续发展的观点

67、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68、爆发式飞跃是( A )。

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

C.新旧要素的逐渐积累

D.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

6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D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70、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C )。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71、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 C )。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既坚持物质文明,又坚持精神文明

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

72、认识的起点是(C )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7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B )。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

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

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

74、杰出人物是指(D )。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

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劳动人氏的历史人物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7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D )

A.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

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

C.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76、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 B )。

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

C.精神原因引起的

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77、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

A.人的直立行走

B.语言和思维

C.气候变化

D.生产劳动

7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

因为( C )。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79、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最终根源都存在于( A )。

A.物质世界之中

B.主观想象之中

C.绝对精神之中

D.本本原则之中

8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意识可区

分为(C )。

A.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

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C.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D.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

8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8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B )。

A.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

B.发展生产力

C.搞好阶级斗争

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配的成分

8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

A.纯粹是偶然的

B.纯粹是必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84、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C )。

A.形而上学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

85、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前提是(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D.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86、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C )。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

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

8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B )。

A.辩证法

B.直观性

C.形而上学性

D.机械性

8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 )。

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

B.状态和形式

C.基本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

89、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D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9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B )。

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

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

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

D.落后的社会意识平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91、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

的观点是(D )。

3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

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92、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D )。

A.全部自然界

B.劳动资料

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

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93、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 )

A.社会实践的需要

B.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作用

94、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 )。

A.上升性

B.重复性

C.回复性

D.循环性

95、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D )。

A.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的高低

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

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

D.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96、唯物辩证法认为,哲学的范畴(B )。

A.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D.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97、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D )。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98、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促使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99、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100、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 )。

A.前进的、上升的

B.周而复式的循环

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

D.不可认识的

10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关系

102、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C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10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104、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D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05、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D )。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106、社会存在( B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就是指社会环境

10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D )。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108、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C )。

A.折衷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09、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

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110、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 )。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11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A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12、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产品的分配方式队于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1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D )。

A.历史性

B.真理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11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C )。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116、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 )。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7、一切真知都来源于(B )。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118、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B )。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状况

C.劳动对象的利用二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119、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B )。

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120、人的本质在于他的( B )。

A.生物性

B.社会性

C.自然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121、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综合体是(C )。

A.生产力系统

B.生物系统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22、假象是指( B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12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D )。

4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24、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D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25、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C )。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126、事物的质是指(C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130、劳动过程是( A )。

A.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B.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C.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D.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12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B )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12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D )。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二元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29、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 C )。

A.主体的被动性

B.客体的被动性

C.主体的能动性

D.客体的能动性

130、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A.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文化的发展

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31、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 D )。

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

B.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

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132、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B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133、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C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134、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C )。

A.主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

B.主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135、检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搞得好不好的标准归根到底在于( D )。

A.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否没有市场

B.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C.人民内部矛盾是否得到解决.

D.是否有利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

136、政体是指(D )。

A.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家的政治性质

C.国家的经济体制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13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C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

13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D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39、“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140、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B )。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

的客观过程

141、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C )。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于

内容

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D.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

142、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 )。

A.上层建筑

B.阶级和国家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

143、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 D )。

A.宿命论观点

B.天命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

144、简单地说阶级的实质是(C )。

A.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B.不同集团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一个集团统治另一个集团

145、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C )。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尘的经验论

146、主张意志自由是绝对的,认为意志支配一切的观点是()。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唯物论

D.历史唯物主义

14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矛盾性

148、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D )。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

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14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A )。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颠倒反映

D.否定反映

150、事物的量变是指( D )。

A.事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B.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C.事物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

D.事物的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5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15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 A )。

A.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不存在矛盾

C.是完全适应的

D.存在对抗性矛盾

5

15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B )。

A.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简单向复杂转化

D.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15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它是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

D.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55、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A )。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

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56、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B )。

A.完全自发的过程

B.积极能动的过程

C.消极被动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157、矛盾是( A )。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158、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 )。

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5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C )。

A.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0、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B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161、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B )。

A.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C.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

D.社会主义意识与共产主义意识162、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C )。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163、质与属性的区别在于(C )。

A.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

B.质是永恒不变的,属性是不断变化的

C.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164、经济基础是指(D )。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6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C )。

A.它是生产了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66、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B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167、真理就是( D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68、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A )。

A.生产力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69、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康德

B.贝克莱

C.费尔巴哈

D.笛卡儿

170、生产方式是( B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C.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统一

17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C )。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172、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思想和感觉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认识路线 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173、事物的质变是指(D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性质的变化

174、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B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

实现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175、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B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6、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思想关系

D.法律关系

17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178、人生观是人们对( B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

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

D.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看法

17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D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

上学观点

18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B )。

A.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181、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 A )。

A.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B.能影响周围环境的改变

C.人有语言

D.人能在人脑支配下进行活动

6

18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D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83、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 B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18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C )。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185、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D )。

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86、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 )。

A.辩证统一的关系

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等同关系18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C )。

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188、社会基本矛盾是( A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

189、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B )。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190、生产资料包括(D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一切劳动产品

C.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D.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190、生产关系是指( A )。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D.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

19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B )。

A.建立革命政党

B.国家政权问题

C.创造革命理论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93、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D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9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

195、随着电脑的发现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根源于(D )。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

B.物质与意识是世界共同本

原的二元论

C.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可知论

D.物质是意识基础的唯物主

19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C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19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D )。

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B.本质决定现象

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

D.内容决定形式

198、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是( B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

法观点

199、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D )。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意识形态中去寻找

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200、概念、判断、推理是( B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唯物主义的三

种形式 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201、时间和空间是( B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20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C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20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本类型是(D )。

A.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

C.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

D.私有制和公有制

20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D )。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

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

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205、地理环境是( D )。

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C.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06、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A )。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文字的产生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

工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

207、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D )。

A.唯理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反映论

208、哲学是(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09、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

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

调和的产物

210、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D )。

7

A.气候的变化

B.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C.类人猿是高等动物

D.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1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 )。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12、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C )。

A.发现真理

B.认识世界

C.改造世界

D.创立新理论

213、相对静止是(B )。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

D.绝对运动的状态

214、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含义是( D )。

A.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充分相信科学

B.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尊重人的首创精神

C.加强对现代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D.视质量为企业生命,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215、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 C )。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

C.社会的阶级关系

D.生产力发展水平

216、世界观就是(B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217、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B )。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218、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A )。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

219、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B )。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220、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C )。

A.虚幻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正确反映

221、偶然性是指( A )。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

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

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

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222、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B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223、规律是( C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224、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C )。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225、认为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由必然所注定的观点,必然导致(D ) 。

A.唯意志论

B.宿命论

C.唯物论

D.历史唯物主义

226、所谓系统是指( A )。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

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227、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D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228、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C )。

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

22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D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30、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D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3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

232、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C )。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233、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D )。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234、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C )。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235、现实可能性是指(A )。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然条件的可能性

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

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D.已经实现的可能性

236、质和量的关系是( D )

A.内在根据和外部表现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队在度的范圈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237、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A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23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

般规律

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239、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40、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C ).

A.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唯物主义给真理下的定义

8

C.混淆真理与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

D.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辩证观点241、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D )。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了发展的客观要求

24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A.客观世界

B.主观思维

C.个人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24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 B )。

A.辩证法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主观唯心主义24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C )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

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245、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46、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文化标准

247、在物的依赖性社会存在的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是(B )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农业经济

D.产品经济

248、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C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传统

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249、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 )。

A.主观性

B.能动性

C.随意性

D.物质性

25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25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D )。

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C.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25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本质( A )。

A.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和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在于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在于它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D.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253、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254、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是( B )。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5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D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25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25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58、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 C )。

A.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

C.在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D.在社会分工的不同地位

25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了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260、国家的消亡是指( C )。

A.封建主义国家的消亡

B.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

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

D.所有国家的消亡

26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A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62、最早把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代表是( D )。

A.瞿秋白

B.鲁迅

C.周恩来

D.李大钊

二、多项选择

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D )。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就是说( ACD )。

A.运动是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

B.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D.运动根源于一事物

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E、运动是外力作用引起的

3、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各有其特殊性,其表现有

(ABCDE )。

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B.各个国家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C.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形态转变时,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D.有些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形态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可

能超越某一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E.各个国家、民族的社会形态更替各有特点

4、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观点,说明

( ABC )。

A.劳动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B.自然创造人和社会创造

人的统一

C.人与自然的本源联系和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D.劳动的主体和客体

的统一

E.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等同

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有(CDE )。

A.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去

C.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它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E.它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6、下列哲学家属于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的有( ABCD )。

A.费尔巴哈

B.尼采

C.叔本华

D.萨特

E.罗素

7、人类劳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表现有(ABCE )。

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B.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C.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D.可以不受任何自然规律的支配

E.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

8、国家消亡( ABD )。

9

A.必须以阶级的完全消灭为前提

B.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消亡

C.是指必须去推翻国家

D.是指它自行消亡

E.是被迫实现的过程

9、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ABCD )。

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承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E.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矛盾的

10、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对历史发展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B.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明显的印记

C.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D.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E.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1、下列各项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的有( )。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解放思想

D.勤俭节约

E.实事求是

12、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

A.社会政治关系的发展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C.物质利益的对立

D.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对立

E.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13、系统论的观点深化了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 )。

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

B.整体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将部分结合在一起的

C.整体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是部分的总和

D.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

E.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14、社会改革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B.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C.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

D.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E.一般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

15、精神交往包括()。

A.思想交往

B.心理交往

C.知识的传播与继承

D.政治理论的传播与交流

E.生产经验的传播与继承

16、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E.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17、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包括()。

A.纳入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

B.纳入生产过程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

C.进入生产过程中从事劳动的劳动者

D.经过加工的原料

E.自然界的一切物体

1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有

( )。

A.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B.它们又统一于社会实践

C.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E.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19、下列各项属于检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的有(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把个人的收

入提高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两个文明”一起抓

20、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化宏伟目标,只能( )。

A.从国外的各种现成的模式出发

B.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C.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出发

D.从我们尽快实现四化的

主观愿望出发

E.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

2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统一关系可以理解为

( )。

A.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B.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

主观愿望出发,从本本出发

C.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事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检验认识真

理性的实践是发展的

E.不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 D.庸俗唯物主义

E.历史唯物主义

2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思想路线统一的有

( )。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B.党的思想路线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C.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群众观点是统一的

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

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E.认识辩证过程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24、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认为()。

A.阶级在生产力有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

B.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的完全消灭是国家

消亡的前提

E.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一般地说,政治和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最大,因为

()。

A.它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

B.它体现着一个阶级和

社会集团的利益

C.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重要影响

D.它既属于社会意识,又

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E.它是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的根源

2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指

()。

A.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在阶级社会主,

10

自由总是指一定阶级的自由

C.必须实际地驾驭客观必然性,通过实践而实现的自由

D.超阶级的自由

E.不受经济条件制约的自由

27、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监狱

C.语言学

D.法院

E.哲学

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理由有

(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E.没有意识,就没有物质

29、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

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象;后者触及生产关系

E.前者只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后者涉及各领域

30、必然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 )。

A.泛指客观必然性

B.指人们从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的社会状态

C.指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受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的社会状态

D.指物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E.实质上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状态

3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在于( )。

A.回击了唯心主义的攻击,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

B.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层面上,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

C.坚持物质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D.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指出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3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牛顿力学

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因果联系的有( )。

A.凡是在前的就是原因,在后的就是结果

B.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C.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D.因果关系是一种现象产生另一种现象的现象

E.“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

34、人类社会是和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其表现有( )。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B.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不能离开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

C.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D.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自发地起作用

E.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揭示和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预见其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35、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错误在于()。

A.离开社会关系来谈论人的本质

B.认为没有共同的人性

C.认为人性是可变的

D.认为有永恒不变的人性

E.把人性看成人的阶级性

36、科学技术革命包括( )。

A.科学上的重大发现

B.技术革命上的重大创新

C.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D.科学认识的量的增长

E.原有技术的新的应用

37、下列各项属于人本主义思潮内容的有( )。

A.意志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B.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C.超人哲

D.存在就是被感知

E.在社会和人生态度上,宣扬悲观主义和虚无

主义

3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

A.指一切运动变化

B.事物前进的或上升的运动

C.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

D.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

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9、群体意识()。

A.是对同一群体的人们共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

B.包括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级意识、阶层意识、民族意

识等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意识

D.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

个体意识表现出来

E.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意识的汇集

40、我国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

A.人口数量多

B.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快

C.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D.人口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

E.人口生产周期较短

41、人脑与电脑的区别是( )。

A.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电脑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物理

过程

B.人的意识是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C.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思维模拟不可能在整体上达到或超越人脑思维水平

E.人脑思维的发展决定电脑的模拟的发展

42、劳动的重大意义( )。

A.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

B.劳动产生了语言

C.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D.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

B.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43、教育()。

A.从本质上说属于上层建筑

B.主要任务之一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

C.可以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方面的人才

D.可以向社会输送各方面的

管理人才

E.是生产力系统的准备性因素

44、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性有()。

A.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工人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B.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同

D.资产阶级国家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

工具

E.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抗的基本阶级

45、有人说,我们可以像消灭"天花"那样消灭癌症,这是( )。

11

A.现实可能性

B.抽象可能性

C.不可能性

D.主观臆想的可能性

E.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它( )。

A.认为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象在一起的

B.认为不仅有从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

C.认为认识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是一次完成的

D.认为认识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E.只看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二者之间的实践关系

47、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做到( )。

A.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B.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

C.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用

D.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抹煞局部利益

E.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4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氏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9、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和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

C.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

E.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50、社会改革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

A.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B.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D.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

E.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因为它们( )。

A.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矛盾

B.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C.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D.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E.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52、对待无产阶级领袖的正确态度是()。

A.尊敬和热爱领袖

B.承认和维护领袖的权威

C.反对神化领袖和个人崇拜

D.重视领袖的作用

E.使权力集于领袖个人

53、生产劳动的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因为()。

A.劳动是推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促使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力量

B.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源泉

D.从生产劳动的观点来考察人类历史,才能客观地、全面地揭示人类社

会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性

E.劳动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奥秘的中心线索

54、下列思想体系中,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有()。

A.政治思想、法律思想

B.道德

C.宗教

D.自然科学

E.艺术

55、物质生产对科学发展的作用的表现有()。

A.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B.物质生产决定

科学研究的水平

C.物质生产决定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决定着科学物化

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E.物质生产决定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56、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D.有

客观内容的

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7、国家消亡( )。

A.必须以阶级的完全消灭为前提

B.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消亡

C.是指必须去推翻国家

D.是指它自行消亡

E.是被迫实现的过程

58、国家和氏族组织的区别在于( )。

A.国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氏族组织则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B.国家需要维持社会秩序,氏族组织则不需要维持社会秩序

C.国家按地区划分其国民,氏族组织则按血缘关系划分

D.国家是统治阶级手里的暴力工具,氏族组织则为全体成员服务

E.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氏

族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5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包括( )。

A.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B.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D.具体问题必须具体

分析的原理

E.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60、最初的阶级产生的途经或道路是()。

A.氏族公社内部分裂为富人和破产的穷苦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B.氏族公社中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C.通过战争把俘虏变为奴隶

D.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E.产品上分配不均衡

61、自然科学是()。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B.对生产力水平的直接反映

C.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要素中去,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D.由生产力直接决定的

E.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

62、对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来说,促使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在于

建立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原因在于

()。

A.只有这样的革命党,才能为无产阶级革命指出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B.只有这样的革命党,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C.只有这样的革命党,

才能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D.只有这样的革命党,才能制定出符合斗争实际的战略和策略

E.只有这样的革命党,才能夺取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6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 )。

12

A.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

B.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

C.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

E.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

64、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

A.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思想体系是低水平的

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的

C.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征

D.社会心理无阶级性,思想体系有阶级性

E.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65、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 )

A.内容决定形式

B.形式决定内容量

C.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D.当形式与内容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E.当内容与形式不适合时,对形式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66、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

A.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是由无数有限时空构成

D.时空的有限性是由无数无限时空构成

E.时空无限性存在于有限性之中,并通过时空有限性表现出来

67、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进步,因为()。

A.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它使作为奴隶来源的战俘,至少能保全

生命

C.它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不断发展,促进了古代科学文化的繁荣

D.它是社会形态的更新

E.它是一个阶级战胜另一个阶级

68、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包括它()。

A.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时发生根本变革

B.依赖于社会存在,是由

社会存在决定的

C.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D.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E.采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9、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哲学的发展主要表现( )。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B.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D.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

E.提出科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0、资产阶级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的缺陷在于()。

A.离开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抽象地谈论人的本质

B.认为有永恒不变的人性

C.把人性看成是人的阶级性

D.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就有的

E.否认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

A.经济基础的变更会立即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发生根本变革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具有独立性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E.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72、共产主义是()。

A.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B.人们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C.以建立共

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伟大实践

D.渺茫的幻想

E.被压迫者合乎理性和正义的热情追求

73、科学实验是(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

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

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

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社会性活动

74、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

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5、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就在于它

()。

A.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念

B.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C.贯穿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的根本路线

D.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E.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切工作中克

敌制胜的法宝

76、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

是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

B.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方向、

规模和速度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D.物质生产决定

人口生产具有较少惯性

E.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始终在家庭范围内进行

78、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就

( )。

A.必须从实际出发

B.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C.必须从主体

的主观愿望出发

D.必须从本本出发,从原则出发

E.必须从上帝或绝对观念出发

79、本质是( )。

A.事物的根本性质

B.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

D.由事物本身所圄有的特殊

矛盾决定的

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

80、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

A.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B.从理论上深刻分析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拓

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作为实事求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D.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各项工作

得失成败的标准

E.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

13

于这一理论的指导性线索

8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82、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可以基本达到预期的结果,这是因为

( )。

A.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主观符合了客观,正确认识了客观

规律

C.人们掌握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D.人们有可能掌握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变化

E.人们有可能掌握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

83、下列各项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 )。

A.追求"确实的”知识

B.强调知识不超出经验范围

C.拒斥形而上学

D.科学的哲学决定于经验和逻辑的统一

E.物质世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立的

84、承认真理绝对性就必然( )。

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承认主体的能动性

E.承认真理有待于深化

85、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的表现有()。

A.他们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理论武器

B.他们推动无产阶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C.他们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D.他们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E.他们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86、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

B.存在主义思潮

C.科学主义思潮

D.实证主义思潮

E.唯心主义思潮

87、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

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D.在斗争中起核心作用

E.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和推动作用

88、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B.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

D.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氏群众创造力的变革过程

E.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发展过程

89、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联系表现在()。

A.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基础

B.思想体系是社会心理的集中、概括、提炼和外华

C.思想体系可以指导和影响社会心理

D.思想体系形式可以归结为社会心理

E.思想体系和社会心理都是系统的,自觉建立起来的

90、下列各项属于对待马克思义的正确态度的有( )。

A.只有坚持,才能发展

B.只有发展,才能真正的坚持

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

D.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

论”

E.既坚持又发展

91、人类解放的实现()。

A.彻底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

B.指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

C.彻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D.最终消除人对人的剥削关

系、压迫关系、统治关系

E.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践

92、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意识性

D.消极性

E.实践性

93、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 ).

A.精神、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从微生物直到

人类本身都是物质的存在

D.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

E.精神、意识是非物质的,

但它根源也归于物质

9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

平衡

E、形式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不平衡

9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体现和巩圄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

量变开拓道路

E.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

连续性的统一

97、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一般性质()。

A.是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统一的

B.是指一切社会形式中的劳动共有的

性质

C.是指劳动的社会形式

D.告诉我们,人自身也属于一种自然力

E.指劳动中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

99、不能因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否认社会规律的客

观性,这是因为()。

A.社会规律无需人参与而自发起作用

B.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实现程度也

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的意识活动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过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D.人无法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

E.人的活动对社会规律不起作用

100、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 )。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

阔的发展前途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D.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

众的拥护和支持

E.新事物具有令人瞩目的新形式

10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

A.事物的根本属性没变,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呈现出阶

段性

B.事物全局性质未变,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C.新质要素在量上

的迅速扩张

14

D.旧质要素在量上迅速减少

E.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102、“实事求是”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 )。

A.群众路线的核心

B.检验一切实际工作成败的标准

C.政治路线

的理论基础

D.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E.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103、社会进步体现在()。

A.物质生产的进步

B.精神生产的进步

C.物质生活的改善

D.

精神生活的充实 E.社会形态的更替

104、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是( )。

A.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的

B.通过传播媒体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的

C.主要通过先天本能的遗传方式进行的

D.有很大局限性的,使中途遗失较多的东西

E.使人类历史具有连续性的条件

10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

A.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E.肯定条件客观性和联悉的条件性的观点106、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 )。

A.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

B.辩证唯物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107、意识活动是( )。

A.大量神经元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

B.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动能

C.以实物的剌激信号所引起的第一信号系统

D.以非实物的剌激信号而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统

E.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108、下列说法正确表达了时间一维性的有( )。

A.光阴一去不复返

B.时间好比长流水,只能流出不流回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E.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一个方向发展

109、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是()。

A.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

B.更应强化,人类对自然界的攫取

C.“回到原始状态去”,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E.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尺度对自然界进行利用和支配

110、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认为()。

A.阶级在生产力有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

B.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C.阶级斗争是阶

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前提

E.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

111、在猿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包括()。

A.劳动改变了古猿的身体结构

B.劳动创造了人的手和大脑

C.劳

动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D.劳动形成了社会关系

E.劳动产生了抽象思维能力

11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

A.生产实践

B.教育实践

C.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

E.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

113、一个哲学素质较高的人( )

A.能高瞻远瞩

B.有宽广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

C.有很强的全局

与整体观念

D.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秋毫的能力

E.能全面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

11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

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

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

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出

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

11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

主导地位

B积累比较多的经验,产生了优秀成果,必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产生巨大影响

C.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业队伍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116、人类社会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C.是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

D.精神的产物

E.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式

11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

A.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

B.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起

了重要作用

C.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的,先天就有的

D.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平

等、追求幸福

E.看不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8、生产力系统中,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A.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

B.是生产力所独有的因素

C.不仅属于生产力来统,而且还属于社会的其他系统

D.包括经济管

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

E.可以使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因素,在数量和比例上做到合理结合

11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

B.人的本质是其各种社会关来的简单相加

C.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象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

人的本质

D.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

中表现出来的

E.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120、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原因有( )。

A.人们现实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B.人们认识过程的繁杂性、反复性

C.人们的强烈的求知欲

D.主观上产生错觉

E.人们的认识能力受

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

121、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

A.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B.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15

C.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

D.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E.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

122、社会意识()。

A.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由社会存在决定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E.会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123、下列各项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有( )。

A.朴素辩证法

B.唯心辩证法

C.思维辩证法

D.唯物辩证法

E.自然辩证法

12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使之成为中国一种崭新的哲学形态是由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涌现出一批先进分子的宣传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思想和理论适应了迫切要求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落后状况的需要

E.与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世界大同思想相结合

125、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126、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的涵义指()。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才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一种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交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27、认识客体与客观物质的关系在于( )。

A.一切认识客体都是客观物质

B.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物质,也可能是精神客体

C.客观物质中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D.客观物质是无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

E.客观物质是自在的,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选定的

128、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分别是( )。

A.中国哲学

B.希腊哲学

C.埃及哲学

D.印度哲学

E.阿拉伯哲学

129、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A.离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

B.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的资源

D.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E.地理环境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130、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偶然性的表现和补充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E.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1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下列各项属于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或辩证法观点的有( )。

A.承认条件的客观性

B.承认条件的主观性

C.承认条件的复杂性

D.承认条件的可变性

E.承认条件的随意性

132、人类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

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B.不再受自然和社会规律支配

C.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

D.完全摆脱劳动

E.各方面都获得绝

对自由

13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量

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13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

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E.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没有任何关系

13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

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

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E.它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

136、假象( )。

A.假象是主观的

B.假象就是错觉

C.假象是客观的

D.假象容易使

人产生错觉 E.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137、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

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138、动物的心理包括( )。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B.感觉、表象、识记和某种情感

C.

生命物质的剌激感应性

D.初步的形象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

E.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

139、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

起决定作用

E.动物的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

140、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E.商品

社会

141、国家的职能包括()。

16

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本阶级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

B.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C.调整本阶级内部矛盾

D.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

E.组织领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142、从类人猿转变为人类( )。

A.其内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B.其重要基础是类人猿的群体组织程度比较高

C.其外部条件是气候的变化

D.其关键因素是生产劳动

E.只是生物进化,规律的结果

14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

A.指的是生物圈

B.指的是劳动资料

C.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E.指的是全部自然界

14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有()。

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C.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

D.向人氏群众学习的观点

E.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145、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的有( )。

A.理论联系实际

B.实事求是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E.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6、阶级的产生是由于()。

A.战争的频繁发生,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D.分配不均现象的加剧

E.政治权力的转移

147、下列哲学家属于不可知论代表人物的有( )。

A.黑格尔

B.康德

C.谢林

D.费尔巴哈

E.休谟

14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涵义有()。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或超前作用

C.科学技术在任何时代对物质生产都具有主导作用

D.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E.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的、直接要素

149、马克思根据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它们分别是()。

A.自然经济社会

B.商品经济社会

C.产品经济社会

D.私有制经济社会

E.公有制经济社会

15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

A.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D.可知与被可知的关系

E.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15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5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153、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

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是区分不同事

物的基础

E.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154、割裂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机械决定论( )。

A.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是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B.把因

果联系与必然联系混为一谈

C.把因果联系与偶然关系混为一谈

D.表面上抬高了必然性,实际

上是把必然性降低到偶然性

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是纯粹偶然的,否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155、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有()。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

备性因素 E.地下的各种矿藏

156、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

A.理念创造出来的

B.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社会发展的产物

D.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E.所有物质都有的

157、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A.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

B.是指人的活动是在社会联系

和社会关象中进行的

C.告诉我们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必须着重研究人的社会关系

D.告诉我们社会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完全对立的

E.告诉我们不能用生物学的规律解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

158、生产关系包括()。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15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并不是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立即发生变化的

B.社会意识有时可以超越现实社会存在的发展状况而预见未来

C.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

较低

D.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以

较高

E.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产生和发展都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

160、最初变为奴隶主阶级的是()。

A.商人

B.手工业者

C.农民

D.原始公社内部出现的富裕家庭

E.利用职权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的原始公社首领

16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

A.社会基本矛盾

B.民主制度的建立

C.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

D.人

民群众的创造活动

E.社会的辩证否定,即“扬弃”

16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163、国家的基本特征是()。

A.它是维护全体国民利益的非政治性组织

B.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C.它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

D.它按地区划分国民

E.

17

它是调和阶级矛盾的机构

164、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

A.个体意识离不开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离不开个体意

B.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之中

C.个体意识影响和制约着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又受群体意识的深刻影响

D.在一定条件下,个体意识可以转化为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可以转化为个体意识

E.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165、历史上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

A.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直线性

B.自发分工的存在

C.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的偏见

D.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

E.农民和手工业者的阶级局限性

166、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 ).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

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

E.马克思主义哲学167、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A.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

B.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

C.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D.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E.它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168、认识的真正任务是( )。

A.实现主观与客观统一

B.取得真理性认识

C.达到理性认识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E.取得规律性认识

169、科学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表现在()。

A.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发明创造新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

B.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操纵或重复制造已有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也是困难的

C.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制造更高级的新材料

D.科学理论在现代化,生产中,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

E.科学理论在现代化生产中,要求跟在生产、技术之后,概括和总结经验170、下列活动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

A.公安人员办案

B.渔民出海捕鱼

C.农民培育新品种

D.运动员比赛

E.教师教书

171、劳动是()。

A.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B.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C.孤立的个人活动,不具有社会性

D.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活动

E.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精神活动

173、科学的社会功能有()。

A.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作用

B.变革生活才式的作用

C.社会管理的作用

D.作为改变社会关系的基础的作用

E.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174、所谓相对静止是指(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上不

存在静止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

E.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175、马克思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唯物主义反映论

C.唯心主义的可知论

D.

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E.不可知论

17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 )。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

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E.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

17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E.肯定和否定都是绝对同一的

178、与理性认识相比,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间接性

B.形象性

C.抽象性

D.客观性

E.直接性

179、下列各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的有( )。

A.饿了就要吃点东西

B.三思而后行

C.趋利避害的本能

D.眉头

一皱计上心头

E.肌体触火立即缩回来

180、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B.社会革命理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

价值理论 E.历史唯物主义

181、联系是客观的,这是说( )

A.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联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D.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联

系是客观的

E.只有客观的联系才是真实的联系

182、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和同

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

C.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

盾的手段

E.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18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直观性

D.肤浅性

E.不彻底性

18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强国富民之路行不通,从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找原因是因为( )。

A.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作为根本途径

B.把”改造人种”作

为重要措施,

C.所有从西方引进的新思潮,都没有能超出旧哲学的圈子

D.把向

西方派遣大批留学生作为重要方法

E.都是在旧哲学的框架内,寻找治病药方,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

18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

A.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B.斗争性寓于同

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

18

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

E.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186、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

A.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B.揭示了认识的总规律

C.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创立了彻底的可知论

E.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187、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的主体的人()。

A.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的活动

B.从自身的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的活动

C.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才式和方向的活动

D.创造对人们有利的客观规律的活动

E.进行改变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活动

188、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表现在( ).

A.现象表露于外;本质深藏于内

B.现象是感官直接感知的;本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C.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点西

D.现象是多变、易逝的;而本质则相对稳定的

E.真象表现本质,假象则不表现本质

189、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军事斗争

E.罢工斗争190、历史唯心主义( )。

A.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是这些关系的根源

E.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91、历史前进的车轮终究是不能倒转的,这是因为()。

A.历史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

B.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C.社会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过程

D.社会的发展是不容许有停滞和倒退的

E.历史进步走符合人民的心愿的

192、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有()。

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D.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E.它对社会发展的加速或延缓不起作用

193、偶然性是指( )。

A.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确定趋向

B.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现象

C.必然的、一定要发生的事物

D.与本质、规律同等程度的概念

E.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事物

194、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E.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195、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后者的根源

B.前者在后者的指导下建立

C.后者受前者的影响和作用

D.前者第一性,后者第二性

E.前者属物质范畴,后者属思想范畴196、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下列各项正确反映

内容的含义的有( )。

A.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B.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

外在要素的总和

C.内容是指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的总和

D.内容是指事物内在矛盾规定的事物特性、成份、运动过程、发展趋

势的总和

E.内容是指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存在方式

19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这是因为( )。

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它是理解唯勃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它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此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19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C.对氏族气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D.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

E.对军事、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

199、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变化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

200、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

A.决不能生搬硬套理论

B.必须从实际出发

C.必须从主观怒象

出发

D.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E.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0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

要素之间的区别

C.一切事物、现象浑沌一片的联系

D.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E.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03、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 )。

A.概念

B.感觉

C.知觉

D.推理

E.表象

204、最初变为奴隶阶级的是()。

A.农民

B.手工业者

C.战争的俘虏

D.缺少劳力的人

E.原始

公社内部破产的穷苦人

205、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是()。

A.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人的活动不能改变社会发展

规律

C.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不起任何作用

D.人对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驾

驭的

E.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206、唯心主义认识论( )。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国有的

207、下列著作属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和发展的有( )。

A.《实践论》B。《矛盾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

E.《反对本本主义》

20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E.反映是外力强加于人的

20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必须有适当的社会环境

D.必须经过实践活动

E.意识本身必须是正确的

210、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是( )。

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

D.直接联系

E.主要联系

21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

A.只要先进的生产关系一经建立,生产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向前发展了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C.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D.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E.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212、事物的联系是复杂性多样的,它们分别是( )。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E.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213、教条主义( )。

A.承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B.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C.重视感性经验,重视实践

D.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

E.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21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有( )。

A.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C.外因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E.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1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E.社会意识是对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216、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的表现有()。

A.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

C.森林惨遭毁灭

D.物种不断减少

E.臭氧层变薄

2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现代西方哲学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

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价值

E.我们要认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

21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

219、衡量社会进步()。

A.其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应该是综合的

B.其标准既有经济的、政治

的,又有道德的、文化的

C.其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只以经济发展程度为标准

E.不能忽视生产关系的性质这一标准

220、社会革命的客观条件是()。

A.统治阶级无法照旧统治下去

B.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

常地加剧

C.形势促使群众敢于进行独立的历史性活动

D.革命政党的领导

E.国际力量的支援

221、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

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存在

E.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

的发展

222、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有()。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人类社会完全受自然规律支配

22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唯物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与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有( )。

A.事物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B.事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的

C.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非主要原因

D.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

外部原因

E.找到了偶然性产生的原因,就把握了必然性

224、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有( )。

A.它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

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

界的根本标志

C.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它是形成人类一

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E.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史替

227、质和事物的关系在于它是( )。

A.与事物的存在是间接的统一

B.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是事

物的外在规定性

D.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的同一

E.是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的

228、下列现象属于必然性表现的有( )。

A.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B.既看闪电,必闻雷声

C.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D.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E.时势造英雄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 核糖体 5. 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1分,共5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 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 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 (1分)基因, (1分)基因及其下游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1分)基因所构成。 3. 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3分)。 4.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1分),

(1分)和(1分),在肝外组织中利用。 5.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1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体需要一个名为(1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 酶A须经过 (1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 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分),请举例说明(4分)。(8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4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4分)。(8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3分)请说明理由(5分)。(8分) 4.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无线电A类考试题库

1.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答: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2.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3. 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 答: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4. 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 答: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5. A类业余无线电台允许发射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不大于:答:25瓦 6. 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答: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发射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7. 申请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条件所规定的“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其标志为: 答:取得相应操作技术能力证明,即中国无线电协会颁发的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 8. 申请设置下列业余无线电台时应在《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更)申请表》的“台站种类”选择“特殊”类: 答:中继台、信标台、空间台 9. 发射电台应符合下列国家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符合频率容限、符合杂散发射最大允许功率电平 10. 业余无线电台在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作为次要业务使用的频率或者与其他主要业务共同使用的频率上发射操作时,应当注意:答:遵守无线电管理机构对该频率的使用规定 11. 在我国和多数其他国家的频率分配中,业余业务在430-440MHz频段中作为次要业务与其他业务共用。这个频段中我国分配的主要业务是: 答:无线电定位和航空无线电导航 12. 经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设台地迁入其他省、自治区或者直辖市时,应办理的手续为: 答:先到原核发执照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申请注销原业余无线电台,再到迁入地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手续 13. 业余电台在通信中为其他人或者单位、组织转达信息。对这种做法的评论应该是: 答:违法行为;违反“业余无线电台的通信对象应当限于业余无线电台”的规定 14. 填写和邮寄QSL卡片时的正确做法有: 答:迫切需要方卡回寄卡片时,应直接向对方地址邮寄卡片并附加SASE 15. 业余中继台的使用原则是: 答:除必要的短暂通信外,应保持业余中继台具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以便随时响应突发灾害应急呼叫 16. 业余电台随意变更核定项目、发送和接收与业余无线电无关的信号的,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或者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单位或个人下列处罚: 答:警告、查封或者没收设备、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17. 某俱乐部约定了一个成员业余电台之间交流技术的网络频率,当遇有其他业余电台按通信惯例要求参加通信时,处理原则应为: 答:无条件欢迎加入,因为任何核准的业余电台对频率享有平等的频率使用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 1、唯心主义得两种基本形式就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得唯心主义与不彻底得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得唯心主义与历史观上得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得某种具体实物瞧作就是世界得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就是b a、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得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得意义得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得根本分歧就是d a、肯定世界得统一性还就是否认世界得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就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就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就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就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得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得普遍状态 6、时间与空间就是c a、物质得唯一特性 b、物质得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得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得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得实质就是d a、事物数量得增加b、事物得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得变化d、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 8、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得原理b、量与质相统一得原理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得原理 d、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得原理 9、有得哲学家认为,世界上得一切现象都就是有原因得,因而一切都就是必然得,偶然性就是不存在得。这 就 是 一 种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动物生物化学试卷试题最新完整标准包括答案.docx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核糖体 5.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 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1分 ) 基因,(1分 ) 基因及其下游 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 1 分)基因所构成。 3.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 3 分)。 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 1分), ( 1 分)和( 1 分),在肝外组织中

利用。 5.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 1 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 体需要一个名为( 1 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酶 A 须经过 ( 1 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 分),请举例说明( 4 分)。(8 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 4 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 4 分)。(8 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 3 分)请说 明理由( 5 分)。(8分) 4. 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 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a类业余无线电操作技术能力考试题库答案版答案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A类业余无线电操作技术能力验证题目题库 1.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B、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2. 是: B、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国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是: 3. 、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C4. 我国依法负责对业余无线电台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是:D、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5. “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指的是:《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说的A、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6.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必须得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批准,基本依据是“无线电频”,出自于下列法律: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7. 国家鼓励和支持业余无线电台开展下列活动: 、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普及活动以及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D 急通信活动8. 关于业余电台管理的正确说法是:B、依法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受国家法规律保护9. 做出具体“业余无线电台”卫星业余业务我国对无线电管理术语“业余业务”、“”和定义的法规文件是:D、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10. 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 、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B11. 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D 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12. 我不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申请设置业余电台只是为了行车方便,不需要遵守“。这种说法:业余无线电的规范”“设台条件的表现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C、是错误的,也是不具备13. 个人提出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申请,就是表示自己对无线电技术发生了兴趣,确认了自己在有关业余无线电台活动中的身份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可以是正在起步的初学者D14. 无线电业余业务是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作下列用途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A15. 符合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基本条件的人群是: B、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并经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人16. 无线电管制是指在下列范围内依法采取的对无线电波的发射、辐射和传播实施的强制性管理:、A 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17. 无线电管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依法采取的下列性质的管理:B、对无线电波的发射、辐射和传播实施的强制性管理18. 决定实施无线电管制的机构为: 、全国范围内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C只供学习与交流.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决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实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相关军区决定 违反无线电管制命令和无线电管制指令的,由下列机构依法进行处罚:19. A、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者由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业余无线电台操作A类题库及答案

LK0001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LK0002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LK0003 我国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 LK0004 我国依法负责对业余无线电台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是: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 LK0005 《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说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指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LK0011 国家鼓励和支持业余无线电台开展下列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普及活动以及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信活动 LK0012 关于业余电台管理的正确说法是:依法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受国家法律保护 LK0104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必须得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批准,基本依据是“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出自于下列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LK0007 我国对无线电管理术语“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和“业余无线电台”做出具体定义的法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LK0008 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LK0111 无线电业余业务是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作下列用途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LK0009 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 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 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 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LK0051 “我不是业余无线电 爱好者,申请设置业余电台只是为 了行车方便,不需要遵守业余无线 电的规范”。这种说法:是错误 的,也是不具备“熟悉无线电管理 规定”设台条件的表现 LK0052 个人提出设置使用业 余无线电台申请,就是表示自己对 无线电技术发生了兴趣,确认了自 己在有关业余无线电台活动中的身 份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可 以是正在起步的初学者 LK0112 符合业余无线电爱好 者基本条件的人群是:对无线 电技术有兴趣并经无线电管理机构 批准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人 LK0013 不同类别业余无线电 台的主要区别在于:允许发射的 频率范围和最大发射功率 LK0014 A类业余无线电台允 许发射的发射频率为: 30-3000MHz范围内的各业余业 务和卫星业余业务频段 LK0017 A类业余无线电台允 许发射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不大于: 25瓦 LK0026 个人申请设置具有发 信功能的业余无线电台的年龄条件 是:年满十八周岁 LK0027 独立操作具有发信功 能业余无线电台的年龄条件是: 具备《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 者操作业余无线电台不受年龄限制 LK0041 申请设置业余无线电 台应当具备的条件有:熟悉无 线电管理规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操 作技术能力、发射设备符合国家技 术标准、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 他条件 LK0042 使用业余无线电台应 当具备的条件有:熟悉无线电 管理规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操作技 术能力并取得相应操作技术能力证 明 LK0020 负责组织A类和B类 业余无线电台所需操作技术能力的 验证的机构是:国家无线电管理 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或其 委托单位) LK0022 2013年1月1日以后 新获得的各类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 术能力证明文件是:中国无线电 协会颁发的“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 书” LK0043 申请设置和使用业余 无线电台的条件所规定的“具备国 家规定的操作技术能力”,其标志 为:取得相应操作技术能力证 明,即中国无线电协会颁发的业余 无线电台操作证书 LK0006 合法设置业余电台的 必要步骤是:按《业余无线电 台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设置审批 手续,并取得业余电台执照 LK0010 按照《业余电台管理 办法》规定,申请设置使用配备有 多台业余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业余无 线电台,应该:视为一个业余电 台,指配一个电台呼号,但所有设 备均应经过核定并将参数载入电台 执照 LK0023 个人申请设置业余无 线电台应当提交的书面材料为: 两种表格,身份证和操作证书 的原件、复印件 LK0028 申请设置下列业余无 线电台时应在《业余无线电台设置 (变更)申请表》的“台站种类” 选择“特殊”类:中继台、信 标台、空间台 LK0029 申请设置信标台、空 间台和技术参数需要超出管理办法 规定的特殊业余电台的办法为: 在《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更) 申请表》的“台站种类”选择“特 殊”类,由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受 理和初审后交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 审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 A.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 B.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 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 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 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可逆性 B.不可逆性 C.无限性 D.持续性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4.“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 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真知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8.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其中杰出人物() A.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 C.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D.是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最新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带答案)

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 班级 姓名 教师 汇编人:李雪莲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 2016.2

教学单元一核酸与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 一、单选题 1、维持DNA分子中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 A.范德华力 B.磷酸二酯键 C.疏水键 D.氢键 D 2、DNA的戊糖在哪个位置脱氧: A.l B.2 C.3 D.4 C 3、连接核苷与磷酸之间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糖苷键 C.氢键 D.磷酸酯键 D 4、核苷酸去掉磷酸后称为: A.单核苷酸 B.核苷 C.戊糖 D.碱基 B

5、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组蛋白、磷酸 B.核糖、磷酸 C.果糖、磷酸 D.碱基、戊糖、磷酸 D 6、RNA分子中的碱基是: A.TCGU B.TAGU C.AGCU D.ATGC C 7、不参与DNA组成的是: A.dUMP B.dAMP C.dTMP D.dGMP A 8、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A.mRNA B.tRNA C.rRNA D.DNA B 9、在DNA和RNA中都含有的是: A.腺苷二磷酸 B.环磷酸腺苷

C.磷酸 D.脱氧核糖 C 10、RNA代表: A.脱氧核糖核酸 B.核糖核酸 C.单核苷酸 D.核苷 B 11、属于戊糖的是: A.蔗糖 B.乳糖 C.核糖 D.葡萄糖 B 12、核酸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黄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B 13、核酸一级结构的主要连接键是: A.肽键 B.氢键 C.磷酸二酯键 D.盐键 C

14、在DNA中,A与T间存在有: A.3个氢键 B.2个肽键 C.2个氢键 D.l个磷酸二酯键 C 15、连接碱基与戊糖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磷酸酯键 C 15、DNA两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磷酸酯键 B 16、DNA的空间结构有几条多核苷酸链: A.l条 B.2条 C.3条 D.4条 B 17、有互补链的是: A.RNA

北京无线电考试 A类题库

无线电考试A类题库答案都是A 选项 [I]LK0001 [Q]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B]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务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I]LK0002 [Q]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 [A]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B]个人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体委和国家无委 [C]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体委和国家无委 [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务院 [I]LK0003 [Q]我国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是: [A]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 [B]各级体育管理机构 [C]各地业余无线电协会 [D]各地电信管理局 [I]LK0004 [Q]我国依法负责对业余无线电台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是: [A]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 [B]在国家或地方民政部门注册的业余无线电协会 [C]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和地方体育管理机构 [D]国家和地方公安部门 [I]LK0005 [Q]《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说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指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B]地方业余无线电协会或者类似组织机构 [C]地市县(区)及以下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 [D]各地方与无线电设备生产销售和无线电应用有关的行政管理机构 [I]LK0007 [Q]我国对无线电管理术语“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和“业余无线电台”做出具体定义的法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D]无线电台执照管理规定 [I]LK0006 [Q]合法设置业余电台的必要步骤是: [A]按《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设置审批手续,并取得业余电台执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复习题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答案:C】 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答案:A】 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实用主义 C、科学主义 D、历史主义 【答案:B】 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答案:B】 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答案:B】 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答案:A】 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答案:B】 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C】 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答案:A】 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答案:B】 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 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哲学 (2)世界观 (3)唯物主义 (4)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 (6)方法论 (7)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 (二)自我测试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答案 (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物质 (2)意识 (3)运动 (4)静止 (5)时间 (6)空间

动物生物化学大题答案

第二章核酸 一、比较mRNA 、tRNA、rRNA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mRNA主要分布在是以游离状态的存在于细胞质中,t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1.mRNA的结构与功能:mRNA是单链核酸,其在真核生物中的初级产物称为HnRNA。大多数真核成熟的mRNA分子具有典型的5?-端的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帽子结构和3?-端的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结构。mRNA的功能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模板,分子中带有遗传密码。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多顺反子。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单顺反子。 2. tRNA的结构与功能:tRNA是分子最小,但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RNA。tRNA 的二级结构由于局部双螺旋的形成而表现为“三叶草”形,故称为“三叶草”结构,可分为:①氨基酸臂:3?-端都带有-CCA-顺序,可与氨基酸结合而携带氨基酸。 ②DHU臂/环:含有二氢尿嘧啶核苷。③反密码臂/环:其反密码环中部的三个核苷酸组成三联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可以用来识别mRNA上相应的密码,故称为反密码(anticoden)。④TψC臂/环:含保守的TψC顺序。⑤可变环。3. rRNA的结构与功能:rRNA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可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原核生物中的rRNA有三种:5S,16S,23S。真核生物中的rRNA有四种:5S,5.8S,18S,28S。 二.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两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即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围绕同一个(想像的)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一个双螺旋。 2疏水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平面层叠于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 3内侧碱基成平面状,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脱氧核糖的平面与碱基平面几乎成直角。每个平面上有两个碱基(每条链各一个)形成碱基对。相邻碱基平面在螺旋轴之间的距离为0.34nm,旋转夹角为36度。每十对核苷酸绕中心旋转一圈,故螺旋的螺距为3.4nm. 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螺旋的中心轴形成的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DNA双螺旋之间形成的沟为大沟,两条DNA链之间的沟为小沟。 5两条链被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稳定地维系在一起。双螺旋中,碱基总是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 第三章蛋白质

无线电A类题库与答案

无线电A类题库与答案

1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关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2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业余无线电台管理的最高法律文件及其立法机 关是: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3我国的无线电主管部门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 4我国依法负责对业余无线电台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是: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 5《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说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指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 6国家鼓励和支持业余无线电台开展下列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普及活 动以及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信活动 7关于业余电台管理的正确说法是:依法设置的业余无线电台受国家法律保护 8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必须得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批准,基本依据是“无线电 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出自于下列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9我国对无线电管理术语“业余业务”、“卫星业余业务”和“业余无线电台” 做出具体定义的法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10业余电台的法定用途为: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11无线电业余业务是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作下列用途的无线电通信业务: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 12业余无线电台供下列人群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即经正式批准的、 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13“我不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申请设置业余电台只是为了行车方便,不需要遵 守业余无线电的规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具备“熟悉无线电管理规定”设台条件的表现 14个人提出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申请,就是表示自己对无线电技术发生了兴 趣,确认了自己在有关业余无线电台活动中的身份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可 以是正在起步的初学者 15符合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基本条件的人群是: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并经无线电管 理机构批准设置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的人 16不同类别业余无线电台的主要区别在于:允许发射的频率范围和最大发射功率 17 A 类业余无线电台允许发射的发射频率为:30-3000MHz 范围内的各业余业务和 卫星业余业务频段 18 A 类业余无线电台允许发射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不大于:25 瓦 19个人申请设置具有发信功能的业余无线电台的年龄条件是:年满十八周岁 20独立操作具有发信功能业余无线电台的年龄条件是:具备《业余无线电台操 作证书》者操作业余无线电台不受年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