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及巩固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1. 认识0-100之间的数:认识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2. 数的加法: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加法口诀,进行有进位的加法计算。
3. 数的减法: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减法口诀,进行有退位的减法计算。
4. 数的比较与排序: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数字的大小比
较和排序。
5. 数的拆分与组合:学会将一个数拆分为几个部分,学会将几个数组合成一个整体。
6. 数的应用:学习使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长度、重量、时间等。
7. 简单的数表:通过观察数表中的规律,填写数表的空缺部分。
8. 数的整理:对给定的一组数进行整理,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
9. 数字的顺序排列:根据题目要求,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组数字。
10. 数0和1的应用:学习将数0和1应用于表示整数,分辨并完成一些与数0和1
有关的应用题目。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部分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④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进位(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④注意计算十位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没有小括号的,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注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算式。
列竖式时一定要用(分步式)来列。
3、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都要用(减法)来计算。
如:70比23多多少?23比70少多少?都用(70-23=47)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如:比23多47的数是多少?用(23+47=70)③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如:比70少23的数是多少?用(70-23=47)4、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①读题,弄清题意。
②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式。
③计算并解答,写上单位名称。
④检验和口答。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求出的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乘法和加法的区别:几个加数不一样,不能表示几个几,所以不能用乘法计算。
只有加数相同,才能表示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口诀都一样,但读法不一样。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整理与复习(1)》练习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复习《整理与复习(1)》练习题(附答案)一、我会算。
二、我会填。
乐乐想买一顶帽子,她只有5元和1元的纸币,可以怎样付钱?
①()张5元和()张1元,②()张1元。
③()张5元。
三、说一说,算一算。
比便宜多少钱?用100元买这两盏台灯,应找回多少钱?
四、填一填。
1元2角=()角 50角=()元 100分=()角
一个文具盒5()。
一块橡皮5()。
五、阳光商场原有46台电视机。
(1)现在的电视机比原来多还是少?
(2)现在有多少台电视机?
答案:
一、104 15 28 42
·
1
二、①2 5 ②15 ③3
三、48-23=25(元)
答:比便宜25元。
100-23-48=29(元)
答:应找回29元。
四、12 5 10 元角
五、(1)38>35 卖出的多,所以比原来的少。
(2)46-38+35=43(台)
答:现在有43台电视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知识点:1.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及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及练习题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篇一一、复习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熟练认识几边形,会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并会叙述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应的位置关系。
5、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6、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以及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经过的时间。
三、复习措施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练习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表内乘除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生的个别辅导。
四、复习内容(一)说一说与乘除法1、加法:几个相同加数相加2、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几个几相加)3、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乘除法1、熟背九九表内的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2、学会根据口诀或一个数写出几个算式。
3、运用表内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观察物体1、弄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面是不同的。
2、知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六、方向与位置1、知道平面上的四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运用四个方向说说:谁在谁的哪面、向哪个方向走到哪。
七、时分秒1、知道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2、巩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分针走一圈是60分,正好是1时,即1时=60分秒针走一圈是60秒,正好是1分,即1分=60秒3、能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自然数和加法
- 自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字,包括1、2、3等。
- 加法是在自然数之间进行的运算,例如1+2=3。
二、减法和乘法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例如5-3=2。
-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第三个数,例如2*3=6。
三、除法和数列
- 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另一个数的几份,例如6÷2=3。
- 数列是按照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字,例如2、4、6、8。
四、图形和几何
- 图形是由线条和面组成的形状,例如正方形、三角形。
- 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和空间关系的学科。
五、时间和长度
-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概念,例如秒、分钟、小时。
- 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概念,例如厘米、米。
六、重量和容量
- 重量用于衡量物体的重量,例如千克、克。
- 容量用于衡量物体可以容纳的量,例如升、毫升。
七、简单运算和问题解决
- 简单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结果。
- 问题解决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综合应用和思维发展
- 综合应用包括将多个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思维发展是通过数学研究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加油!。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梳理巩固提升 上册第2讲 购物(北师大版原卷)

第2讲购物知识点一:买文具-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知识点二:买衣服-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及换算付钱时,先付1张面额与所需钱数较为接近的人民币,再付剩下的钱,张数越少,越简单。
知识点三:小小商店-用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找回的钱=付出的钱-物品的钱。
考点一:货币、人民币及其常用单位、单位换算【例1】玩具市场。
(1)小刚想买飞机和汽车,他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2)用17元可以买到哪两样玩具?1.买一个小闹钟,可以怎样付钱?2.如图两种物品各买一个,一共多少钱?3.一张可以换张,也可以换张。
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一张50元可以换()A.5张5元B.2张25元C.2张20元和1张10元2.要买一个42元的足球,最少要带()张5元的人民币。
A.8 B.9 C.103.一块蛋糕1元,一根火腿肠5元1角,蛋糕比火腿肠()A.便宜1元4角B.贵1元4角C.便宜4元1角4.笑笑买一块橡皮用了5角,买一个笔记本用了8元,一共用了()A.13元B.8元5角C.13角5.安安有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4张。
如果要买一个20元的文具盒,有()种恰好付20元的方式。
A.1 B.2 C.3 D.4二.填空题(共5小题)6.说一说,1张五角和2张一元的纸币合起来是元角。
7.买一支铅笔5角钱,妈妈付了1元,应该找回角。
8.12个1角,就是12个元,是元。
9.5元=角3元6角﹣3角=元角10.一张可以换张。
一张可以换张。
三.判断题(共5小题)11.如图共有27元。
12.5角比10元少5角。
13.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一张15元的和1张5元的人民币。
14.9角>1元15.1张10元和2张1元合起来是12元。
四.应用题(共5小题)16.从下面3枚硬币中取硬币,一共可以取出多少种不同的币值?(请写出来)17.买如图两种物品,一共需要多少钱?18.(1)买一把三角尺和一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2)一本笔记本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钱?19.乐乐买一盒蜡笔,付给老板一张20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元的人民币,找回一张1元人民币,这盒蜡笔多少元?20.王叔叔用买了两个玩具,找回4张和几枚1元硬币,他买的是哪两个玩具?一.选择题(共5小题)1.2张1元的,2张5角的,2张1角的组成的钱数是多少?()A.3元B.3元2角C.1元6角2.小明的存钱罐里有1元和5角的硬币,他想买6元的水彩笔,有()种不同的付钱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及巩固练习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及巩固练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1)知道1厘米大约有多长,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2)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3)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一放正、二对“0”、三看数);(4)根据图示读出物体的长度方法:大刻度-小刻度或者数格子。
3、认识米:(1)知道1米大约有多长,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2)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1)线段的特征:是直直的,可以量出长度;(2)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3)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方法:要画“几”厘米,就先找到刻度“0”和刻度“几”再点两个点,连线,标出长度。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填空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 8厘米+12厘米=()厘米 3米+6米=()米54米+12米=()米 40厘米-30厘米=()厘米二、填上“>”“<”或“=”。
35厘米 5米 500厘米 54厘米20厘米 2米 5米 50厘米 1米8厘米 180厘米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3. 教室宽6()4. 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6. 操场长80()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1”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忘记“1”了。
二、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十位借1当作10给个位,个位算十几减几。
(3)十位退1后,在十位计算时先退“1”再减。
三、两步计算:(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分两步列出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合写成一个竖式来计算;(2)有括号:分两步,第一步计算竖式写在前面,第二步计算写在后面。
先算括号再算外面,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四、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
42+9= 43+3= 48+4= 25+3= 36-14= 87-77= 33+4= 23+9= 18+12= 9+26= 55-44= 33-27=二、列竖式计算(笔算)23+59-35= 21+28= 98-13=45+(37 –22)= 87-(52 +27)= 62-13=三、解决问题。
(审题:圈画重点词、分析题意、检查)苹果45个梨28个1、苹果比梨多多少个2、橘子比梨少9个,橘子有多少个3、橘子比苹果少多少个4、三种水果一共多少个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4、数角的个数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标准去比较判别)把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画直角不忘标记身份证明;锐角画尖尖;钝角两边张得开。
三、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填一填。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2、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数一数。
有( )个直角 有( )个直角三、 画一画请你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第四、六单位 表内乘法(一)(二)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会补充口诀。
2、会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一共多少? 每份数×份数=总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对口令游戏:( ) ( ) ( )有( )个角 有( )个角 有( )个角 有( )个角如方法一家长说:三五,孩子对:十五。
方法二家长说:27,孩子对三九二十七;家长说18,孩子对三六十八、二九十八。
按顺序记住或背诵下面的口诀【例如10(二五一十),10是得数,二五一十是该得数对应的口诀】。
1(一一得一) 2(一二得二) 3(一三得三)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5(一五得五)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7(一七得七)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9(一九得九、三三得九) 10(二五一十)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14(二七十四) 15(三五十五)16(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18(二九十八) 20(四五二十)21(三七二十一) 24(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25(五五二十五)27(三九二十七) 28(四七二十八) 30(五六三十)32(四八二十八) 35(五七三十五) 36(六六三十六、四九三十六) 40(五八四十) 42(六七四十二) 45(五九四十五)48(六八四十八) 49(七七四十九) 54(六九五十四)56(七八五十六) 63(七九六十三) 64(八八六十四)72(八九七十二) 81(九九八十一)第四、六单元 表内乘法1.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 或口诀:2.一个乘数是7,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 )。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法计算比较简便。
4、8×4,表示( )个( )相加,读作( )。
5、6、2和6的积是( ),2和6的和是( ),2个6相加的得数是( ),2个6相加的得数是( )。
7、写口诀,填得数。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①8×2=( )口诀__________ ④6×4=( )口诀__________②3×7=( )口诀__________ ⑤4×7=( )口诀__________③4×5=( )口诀__________ ⑥8×9=( )口诀__________8.计算。
5×4-7= 3×6+20= 5×5-5= 4×3-9=9.一条 7元。
10、(1)有2碗汤圆,一碗有8能画图再列式吗)(2)妈妈做了8碗汤圆,每碗有9粒,一共有多少粒汤圆?11、小明有15本书,小强有17本书,他们想把这些书全部摆在桌子上,每张桌子摆一本,这些书够吗?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技巧:先易后难1、 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左面右面、后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 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单位“分”: 1分时间的长短,知道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知道1小时=60分;2、认识几时几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一刻等时间。
两种时间写法都要掌握:例如:3时5分和 3:05(分钟数不足10要补0)3、解决问题。
1、写出下面的时间时分时分再过一刻是再过30分是过一小时是前一小时是2、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分,也就是()。
时针从12走到6,走了()时。
分针从3走到6,走了()分,也就是()。
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1.用9、0、3这三个数字能组成()个两位数,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
2、三名同学站成一排合影,每换一个位置就照一张,有()站法。
3、四个小朋友打电话,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次电话。
4、有3个数6、8、9,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