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学简介(民国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等)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体系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体系一、国立大学(31所)校名所在地校名所在地中央大学南京重庆大学重庆政治大学南京四川大学成都北京大学北平南开大学天津清华大学北平北洋大学天津中山大学广州山东大学青岛西北大学西安河南大学开封交通大学上海山西大学太原同济大学上海兰州大学兰州暨南大学上海厦门大学厦门复旦大学上海广西大学桂林浙江大学杭州贵州大学贵阳英士大学金华云南大学昆明安徽大学安庆东北大学沈阳中正大学南昌长春大学长春湖南大学长沙台湾大学台北武汉大学武昌二、私立大学(25所)校名地址校名地址金陵大学南京震旦大学上海燕京大学北平圣约翰大学上海成华大学成都华西协会大学成都广州大学广州岭南大学广州北平辅仁大学北平武昌中华大学武昌中法大学北平武昌华中大学武昌中国大学北平民国大学湖南广州大学广州华西协会大学成都岭南大学广州成华大学成都广东国民大学广州齐鲁大学济南东吴大学上海福建协和大学福州沪江大学上海东北中正大学沈阳光华大学上海江南大学无锡大夏大学上海珠海大学广州大同大学上海三、国立独立学院(23所)校名地址校名地址北平师范学院北平中正医学院南昌国立师范学院衡山(湖南)湘雅医学院长沙湖北师范学院江陵(湖北)贵阳医学院贵阳南宁师范学院南宁沈阳医学院沈阳贵阳师范学院贵阳兽医学院兰州昆明师范学院昆明成都理学院成都西北师范学院昆明唐山工学院唐山长白师范学院兰州西北工学院西安女子师范学院重庆西北农学院武功(陕西)社会教育学院苏州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北平上海医学院上海上海商学院上海江苏医学院镇江四、省立独立学院(24所)校名地址校名地址江苏省立江苏学院徐州福建省立农学院福州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无锡广东省立法商学院广州安徽省立安徽学院芜湖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广州湖北省立医学院武昌广西省立医学院桂林湖北省立农学院武昌广西省立西江文理学院南宁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重庆新疆省立新疆学院迪化湖南省立克强学院衡阳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台北河北省立农学院保定台湾省立农学院台北河北省立工学院天津台湾省立工学院台北河北省立医学院保定山东省立农学院济南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天津浙江省立医药学院杭州福建省立医学院福州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济南五、私立独立学院(32所)校名地址校名地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南京福建学院福州建国法商学院南京乡村建设学院重庆求精商业学院重庆铭贤学院成都朝阳学院北平天津工商学院天津东北文法学院北平天津达仁商学院天津北平协和医学院北平焦作工学院焦作广东光华医学院广州南华学院汕头上海法政学院上海辽宁医学院锦州上海法学院上海华侨工商学院香港诚明文学院上海湘辉文法学院四川北碚同德医学院上海中国纺织工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上海辅成法学院四川万县新中国法商学院上海川北农学院四川三台南通学院南通中华文法学院广州之江文理学院杭州正阳法学院四川巴县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闽侯广州法学院广州六、国立专科学校(20所)校名地址校名地址国立音乐院南京边疆学校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南京中央工业专科学校重庆药学专科学校南京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四川乐山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南京自贡工业专科学校四川自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兰州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西昌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康定师范专科学校康定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上海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武昌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福州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天津海疆学校福建晋江辽海商船专科学校辽宁葫芦岛七、省立专科学校(32所)校名地址校名地址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苏州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西安江苏省立蚕丝专科学校常州浒墅关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西安北平市立体育专科学校北平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西安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南昌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州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南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桂林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南昌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广州江西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南昌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广东高要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南昌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广州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长沙广东省立海事专科学校广州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成都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昆明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成都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四川省立会计专科学校成都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天津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上海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济南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上海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太原河南省立商业专科学校河南开封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江西景德镇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安徽淮南八、私立专科学校(23所)校名地址校名地址重辉商业专科学校南京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知行农业专科学校陕西户县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上海信江农业专科学校江西上饶中国新闻专科学校上海汉华农业专科学校重庆上海牙医专科学校上海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重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上海西南商业专科学校桂林诚孚纺织专科学校上海西北药学专科学校西安南方商业专科学校广州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上海纺织专科学校上海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苏州光夏商业专科学校上海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江苏丹阳海南农业专科学校琼州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武昌。
中华民国时期的大学

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再次愤而辞职, 次日在《晨报》上刊发声明: “元培为保持人格起见,不能与主张干涉 司法独立、蹂躏人权之教育当局再生关系, 业已呈请总统辞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自本日起,不再到校办事,特此声明。”
蔡元培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 61岁最后卸任,共在任十年,但 实际上在校时间不足五年,期间 他曾七辞北大校长而不准。有人 曾做过统计,说蔡元培一生辞职 了24次。
国立大学 5、武汉大学 1893年国立 自强学堂——国立武汉大 学 6、北洋大学 1895年国立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天津 大学 7、交通大学 1896年国立 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 学 8、浙江大学 1897年国立 求是书院—浙江大学 9、北京大学 1898年国立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10、清华大学 1911年国立 清华学堂—清华大学
这一阶段大学的问题
1、院校设置过与地理布局问题 1917 年颁布的《修正大学令》允许单设一科 者称某科大学,1922 年的壬戌学制重申这一 规定,于是新的大学纷纷设立,并引起专门 学校的升格运动,“一时大学之发达有如经济 兴旺时期之股份公司”
以1931 年为例,全国共计专科以上学校103 所,北 部平、津、冀、晋、鲁各省市共计32 所,东部京、 沪、苏、浙、赣、豫、湘共计11 所,东南、西南地 区共计15 所,广大的西北、东北地区仅4 所,而热 河、绥远、陕西等10 个省竟无一所专科以上学校。 面积远远小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北部、中部和东部 共达84 所,占全部专科以上学校的82%。这些高等 院校又主要集中在某些大城市。其中上海24所,北 京 15 所,广州8 所。仅这三座大城市就集中了全 部专科以上学校的近一半。
民国时期全国大学排行榜,这些大学当年很厉害!

民国时期全国大学排行榜,这些大学当年很厉害!
民国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其高等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期间诞生了一大批各行业的世界级大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民国时期有许多大学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当时欧美国家的世界大学评估中,国立中央大学远超日本东京大学,位列亚洲第一!
以下是1947年民国教育部对全国200多所高校的教育评估!
一、国立大学20强排名
1,国立中央大学
2,国立清华大学
4,国立武汉大学5,国立浙江大学6,国立交通大学
7,国立同济大学
9,国立南开大学
10,国立河南大学11,国立四川大学12,国立山东大学
13,国立厦门大学14,国立北洋大学15,国立湖南大学
16,国立中正大学17,国立重庆大学
18,国立西北大学19,国立复旦大学20,国立暨南大学
二、私立大学20强排名1,燕京大学
2,辅仁大学
3,圣约翰大学
4,齐鲁大学
5,大夏大学
6,东吴大学
7,金陵大学
8,震旦大学
9,沪江大学
10,光华大学
11,之江大学
12,华西协和大学13,华中大学
14,大同大学
15,中华大学
16,广州大学
17,江南大学
18,中法大学
19,广东国民大学20,成华大学。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民国时期中国不乏优秀的综合类大学,无奈52年的院系调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
现在再看看那些逝去的大学,真是不胜唏嘘。
简单的考证了一下民国各个时期的名校。
供大家缅怀-------------------------------------一、1910年代1920年代中期这些年是“一大六高”一所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武汉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中山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四川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东北大学)--------------------------------二、黄金十年(1927-1937)里的名校就很多了,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
1.公立大学,分国立和省立两档。
第一批国立大学很多到现在都是名校,也顺便说下校史(国立两字省去,下同):北京大学:前身为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1946年复校。
1952年农学院独立为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并回),文理学院兼并燕京大学文理学院,迁至燕京大学旧址办学。
北平师范大学:前身为1901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
1946年返京复校。
北平大学:本为1927年北京九校合并得来,但不久后北京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分出。
1938年迁至西北组西北联大。
1946年复校时并入北京大学。
北洋大学:前身为1903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1928年后改称北洋工学院,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1945年复校为北洋大学,1951年后为天津大学.中央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被拆的七零八落):前身为1914年创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起改为东南大学,1927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
民国时期的大学

民国时期的大学智效民未分类浏览次数(2751) 2015-10-26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
要考察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或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它大学校长和大学教育。
近年来我在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过程中,接触到民国时期许多大学校长的材料。
比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清华大学的罗家伦、梅贻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四川大学的任鸿隽,青岛大学的杨振声,中正大学的胡先骕。
这些大学校长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和人格风范,曾经被我们淡忘。
这不仅使中国现代教育传统被人为地中断,而且还让我们的教育在很长时间里迷失了方向,从而走了很大的弯路。
因此,要恢复民国教育的历史真相,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大学校长的人生经历、教育思想和人格风范。
一在我看来,这些大学校长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种来自欧洲文艺复兴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知识分子为了反对神权,提倡人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他们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世界、享受生活的权利,而教育就是启发人们独立思考的一个过程。
这种理念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有深刻表现。
比如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国王的儿子卡冈都亚起初接受的是经院教育,那些空洞的知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使他越学越傻。
后来国王请来人文主义学者,教他学习文学、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医学等知识,并注重体育、旅行、探险、参观和各种游戏,这才使他聪明起来。
为此,卡冈都亚让自己的儿子也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结果是一代比一代聪明。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代教育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经费不足,投入太低,更重要的是观念陈旧,思想落后。
这些年来,人们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口号的影响下,把教育视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把上大学当作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这样一来,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就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锺粟”的翻版;一年一度的高考,也成了科举制度的再现。
民国时期的大学

参考文献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 《民国教育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 《中华民国教育史》
Hale Waihona Puke 民国时期大学的教育经费民国时期大学的学费
公立和私立学校人均学费为11.4元和112.5元 ,当时的人均年收入为420 元左右 ,可以看出当时教育质量较高的私立学校收费对于一般家庭而言 相对较高。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类型
大学——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
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医药和药学专门学校、农业专 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外国语专门学校、 其它专门学校(美术学校、蒙藏学校、军医学校) 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民国时期教师待遇
1927年公布《大学教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 学教员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等。
民国时期教师待遇
以法令形式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薪水的等级规 定和发放趋于制度化。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级别的教师工资差距 较大。 民国时期的教师工资分为月薪制和时薪制。 教师实际工资和标准工资差距较大。 民国时期的教师工资除个别少数薪资待遇较高其 总体水平较低。
民国时期(1921—1949)的大学 大学的基本概况
1927—1945年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表
民国时期的学校及在校生数量
根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中所载的1927到1945 年全国高等教育情况,除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 期,学校总数是67所之外,民国时期各类大学总数 一直上升,从1927年的40多所持续上升到141所。 由于受当时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教会大学的数量 和国立大学基本相当。在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指导思 想下,当时的高等教育数量仍有稳步增长。 由于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与1936年,大学 减少了7所,专科学校减少了6所,在校生减少了 10734人,减幅为1/4,但自1938年高等教育得到较 大发展。
民国时期的大学

民国时期大学的教育经费
民国时期大学的学费
公立和私立学校人均学费为11.4元和112.5元 ,当时的人均年收入为420 元左右 ,可以看出当时教育质量较高的私立学校收费对于一般家庭而言 相对较高。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类型
大学——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
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医药和药学专门学校、农业专 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外国语专门学校、 其它专门学校(美术学校、蒙藏学校、军医学校) 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考文献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 《民国教育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 《中华民国教育史》
民国时期(1921—1949)的大学 大学的基本概况
1927—1945年全国高等教育概况统计表
民国时期的学校及在校生数量
根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中所载的1927到1945 年全国高等教育情况,除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 期,学校总数是67所之外,民国时期各类大学总数 一直上升,从1927年的40多所持续上升到141所。 由于受当时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教会大学的数量 和国立大学基本相当。在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指导思 想下,当时的高等教育数量仍有稳步增长。 由于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与1936年,大学 减少了7所,专科学校减少了6所,在校生减少了 10734人,减幅为1/4,但自1938年高等教育得到较 大发展。
民国时期教师待遇
1927年公布《大学教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 学教员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等。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概况及其经费问题

民国时期的私立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本文仅就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作一粗浅探讨。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私立高校的初步发展。
我国私立高等学校发轫于清朝末年,尤其是在实行新政之后。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新式教育刚刚起步,除了教会高等学校因享有治外法权而得以发展之外,现代高等教育性质的私立学校屈指可数。
根据现有资料,其时由国人自办的私立高等学校主要有1905年在吴淞创办的中国公学、马相伯创办的复旦公学,1908年广州光华医学堂等;由外人兴办的主要有1900年在苏州创办的东吴大学、在南京创立的东亚同文书院(、1907年在上海成立的德文医学堂、1909年创立的焦作路矿学堂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私立高等学校的成文法规。
北洋政府教育部分别颁布了《专门学校令》12条和《大学令》22条。
北洋政府所颁布的管理法规表明,其管理私立高等学校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政治上保证了私立高校的创办与发展。
与此同时,战事频仍和政局动荡所造成的经常性拖欠教育经费,致使公立大学举步维艰,这就为私立高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导致的私人资本增加,一些卸任失势的官僚军阀和较大商人捐资办学,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立高校的发展。
平民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教育思潮更对私立高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私立高校的规范化发展。
国民党当局大力整顿私立高等学校,使其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1927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私立大学及专门学校立案条例》8条,1928公布《私立学校条例》11条和《私立学校校董会条例》13条,其后的《私立学校规程》,其主旨则是为了更加积极地鼓励其健康发展。
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从1927年至1936年,私立高等学校呈稳步发展的趋势。
1936年全国有私立大学20所,私立独立学院22所,私立专科学校11所,共计53所,占公私立高等学校总数108所的4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民国时期中国不乏优秀的综合类大学,无奈52年的院系调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
现在再看看那些逝去的大学,真是不胜唏嘘。
简单的考证了一下民国各个时期的名校。
供大家缅怀一、1910年代1920年代中期这些年是“一大六高”一所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武汉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中山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四川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东北大学)二、黄金十年(1927-1937)里的名校就很多了,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
1.公立大学,分国立和省立两档。
第一批国立大学很多到现在都是名校,也顺便说下校史(国立两字省去,下同):北京大学:前身为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1946年复校。
1952年农学院独立为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医学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学文理学院,迁至燕京大学旧址办学。
北平师范大学:前身为1901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
1946年返京复校。
北平大学:本为1927年北京九校合并得来,但不久后北京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分出。
1938年迁至西北组西北联大。
1946年复校时并入北京大学。
北洋大学:前身为1903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1928年后改称北洋工学院,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1945年复校为北洋大学,1951年后为天津大学.中央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被拆的七零八落):前身为1914年创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起改为东南大学,1927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
1932年商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85年改为上海财经大学);将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后并入复旦大学)。
1937年迁至重庆。
1940年汪精卫政府在金陵大学校址上“恢复”中央大学,抗战结束后资源分别为金陵大学和南京大学接收。
1946年在原址复校。
1949年改为南京大学。
1952年:文理学院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仍为南京大学,迁至金陵大学原址。
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成立南京工学院,设在原址,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独立,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先设在南京大学旧址,后迁往西康路。
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
工学院航空系独立,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并入组建西北工业大学。
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为主体成立南京师范学院,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大学农学院为主体成立南京农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东郊卫岗。
1988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院林学系独立,组建南京林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龙蟠路新庄。
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体育系迁至上海,组建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
1958年南京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独立,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
南京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独立,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
1960年农业机械系独立,迁往镇江,成立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
浙江大学:1927年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浙江大学。
1937年迁至贵州,1946年迁回。
1952的院系调整中,文理法学院主体调至上海,文理学院部分先与之江大学文理学院、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1958年再与杭州大学合并,定名为杭州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为浙江医学院,浙江大学只剩工学院。
在211工程的大浪潮中,浙江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杭州大学合力重建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前身为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改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并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等高校成立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武汉大学。
1938年迁至乐山,1946年迁回原址。
中山大学:1924年,孙中山合并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成立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改为国立中山大学。
1938年内迁至云南、粤北等地,1945年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回。
1952年,师范学院独立为华南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和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为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农学院及工学院留在原址变成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及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原中山大学主体与岭南大学合并,校址迁至岭南大学原址。
2001年并入中山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前身为1926年成立的省立四川大学,1931年与国立成都大学(前身为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1952年工学院独立为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农学院独立为四川农业大学,剩余部分兼并华西协合大学文理学院。
1994年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改回原名。
2000年并入华西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1926年成立省立山东大学,1928年与青岛大学合并为国立青岛大学,1931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
1938年停办,1946年在青岛复校。
1951年并入华东大学。
1952年工学院独立为山东工学院(山东工业大学),农学院与山东省立农学院(济南)合并为山东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青岛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
1958年山东大学兼并齐鲁大学文理学院,迁至济南,原校址及部分院系成立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
2000年,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并入。
西北大学:成立于1912年,1923年改为国立,1927年改为西安中山大学,1932后改为中学交通大学(这个的校史很复杂):前身为南洋公学。
1920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将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1922 年上海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山校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1923年北京校改称北京交通大学;1926年三校改为交通大学上海土木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理学院、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37年上海校移教育部改称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并为工学院,上海校科学学院改称理学院;抗战时上海校迁重庆,唐山校及北平校迁贵州,上海校未迁师生入上海租界组织私立南洋大学;1946年唐山校返唐山复员时改称国立唐山工程学院、北平校返北平复员时改称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中共执政后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改为北方交通大学(2003年改为北京交通大学)1955年上海校主体西迁为西安交通大学,留在上海部分为上海交通大学;1972年唐山校迁四川,改称西南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前身为1925年清华学堂大学部,1928年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1946年复校。
同济大学:前身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
1908年,改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1912年改为同济医工学堂。
1917年,更名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4年,更名为同济医工大学。
1927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
1937年起内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1940年迁到四川省南溪县李庄。
1946年迁回暨南大学:前身为南京的暨南学堂。
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
1946年迁回上海。
1949年合并于复旦、上海交通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