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滨水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是指在滨水地区进行景观设计,并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打造出独特的景观空间。

本文将就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滨水地区的天然条件十分优越,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景观。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滨水地区的水域进行水上活动的设计。

例如,在水域中设置水上游乐设施,如划船、游泳等,可以吸引人们前往体验。

同时,可以设置供人们休憩的水边景观席,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其次,滨水地区可以通过植被的设计来提升景观效果。

可以在滨水地区的周边种植各种优美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使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在设计植被时,可以选择适应滨水环境并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增加景观的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设置漂亮的花坛和绿化带,为人们提供一个静谧而宜人的环境。

此外,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还可以结合人文元素。

通过设置雕塑和艺术品等装饰物,可以增添滨水地区的文化氛围。

同时,可以设置休闲广场和户外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与此同时,可以设置露天音乐舞台等文化设施,不定期举办音乐演奏和文艺演出,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

此外,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设计中可以尽量保留滨水地区的自然风貌,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式。

可以设置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资源的消耗,并为滨水地区提供更加环保的能源。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可以通过水域活动、植被设计和人文元素等方面的考虑,创造出丰富多样、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空间。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打造一个宜人且具有文化氛围的滨水景观。

同时,还应注重对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体验。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

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

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

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1、滨水景观特点1.1综合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

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

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

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

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

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远景设计研究院提醒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

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美感。

1.2多样与统一再者,“多样与统一”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

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

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

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沿着河流、湖泊或海岸等水体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

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宜人、舒适和可用的空间,与水体相融合,同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以下是滨水景观设计的几个主要理念。

第一,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滨水区域通常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

滨水景观设计应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通过植被修复、湿地恢复等手段,增加景观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影响,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第二,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

滨水区域通常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和娱乐空间,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便利的交通连接和丰富的社区设施,以增强公众对滨水区域的访问能力。

这包括设计步道、自行车道和游乐设施等,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

第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

这可以包括户外运动场、游泳区、钓鱼区、船坞等,以及供人们放松、社交和欣赏美景的区域。

这种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滨水区域,增加社交交流和城市活力。

第四,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

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这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节水灌溉系统、能源有效的照明设施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水体的可持续性利用。

第五,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其在自然和建筑环境中融入,并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涉及到景观元素的选择、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等,以营造出一个美观、宜人的滨水空间。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以及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这些理念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互动、体验丰富和美观的滨水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1

滨水景观设计1
运用景观元素如植物、水体、小品等,打造丰富多彩的滨 水景观。
建筑设计
结合滨水环境特点,设计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建筑形 态。
照明设计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营造舒适宜人的夜间滨水环境。
施工图绘制与审查
01
施工图绘制
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绘制详细的滨水景观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
图、剖面图等。
02
技术交底
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防洪与水资源管理
滨水区域易受洪涝灾害影响,设计 需结合防洪措施,合理规划水资源, 确保景观安全与可持续性。
文化遗产与历史传承
许多滨水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设计需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
公众参与与社区营造
滨水景观设计需注重公众参与, 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营造具有归
空间组织
可持续性
合理规划住宅区的空间组织, 设置公共绿地、休闲步道、 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多样 化的户外活动空间。
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 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 术,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 态效益。
06
滨水景观设计挑战与趋势
面临的挑战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滨水区域通常是生态敏感区,设计 需考虑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
小品元素运用
运用雕塑、座椅、灯具 等小品元素,点缀滨水 景观,增加趣味性和艺 术性。
04
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现场调研与分析
现场踏勘
对滨水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貌、水文条件、 植被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数据分析
收集相关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对滨水区域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
案例研究
借鉴国内外优秀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 和手法。

滨水景观设计范文

滨水景观设计范文

滨水景观设计范文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滨水区域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滨水区域一般指河流、湖泊、海岸等自然水域的周边地带。

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滨水区域成为一个宜人、美丽、舒适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学习教育、生态教育等多种功能。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形地貌决定了景观的形式和空间结构,设计师可以利用起伏的地势、平缓的草地、陡峭的岩石等元素,创造出不同的景观特色。

同时,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人造的水体、溪流、喷泉等水景,丰富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

水体的状况和水质对滨水景观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水质较好,设计师可以通过打造荷花池、水生植物园等方式,增加生态价值和观赏性。

如果水质较差,设计师可以采取净化水体或人工创造水景的方法,改善景观环境。

植被种类是滨水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师可以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花卉等。

植物的选择既要考虑其美观性,又要考虑其适应性和生态效益。

滨水区域的文化遗产也是景观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文化遗产可以是历史建筑、古民居、传统工艺等,设计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通过设置游客中心、博物馆等设施,提供相关的文化教育和娱乐服务,也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人们的需求和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人们对休闲、娱乐、运动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空间和设施。

同时,设计师还要考虑如何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如餐厅、商店、停车场等,以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后,滨水景观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设计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保护和改善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态工法,如湿地、生态岛等,提高水体的净化和保护效果。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地形地貌、水体状况、植被种类、文化遗产等,以创造独特而又美丽的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在滨水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通过精心布置植被,增加绿化面积,让人们在滨水地区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在滨水地区设置人文景点,如咖啡馆、餐厅、文化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滨水地区时,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增加公共绿地和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在滨水景观中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在滨水地区中,可以建设健身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一个锻炼和休闲的场所。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安全性,设置围栏、护栏等设施,确保市民的安全。

在夜间,设置照明设备,增加夜间景观的美感和安全性。

最后,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

在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活动和展览,提供一个交流交流的平台,增加市民对滨水地区的归属感,也能够加强市民对滨水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人们健康与安全,并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滨水地区的美好。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设计师与城市居民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城市的水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和水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滨水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着育人的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水体景观,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包括与自然融合、注重生态环保、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等。

与自然融合是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强化水体自然景观特色,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注重生态环保则是指设计中应考虑生态系统平衡和水体健康,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意味着设计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创新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则是指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同时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保护自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城市沿岸水域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将城市与水体相结合,以创造具有观赏性、休闲性和生态性的功能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将城市的生活空间与水体融合,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滨水区域往往是城市中心或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滨水景观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水体资源,营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它与城市设计相互配合,形成综合的发展模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可以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如散步、垂钓、游泳等,增强人们与自然的联系。

同样重要的是,滨水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持水体的水质和生态平衡。

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对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

包括水体的水质、湿地的生态特征、水生生物的保护等方面。

这些信息可以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确保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需要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和社会功能。

滨水区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适合各种人群的活动场所。

还可以考虑将滨水区域作为文化交流和社区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社会功能。

滨水景观设计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设计要充分考虑保护水体资源和水生生物,营造出生态平衡的滨水景观。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生态植被、湿地过滤等手段,净化水体,保护生态系统。

滨水景观设计需要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互配合。

设计师需要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实现滨水景观与城市其他空间的有机衔接,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作者:姚志慧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开发,滨水景观的设计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

该文通过对滨水景观构成、特点进行分析,以通扬河北岸景观设计为例,根据海安的特色、文化和通扬河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景观设计,创建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性景观河道。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设计;通扬河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25-031 城市滨水景观的构成1.1 自然生成的滨水景观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3部分的景观构成[1]。

随着四季的变化,水域风景使人们产生特定的赏景观感。

春季,万物苏醒,神采奕奕,那一岁一枯荣的小草,又绿江南岸的林木,都标志着生命的萌动;夏季,林木郁郁葱葱,浓绿欲滴,充沛的降雨量使溪流湍急,悬崖飞瀑,充分展示水的气派;秋季,碧水如镜,满山红叶,荷塘月色,使人陶醉;冬季,冰雪世界,洁白无暇,琼楼玉宇,人间仙境[2]。

1.2 人文要素构成的滨水景观(1)自然景观。

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上称为软质景观。

(2)人造景观。

以滨水街道、岸线、建筑、小品、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为主的硬质景观,既能起到很好的功能作用,还能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点。

(3)文化景观。

人与文化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1.3 不同视觉角度的滨水景观(1)纵观景。

从桥等处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

纵观景可表现曲折水流的动感,可一览两岸和流水的景色。

(2)对岸景。

从堤岸等处与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对岸方向所见的景观。

对岸景看到的是水线、堤防、建筑物等横向的景物。

(3)鸟瞰景。

把河流的广阔范围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视点在空中较高的位置。

景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眺望场所的分布及景观视点。

2 城市滨水景观特点分析2.1 安全性安全性是人们自由活动的基本条件。

对于亲水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的设计应当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如在人们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处,应有护拦设施。

护栏下部也应增加防护以防止儿童落水,其高度应大于1.05m,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1.2m。

还应设置标识和导向系统,用于指示方位、景点和路线;提示、警告和告诫游人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城市背景、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

河流景观设计时除了注意人的安全外还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采用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

2.2 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

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

植被恢复是城市水环境恢复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河岸带植被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屏障作用。

河岸带植被对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水体保护、岸堤稳定、气候调节、环境美化和旅游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场地的各项自然过程及对应的自然形式,一定可以得到多样、经济且符合场地个性的设计形式[3]。

2.3 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

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气候、时间、人物的变化会给城市景观增添变幻的色彩,景观感受是一个运动的连续序列。

城市滨水空间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城市特点和人们的观赏需求。

滨水空间设计时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运动过程中把握空间的变迁和建筑群整体性的概念,不断完善环境景观。

2.4 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

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滨水活动场所和设施,可以吸引人们接近水:伸出水面的建筑、架空的水上步道、悬挑出水面的平台、面向水域的广场、伸入水中的码头和水边的散步道[4]。

2.5 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

其设计时应深刻理解它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滨水区潜在资源,保护现有的文化遗迹,延续城市文脉。

只有把历史底蕴和未来需要以及城市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把城市功能需要和城市地形地貌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这个城市需要的建筑和景观。

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5]。

3 结合实例——通扬河北岸景观设计3.1 项目概况通扬运河位于海安县的老城区,穿城而过,河宽30m,曾经是海安的主要运输大动脉,是海安形成与发展的见证。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新通扬运河的开辟逐渐代替了老通扬运河的运输功能,老通扬运河将改变其角色,转变为城市景观河道。

海安县地处黄海之滨,属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春季:天气多变,气温回升较慢。

夏季:天气炎热、降水集中。

秋季:天气稳定,阳光充足。

冬季:天气寒冷,空气干燥。

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量1 020.4mm。

3.2 设计理念在通扬河北岸景观规划过程中,提出了城市滨水景观的理念,即以景观生态规划为先导,遵循“把握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拓展商业服务、再现大河繁华”的原则,将对历史文脉、地域风貌及现代性,未来发展主题等项内容的关照,融入设计理念及构思过程之中。

3.3 景观设计利用通扬河本身的地形条件设置景观节点,从高处提供多角度的观景视野,在平坦地形设置标志性建筑,构筑人工视线焦点。

朝向水面的建筑应高低错落,使后面的建筑也能够拥有直视水景的视线通廊。

设计中周边建筑组团风格多变,总体高度有一定控制,整体天际轮廓多变丰富,给予河流历史以新的活力和时代定位,与现实环境共生相容,体现时代风貌与进取精神。

表现形式为:洛书跌水平台、镇水神龟、地面船文化石刻、灯塔、船形休闲景台、石舫景墙、石景门、条石景墙、云帆竹海、龙舞广场、民俗浮雕景墙、双桥曲径、文化柱、镜虹水阁、揽壁阁,布景亭,邀月坊。

3.4 交通总体交通结合周边交通在区域功能的前提下,系统化地有机结合内部车行,人行园路、广场,形成“环通”、“串接”、“穿叉”、“开放”的有机,有序,有趣味的功能化,景观化交通空间,满足区域内外部交通系统需要。

即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把人吸引到水边,让人能容易接触到水。

3.5 景观绿化景观绿化目标是在通扬河岸边营造出城市森林的景观,为人们提供植物种类丰富的绿色空间,形成水与绿、蓝与绿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通道。

将绿色与生态引入都市中的商业、开发、居住、文化、交通等各个空间,营造出城市绿肺。

绿化原则是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杀菌、滞尘、减噪的功能,构成一个和谐并能发挥最大生态效益的植被系统;利用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整体形态,层次变化,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阴、秋日如染、冬季有绿的丰富景观;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丰富的多种生态系统;利用现状条件,结合对地形,土壤等的适度合理改造,最大限度地体现场所特征。

植物配置按照春、夏、秋、冬排列组合,各个季节不同的香味植物给人不同的嗅觉感受。

各个景段布置不一,用白玉兰、含笑、垂丝海棠、丁香、樱花、杜鹃等春花植物,以刚竹作视觉焦点,翠竹象征绿意盎然,其亦草亦木的姿态蕴蓄着刚与柔,芳香植物为丁香,白玉兰和含笑构成春之景观;合欢、紫薇、广玉兰、八仙花、栀子、六月雪、荷花,构成夏之景观,芳香植物为广玉兰和栀子;秋景植物有银杏、榉树、栾树、桂花、鸡爪槭等,芳香植物为桂花;冬景植物有五针松、蜡梅、山茶、火棘、南天竹等,芳香植物为蜡梅。

一年四季有景可观,令人陶醉。

3.6 辅助设施在亲水平台的设计时,因为其本身是为了提供人们接近水的需要,过度的安全保护措施又使人近在咫尺却触不到水,在临水的边缘和接近水的地区都设置了人性化的警示标志。

还有为了充分发挥步行系统的服务和使用功能,沿步行道设计了一系列景观服务设施,如:路边休闲坐椅、坐凳,分类垃圾箱、路标指示牌、防汽车路障、电话亭、照明灯具等。

这些设施在设计时尽可能地遵循了生态环保的原则。

4 小结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再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使之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魅力。

通扬河北岸的景观设计就是从城市商业环境的功能特征出发,结合地方历史特色,将通扬河北岸景观带打造为一条以展示民俗特色文化为主题,以满足城市商业休闲功能为目的的绿色滨水步行景观带。

参考文献[1]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1):30-32.[2]王恩涌等.文化地理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3] [美]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4]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9.[5]日本土木学会编,孙逸增译.滨水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123.(责编:徐焕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