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校园的早晨》,这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好景象,充满生机与活力。

歌曲为2/4拍,大调式,结构方整,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感受歌曲的美好情感,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

2. 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校园的早晨》,能够熟练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以及音高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钢琴、黑板、乐谱、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录音机,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谈对校园早晨的印象,以及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

2. 歌曲学唱(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分句教唱,让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 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集体演唱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注意指导发音、音准、节奏等问题。

5.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校园的早晨》2/4拍大调式七、作业设计1. 熟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 分析歌曲《校园的早晨》的结构、调式、节奏等。

3. 谈谈自己对校园早晨的感受,以及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歌曲《校园的早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音准、节奏掌握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校园的歌曲,如《我们的校园》、《校园的四季》等,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校园的早晨》,这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模板7篇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模板7篇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模板7篇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发声练习:1234│5—│5432│1—‖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生:想!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

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a、优美、舒展地、宽广b、欢快、活泼地、紧凑四、学习歌曲《草原上》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

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

人音音乐初中教案

人音音乐初中教案

人音音乐初中教案课程名称:音乐年级:初中学科带头人:XXX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欣赏我国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如民歌、舞蹈音乐、戏曲音乐等。

2. 学习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3. 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欣赏民族音乐作品(15分钟)1. 播放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地域特色。

2. 欣赏民族舞蹈音乐《梁祝》,让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魅力。

3. 播放二胡独奏曲《赛马》,引导学生关注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三、学习民族乐器知识(15分钟)1. 教师介绍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方法。

2. 学生试奏简单曲目,体验民族乐器的乐趣。

四、分析民族音乐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

2. 学生举例说明民族音乐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3. 布置课后作业:欣赏一首民族音乐作品,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程度。

2. 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民族音乐作品、学习民族乐器知识和分析民族音乐特点,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之《桑塔.露琪亚》教学目标: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

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2、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3、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一、设计演唱形式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

(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

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

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

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欣赏两首船歌。

1、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7篇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7篇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7篇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和评价方式,有了精心准备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篇1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教学过程:一、表演《盼红军》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

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

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

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

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的:1、能够让小朋友听懂歌曲里歌词的大概意思,小朋友能够体会到快乐的感觉。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集锦】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集锦】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集锦】
抱歉,我无法提供具体学校或教材的教案内容。

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示范的七年级音乐教案大纲,供参考:
主题: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审美教育
课程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音乐家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听音辨音、节奏感等。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如歌唱、演奏等。

教学内容:
1. 音乐基本元素介绍:旋律、节奏、和声
2. 音乐史与音乐家介绍:莫扎特、贝多芬等
3. 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4. 音乐表达:歌唱、打击乐演奏等
教学活动:
1. 听音乐欣赏,讨论感受和印象
2. 学习简单乐曲的演奏和歌唱
3. 制作简单乐器,如手鼓、唱片等
4. 观看音乐表演视频,感受音乐的魅力
评估方法:
1. 听力测试:辨认简单乐句和旋律
2. 参与打击乐演奏、歌唱等课堂表现
3. 书面测试:音乐基础知识的考核
希望以上大纲能够帮助您制定适合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计划。

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2.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1. 在歌曲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 强调歌曲演唱技巧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备课:
1.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准备教学用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歌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1. 通过展示与歌曲《青春舞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青春舞曲》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对歌曲《青春舞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程度。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1)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
七年级(1)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音乐,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素养,这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接触音乐较少,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较为薄弱,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精选5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精选5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精选5篇)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精选5篇)音乐是一种很美的艺术,让人禁不住就陶醉其中,不管是优美的还是激烈的,都有震撼人心的巨大效应。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特地准备了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篇1)【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2、讨论: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

(师生共同交流)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

(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于哪一首歌曲?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
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
【篇一: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第13册(人音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13册
(人音版)
《七子之歌》(二课时)《天山之春》(三课时)《欧洲风情》(二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课时)《金色乐章》(二课时)《荧屏乐声》(二课时)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推荐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内容分析:
重点:学唱歌曲《多彩的中国》,注意其中的休止符。

合唱的练习。

难点:学唱歌曲《多彩的中国》。

休止符,三拍子的掌握。

教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教学法
学法:发现法、探究法、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
一、导入:
1 由地理知识切入音乐课题,应用幻灯投影仪,阅读中国政区图及地形图;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关联、结合。

“轻轻打开地图册(教师的问、学生的答都是歌词)第一眼看到了什么?中国??(教师示歌单、放录音《彩色的中国》)。

2 讨论:
结合中国地图看我国的地形有哪几类(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我国的江河、海域、岛屿??并结合歌词进行分析。

3 师总结:由于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进而将课题引入到对祖国的赞美。

二、授新课:
1、简介歌曲:《彩色的中国》轻快活泼、3/4拍子。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
①休止符后半拍出来。

②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视情况跟随伴奏。

7、学生集体合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意境以及情感。

8、小组合作,讨论歌曲做合适的合唱方式。

五、延伸拓展
师: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重新审视这节课,我深感对这节课而言,最严重的问题还不在教具的有无,而是在教学设计得是否有可行性、科学性;我一味追求教具的制作,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活动表现方式单一;二是参与率不高;三是活动时间不够;四是制作教具难且费力不讨好。

这节课暴露了这么多问题,明显是教师脱离了课堂实际,教学设计不完善所致。

为调整教学,我首先走进学生中间,广泛听取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建议,明白怎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第二课时《歌唱祖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

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

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

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

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

(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
的歌曲。

《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7、教师简介作者:施光南
8、欣赏《多情的土地》。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第三课时《歌唱祖国》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4、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5、通过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三、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

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

第一
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但第二部分音域跨度较大,速度快,学生很不容易掌握音准,可放慢速度,对比、模仿来解决。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采用抢答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

2、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3、教师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乔羽(1927.11.16—) 山东济宁人。

中共党员。

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

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

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

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
【篇三: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
◆教案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