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管理思想概述

合集下载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管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而儒家的管理思想通过塑造一种以仁爱为核心的治理方式,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儒家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儒家的管理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儒家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视为社会和谐的基础。

儒家思想家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这种观念在儒家的管理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儒家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注重倾听与尊重员工的意见,注重关怀与支持员工的成长,通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互信的团队关系,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儒家文化中的“和”与“谐”的价值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强调建立和谐社会和组织。

儒家思想家孟子提出“和为贵”的观点,认为和谐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儒家管理者将关注点放在了维护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上,通过不断调和和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冲突与矛盾,促进组织的长期发展。

再者,儒家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核心,致力于塑造一种关怀和关爱员工的管理方式。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德行与道德品质。

儒家管理者将培养员工的德行与道德素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关怀与关爱员工,激发其内在动力,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儒家管理者注重教育与培养员工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质,通过对员工的引导与激励,推动其全面发展,同时也为组织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儒家的管理思想还注重规范与制度的建立。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强调组织和员工应该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制度。

儒家管理者会建立一套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使组织的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化。

此外,儒家思想还倡导正直、诚实和廉洁的行为标准,这对于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有了人才有管理。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

当今社会,在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应该将儒家思想注入自己的管理机制中。

以人为本,重视每个个体的地位,管理政策向人倾斜。

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仁即爱人。

现代社会,需要学习儒家的仁的管理方法: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二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一个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

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德”。

当今社会,管理者要讲求道德——如诚信、团结、自强、节俭,等——以之作为自己的管理方针,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用“德”的氛围约束人,使人不逾矩。

这样便可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

当今社会,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这是十分必要的。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统治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是三大学派:儒家、法家和道家。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管理方式。

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王者之道,仁政德治;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主张“仁政”、“贤能政治”以及“重民”、“和为贵”、“仁义”等。

孔子在《中庸》中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将人作为管理的载体,把“治人”归结成为管理的本质。

同时,儒家学派强调用道德感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惩罚会收到更好效果。

正如《论语》中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凡事要“以德服人”,实行“中庸之道”。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礼为治的政治管理思想,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实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主要内容:①行“王道”,施“仁政”;②主张“贤能政治”;③“重民”思想;④“和为贵”思想;⑤“仁义”思想。

此外,儒家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身的管理,“君子务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体现管理者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德行的观点。

2.道家管理思想: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将“道”看作是一种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强调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做到天地相合,充分融会,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道常无为”,因此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实有似无,无为而治,达到一种较高的管理境界,即通过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把社会干涉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

儒家1

儒家1

第三章儒家管理思想第一节儒家管理思想概述一、儒家管理思想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2、有利于个人立身处世二、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三、儒家管理思想特点1、强烈的伦理色彩2、注重和谐的管理理念3、积极的入世精神第二节孔子的管理思想(1)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孔子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没有得到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弟子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

倡导“有教无类”,为学术平民化的开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子的学术思想以“仁”为中心,讲究推己及人,“忠恕而已”。

(2)孔子的管理思想•以和为贵-孔子的管理目标•修己安人-孔子的领导方式•义利合一-孔子的经营方式•举贤育才-孔子的人才思想•中庸之道-孔子的管理艺术一、以和为贵(一)和谐圆通(二)井然有序(三)和而不同(一)和谐圆通1、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问:何谓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惠而不费——给别人好处,对自己没有损害;•劳而不怨——做事任劳,还要任怨;•欲而不贪——欲则可以,不可过分贪求;•泰而不骄——心胸宽大,不骄傲;•威而不猛——个人的修养,真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事例:楚庄王的宽容,刘备、宋江成功的启示:2、“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事例: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3、孔子的和谐圆通思想与西方追逐利润的经营管理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井然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和而不同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

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理论简单的来讲就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主要有:以人为本、以义统利、以德服人、以信取仁、勤劳节俭、严于律己、重才尚贤,从而造就了“儒商”。

而从儒商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仁”是孔子人本思想的核心,是全德之名。

“一部《论语》有502章,论仁的内容,有58章,达109次。

仁,实际上是其德治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管理,离不开仁。

” 仁,在孔子的解说中,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樊迟问仁。

孔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于人,己欲达而达于人。

”(《论语•雍也》)孔子讲仁大都不离伦常日用,“很少抽象思辩和‘纯粹’伦理……很少有什么是的问题,所问特别是所答总是如何做。

”在孔子对仁的界定中, 最重要的有两条, 一是仁者“爱人”, 一是“克己复礼为仁”。

前者是以仁待人, 后者是以仁律己。

郭沫若认为“克己而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是牺牲自己以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是相当高度的人道主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做到“仁”,切切实实的贯彻仁的思想,企业才能广纳人才,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形成和睦融洽的企业文化,建立员工间的友善互助的氛围,才能使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形成对企业的忠诚。

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一些人往往只注重财富的增长,忽视了创造财富的人,不懂得人是目的。

在企业管理中,也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2.礼——纪律严明的治理理念礼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本范畴,既是一种规章制度,也是一种道德规范。

孔子十分重视“礼”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并认为“礼”是修养的标准,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

孔子从密切人们的伦理关系出发,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能遵守一定的“礼”,才能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

礼和仁出于同一范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孔子认为克制自己,对别人恭敬便是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指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体系在古代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法家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仁爱、礼教和道德规范的作用。

儒家强调君子之道,提倡君主以身作则,使民众服从。

儒家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主张礼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在儒家管理思想中,家庭和劳动力的管理也被高度重视。

通过尊重长辈,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和家庭规范,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家庭。

儒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倡导君主通过实施仁政来管理国家,推行以道德为基础的领导方式。

道家管理思想道家管理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和管理。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遵循道的原则来管理自己和社会。

道家管理思想主张官员应该放下个人欲望和功利心,以无为的态度去管理,以求得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在道家的管理思想中,领导者注重从内而外的修身养性,通过自我修养来影响下属,而不是通过严格的管制和命令来管理。

法家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追求“法治”,注重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管理社会。

法家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强大的统治者。

在法家管理思想中,法律被视为最高的准则,强调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建立来管理社会。

法家管理思想主张以严密的组织和制度来管理国家和人民,强调利益为导向,追求实际的利益和效益。

综合管理思想的应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常常有各种思想和理论的交融与融合。

例如,在儒家管理思想中注重道德和人伦的同时,也可以借鉴法家的理念来建立制度和规则,以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在道家管理思想中,强调无为而治的同时,也可以运用儒家的仁爱理念和法家的法治思想来确保社会的和谐。

总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多样性使得中国社会在古代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体系。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儒家、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思想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内容提要】孔子的管理思想理论,从尊重人出发,以人性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其方法论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当代管理中正在发挥着它的巨大的作用。

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仁义礼智信”,“仁”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义”是企业立足的根本,“礼”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信”是企业兴旺的标志。

“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伦理之道,而且也是管理之道。

【关键词】仁爱/义利/礼仪/智力/信誉【正文】一、以仁为原则的管理“仁”是居于整个儒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核心地位。

在《论语》一书当中提到仁的很多处。

仁的内涵,孔子说的很明确,“仁者,爱人”。

如何去实践呢?孔子强调在内为仁,在外为礼,内心的道德操守和外在的行为规范相统一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仁者,人也,其核心是尊重和关爱人。

也就是说达到这种思想境界的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体现一颗善良正直的心,自己想办成的好事,也帮别人办成,自己不喜欢的,也决不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达到这种境界的关键在于从身边的日常平凡小事做起。

管理从某个层面上说,是协调各种矛盾的工作,最基本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

而人际关系的协调最重要的是启发人的道德自觉,而达到道德自律。

如果人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又能严于律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有了冲突和矛盾也容易得到解决。

在儒家的若干道德规范中,“仁爱”是用来提高道德自律的思想基础。

“仁”是孔子关于人本主义哲学的中心范畴。

“仁”的内涵很丰富,但它的基本内涵是“爱人”。

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选自《论语·颜渊》),孟子也说:“仁者,爱人”(选自《孟子·离娄下》)。

儒家认为:人为万物之灵,是得天地之灵气而生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互助互爱的,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得到安宁与发展。

“爱人”首先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

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选自《学而篇》),“孝,善事奉父母者”;“敬爱兄长之谓悌”。

儒家文化与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与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与管理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思想体系之一、儒家文化对于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儒家管理思想对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塑造组织文化、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观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意义。

儒家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它们构成了儒家管理思想的基石。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意味着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关心。

在管理实践中,仁义是指管理者应具备对员工的关爱和尊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的礼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规范和行为方式。

管理者应该注重遵循这些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组织中,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员工行为规范和组织文化,让员工享受到公平和尊严,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智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意味着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儒家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智慧,能够解决问题和指导员工。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通过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变革和挑战。

信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意味着诚信和守信。

管理者应该建立起信任的关系,与员工进行真诚的沟通。

只有建立信任,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组织发展。

儒家管理思想还强调品德教育和人才培养。

儒家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儒家重视人才培养,认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培训和晋升的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其自我实现。

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儒家管理思想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关系和人的尊严。

在现代的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利益,营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儒家管理思想强调诚信和信任,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和员工关系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优缺点分析
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积极影响:
(1)人治方面:儒家提倡“以人为本”企业应该把员工放 在第一位,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关心员工,激励员工,实现 企业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同时也充分实现企业员工的 人生价值。儒家的“人和”思想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 调人要顺应而不违背自然规律。这对创建良好的企业组织 气氛,构建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是十分有效的。
5:中庸;凡事有度
孟子
孟子的管理思想:
(1)仁义,侧重义,舍生取义
孟子的管理思想
(2)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孟子的“王道”理论,提倡以人为本,以德为辅,主 张“以德服人
(4)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荀子的管理思想
荀子的管理思想
(1):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起伪
新发展:宋明理学 (二程,朱熹) 新活力:明清(
王阳明,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文革时期遭遇破坏,当代焕发活力
孔子简介
二:儒家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
二:孔子的管理思想
1:"仁" 仁者爱人,以人为本
2:以德治国,与法治.礼治相结 合 3: 行政管理方面,孔子主张要政令统一 ,要讲诚信,要名正言顺。 4:在人才管理方面,孔子主张举贤才
张瑞敏的担心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每天都有这种担心。 他说,因为他在海尔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企业 其他人就产生了迷信,认为反正张总的决策总 是对的,他们也不必深想了,也不认真论证了, 即使面前有个坑让他们跳,他们也会跳下去, 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国大多成功企业者遇到过或正面临着 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企业就会不断的发展、 壮大,否则,企业可能出现决策危机。
(2):民本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3)知人善用,能力与职位相符:“无能不官”,“尚贤 使能,而等位不疑”——《土制》
三: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联系
1:道德管理的管理方式: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 星共之。”
释义: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领导者就会像北极星 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并拱卫 着它。
包玉刚以身作则树“标杆”
包玉刚(东方船王 )是 香港隧道公司董事局的主席, 他曾定过一个规矩:本公司 任何人通过隧道都要照章缴 费,即使公司董事也不例外。
领导者是掌握原则的人,是衡量下属的一杆标尺。 标尺的刻度必须精确才行。如果领导者随意改变 自己的行事作风,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么,他终将失去领导 位置
最大的力量
4: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搞好企业的经营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即以和 为贵,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
孔子倡导"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和”是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 ,而"同"不讲差别,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这是 不可取的。在现代企业中,盲目服从,追求一致是很危险的
刚柔并济的管理思想在当代管理中的运用
海航以德治企两手抓 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陈峰的管理方法是:
一手橄榄枝 一手尚方剑
陈峰认为 企业管理
分 三个层次:
管人 管人就是管心、 管思想、把员工的 思想凝聚在一起。
企业文化 管理中需要柔性的东西, 如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企业氛围。
奖励和激励制度 让每个员工都能分享到 企业发展带来的收益,都 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 进行衡量和评定。儒家并非完全忽视人的个性, 只是比较强调整体,要求把个人、家庭、国家、 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 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使命感。

现代管理中,既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又要注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充分发 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其自我 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从而产生对企业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感 。培养员工和企业荣辱与共的感情和高度 的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

3:刚柔并济的管理思想
“德治”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核心)。儒家承认“齐之以礼” ,更强调“道之以德”。 (《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之以德” 是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 “齐之以礼” 是以礼仪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
在儒家看来,成功的管理活动一方面要求管理者通过 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 之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另一方面又要求管理者带头实行并在 民众中贯彻以礼为内容的行为控制规范。
儒家的管理思想
——12级工商管理第五组
一: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儒家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

三: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 联系
四:优缺点分析
五:小组思考与总结
开创者:孔子
一: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补充与发展:孟子 荀子
破坏者:秦始皇(焚书坑儒)
新儒学的创立者: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牛根生的道德管理
11:想赢个三回四回,三年五年, 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 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2:有德有才,我们破格重用;有德无才, 我们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我们坚决不用
2:领导者以身作则
《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 之 劳之。’曰:‘无倦’。” (管理者首先要给老白姓带头,然后才能让他们 勤劳工作;并且,管理者要永远以身作则,不能 懈怠) --儒家所理、解的“德治”,是要求管理 者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 从而吸 引被领导者上行下效,同心同德 去实现管理的目 标。因此,这是一种强 调道德价值导向的管理 方式。
现代管理过程中,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重人
际关系的伦理观念注入其中,使社会伦常关系融 合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之中,在企业外部塑造了相 对安定的经营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和谐 的人际关系,从而淡化了劳资对立,促进了生产 力的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实践的丰富源 泉。
5: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管理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