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传说 金羊石 广州“五羊”的祖先传说
五羊传说五羊传说金羊石广州“五羊”的祖先传说

五羊传说-五羊传说金羊石广州“五羊”的祖先传说民以食为天,食以“五谷”、黍、稻、麦、菽习称五谷。
)为主。
这些粮食作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华夏先民首先开始种植的,而水稻的种植却是南方百越的发明。
因而,广府先人通过以“羊”为符号,以祭谷神的方式,祈求广府城厢大地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谷神的传说谷神就是崇祀植物谷子,属自然神。
后来民间奉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为谷神。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
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周人姓姬,故称谷神姬真人。
据考古专家发现,百越先民首创水稻种植技术。
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肯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却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并从印度传入我国。
但是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和西南地区大量野生稻的存在,使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最典型的稻作文化遗址。
它表明距今七千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了发达的原始稻作文化。
种稻食鱼、习水便舟、住干栏房等正是后世百越族系的主要文化特征。
因此,创造河姆渡稻作文化的无疑是百越族系的先民。
另据媒体2016年5月11日公布,广东英德狮石山牛栏洞是人类稻耕文明的原始地,这一发现意味着将岭南稻耕文明的起源时间推至世界稻耕文明之源头。
由此,从时空视野上又将各种有关“羊”“洋”“阳”“谷穗”的传说从缥缈中变得越来越真实可信。
“金羊石”的民间传说花都梯面镇联民村附近的“羊石顶”上有一座“金羊石”。
据当地很多老人说,这块“金羊石”是广州“五羊”的祖先。
当地村民世代流传着一个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广州北部山区花都梯面高百丈山有位仙人化名杨石,在羊石岭养了一大群羊,平时下山救济山民,为百姓医病。
据说百姓大凡有些灾病,在家求求杨石仙师就好。
五羊石像的传说故事

五羊石像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广州曾经遭受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田地干裂,庄稼枯萎,人们无法生存。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五只神奇的羊从天而降,它们各自口中叼着五种谷物的种子,为了帮助人们渡过难关。
五只羊分别是黑羊、黄羊、白羊、青羊和石羊,它们在越秀山上停下来,然后将五种谷物的种子撒在了地上。
随着五只羊的离开,五谷生长茂盛,广州终于迎来了丰收。
五羊石像的传说故事就是源自于这个古老的传说。
石像上的五只羊分别代表着五谷丰登,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五羊石像成为了广州市的标志,也成为了广州人民心中的象征,代代相传。
如今,五羊石像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的一大景点,每天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人们纷纷来到五羊石像前,摩拳擦掌,希望能够得到五羊的祝福,希望能够迎来好运和幸福。
五羊石像见证了广州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广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羊石像的传说故事,不仅是一段美丽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勤劳和智慧可以战胜困难,风调雨顺可以带来丰收。
这个古老的传说,激励着广州人民不断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创造美好的生活。
五羊石像的传说故事,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个古老的传说,我们可以了解广州的历史,感受广州的文化,体会广州人民的精神风貌。
五羊石像不仅是一座雕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在广州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看到五羊石像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了广州城市的一部分,融入了广州人民的生活。
每当人们看到五羊石像,就会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想起那个神奇的时刻,想起那个充满希望和勇气的故事。
五羊石像的传说故事,不仅是广州市的传统,更是广州人民的骄傲。
它见证了广州的发展,也见证了广州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个古老的传说,传承这段美丽的历史,让五羊石像的传说故事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我们前行。
广州五羊石像的故事

广州五羊石像的故事
广州五羊石像是一组位于广州市中心的石雕,传说与广州的创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传,古时候广州的百姓过着颇为困苦的生活,饥荒和洪水等天灾频繁发生。
于是,当时的神农氏亲自下凡来到广州,教导当地百姓农耕,种植五谷杂粮,并且治理了洪水问题,使广州逐渐繁荣昌盛起来。
为了纪念神农氏的功德,当地的百姓们决定在广州市中心建造一组石像,以表达对神农氏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组石像由五只羊组成,分别代表着神农氏所教授的五谷杂粮。
五只羊身上的图案是由当地工匠紧锣密鼓地雕刻而成,石像的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现在的广州五羊石像已经成为广州市的著名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同时,五羊石像也成为了广州市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广州人民勤劳、智慧和勇气的精神面貌。
- 1 -。
【广州故事】五羊传说

【⼴州故事】五⽺传说今天说说⼴州的故事!⼤家都知道,⼴州⼜称⽺城,五⽺传说就是古代⼴州城的神话传说故事。
⼀般认为,五⽺传说表现了中原汉族先民开拓岭南的历史。
关于五⽺传说,通常有三个版本,最主要的版本为:古代⼴州曾⼀度出现灾荒连年、民不聊⽣。
⼀天,南海天空上忽然仙乐缭绕,柔美悠扬,有五位仙⼈脚踏五彩祥云,⾝着五⾊彩⾐,骑着五⾊仙⽺,每只⽺⼝中都衔着稻穗,飘飘降临楚庭(⼴州最早称“楚庭”)。
仙⼈把稻穗赠给了⼴州⼈,祝愿此处五⾕丰登,永⽆饥荒。
祝罢仙⼈腾空飞逝,⽽五只仙⽺因依恋⼈间,便化为⽯头留下来,并⼀直护佑着⼴州风调⾬顺,使⼴州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
既然有五⽺传说,那肯定有拜祭五仙的地⽅,这就是“五仙观”。
五仙观也是⼴州建城2000多年的历史标志。
早在西汉时期,善良、感恩的⼴州⼈,在古城中⼼建⽴了⼀座祭拜“五⽺五仙”的祖庙——五仙观。
五仙观在历史上屡建屡废,观址历经多次变迁。
现址位于⼴州市惠福西路,始建于明洪武⼗年(1377年),是祭祖五仙的⾕神庙。
明清时期,五仙观规模是相当宏⼤的,后因历史变迁,现在仅保留仪门、后殿、西斋、东斋和岭南第⼀楼等建筑,照壁、牌坊、中殿、三元殿和廊庑等精美建筑已不复存在,很可惜!古城千年,祖庙依旧。
从“五⽺衔⾕”到“⾷在⼴州”,从“坡⼭古渡”到“国际⼤港”,饱经风霜的五仙古观,承载着千年⼴州的多少城事。
要解读⼴州,必须先了解“五⽺五仙”的传说,⽽了解“五⽺五仙”的起源,就得从五仙观开始。
⽯门额上的“五仙古观”⼤字由两⼴总督瑞麟⼿书(1871年)仪门西斋东斋后殿后殿⾥供奉着五仙五⽺⽯像岭南第⼀楼,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座城楼式建筑,⾼17.5⽶,有两层,⾸层⽤红砂岩⽯砌筑,中开拱形券门洞,⼆层为⽊构⽅亭。
此楼⽐⼴州著名的“镇海楼”还要早七年建造,是名符其实的岭南第⼀楼。
岭南第⼀钟,于明洪武⼗⼀年(1378年)铸造,直径2.1⽶,⾼3.04⽶,重约5吨,是⼴东现存最⼤的古代青铜钟。
五羊传说的故事

五羊传说的故事在广州市区的中心,有一座名为越秀山的小山丘。
这座山丘以其秀美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而在这座山的南麓,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五羊石像”的字样。
这五羊石像是广州市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的起源地。
相传在很久以前,广州曾经遭受了数年的旱灾,百姓们生活所需的水源都枯竭了。
人们祈求上天降雨,但是天空始终没有一丝云彩。
就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五只神奇的羊出现在了广州城外。
这五只羊分别是铁羊、铜羊、银羊、金羊和玉羊。
它们各自吐出了一条条绚丽的彩虹,然后转身跳入了五座山中,化作五股清泉涌出。
广州终于迎来了雨水,百姓们的生活也得以恢复。
这个传说就是五羊传说,而五羊也成为了广州市的象征。
五羊的形象被刻在了石碑上,成为了广州市的标志。
而五羊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在广州市的各种标识和标牌中,代表着广州市的繁荣和祥和。
五羊传说不仅是广州市的传统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于生活的期盼。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往往是神话和传说,而五羊传说正是这样一则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生活的期盼是永恒不变的。
如今,五羊传说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每逢节假日,五羊石像前总是人山人海,游客们络绎不绝。
他们在五羊石像前合影留念,感受着这个古老传说所带来的神秘和美好。
五羊传说不仅是一则古老的传说,更是广州市的象征和标志。
它见证了广州市的发展和变迁,也传承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于生活的期盼。
五羊传说,将永远伴随着广州市,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信仰。
五羊传说的故事

五羊传说的故事在中国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山上,有一座五羊石雕。
这座雕塑是为了纪念一则古老的传说而建立的,这个传说就是“五羊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广州曾经遭受旱灾,人们生活困苦,田野枯竭,百姓们无法种植庄稼。
一天,五只神奇的羊从天而降,它们各自身上带着五种谷物的种子,分别是水稻、粟米、黍米、稷米和麦子。
这五只羊还在嘴里叼着一枝瑶花,它们在广州的大地上奔跑,然后分别吐出五种谷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广州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茂盛的庄稼。
广州的人们因此得以免于饥饿,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富裕。
这个传说被称为“五羊传说”,五羊也成为了广州的象征。
五羊石雕就是为了纪念这个传说而建立的,石雕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五只羊的形象,它们的身上分别挂着五种谷物,寓意着丰收与富饶。
这个传说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更是广州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在古代,广州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五羊传说也成为了广州商人们的灵感源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像五羊一样带来丰收与富饶。
如今,五羊传说已经成为了广州的城市符号,每逢重大节日,广州都会举行五羊石雕的庆祝活动,吸引着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
五羊传说也被用来命名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比如五羊新城、五羊广场等等。
五羊传说不仅仅是广州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只要勤劳耕耘,就一定能够收获丰盈的果实;只要智慧开拓,就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羊传说激励着每一个广州人,也激励着每一个到访广州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活力。
五羊传说,不仅是一则美丽的故事,更是一种信念的传承。
它让我们明白,勤劳和智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也让我们相信,只要心怀信念,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五羊传说,是广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五羊石像的故事

五羊石像的故事
你知道广州的五羊石像不?那可有个超有趣的故事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啊,广州这个地方可不像现在这么繁荣,那时候是相当的穷,老百姓们过得苦哈哈的。
粮食啊,那是少得可怜,大家都经常饿肚子。
有一天呢,天空突然出现了五彩祥云,可神奇了。
然后啊,就有五位仙人骑着仙羊下凡啦。
这五位仙人那模样就跟神仙该有的样子一样,仙风道骨的,穿着飘飘欲仙的衣服。
再看那五只羊,每一只都洁白如雪,羊毛软乎乎的,眼睛亮晶晶的,就像会说话一样。
这五位仙人就来到了广州这片土地上,他们看到老百姓挨饿,心里可不好受了。
于是呢,仙人就把他们骑着的羊嘴里含着的稻穗送给了当地的百姓。
这些稻穗可不得了,一落地啊,就立马生根发芽,很快就长成了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稻子。
老百姓们高兴坏了,赶紧收割,有了粮食就再也不用饿肚子啦。
后来啊,这五位仙人完成了使命,就驾着祥云回天上去了。
但是他们留下的五只仙羊却化作了石头,就像守护者一样留在了广州。
这就是五羊石像的由来啦。
现在啊,这五羊石像就成了广州的标志,就好像在告诉大家,广州这个地方是被神仙眷顾过的,充满了福气呢。
每次看到五羊石像,就感觉能感受到那个古老传说里的温暖和希望。
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一)

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一)
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
神话的起源
•五羊神话源于中国广州的一个古老传说。
•传说中,古代广州缺水,人们疾病缠身,只有通过祭祀五位神明才能得到雨水和康复。
•这五位神明被称为五羊,分别代表五种属性。
神话的主要角色
五羊
•传说中的五羊,分别是:白羊、赤羊、黄羊、黑羊和蓝羊。
•它们代表着金、木、水、火和土五种元素。
•这五种元素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根本,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
神话的故事情节
神明降临
•广州地区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人们准备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突然,五个神明化身为五只羊,从天而降。
•群众和神明进行互动交流,希望他们能够拯救这个地方。
拯救水源
•神明告诉人们,唯有找到附近山中的一坛清水,才能解救水源枯竭的困境。
•群众跟随神明的指引,找到了坛中的清水,并以此作为新的水源。
•雨水和生命重新来到这片土地,人们康复了。
神明永驻
•为了纪念五羊神明的贡献,人们树立了五羊石像。
•神明感激人们的供奉,决定永驻在这块土地上,作为守护者。
神话的象征意义
•五羊神话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通过祭祀和敬畏自然的力量,人们获得了福祉和生机。
•神明的故事也提醒人们尊重自然、珍视生态、保护水源等重要价值观。
以上就是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它代表着中国广州古代人们对于
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这个传说将人类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成为
广州的一大名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羊传说金羊石广州“五羊”的祖先传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五谷(注:五谷,古代将粟(sù)、黍(shǔ)、稻、麦、菽(shū)习称五谷。
)为主。
这些粮食作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华夏先民首先开始种植的,而水稻的种植却是南方百越的发明。
因而,广府先人通过以羊(阳)为符号,以祭谷神的方式,祈求广府城厢大地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谷神的传说谷神就是崇祀植物谷子,属自然神。
后来民间奉后稷(注:后稷(hòu jì),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为谷神。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
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周人姓姬,故称谷神姬真人。
据考古专家发现,百越先民首创水稻种植技术。
(注:易华《五谷》,载中国民族网2011年11月26日。
)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肯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
物起源中心之一,却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并从印度传入我国。
但是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和西南地区大量野生稻的存在,使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最典型的稻作文化遗址。
它表明距今七千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了发达的原始稻作文化。
种稻食鱼、习水便舟、住干栏房等正是后世百越族系的主要文化特征。
因此,创造河姆渡稻作文化的无疑是百越族系的先民。
另据媒体2012年5月11日公布(注:《广州日报》2012年5月12日。
),广东英德狮石山牛栏洞是人类稻耕文明的原始地,这一发现意味着将岭南稻耕文明的起源时间推至世界稻耕文明之源头。
由此,从时空视野上又将各种有关羊洋阳谷穗的传说从缥缈中变得越来越真实可信。
金羊石的民间传说花都梯面镇联民村附近的羊石顶上有一座金羊石。
据当地很多老人说,这块金羊石是广州五羊的祖先。
当地村民世代流传着一个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广州北部山区花都梯面高百丈山有位仙人化名杨石,在羊石岭养了一大群羊,平时下山救济山民,为百姓医病。
据说百姓大凡有些灾病,在家求求杨石仙师就好。
后来杨石仙师不知去了何处云游,留下一大群羊在家。
由于羊群日益增多,羊族长决定分出一部分羊去其他地方安家。
一部分羊留在梯面联民村后山,另一部分羊到五联村后山牛乸印发展。
这样,羊群虽然相隔两处,但也能遥遥相对。
日子就这样一代代过得平安富足。
忽然一天,从化方向来了两对老虎。
它们在牛乸印附近为非作歹,吞食牛羊,羊群的数量日益下降。
这样,羊族长就带着12只羊下山去了。
五羊传说他们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白云山南蛇坑,五仙桥遇见了送稻穗去楚庭(今广州)解救饥民的五仙。
闻讯赶来的杨石仙师也正好赶到。
杨石仙师热情地说:仙师不辞劳苦南下救民,我也奉送五只羊,让五位仙人骑羊南下楚庭吧。
五仙问公羊从哪来,有多少只。
羊族长说来自梯面,来时12只,现在只有5只了。
五仙笑了笑,说天意。
五仙就乘了五只羊离开白云山,经麓湖坡(今麓湖公园)进入黄花岗,不觉到了观音山(今越秀山)脚下,五羊于是在此地停驻落户。
五仙送了谷穗后返回天庭,五只羊就留在了楚庭,百姓因为有了
谷穗种稻解饥,心生感激,便把楚庭叫做五羊城穗城。
杨石仙师送走五仙后,也回到了天庭。
走前点化了剩下的羊只,只见一道金光,在原居住的两住处出现了两块巨石,一块就是母羊所在地(最初的羊家)联民村后山的白楣石,像一座石屋,有门有楣,正面向西方,似乎母羊正在倚门等待群羊回家;一块就是公羊所在地五联村后山的牛乸印石。
日子一长,五羊思念家乡,回梯面高百丈羊石岭旧屋寻根,结果再也找不到父母和兄弟姐妹了,伤心欲绝的五羊便在巨石附近化作了石羊,后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金羊石。
据查,清代《花县志·金石志》中的《重修晴峦古庙碑记》中也记载了五羊化石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附近修建了一个水库,原名就叫羊石水库,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当地百姓也称为仙湖。
◆花都梯面镇金羊石
从这个传说看,五羊传说极有可能源自花都。
据当地村民范金成介绍,他小时候便听村里老人说,羊石顶上有一块很大的金羊石,与广州五羊有关,我们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个传说。
现在羊石顶有一座约15米高的巨石,呈70度倾斜,由14块大小不等的花岗石组成,面积约150平方米。
其外形像一座大石屋,有大门,两旁和门楣由3条黑石框架起来。
在山雾笼罩下,巨石充满了神秘色彩。
五羊传说传说周夷王八年(前887年),广州曾一度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人民不得温饱。
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并出现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
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
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山坡。
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
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五羊传说版本有很多,这些不同版本的主体内容基本一致,集中在五羊谷三字上。
细考羊城的得名,它起源于五羊降临的神话,但传说中的仙人为什么骑羊?五朵彩云、五位仙人、五只仙羊为什么是五而不是其他?为什么羊口衔的是谷而不是花?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究竟记载着上古先人的什么信息?广州市黄淼章、杨冠丰先生曾作过深入的解读,寓意深刻,也不无道理。
中国原始社会首先是畜牧业发展。
畜就是从食物积蓄开始的,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的养羊历史很长,传说伏羲时起,即教民
饲养家畜。
当时,人们的狩猎工具已有新的发展,发明了网,可以用网来捕获活的野羊。
为了储备过冬和防止自然灾害,将捕来的活野羊等野生动物圈养起来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饲养家畜也是早期人类从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的农牧业生活的开端。
古文字学家认为,伏字即是降伏的意思。
伏羲含有将野生动物降服成为温顺家畜以供人们享用和作祭拜用品之意,羲字本身又含有羊,即将野羊降伏为家羊的意思。
而羊性温驯,是最早被人类牧养的家畜之一。
中国进入夏朝已经有了养羊的记载,到了商代,中国的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畜牧在商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牛、羊、猪、犬、鸡六畜概念已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代的养羊业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
产生于周代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在三百零五篇中提到羊的就有十多篇。
《无羊》篇反映周宣王时期的养羊业相当兴盛。
春秋战国时期,对羊的繁殖和经济价值更为重视了,如《礼记》记载大夫无故不杀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五羊传说郑玄注曰:古来杀牲,食其肉,坐其皮,不做犬羊,是
不无故杀之。
可见,羊在当时已是一种财富,多是在祭祀,庆典中用羊,平时就不随意将羊宰杀,以利于羊群的繁殖壮大。
秦汉时期,人民积极开垦荒地,耕田植桑,围栏放牧,农业生产比以前有更大发展。
当时的养羊业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养羊、屠羊、卖羊肉为职业的人士。
因此,在中国古代羊是非常重要的,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食和羊就构成餋(注:餋(juàn),指祭祀。
);膳(古为善)是口中有羊,月表明当时是以羊肉为主食,用膳就是用羊肉来喂饱肚子。
由此可见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动物食物。
从食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表现。
同时,羊是游牧文化的表征,在经历过畜牧业为主的生活后,我们的祖先又确立了以五谷为饮食养生的物质基础,我国经历农业的开创与发展而成为农业大国,五谷就是农业文化的象征,谷也是禾和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