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精选19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篇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7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7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1)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
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越发珍贵起来。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
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
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影响,我们把家庭教育称之为扎根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正是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决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的取向方向。
简单的说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道德习惯大多都是由家庭来完成的。
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
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所以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正确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起了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走入学校、进入社会才知道如何让与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谐交往相处。
可现在许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德育却捉襟见肘。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大家的思想活动。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屹立在这片东土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个民族屹今至久,它的精魂何在?是的,中华民族的精魂就在于这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上。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它屹立在世界上的资本,一个民族的历史,可以说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
也可以说,历史与传统文化是完全成正比的,这也就是那些新立的国家,争着抢着要学习我们传统的原因之一。
只有一个国家有了普及的传统文化,他的历史才会悠久,才会屹立不倒,才会传承百年、千年、甚至上万年。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近有一种这样的现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更多的国家,争相在国内创建孔子学院,发展中国的文学文化思想,发展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古老的经典,再一次被人们从纷繁的历史中捧出来细细品读,成为新时代的经典。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多么广大。
距今几千年,依然是世界的瑰宝,是世界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说历史成就了传统,成就了文化。
虽然历史并不一定全是对的,并不一定具有绝对的可鉴性,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弊大于利,我们不妨把它的谬论当做反面教材,引以为戒。
而它的精髓需要我们去传承,使其脉脉相传。
当然,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历史不可避免地被曲解,有些人理解不了它的本质,也缺乏尊重历史的敬畏之心。
例如近年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王者荣耀,里面有不少的角色是历史人物,但又不是历史原本的样貌,最为典型的是这款手游中的特定角色“李白”,从诗人变成了一名刺客,放荡不羁,完全脱离了历史原型。
还有另一个历史人物“荆轲”,在王者荣耀里设定的角色为女性,而真正历史中荆轲是一名男刺客。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8篇)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8篇)中国传统文化篇1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
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
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
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
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肖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
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7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7篇不久前,一位知名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道和术,道家之道,儒家之术。
从内容上看,很难判断他说的对还是不对。
说他对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包含着道家、儒家思想,也有着关于道家之道、儒家之术的阐释。
说他不对,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道家之道和儒家之术。
其中还有更博大精神的内容和对人文、自然、宇宙万物的精准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是包含了道家、儒家、佛家最高精神凝炼而成的抱朴守拙、清静无为、天人合一,自然圆融、和而共生的精神境界。
那是一种豁达、达观、舍得、放下、循天理、重人伦、崇尚普惠、雨露均沾、包容、恩养、果报大善之念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弃鬼神,而信人伦。
将一切付诸神话色彩的信仰斥之为“怪力乱神”而崇尚自然。
西方文化讲以人为本,上帝造人。
中国传统文化讲以家为本,家和万事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伏羲、女娲人文初祖造人,人类造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释道儒是其中主要内容。
但道家之道是有的,儒家之术就不准确了。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
何谓中庸?不偏不倚是为中庸。
中正、公允、公平、公道,秉承天地之德是为中庸。
而道家的道,是事物平衡之法,阴阳调和之术。
也有着融和、平抑、取中的意思。
我们中国的中,不是随便叫的,这个中字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确定位,持中守正。
易经把事物形成乃至发展过程用一个周圆表述。
数数成像的概念12345是生数,67890是成数。
生数和成数的契合点分别是5和0,恒居中位。
河洛图笈,白马、神龟数据。
头1、6,尾4、9,左3、8,右2、7,唯独没有0和5、0和5在哪里?居中。
中为土,中土即此域中之国,中国。
易经解释世界讲境域生成。
原生态世界是虚、是无。
无不是没有,而是隐含无数生命体、生命基因、元素符号、各种成像因子。
进入适当的土壤、遇到诸多适宜的温度、湿度、养分、水分、各种气候环境诱因,这才促成生命的诞生,完成从无到有的生命创造。
就是无中生有。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9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9篇)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9篇)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保护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我们追根溯源过去的辉煌历史,更能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烈的自信心,激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从而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载。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奋斗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史诗,每一次进步中都闪耀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两汉时期儒家文化高度发展,从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发展为世界的文化中心,从两宋时期文化广泛传播到明代的万国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印鉴着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给予了华夏儿女深厚的精神寄托,见证了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和生长,散发着耀眼光芒。
提起古城西安,就少不了先秦文化、大唐文化,脑海里立马就涌现出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关键词”,“长安文化”也融入了西安的城市发展,融入了西安人民的生活,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提起“锦官城”成都,三国文化、茶馆文化都会让每一位成都人找到由衷的归属和认同,一说起这些文化,每一位成都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摆”上“龙门阵”。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而文化就是根植于一个城市的“灵魂”,见证着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积淀着人们的智慧,寄托着人们的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为靓丽的名片。
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一个城市的魅力能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大全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大全10篇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大全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1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了共同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由此可见,很多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认识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引领人类走上一条通往明天的和谐发展的光明大道。
学习传统文化,就要从孔子那里学起。
今天我们所要推广的《弟子规》,就是孔子思想的一种具体化。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李毓秀是个教书先生,《训蒙文》是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本儿童蒙学读物。
后来,这本书被清朝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全书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分五部分编纂成书,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守的规范。
在道德行为规范严重缺失的今天,出现了太多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感到忧虑,所以在学生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大力推行《弟子规》,将德育生活化,成了当务之急,这也是让世风好转的必要的保证。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应该怎样推行《弟子规》呢?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诵读和理解。
学生要诵读,老师也应该诵读。
前人告诉我们:读诵之法,必须读得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可急躁贪快,则妄念渐少,以至於无。
纵然会背,仍应“看文而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5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
”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
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
胡锦涛在十七大中说过:“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感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我心不平静的时候,会反复念这几句,如同《心经》,又比《心经》简易,《心经》中我会背下的,也仅仅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而这样容易断章取义。
默念这几句,会因此平静下来,因它是提醒,要做到明明德,做到亲民,做到至善,必须有严格的标准给自己,一如对文档格式的讲究,对自身修为的重视,对至高至大境界的追求。
我之前对《大学》全无了解,比较喜欢的是《中庸》,但是四书五经始终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它收纳了历代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和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慢慢我对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前段时间有缘认识一个朋友,谈及她公司的老板“陈怀德'.虽然还没有幸认识此人,但是对这位老板用我们传统文化思想来引领企业的员工素质,很赞赏!
假定“人性善”,并以最高道德标准要求员工,希望把员工培养成正直、善良的人,而企业文化和大环境,的确会使人越来越高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场,形成了一种势,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
”听上去,仿佛理想化,但毕竟这个老板的指导思想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虽然目前来讲,这对于国内企业还没有达到,但是我觉得,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部门做起,然后由小及大,扩展到公司,到社会,如涟漪慢慢扩散开,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场。
我反省过在经商的历程,自己感觉获得了更多的锻炼,也驱使自己“向善”,因为“以人为本”的确不能说说而已,是要用实际的心态和行动体现出来,尤其是行动。
为了要带好团队,对自己,必然有更高的要求,诸如素质、技能、方法等,这其实也是当初我的目标,现在,我是行进在达到目标的路上。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
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
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处可归。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和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
安静地阅读、细致地体会,发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更和谐!更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