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林木育种中应用

合集下载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简称HTS)已经逐渐成为了分子育种的重要工具之一。

HTS技术以其优异的丰富度、准确性和灵敏性已经受到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追捧,成为了研究植物基因组和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高速且精确地读取基因组中每一个碱基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和功能信息,使育种研究者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分子层面的植物遗传多样性,加速了植物育种的进程。

利用HTS技术,可以对大规模的DNA序列进行高效地检测和复制。

这种技术具有高速、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通量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

在研究和分析植物基因组序列的过程中,工作分为DNA样品提取、建库、测序和数据分析等四个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对某种特定植物品种样品组进行基因组序列测序,其中包含了一些基因和DNA序列。

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案例目前,针对植物育种,已经有许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案例,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1、植物基因组组装和注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基因组的快速组装和注释,例如小麦基因组的组装,为植物学家了解小麦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此外,用HTS 技术将基因集成组的技术与全转录组测序相结合,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植物基因组的注释,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基因的发现率。

2、植物基因功能研究通过HTS技术,可以获得基因的快速表达数据和差异表达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在基因水平快速鉴定出某些与控制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这为植物育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对水稻耐盐基因OsNAC2基因组、转录本组和表达谱的缺失分析,为后续进行芯片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有效信息。

3、植物基因组范围的比较通过HTS技术,可以进行不同种植物品种之间的基因组比较,以更好地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史。

生物大数据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实例分享

生物大数据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实例分享

生物大数据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实例分享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林木遗传育种作为农林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开始逐渐引入生物大数据技术来改进育种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分享几个生物大数据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实例。

首先,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

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林木物种的完整基因组信息,进而揭示其中的遗传变异和功能基因。

这项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林木物种的遗传特性,从而为辅助育种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杉木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了一批与杉木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相关的基因。

通过这些信息,研究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杉木的遗传改良,提高其抗逆性和木材品质。

其次,生物信息学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大量的生物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生物信息。

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通过对物种的基因组、基因表达和代谢组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快速识别出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或信号通路。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马尾松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了一批与木质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

这些信息对于改良马尾松的纤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机器学习技术也在林木遗传育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对大规模的遗传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帮助研究人员预测物种的表型特征和遗传背景。

在林木遗传育种中,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遗传标记数据,构建遗传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预测物种的性状表现。

例如,研究人员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了枫胶树的遗传标记数据,构建了一个能够准确预测枫胶树胶乳产量的模型。

这项研究结果为枫胶树遗传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基因编辑技术也能在林木遗传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准确地修改物种的遗传信息,帮助实现特定性状的增强或改变。

林木育种的树种选择与品种改进

林木育种的树种选择与品种改进

林木育种的树种选择与品种改进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产力和改善木材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树种选择和品种改进是林木育种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详细讨论树种选择和品种改进的方法和技术。

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林木育种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树种的选择,可以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包括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经济价值。

生物学特性在树种选择中,首先需要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速度、树高、胸径、树皮厚度等。

这些特性可以直接影响林木的生产力和木材的质量。

例如,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生产力,而树皮厚度小的树种更容易进行人工采伐。

生态适应性树种的生态适应性是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树种对气候、土壤和地形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造林地的具体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

例如,一些树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另一些树种则适应温暖的气候。

经济价值树种的经济价值是树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树种的木材价格和市场需求不同,因此在树种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木材价格、市场需求和木材用途等因素。

例如,一些树种木材坚硬耐用,适合用于建筑和家具制作,而另一些树种木材质地较软,适合用于造纸和纸浆生产。

品种改进品种改进是通过对现有树种的改良,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木材质量。

品种改进的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等。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对现有树种进行人工选择,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木材质量。

选择育种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树高、胸径等形态指标和抗病性、抗旱性等生理指标。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将不同树种或品种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集合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产生更好的后代。

例如,通过杂交不同树种的种子,可以产生具有抗病性和抗旱性的林木。

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通过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林木。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定和追踪林木的遗传特征,从而提高品种改良的效果。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几 乎 同时 发 明 了 D NA序 列 测定 方 法 , 为 发 展 快 这 速高效的 D NA测 序 方法 带 来 了 曙光 。Sn e的方 agr 法是用酶法降解 D NA, Maa Gi e 用 的是 而 xm— l a采 b
自2 世 纪 7 年 代 中期 问世 以来 , NA测 序 技 0 0 D 术 迅 速 发 展 , 大 地 推 动 了生 物 学 的 发 展 , 为 分 极 成 子 生 物学 研究 中最 常 用 的技术 。每 经过几 年 , 序 测
2 2正 01

宁 林 业
科 技
201 2
第4 期
J u na a ni r sr S inc & Te h l y o r lof Lio ng Fo e ty c e e c no og
N o4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1辽 辽宁 沈阳
Geo c公 司最 近 推 出基 于 其 专 利技 术 的测 序 服 n mis 务 平 台 , 该 公 司并没 有 表示 要 在市 场销 售 这一设 但 备 。 目前 , 于单 分 子读 取 技 术 的第 3 测序 技 术 基 代
也 已出现 。
的背景下 , 高通量测序技术应运而生 , 其代表性技
速度就呈指数增长 , 与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摩尔定律 ( oe S a 非 常 相 似 [ ̄ 种 高 速 的 发 展 , Mo r ’ w) L 2 。这 - 3 推
动 了基 因组 学 及 其 分 支乃 至其 他 密 切 相关 学 科 的 创立 与发 展 , 如 比较基 因组 学 、 物信 息 学 、 诸 生 系统
Maa xm和 Gi e 道 了通过 化学 降解 测定 DN l a报 b A序

林木育种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林木育种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林木育种的与大数据应用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抗病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技术在林木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和大数据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为林木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方法,可以通过学习、推理和模仿等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林木育种中,可以用于预测林木的生长性状、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1.1 生长性状预测生长性状是林木育种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通过技术,可以基于林木的遗传信息、环境因素和生长数据等,建立生长性状预测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建立生长性状预测模型,从而实现对林木生长性状的准确预测。

1.2 抗病性预测林木抗病性是影响林木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技术可以用于抗病性预测,从而为林木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例如,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抗病性预测模型,实现对林木抗病性的准确预测。

1.3 适应性预测林木适应性是指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适应。

技术可以用于预测林木的适应性,从而为林木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例如,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算法建立适应性预测模型,实现对林木适应性的准确预测。

2. 大数据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大数据是指规模巨大、多样性、高速增长的数据集合。

在林木育种中,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林木遗传、环境和生长数据,为林木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1 数据收集与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收集和管理林木的遗传、环境和生长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林木的生长环境,收集气象、土壤等数据;同时,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为林木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2 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挖掘和分析林木遗传、环境和生长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性。

例如,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林木遗传信息和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林木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林木育种的矮化与高长选育

林木育种的矮化与高长选育

林木育种的矮化与高长选育林木育种是林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林木育种中,矮化与高长选育是两个关键因素,它们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林木育种的矮化与高长选育。

1. 矮化育种矮化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改良,培育出树体较矮、分枝均匀、冠幅较小的林木品种。

矮化育种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林木的抗风能力:矮化林木的树体较矮,分枝均匀,冠幅较小,使得林木更加稳定,抗风能力较强。

2.便于人工管理:矮化林木的树体较小,便于人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

3.增加林木生产力:矮化林木的树体较小,能够更加紧密地排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林木数量,从而增加了林木生产力。

4.提高木材质量:矮化林木的生长速度较慢,有利于木材的形成和成熟,提高了木材的质量。

在矮化育种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选择和改良:1.选择矮化变异:在自然或人工繁殖过程中,选择树体较矮、分枝均匀、冠幅较小的个体进行繁殖。

2.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或种属的杂交,筛选出矮化性状良好的后代。

突变,筛选出矮化性状良好的突变体。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跟踪和筛选矮化性状相关的基因。

2. 高长选育高长选育是指通过选择和改良,培育出树体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林木品种。

高长选育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林木的木材产量:高长林木的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木材产量。

2.优化林木的空间结构:高长林木的树体较高,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林木数量。

3.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高长林木的生长速度较快,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经济效益。

4.增加森林覆盖率:高长林木的树体较高,能够更好地保持土壤、水源和生态保护。

在高等选育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选择和改良:1.选择高长变异:在自然或人工繁殖过程中,选择树体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个体进行繁殖。

2.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或种属的杂交,筛选出高长性状良好的后代。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鉴定木本植物双生病毒中的应用

枉 扬 铱力
2 0 1 6 . 4 2 ( 6 ) : l 一 1 0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本植 物双 生病 毒 中 的应 用
马 宇欣 , 李 世 访
(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 北京 1 0 0 1 9 3 )
毒和 类病毒 。双 生病毒是一类对 多种作物造成毁 灭性危 害的 D N A 病毒 , 多发 生于草本作 物。然 而利 用高通量测
序技 术, 从柑橘、 葡萄、 苹果和桑树 等多种多年生木本植物 中检 测到 了新 的双 生病毒 , 显示 出了高通量 测序技术所独 有 的、 传统检测技 术所不具 备 的优 势。本 文 围绕 高通量 测度技 术在 植 物病毒 学领 域 的应 用进 行概 述 , 重 点 阐述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x t -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o f g e mi n i v i r us e s f r o m wo o d y p l a n t s
Ma Yu x i n, Li S h i f a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3 ,C h i n a )
v i r u s e s ,r e c e n t l y i d e n t i f i e d b y NGS,we r e d e t e c t e d f r o m p e r e n n i a l wo o d y p l a n t s l i k e c i t r u s ,g r a p e v i n e,a p p l e a n d mu l b e r r y .Th e s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n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 o f NGS t e c h n o l o g y o v e r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d e t e c t i o n p r o t o c o l s . T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GS i n p l a n t v i r o l o g y a n d ma i n l y d e mo n s t r a t e s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d e t e c t i o n o f

aflp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aflp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林木遗传改良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aflp技术作为一种基于PCR分析的高分辨率分子标记技术,已经成为了林木遗传改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aflp技术可以在不需要先知道DNA序列的情况下,对DNA样本进行高通量的分子标记。

通过将DNA片段进行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再利用PCR扩增出特定大小范围的DNA片段,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检测标记的差异。

aflp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包括:1)进行家系分析,确定亲缘关系;2)构建遗传图谱,研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3)筛选基因组中的重要位点,开展基因组学研究;4)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了解遗传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5)进行QTL(multip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研究性状的遗传机制。

与其他分子标记技术相比,aflp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不需要先知道DNA序列等优点,因此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aflp 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也将不断拓展。

- 1 -。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高效率、高准确性的DNA测序技术,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尤其是在植物研究领域中,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技术,因为它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深刻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重要性。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成员之一。

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植物的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十分关键。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高效地对植物基因组进行测序、比对和分析。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植物基因组的重要特征和遗传变异,拓展对植物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植物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我们能够快速地识别和研究不同植物品种之间的差异和遗传变异。

例如,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比对,以此研究它们之间的基因组架构和基因结构之间的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植物演化和遗传学的了解。

除此之外,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开发用于较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和研究的特殊数据库,以促进对植物特性的研究。

例如,通过测定植物基因组序列,可以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形态、表皮结构、矿物质吸收等方面的深入探究。

此外,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被用于分析某些植物病毒或真菌的基因组组成,并用于发掘和运用针对这些病毒/真菌的控制措施,以帮助在植被和农作物保护领域进行有效管理。

虽然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範围非常广泛,但在植物研究中,该技术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

例如,不同植物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和复杂性可能会导致某些基因难以准确分析。

而且,对于基因组长度较长、或者经常产生结构变异的植物,如某些树种,完整测序会面临一定的技术难度。

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成败,例如测序文库的质量、测序深度等。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最流行的生物学技术之一。

而在植物基因组学领域中,此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围绕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1. 现状概述首先来介绍一下目前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学中的现状。

目前,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植物基因组研究的主流技术之一。

它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植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为植物基因组研究开辟出广阔的新领域。

2. 应用领域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学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新基因的发现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出植物基因组中的各种基因,并发现新的基因。

这种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因,才能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进程。

2.2. RNA测序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RNA测序,帮助科学家们研究植物的基因表达情况。

通过RNA测序,科学家们可以得到植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全基因组表达情况,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环境下的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的情况。

2.3. 转录组学分析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还可应用于转录组学分析。

通过大规模测序,科学家们可以同时测定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转录本(mRNA和ncRNA),并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这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基因组结构,也为转录调控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4. 全基因组测序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还可应用于全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全部或大部分区域进行测序,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植物的基因组特征、结构和功能,还可研究植物的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情况,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

3. 应用案例以下三个具体案例说明了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乔木转录组近年来,科学家们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一些重要乔木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林木不仅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原材料,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育种方法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林木育种学的发展,但难以满足人类对林木资源需求。

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这个传统学科带来了技术和方法的革命,这一技术能有效地研究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复杂性状研究中很有优势。

利用此技术可以通过新一代遗传作图策略发掘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

综述了国际上林木基因组与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与新发展,并对后基因组时代的林木育种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了展望,以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基因组;林木育种
中图分类号s7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30-03
applicationsofhigh-throughputsequencinginforesttreebree ding
tian binxin pei-yaozhang xue-juanwang da-weihe cheng-zhong *
(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southwest china,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
abstractforest trees a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renewable
resources which can meet the essential needs of humans,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have largel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ree breeding,but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human′s needs for forest resources. nowadays,the availability of genomic tools and resources is leading to a new revolution of plant breeding,as they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otype and the phenotype,in particular for complex traits.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you can explore functional gene and its precise positioning by a new genetic mapping strategy.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tree genomic and genetic breeding,and prospected the future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is area.
key words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genome;forest tree breeding
林木不仅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原材料,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包含80%以上的陆地生物量,为超过50%的陆地生物提供庇护所。

同时,林木还提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沉积、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类多样性的文化
[1-2]。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和能源危机的持续发酵,对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利用遗传学的方法对林木进行改良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生产潜力,提高林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强林木抗性以及充分发挥林木的多种生态效益。

然而,与水稻、玉米等其他草本农作物育种的高速发展不同,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并且基因组普遍比较大,使得通过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找寻和精确定位优良突变受到限制,因此林木育种整体研究进展缓慢。

传统的育种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类对林产品的快速需求。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大量的分子标记被运用到林木遗传育种中,然而无论是通过实验遗传学还是比较遗传学的方法都在对基因快速准确的分析定位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在林木中构建较高密度的遗传图谱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得到的信息量较少[3]。

1975年英国生化学家frederick sanger发明了末端终止法dna测序技术[4],打开了解读生命“天书”的大门。

但是利用sanger测序的方法得到一个高等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基因组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21世纪以来基于高通量的第2代和第3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组测序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让以前遥不可及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简单到一个实验室都可以进行。

以2006年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全基因组序列的发布为契机[5],林木遗传育种学研
究从基本遗传平台构建研究的初始阶段,快速进入到以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代表的后基因组时代。

该文概述了林木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探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林木遗传育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为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林木基因组研究进展
植物中包含的多基因家族数量非常大[6],并且与动物相比其多倍体频率要高很多,这使得植物中旁系同源paralogy呈常态化。

因此,通过高通量测序所产生的短小的reads常无法map到参考基因组,并且等位基因变异很难从相近的基因家族成员中区分出来。

此外,由于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拷贝数量变异,即便是有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旁系同源仍然很难解决[7-8]。

基于以上原因,植物基因组研究的进展相对于缓慢。

根据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doe jgi)公布的数据(http:///)已测序完成的基因组中高等植物基因组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木本植物基因组的杂合度较高、基因组通常较大,且多数发生过基因组的复制,遗传背景不清晰,使得林木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植物[9]。

全世界有超过10万种的木本植物,仅有10个左右的基因组被公布出来。

这些预先的基因组研究计划都是针对有重大经济利用价值的林木,包括一些常见的果树和杨树、麻疯树等重要的经济林木(表1)。

另外,松科、壳斗科的林木基因组测序工作也正在进行中[3]。

这些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林木分子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提供了大量可用信息,将极大地促进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