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眼中的地球

合集下载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从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无知到对其真实性的认识。

以下是关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主要里程碑。

古代文明的奠基者之一,古埃及人相信地球是一种扁平的形状,他们认为地球是由一块长方形的板块组成。

这种认识主要源自于他们对河流周围的几何形状和尤里斯河流的宽度变化的观察。

他们还认为地球是基于一个广阔的平地层而建造的。

古代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相信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圆盘浮在水上。

他们的宇宙概念基于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天空是一朵巨大的穹顶,上面布满了恒星和其他天体。

古希腊人是地球形状认识上的重要转折点。

公元前6世纪,一些哲学家开始质疑地球是扁平的观点,并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立即被接受,并且很多人仍然坚信地球是平坦的。

直到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给出了更多支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他提出了轮胎实验,通过观察船只离开海岸越远,其船帆下面可见的物体越低,他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个理论被后来的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如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采纳,他使用了一个测量地球周围的方法来计算地球的球形。

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哥伦布的航海。

“哥伦布的航海”使地球形状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1492年,哥伦布试图通过西航到达印度,但最终却抵达了美洲大陆。

他的发现揭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并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正确的。

在哥伦布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

通过航海时代以及探险家和科学家的努力,人类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地球的证据。

其中包括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地球的尺寸和地球的各种属性。

到了20世纪,人类通过空间探索和卫星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地球被证明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其形状由地球本身的旋转引起。

总的来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从扁平观念到球体观念的转变。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合作探究
解读内部结构
地球层次
深度范围
新知讲解
解读内部结构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 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岩石处于高温岩 熔状态,推测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
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核为液体,内核为固体。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按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先后排序是( B )
C
D
B
合作探究
一探究竟
CD A B
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的长度随铅 笔位置的移动 不 会 (会、不会) 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 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 (会 不会)发生变化。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 因是地球是个球体 。
合作探究
拓展思考
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现象或事例也能证明地球不是平面 ?
率船队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圆的
太空拍摄照片和测量 地球是一个球体
合作探究
一探究竟
生活中,海边观船真的能证实地球是球形吗?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 一水平视线上,把铅 笔的头竖直朝下,分 别由A向B和由C向D 移动,观察铅笔的长 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 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A
-------------------------------------------------------------
新知讲解
互动交流
发现二: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 德根据对月食的观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 住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 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 到了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互动交流
发现三: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 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 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真的是一段充满传奇和迷雾的历史。

你要说古人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圆的?那可真是高看了他们!那时候的地球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是个平平无奇的平面,或者说是一个像大饼一样的东西,能把人晃晕的那种。

要是你当时是一个普通的古人,站在广阔的大地上,四下望去,根本看不出任何地球弯曲的痕迹。

你眼中的世界,就是那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原或者大海,看着就像一个大大的“盘子”,周围被高高的“天柱”支撑着。

你想象一下,天上有个巨大的天空,地面上有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谁会去怀疑地球是不是平的呢?最初,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觉得地球肯定是平的,毕竟他们看到的世界大部分时间都挺“平”。

不过呢,也有一些聪明的家伙,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你看看那不勒斯的毕达哥拉斯,他就觉得地球应该是圆的。

你看他可真不是一般的哲学家,居然拿着星星和月亮去找证据,没错,他观察到月亮和太阳的形状都是圆的,地球大概也该是圆的吧。

你要说他咋知道的,他自己可能也没法给个确切答案,只能说那时候的人,脑袋里真的是满满的奇思妙想。

接着到亚里士多德这个大牛,真的是给后世埋下了不少“伏笔”。

他观察了好多自然现象,比如船只消失在海平线上的方式——船从近到远消失的过程,显然是由于地球的弯曲造成的。

而且呢,他还注意到日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哇塞,这个发现可真让人叹为观止。

要知道,那个时候他可不是靠什么航天卫星之类的高科技工具来观察的,一切全靠肉眼。

他的这些推测,虽然没有什么直接证据,但毕竟站得高,看得远,给了后来的科学家不少启发。

古代人的知识水平也有限,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上网一搜就知道。

你要真问起那些普通百姓,他们大概还是相信“天圆地方”那一套,觉得地球是个大圆盘,四个角就是地球的边缘,越走越远就是“地狱”或“天涯”。

你想象一下,有个船长大哥,他的船走得越来越远,船员们可能都会开始发慌,觉得船一走就掉下去,完蛋了。

你说,那个时候航海是不是很刺激,简直就像是在玩命!到了中世纪,西方的天主教教会基本上控制了大部分人的思想,地球是平的这种理论几乎成了“官方说法”,没得商量。

九年级古代埃及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古代埃及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古代埃及知识点总结古代埃及知识点总结古代埃及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文明古国。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发展,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遗产。

本文将为您总结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古埃及知识点,以加深对这个神秘而古老文明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地中海,以尼罗河为中心。

尼罗河沿岸地区是埃及最为肥沃的农田,为埃及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资源。

此外,埃及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铁等,为其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法老王法老王是古埃及最高统治者和神权君主,被视为神的化身。

法老王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统治着埃及全境。

法老王们坚信自己是神的子民,他们在世时就要准备好建造陵墓,并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如金字塔和庙宇。

法老王的陵墓通常被称为“金字塔”,而世界上最著名的金字塔就是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

三、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庞大的体量和精湛的建筑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金字塔是法老王陵墓的一种形式,旨在把法老王永久保存在这个世界上。

金字塔内部通常包含着丰富的财富和艺术品,以供法老王在来世使用。

此外,金字塔的建造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体现了古埃及高度的组织能力。

四、神话与宗教古埃及人崇拜众多的神灵,认为神灵掌管着自然、生活和死亡等方面。

埃及的宗教体系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阳神阿蒙和死后世界的神殿。

“阿蒙-拉神”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被视为国家的守护神。

同时,古埃及人也相信来世,他们相信通过坟墓中的仪式和礼仪,可以确保死者在来世过上幸福的生活。

五、象形文字古埃及拥有独特的象形文字系统,被称为“古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一种将图形和符号与语言相结合的文字系统,通过绘制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概念和词汇。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被刻在墙壁、纸草和石碑上,用于记录历史、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信息。

六、社会结构古埃及社会被分为法老王、贵族、祭司、士兵、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的阶层。

大地有形———古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

大地有形———古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

大地有形———古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世世代代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要晚于对星空的认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处地球之上,我们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更感受不到它的运动。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

大地的形状在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也有对世界(地球)的认识。

受限于人的视野和生活环境,早期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坦的。

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埃及人认为地球像一个漂浮在海洋上的盘子;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希腊人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古印度人甚至认为地球是驮在大象背上的。

这些认识不难理解,因为人们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大约是以4.6千米为半径的一块大地。

▲古印度人的宇宙观不过,后来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些乐于观察思考的古代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大地应该是个球体。

比如,眺望海平面上行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顶端,然后才能逐渐看到下面的部分。

这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而是有一定弧度的。

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已经提出大地应该是个球体,不过他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球体是最完美的几何体”,没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

在中国,与之类似的有“浑天说”,这一思想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

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了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

著名的汉代科学家张衡在其所著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他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圆球﹐地球在里面,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分布在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着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对于地球形状研究最全面、最深刻的古人,非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莫属,他从一系列现象中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中国故代人提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天圆地方”。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天之包地,扰壳之裹黄”即(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背面去,星星升上来。

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印度人认为:打底倍站在乌龟背上的象群支撑着,乌龟蹲在蛇身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希腊、21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星星在外围环绕。

波兰、16世纪)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月亮、星星绕太阳转。

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是球体的?中国故代人提出“天圆地方”。

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天之包地,扰壳之裹黄”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断大地是球形; ;15-16世纪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实大地是球形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发现地球是圆的;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晚上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座,第二天黎明时位置会从东向西发生变化。

观察海上驶来的船,人们总是先看到船帆,然后才能看到船身。

月食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这都说明地球是圆的。

远古时代,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

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

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中国故代人‎提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天圆地方”。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天之包地,扰壳之裹黄‎”即(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背面去,星星升上来‎。

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印度人认为‎:打底倍站在‎乌龟背上的‎象群支撑着‎,乌龟蹲在蛇‎身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希腊、21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星星在外围‎环绕。

波兰、16世纪)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月亮、星星绕太阳‎转。

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是‎球体的?中国故代人‎提出“天圆地方”。

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天之包地,扰壳之裹黄‎”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断大地是球‎形; ;15-16世纪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实‎大地是球形‎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发现地球是‎圆的;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晚上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座,第二天黎明‎时位置会从‎东向西发生‎变化。

观察海上驶‎来的船,人们总是先‎看到船帆,然后才能看‎到船身。

月食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这都说明地‎球是圆的。

远古时代,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

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认识地球的四个阶段

认识地球的四个阶段

认识地球的四个阶段
地球是地球系统中的第三颗行星,被认为是最大的行星。

尽管古
代中国科学家的观测,把它的形状确定为球体,但直到17世纪,人们
才真正意识到它的多样性和非凡性。

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地球经历了
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时候,它6,000多年前被认为是一个平面存在。

古埃及人认为地球是由四大河流环绕着的,埃及文明的中心是地球的
中心。

另一方面,希腊人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球体,相信它是以自转的
方式运转的。

第二个阶段是古罗马时期,这时受到了希腊人的影响,把地球看
作是一个球体,但它仍然被看作是无边无际的,相当于天空。

第三个阶段是中世纪,这时侯地球被看成是宇宙的中心,只有在
地球上才能发生重要的事情。

同时,中世纪也发展出了几种地图,用
于绘制地球上的许多地方。

最后一个阶段是17世纪,把认识地球放上一个全新的水平。

这时,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理论将地球的形状确定为球体,他们的实践也
启发了其他科学家们去探索地球。

因此,从古老的观念到科学的认知,认识地球的过程持续了许多年,其中的四个重要阶段是古时候、古罗马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


个阶段都推动了人们对地球的理解,也开启了新的时期地球科学发展。

没有这些里程碑式的科技突破,人们就无法领会到地球上的多样性,
也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地球的许多有趣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话:古埃及人眼中的地球
102927545 发表于2011年02月12日03:35 阅读(768341) 评论(139) 分类:历史探秘
举报icon举报
相关搜索词:埃塞俄比亚太阳神中华民族天圆地方利比亚
俗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比如咱们的老祖宗们悟出的“天圆地方说”就是个例子,此学说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真相早已大白,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要知道,就连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里都包含着天圆地方的元素呢!不过,让上帝菩萨真主们发笑的并不只有中国人,其实当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还存在着各种给力和各种发笑,譬如古埃及。

在今天埃及的图坦哈门神龛内壁上还有一幅图画,上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神手持权杖支撑着天空,他们头上刻着名字,分别就是Neheh 与Djet。

古埃及人相信,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大自然甚至神仙,都要参与到一个“总将返回其创世力量然后再次以新的形象在客观世界中显身”的进程。

这个进程会永远循环下去,但这个循环并不是原封不动的重复,而是再生,是涅磐,是蜕变,是一种突破了旧束缚的创造。

因此,在古埃及人看来,死亡不过是到来世去过另一种生活,所以在这之前得把死者来世要用的一切东西都准备好,而这就是厚葬之风之所以会在古埃及一直盛行的最大原因。

好,咱们现在回过头再来说金字塔和奔奔石吧!奔奔在古埃及语里写作“bnbn”,此外在文献中还经常可以看到“Wbn”(可以读作“崴奔”,意思是升起、照耀)和“Bnw”(读作“奔努”,是一种神鸟的名字,也就是咱中国人说的凤凰)。

这几个词的词根都是“bn”,它代表着上升、再生、创造的意思。

所以古埃及人之所以崇拜金字塔状的奔奔石,之所以要将法老的陵墓建成金字塔型,都是由他们的创世观决定的。

世界各大文明对世界的创造解释虽然不同,但却没有一个文明会忽略“认识世界”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由于古埃及的时代跨度实在是大,所以他们关于天地的“创世神话”也有好几种说法,但不论哪种版本,都认为最初的原始世界是由混沌的水构成的。

比如其中最主流的传说认为大地是男神西布,天空则是女神吕蒂。

最初,吕蒂和西布紧密相连,静止在原始的混沌之水中。

在创世之日,一个新的大气之神—舒从原始水中出现了,他把天神吕蒂承托在上,吕蒂为了支撑自己而伸开双手、叉开双腿,于是她的四肢成为了天宇的四根柱子;而西布的身体则成为了大地,并迅速被绿色的植物所覆盖。

在天地形成之后,动物和人也诞生了。

在此同时,原始混沌之水中的莲蓬花蕾绽放开来,隐藏在花蕾中的太阳神腾空而起,升到九天之上,从此照耀天地。

这个版本的绘画现在在出土的木乃伊棺木上都还能看到,具有灰常典型的代表性。

古埃及人的另一种创世神话跟我们中国的“天圆地方”说有异曲
同工之妙,他们也认为天是一块平坦或穹隆形的天花板,四方各有一个天柱(即山峰)支撑,而星星是用铁链悬挂在天上的灯;大地则是一个方形盒子,南方的一端稍长,方盒的底略呈凹形,而埃及就处在这凹形的中心;在方盒子的边沿围绕着一条大河,尼罗河也只是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在河上有一条大船,它载着太阳往返于东方和西方,使大地形成黑夜和白昼。

说起埃及,相信童鞋们的第一反应绝对跑不了三样东西—金字塔、木乃伊和狮身人面像。

跟中国一样,始于公元前4500多年的古埃及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位于非洲东北部,北面是地中海,但是浅滩密布,暗礁罗列,没法建造大型的深水港口;东边虽然离红海不远,但又被阿拉伯沙漠隔着;南邻努比亚(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和苏丹),是尼罗河的上游,水流湍急,河道狭窄;而西部则是完全杳无人迹的利比亚大沙漠。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虽然严重影响古埃及人民与世界
的沟通交往,但同时也为埃及提供了完美的天然屏障,这样就可以全力搞经济建设,而不至于把宝贵的资源财富都耗在抵抗外来侵略者上。

于是,在这种与世隔绝但既无外患又无内乱的和谐社会里,古埃及人民逐渐有了自己的文明,对世间万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童鞋们知道为什么法老们的陵墓都要建成金字塔那种四角锥的形状?
为什么神庙要从塔门才能进入?里面为何巨柱参天?方尖碑、奔奔石(一种形似金字塔的小顶角锥)为啥又与金字塔形状相似?其实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于两个东西—永恒和循环。

在古埃及的文献中,经常出现“永恒”这个词,诸如“永恒之城”、“你的名字将在外普瓦乌特神庙中永恒”、“赋予永恒的生命”、“像拉神一样生命永恒”的字句到处都是。

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有两个词都有“永恒”这个意思,分别是“djet”和“neheh”。

但二者代表的东西却是不一样的,“djet”表示大地,而“neheh”表示太阳。

很显然,太阳与白天相关,大地则与黑夜相连。

白天是太阳神拉神的世界,黑夜则是冥界之神奥西里斯的天下,太阳船载着太阳神每天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巡游世界后返回到冥界。

这个进程每天都在上演,从世界诞生之日起便循环往复,没有终点。

这就是古埃及人思想意识中完整的“永恒”,它既是日夜的交替,又是两个世界的循环,而世界也在更新中永恒。

传说中的太阳船
第三种说法可以算是第二种的升级版,它认为大地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方形田野,四周为海水所包围;在大地之上,是像帽子形状的天穹,而神仙的车辇就驶行在这上面,给人间带来光明和黑夜;在天穹上还积存有水,这些水落到地面就成了雨和雪。

最后一个版本叫“井底之蛙”,这种世界的大地犹如天井,周围尽是耸峙的高山,人们居住在中间低洼平坦的地方,四周都是水;而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井的上方,照耀着大地。

为什么古代埃及人会产生这么多让上帝发笑的idea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古埃及人长期生活在丰饶的尼罗河冲积凹地之内,而跟外界的沟通交流又很少,再加上神话传说的添油加醋,天长
日久自然就产生了种种奇奇怪怪的观念,从而流传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