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试题库

合集下载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____”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____,____,____”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____,学生称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____》是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5.韩愈的《_____》,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6.北宋庆历兴学时,采用胡瑗的___为太学法度,以改进太学教学及规章体制。

7.王守仁提出___的教育目的和___的道德修养原则。

8.《劝学篇》是___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外篇宗旨是___9.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___。

10.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___和___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1.192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进行教育行政改革,试行___制。

12.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_和___。

1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___、___、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1.三大文教政策2.“三、百、千、千”3.生活教育理论三、简答(每题l0分,共30分)1.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的?四、回答(每题30分。

可以二选一)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2.试评述l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每空1分。

共22分)1.学在官府。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书E. 数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开始实行?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E. 明朝3.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A. 蔡元培B. 张伯苓C. 胡适D. 梁启超E. 鲁迅4. “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提倡白话文B. 强调科学与民主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 所有以上选项E. 无影响5.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E. 1953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

##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推动作用。

2.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数学)2. B(唐朝)3. E(鲁迅)4. D(所有以上选项)5. B(1950年)### 二、简答题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

其主要特点包括:考试选拔、公平竞争、文官制度等。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为后世教育制度提供了借鉴。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推广普及教育;改革旧的教育体系,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 三、论述题1.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史试题1、鸿都门学2、六艺3、朱子读书法4、三舍法5、三纲领、八条目6、生活教育论二、简答题1、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

3、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4、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5、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6、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

三、论述题1、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2、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

(关于道德教育与教师的思想)。

3、试述科举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4、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是专科教育史上看,它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

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

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

书是读书、写字。

数是计数。

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4、三舍法: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期间(“熙宁兴学”)制定的太学生升级与出仕的制度。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三舍升补法”。

“升补法”的基本原则是德行与经艺并重,私试成绩与公试、舍试成绩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和太学的地位。

中国教育史-第三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三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8:35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来到稷下学宫中游学的学派要()。

A、A 经官方同意B、B 来去自由C、C名人推荐D、D考核选拔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的观点的是()。

A、A 李悝B、B荀子C、C商鞅D、D吴起3、墨子代表的()阶级的利益。

A、A地主阶级B、B 奴隶主C、C农与工肆之人D、D知识分子4、墨子的教育态度是()。

A、A 上说下教B、B “不扣不鸣”C、C有教无类D、D诲人不倦5、《学记》来源于()一书。

A、A 《礼记》B、B 《中庸》C、C《大学》D、D《论语》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礼记》中就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其历史影响而言,当推()A、A.《大学》B、B.<中庸》C、C.《学记》D、D.《乐记》E、E.《王制》2、稷下学宫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其职能有()。

A、A讲学B、B著述C、C育才D、D咨政E、E议政3、稷下学宫的特点有()。

A、A学术自由B、B待遇优厚C、C治学严谨D、D思想统一E、E生活刻苦4、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表现在()A、A培养了众多的知识分子B、B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C、C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D、D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E、E留给人以思考5、孟轲认为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A、A持志养气B、B动心忍性C、C存心养性D、D反求诸己E、E兼爱天下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学记》论教育在“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方面的作用,都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是否正确错误2、《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意思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朝答案:C. 宋代2. 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A. 名教B. 官教C. 儒教D. 法教答案:C. 儒教3. 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接受教育?A. 私塾B. 儒家学堂C. 宫廷教育D. 藏书阁答案:A. 私塾4. 《高等学校法》是哪年出台的?A. 1901年B. 1912年C. 1949年D. 1978年答案:C. 1949年5.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下列哪所大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现代大学?A. 北京大学B. 清华大学C. 复旦大学D. 上海交通大学答案:C. 复旦大学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结束于明朝。

3. √ 清朝时期,官方对基础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 √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5.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教育进入了停滞状态。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经过宋代的大力推行,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阶段,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文学诗词和策论等。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1905年废止。

2. 请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

首先,教育被列为国家的基本建设之一,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实现了初等教育全面普及。

其次,在高等教育方面,逐步建立起以大学为核心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此外,还进行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

3. 请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六艺”中,属于文学教育的是:A. 礼B. 乐C. 射D. 书2. 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教无类”的平等观念,这一思想体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正式确立的时间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4. 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家朱熹的教育贡献?A. 创立白鹿洞书院B. 注释《四书》C. 编写《资治通鉴》D. 提出“格物致知”的教育方法5.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实行新式教育,下列哪所学校是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A. 京师大学堂B. 南洋公学C. 复旦公学D. 交通大学6. 毛泽东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是在哪个时期?A. 抗日战争时期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D.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7. 1986年,中国颁布了哪部法律,标志着中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8.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中国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A.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 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C. 普及高等教育D. 实现教育现代化9.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其中哪一项成就最为显著?A. 高校数量的增加B.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C.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D. 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10.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 素质教育B. 应试教育C. 精英教育D. 职业教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包括经义、诗赋、__________ 等。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1章在线测试《中国教育史》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1:22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取火技术的是() .A、A.伏羲B、B.燧人氏C、C神农D、D.仓颉2、部落联盟时期,实施乐教的场所称为()。

A、A.泮宫B、B.辟雍C、C.庠D、D.成均3、氏族公社末期,培养劳心者主要是指未来国家的()。

A、A.技术人员B、B.教育人员C、C.文艺人员D、D.管理人员4、氏族公社末期教育发生分化,其社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A.劳力者B、B.社会所有成员C、C.儿童D、D.成年人5、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时主要经济部门是()。

A、A.手工业B、B.农业C、C.畜牧业D、D.商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原始宗教教育的主要活动有()A、A.自然崇拜B、B.图腾崇拜C、C.鬼魂崇拜D、D.祖先崇拜E、E.英雄人物崇拜2、原始时期的教育有以下特点()A、A.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B、B.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C、C.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D、D.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E、E.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3、氏族公社的教育中,生产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

A、A.制作工具B、B.取火C、C.渔猎D、D.农耕E、E.纺织4、在氏族公社时期,“庠”这种机构的作用是()。

A、A.练兵B、B.聚会C、C.饲养畜生D、D.教育E、E.养老5、原始宗教教育对自然崇拜,这些自然崇拜物有()。

A、A.朝霞彩虹B、B.日月星辰C、C.风雨雷电D、D.山河土地E、E.禽兽草木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古代教育产生于劳动。

是否正确错误2、氏族公社末期,产生了文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其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A. 因材施教B. 学而时习之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温故而知新答案:A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长时间?A. 1000年B. 1500年C. 1300年D. 1400年答案:C3. 清朝末年,哪项教育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洋务运动D. 百日维新答案:A二、填空题4. 我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5. 明朝时期,中国最早的官办学校是______。

答案:国子监6. 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______。

答案:京师大学堂三、简答题7. 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新运动。

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在教育领域,五四运动促进了新学制的建立,强调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化,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8.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几次重大改革。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

1951年,实施了“新学制”,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1958年,进行了“教育大革命”,推动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为高等教育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新机制。

1985年,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基础教育的普及。

1999年,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教育史上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制,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对后来的教育制度和考试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现代的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科举制度的一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2、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4.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5.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 和“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
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6、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7、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9、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10、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11、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13、“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1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

1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18、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1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2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1、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提出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原则。

25、《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26、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27.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程邈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形和
我们今天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28、“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汉武帝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2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
设立。

3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3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3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3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涌现出很多教育思潮,主要有平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等。

34、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

公元175年
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35、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急就篇》,
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36、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37、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
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38、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立国子学,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
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39、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 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改
变了汉代官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40.《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
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41.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五经正义》,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42、“教学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学记》中提出的。

43、古代最早的文艺专门学校是东汉(或汉代) 时期建立的鸿都门学。

44、封建礼教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

45、韩愈认为构成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6、明清科举正式考试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47.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唐文宗还镌刻石经,
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 开成石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