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猝死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学校自杀猝死事故应急预案

学校自杀猝死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学校内发生的自杀猝死事故,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范围内发生的自杀猝死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置和善后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学校自杀猝死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自杀猝死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长:校长副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工会主席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学生处,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主任:学生处主任成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保卫处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后勤处负责人等3. 应急处置小组由学校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处置、调查取证、善后处理等工作。

组长:学生处主任成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员、保卫处人员、教务处人员、后勤处人员等四、预警与预防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2.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自杀风险。

4. 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应急处置程序1. 紧急处置(1)发现自杀猝死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应急处置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2. 现场处置(1)现场警戒: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现场救治:立即对伤者进行救治,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救援。

(3)调查取证: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等取证工作,保护现场证据。

3. 信息报告(1)立即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向事故受害者家属通报事故情况,做好安抚工作。

4. 善后处理(1)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校园猝死事故应急预案

校园猝死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校园猝死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师生在校园内发生的猝死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校园猝死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校园猝死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校医、德育主任组员:各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后勤保障人员等。

2. 应急处置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紧急救援工作。

(2)信息报告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3)现场保障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4)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事故调查、事故总结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发现(1)发现师生突发猝死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现场救援组立即开展紧急救援,如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

2. 信息报告(1)信息报告组在接到现场救援组报告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学校上级部门报告。

3.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在“120”急救人员到来前,继续进行紧急救援。

(2)“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医疗程序进行救治。

4. 现场保障(1)现场保障组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如水、食物等。

5. 善后处理(1)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六、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健康意识。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学校设施设备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学生猝死应急处置预案

学生猝死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学生猝死是指学生在校园内突发急性疾病,导致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救治,将危及生命。

为提高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处置学生猝死事件,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

2. 提高学校教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3. 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3. 设立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心理疏导组、后勤保障组、信息报送组等专项小组。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情况(1)发现学生出现突发状况的教职工、同学应立即报告现场救援组。

(2)现场救援组立即赶到现场,初步判断学生状况,如确定为学生猝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立即组织人员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2)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救援。

3. 医疗救护(1)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救治。

(2)如患者情况危急,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

4. 心理疏导(1)心理疏导组对现场学生、教职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2)对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协助家属做好善后工作。

5.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救援、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等工作的物资保障。

(2)协助家属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善后工作顺利进行。

6. 信息报送(1)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2)根据需要,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卫生等部门报告。

五、应急处置注意事项1. 教职工、同学发现学生猝死事件,应立即报告,不得隐瞒。

2. 现场救援组在救援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 医疗救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救治,确保救治效果。

4. 心理疏导组要关注学生、教职工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猝死应急处置预案

学生猝死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学生猝死是指在校园内,因各种原因导致学生突然死亡的事件。

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猝死学生的生命安全,尽快进行抢救。

2. 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猝死原因,为后续调查处理提供依据。

3.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学校校长副组长:学校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校医、班主任、体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等2. 各部门职责:(1)校医:负责猝死学生的现场急救,协助转运。

(2)班主任:负责通知家长,安抚学生情绪,协助现场维护。

(3)体育教师:负责协助校医进行现场急救,维护现场秩序。

(4)心理咨询师:负责安抚学生情绪,开展心理疏导。

(5)保卫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维护校园秩序。

(6)办公室: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协调各部门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发现(1)任何人在校园内发现学生突然死亡,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班主任和校医。

(2)班主任和校医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2. 现场急救(1)校医到达现场后,对猝死学生进行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

(2)体育教师协助校医进行现场急救,维护现场秩序。

3. 转运(1)在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协助将猝死学生送往医院。

(2)校医陪同学生送往医院,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

4. 家长通知(1)班主任通知猝死学生家长,告知情况,安抚情绪。

(2)家长到达医院后,校医、班主任陪同家长进入病房。

5. 心理疏导(1)心理咨询师对事发班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情绪。

(2)针对整个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6. 事件调查(1)学校成立调查组,对猝死原因进行调查。

(2)调查组向相关部门报告调查结果,并提出整改措施。

五、预案培训与演练1. 学校定期组织应急处置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学生倒地猝死应急预案

学生倒地猝死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校园内学生突发猝死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有效地处理学生猝死事件,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2. 及时组织救援,降低事件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

3. 提高校园应急管理水平,完善校园安全体系。

三、预案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和指导突发猝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信息报告等工作。

3. 应急保障小组:负责现场警戒、物资保障、通讯联络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发现(1)任何人发现学生倒地猝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学校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到位。

2. 现场救援(1)现场警戒:应急保障小组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秩序,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现场救援: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

(3)伤员转运:将伤员迅速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3. 信息报告(1)应急指挥部负责向学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2)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向学校领导、相关部门报告救援进展情况。

4. 事件善后处理(1)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调查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学校领导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包括家属安抚、学生心理疏导等。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如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

2. 人员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应急人员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3. 通讯联络:确保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应急保障小组之间通讯畅通。

4. 宣传教育: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2. 学校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学校应急预案_猝死

学校应急预案_猝死

学校应急预案——猝死一、目的为了提高学校对师生突发疾病,特别是猝死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在猝死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伤亡,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师生在校园内、外的猝死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猝死定义猝死是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意外突然死亡,通常发生在无预警的情况下,且死亡速度迅速。

四、应急预案1.发现猝死事件,立即报告校医和班主任。

2.校医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对猝死人员进行初步判断,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班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学生维持现场秩序,避免围观,保护现场。

4.立即通知家长或家属,并报告学校领导。

5.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并根据需要报警。

6.配合警方和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7.对猝死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关资料。

8.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五、预防措施1.加强师生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健康素养。

2.定期进行师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3.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4.建立健全师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六、培训和演练1.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2.定期进行猝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七、总结和改进1.对猝死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猝死事件的能力。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预案不符的,以本预案为准。

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九、预案修订历史1.2023年9月1日,首次发布本预案。

2.202X年X月X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应急预案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

学校校园猝死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学校校园猝死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学校校园猝死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一)概述猝死指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病人,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

多数是由于心脏疾患造成的,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部分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能有并不引起注意的先兆症状,如晕厥、全身不舒服、头痛、胸闷紧缩感。

多数在死亡前无任何诱因或可引起注意的症状。

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

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将很快进人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近几年,猝死屡屡发生在校园,成了直接危及学生生命的一大杀手。

猝死是由于体内某种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引起的,属因病变所致的非暴力死亡。

猝死发生得太突然、太迅速,在吃饭、饮酒、走路、爬山、骑车、赛跑、讲演、劳动、休息等日常活动过程中’在事前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如其来,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凡是猝死者必有内因,都是由于体内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或机能障碍才引起的。

而这些疾病,常常潜伏地进行,患者往往不呈现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

因此,猝死者生前好似健康人,能从事日常的工作、学习、劳动和社交等活动。

能够引起猝死发生的潜在性疾病有: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血、心瓣膜病、动脉瘤破裂、肺动脉栓塞等。

2.呼吸系统疾病诸如喉头水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肺动脉栓塞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肿瘤、癫痫等。

4.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瘍穿孔和大出血、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等。

5.其他疾病,如肾上腺功能不全、胸腺淋巴体质等,也都可能成为引起猝死的内因,导致死亡结果的出现。

在上述引起猝死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

成年人的猝死多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弓I起,小儿猝死多由呼吸系统疾病弓丨起。

学校猝死事故应急预案

学校猝死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了应对学校可能发生的猝死事故,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猝死事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得到有效处置。

2. 最大限度地减少猝死事故对师生生命财产的损害。

3. 提高学校应对猝死事故的能力,为类似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借鉴。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范围内发生的师生猝死事故。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猝死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猝死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各部门、各班级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各部门、各班级应明确责任,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猝死事故(1)发现师生猝死,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初步处置(1)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

(2)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3)保护现场,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3. 现场处置(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各班级做好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等工作。

(2)通知家长,做好家属安抚工作。

(3)协助医疗部门做好伤员救治工作。

4. 后续处置(1)做好事故调查,查明原因。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七、预案实施与更新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预案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

3. 各部门、各班级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校园猝死事故与防范应急预案
(一)概述
猝死指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病人,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

多数是由于心脏疾患造成的,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部分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能有并不引起注意的先兆症状,如晕厥、全身不舒服、头痛、胸闷紧缩感。

多数在死亡前无任何诱因或可引起注意的症状。

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

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将很快进人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近几年,猝死屡屡发生在校园,成了直接危及学生生命的一大杀手。

猝死是由于体内某种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引起的,属因病变所致的非暴力死亡。

猝死发生得太突然、太迅速,在吃饭、饮酒、走路、爬山、骑车、赛跑、讲演、劳动、休息等日常活动过程中’在事前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如其来,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凡是猝死者必有内因,都是由于体内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或机能障碍才引起的。

而这些疾病,常常潜伏地进行,患者往往不呈现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

因此,猝死者生前好似健康人,能从事日常的工作、学习、劳动和社交等活动。

能够引起猝死发生的潜在性疾病有: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血、心瓣膜病、动脉瘤破裂、肺动脉栓塞等。

2.呼吸系统疾病
诸如喉头水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肺动脉栓塞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肿瘤、癫痫等。

4.消化系统疾病
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瘍穿孔和大出血、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等。

5.其他疾病,如肾上腺功能不全、胸腺淋巴体质等,也都可能成为引起猝死的内因,导致死亡结果的出现。

在上述引起猝死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

成年人的猝死多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弓I起,小儿猝死多由呼吸系统疾病弓丨起。

猝死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但在多数情况下,猝死的发生又有外因的作用和参与。

猝死的外因是诱发或促使机体内潜在性疾病突然向恶性转化,导致猝死发生。

这些因素,对引起猝死来说,尽管仅起着条件作用,但有时却是猝死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能诱使猝死发生的外因有:
1.精神因素
如狂喜、狂怒、极度紧张、恐怖、惊吓等精神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都可诱发有潜在性疾患者猝死。

2.体力活动
诸如赛跑、游泳、爬山、重体力劳动等剧烈运动或者疲劳过度,容易诱使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发生猝死。

轻微外伤、暴饮暴食、过冷过热以及感染等,也都可以成为猝死发生的诱因。

这些外因,对于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来说,也许毫无危害或危害不大,而对于具有某种潜在疾病的人来说,却可诱发或加速疾病的恶化,导致死亡的发生。

但无论如何,不管外因对猝死的发生来说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多么必不可少,它也只能作为一种外在的、间接的、条件性的因素,不能作为猝死的直接原因。

下面是我们选编的部分案例,希望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广大教职员工认真阅读,并且积极学习防猝死知识,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杜绝校园猝死事件的发生。

(二)安全知识
1.新生人校统一体检,了解特异体质的学生,并将情况告知学生家长。

家校共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如果学校不能统一组织体检,可请新生家长把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新生的体检报告交到学校存档。

3.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4.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 6倍,吸烟与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成倍增加。

5.教育学生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6.教育学生平衡膳食,增加维生素的摄人,多食新鲜瓜果,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尤其是垃圾快餐食品。

7.教育学生少吃或者不吃零食,尤其是校门口流动摊点出售的“三无”食品。

8.发现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发病征兆,要立即联系学生家长,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办理休学手续。

9.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和精神负担。

10.教育学生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还会诱发心率失常。

11.教育学生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按时起床,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按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2.教育学生适量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得到改善。

13.教育学生随季节和天气增减衣服,谨防感冒。

14.配备自动电击器(AED),利用器械实施心肺复苏,挽回学生生命。

15.制定学校“防猝死”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危急情况时及时作出正确反应。

16.建立紧急通讯系统,以确保能在意外发生时及时开展急救。

17.每年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只有掌握了急救知识,一旦发现猝死病人,才能进行现场救护,也才能以妥善方法护送到医院继续治疗。

18.—旦发现猝死者,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悲伤过度,一定要镇静,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打电话时务必简要说明病人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症状、病人发病时所在具体位置,不要因慌乱而叙述不清所处位置,而延误专业人员进一步的救治。

19.纠正猝死者体位。

不要摇晃患者,要尽快将其放置在地上或硬板床上,使病人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躯干两侧。

若病人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小心转动病人,并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轴位)。

转动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颈椎损伤。

20.尽快开始心肺复苏。

解开患者衣领,暴露前胸,尽快开始徒手心肺复苏。

用仰头举颏法(通俗来说就是使颈部尽量后仰)开放气道,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注意吹气时要捏住患者鼻子),缓慢吹气时间应达1秒以上,并见胸部抬高,进行心脏胸外按压(部位:通俗来说就是两乳头间中点的胸骨中段略下处)。

方法是用一手的掌根置于
上述部位,另一手置于其上,两只手平行重叠,频率100次/分钟。

吹2次,心脏按压30次。

同时等待专业人员到来进行的进一步心肺复苏及生命支持。

(三)应急预案
学生受伤和猝死事故应急预案
为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切实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尤其是当各种安全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规文件。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坚持师生生命的安全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

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暴力、消防、饮食、治安等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工作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③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3)工作目标
①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②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网络责任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处置。

③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确保校园秩序。

(4)组织管理
①成立校园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

②其主要职责为:召集会议,部署处置安全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宜;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处理突发安全事故;负责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

(5)主要处置措施
①学生课间受伤和猝死事故发生,立即启动该应急预案。

②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③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2小时以内)),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④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⑤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⑥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⑦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家长单位领导工作。

⑧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岗管理。

⑨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